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第275章

作者:无字惊鸿 标签: 穿越重生 历史衍生 爽文 朝堂之上 BL同人

  当然,这样的话在有些人看来难免像是空口许诺。万一皇帝就是在找机会从他们的家里捞东西,事后再随便打发了呢。

  谁让二世陛下当太子的时候就不怎么做人,大家不太敢信他。

  见大部分臣子皆不言语,反对派就抓住机会跳出来了。

  这个说打仗太过劳民伤财,大秦如今风雨飘摇,实在经受不住这样的消耗。

  那个说之前始皇帝在时就非要北击匈奴,闹得庶民怨声载道。始皇帝一驾崩,你看,庶民果然一煽动就造反了,陛下你要吸取教训啊。

  还有人说国库的粮草告急,哪能出得起这么多粮草支持战事。北境那么遥远,运粮过去耗费太大,根本供不起。

  反正各种理由都有,就是要劝说扶苏以大局为重,和匈奴议和。

  左右匈奴也就是在边境抢一抢,靠着北边边境的是谁?

  ——是原本秦国、赵国和燕国的领土。

  六国余孽也不是都团结一心的,魏韩齐楚就不在乎北境安危。被抢的又不是他们老家,赵燕秦倒霉就倒霉呗,这些往前数几十年都是他们的对头。

  然后不等扶苏驳斥,也不等老秦人气愤地跳出来宣称“大秦从不怯战”,赵燕两边先把主和派喷了个狗血淋头。

  扶苏饶有兴致地看了一场好戏。

  戏看完之后,正事还是要决策的。到底是打还是和谈,都得他来拿主意。

  和谈是不可能和谈的,大秦可不怕匈奴。

  扶苏先是反问主和派,难道议和就不要出钱出粮了吗?都是要花钱的事情,凭什么给匈奴送钱而不是拿这些资本打回去?

  然后扶苏又质疑主和派是不是匈奴派来的卧底,否则华夏子民怎么能做软骨头,不顾同胞的死活?

  主和派倒是想说他们和燕赵不是同胞,但不能说。

  现在大秦已经一统天下十余年了,大秦之主最不喜欢听的就是老旧的六国论调。

  在他们父子看来天下都是秦土,天下人也都是秦人。你作为秦臣公然宣扬分裂论,明天你脑袋就没了。

  最后扶苏还是强硬地压下了反对声,坚决要打。

  可是当真开始筹集粮草时,又出现了问题。有些人在朝会上无法左右皇帝的决策,私底下就拖后腿使绊子。

  他们想故意害得秦国打败仗,这样故国才有可乘之机。

  扶苏应对这些的策略也很简单。

  他先把害群之马挨个查出来,先记着,以后再算账。

  大战在前,处置大批官员只会闹得朝野失衡,反而影响战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现在就撕破脸。

  不能处理他们,那就要想别的法子解决问题。

  这群家伙故意拖延粮草发放是吧?

  那只要他这个皇帝在前线待着,臣子们为了不饿着皇帝也不能搞事。

  反贼只有背地里搞小动作的能耐,真现在就撕破脸,他们自己也是不敢的。

  明知道陛下御驾亲征还克扣粮草,就是实打实地造反了,朝中的老秦人能瞬间发难扣押他九族。

  于是扶苏就提出了要亲征。

  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破败身子当真去了边境肯定会遭罪,一不小心就回不来了。但为了大局他不得不冒这个险,往好处想,就当是去旅游了。

  而且也不一定真需要他出去呢。

  扶苏的计策是先威胁臣子。

  你们要是不配合,我就去御驾亲征。到时候你们不配合也得配合,还不如现在就乖乖老实下来。

  若是威胁不奏效,才会真正启程出发。

  实际上这个威胁不仅威胁的是乱臣贼子,更是在威胁朝中的秦国贵族。

  你们就事不关己地看着皇帝为难是吧?

  那他掀桌了,谁也别好过。

  寻常时候贵族们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还会作壁上观。可当皇帝用出鱼死网破的无赖招数后,就不得不妥协了。

  陛下不亲征,他们只是要捐出差不多够用的粮草等物。要是陛下真去亲征,给的粮草就不能仅仅是够用了,得尽可能往多了给。

  秦国贵族立刻一改口风,劝说陛下不要冲动。

  前线刀剑无眼,还是留在都城中比较安全。粮草之事不必陛下忧心,他们一定积极捐粮。

  扶苏:呵呵。

  和秦国贵族的反应正相反的,则是不少有异心的臣子。他们倒是撺掇起来了,恨不得秦二世真去亲征,然后死在前线。

  只不过反贼中依旧出现了分歧。

  有人觉得皇帝在前线不方便自己搞小动作,他本来就计划好了。一开始乖乖配合,等关键时候掉链子,一举拖垮大军。

  也有人觉得皇帝就该死在前线上,没了秦二世,剩下的秦国公子不足为虑。他们可以再复刻一遍始皇驾崩后的起义,这次绝对能成。

  两派吵得不可开交,老秦人又成了看戏的那个。

  这时候再迟钝的人也瞧出问题了。

  陛下这是不是在钓鱼执法啊?

  扶苏只是淡定地让人把这些家伙记录下来,回头挨个调查,看他们是真的情绪上头还是有造反的小心思。

  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扶苏被王贲为首的武将劝下了。

  王贲老泪纵横地跪地请罪,表示都是自己这些臣子不中用,才需要陛下以身威胁。要不是他们摁不住朝中的反贼,哪里需要陛下抛开养病的大事,为这点小麻烦烦心?

  扶苏一通威逼利诱,不仅逼得秦国贵族们乖乖就范,跟随始皇打天下的功臣集团也被狠狠虐了一波。

  始皇帝不在,他们竟然连太子殿下都护不住。等日后下去了,如何有脸去面见陛下?

  一群人跟打了鸡血一样支棱起来,发誓一定处理好一切,不再叫扶苏烦心。

  之后朝中的小动作就少了起来,一群功臣文武协力,摈弃了之前的旧怨,联合起来下了死手去防备乱党误国。

  扶苏这才能安心回去养病,不用再担忧战事出现意外。

  等冒顿单于伏诛,立刻收拾了那群乱党。

  始皇帝当时看这段的时候光顾着心疼儿子和愤怒反贼嚣张去了,如今回想起来,他就想起儿子妄图以身犯险的事情。

  就他那个吹个风就能病倒的小身子骨,他居然说要去御驾亲征???

  始皇帝越想越气:

  “你到底有没有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分明有旁的办法解决,非要鱼死网破和人拼命是不是?”

  当时扶苏都已经说动韩信了,只要朝中局势不好,他是真的会动身的。根本不像扶苏狡辩的那样,只是威胁一下臣子。

  扶苏乖乖听训,靠在父亲身侧嗯嗯嗯地点头,心里却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确实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此事,可都没有这招效率高。大战在即,再慢吞吞解决的话,只会徒增伤亡、延误战机。

  所以扶苏选择了最快捷的办法,而且为了保证自己能撑下去,也做了很多准备。

  他总不能真为了一场大战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大秦还需要他。

  始皇看扶苏这副装乖的样子就知道臭小子又是听了但没有完全听。

  积极认错,死不悔改。

  太子长得分明是个温柔的面相,偶尔做起事来却比他还激进。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扶苏本性根本不是习惯于温水煮青蛙的那种,他和历代先祖们一样,都是有点暴脾气在身上的。

  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择蛰伏,有底气了更偏向于和人硬刚。就像他祖父庄襄王,在赵国时谦逊地仰仗吕不韦,回到秦国继位之后三年内指哪儿打哪儿,凶得不行。

  太子扶苏之所以仁善,显然不是生性如此。再说了,前世扶苏是恶魂主宰身体,天性中有个鬼的仁善?

  儿子是自己养大的,始皇帝太知道扶苏怎么长成这样的了。

  是因为大秦需要个仁厚的继任之君。

  始皇帝开始正式教导长子政事的时候,已经是在为灭六国做准备了。可以预见他有生之年必然能完成大一统,并且为此让庶民负重前行许多年。

  有张有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秦国也是低调发育起来的,始皇帝不会不懂这一点。

  所以始皇在培养儿子的时候,就有刻意将扶苏往仁君上养。

  当时他没想过自己可能会做不完自己想做的一切,就提前驾崩了。他自负自己能搞定“暴君”该做的,剩下的就是让“仁君”来安抚庶民,休养生息。

  幸好扶苏只是被培养成了仁君,而不是本性仁爱。扶苏自己很清楚,什么时候该仁厚,什么时候该酷烈。

  只有一半的恶魂让他从头到尾都很清醒地认知到,他自己不是个善人,他只是在装善人。

  倘若他因为父亲多年教导当真把仁善刻进了骨子里,那父亲猝然驾崩后接手大秦的他估计要做出很多错误决断了。

  不过那种情况下,父亲应当也不放心立他为太子。

  父亲在灭六国之后就感觉到了自己精力消退,身体开始加速衰老。倘若继承人撑不起来的话,父亲怕是要后悔教孩子的时候只教了仁。

  好在扶苏没有让父亲失望。

  始皇唯独担心爱子身体撑不住,从不怀疑爱子能不能接手他未竟的事业、在做完那些之后再施行怀柔政策。

  始皇到底还是心软了,伸手替儿子理了理皱起的衣袖:

  “让我儿一直为了大秦压抑本性,为父甚是愧疚。”

  扶苏没料到父亲又开始自我反省起来。

  他顿时后悔方才没有诚心认错了,不知那行为又叫父亲联想到了什么。

  可这个话题再掰扯下去又要回到原点,为免当真被赶出家门,扶苏只好说点开心的事情叫父亲换换心情。

  他便想起了臣子们明日要返程的事来。

  扶苏于是说道:

  “明日冯相他们就要回咸阳了,这些日子我们在各地购得了不少特产,一直随行携带也不方便。不如叫冯相一并带回去,叫他给我们做一回押运物品的苦力。”

  很无聊的俏皮话,但始皇还是给面子地露出了一点笑意。

  他也跟着岔开先前的话题:

  “这次回京,你那些弟妹也有不少要一并回去。你可高兴了?最近总嫌弃他们在附近碍手碍脚。”

上一篇:赚够了钱就退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