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第31章

作者:无字惊鸿 标签: 穿越重生 历史衍生 爽文 朝堂之上 BL同人

  秦王政充耳不闻,直接让人去传唤太医。

  扶苏现如今在他这里已经没有信誉可言了,他要听太医怎么说。只有太医认定扶苏确实好好休息了,他才相信。

  扶苏:“……”

  结果太医过来诊断之后给出的回复是,长公子虽然没有劳神,但心里总惦念太多事情。所谓慧极必伤,最好还是仔细调养为妙。

  对此,扶苏只能露出一个无语的微笑。

  太医都是什么德性没人比他更了解。

  没病也要说有病,反正仔细调养肯定不会有错。这样即便后头贵人们生病了,他也不用担责任,毕竟那是贵人自己没有好好调养。

  相反,要是照实说“长公子他很健康啊”,不仅王上会质疑太医说的是真是假。回头长公子要是很快就病倒了,他们还得背上个庸医的指责。

  扶苏给了夏无且一个适可而止的眼神。

  秦王政倏然不悦:

  “你别威胁他,让他照实说。”

  又吩咐夏无且不许替长公子隐瞒病情,尤其不能因为他怕苦就不给他开药。

  扶苏:“……”

  他的小动作果然瞒不过父亲,父亲到底为什么那么眼尖?

  瞪了太医一眼的后果就是扶苏被迫多喝了两碗携带着沉甸甸父爱的苦汤药,喝得他一张温润俊美的脸都惨白了。

  结果苍白的脸色反而加深了秦王政对“儿子身体果然很不好”的印象,险些又要再喝两碗。

  还是夏无且擦着冷汗表示是药三分毒,喝太多反而伤神,扶苏这才被放过。

  扶苏:记仇.jpg

  夏无且你给我等着。

  经过这次的事情,秦王政大约也意识到了自己儿子闲不住。与其放他回去独处时不知道这小子能折腾出什么“惊喜”来,不如时时刻刻待在身边盯着点。

  所以扶苏很快过上了作为父亲小挂件的日子,以前还能抽空偷溜出去做点自己的事情,现在想都别想。

  好在他现在做很多事也不需要背着父亲了,可以光明正大地行动。

  之前扶苏还托词要在秦国各地网罗能改进文字的人才,结果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把程邈那条大鱼给钓出来,只钓出了一些小虾米。

  大约程邈自己也没意识到他有这个本事,所以没来应招。

  扶苏也懒得等了,直接写了一封指名道姓的诏令,当着父亲的面交给侍者,让他们去找人。

  秦王政只是问了一句:

  “招他做什么?”

  扶苏答道:

  “他能帮李斯改进隶书。”

  秦王政听罢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

  蒙毅站在旁边听得满头雾水。

  公子是怎么知道这个无名小卒可以改进文字的?隶书又是什么文字?名字谁起的?

  可惜王上对于这些一点都不感兴趣,没有探究的想法,他也不方便多问。

  午休时,秦王政倒是问起了秦律修改的事情。

  这件事压了好几天,秦王政一直在衡量是否推行。最近终于下定了决心,但还想听一听儿子的分析。

  改版的秦律日后肯定是顶替了原本这个严苛秦律的,这一点从扶苏的反应里就能看得出来。但战时改律法是大忌,扶苏不可能连这都不明白。

  那么所以原本的秦律到底在六国故地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让他等不到大一统之后再同意推行,秦王政需要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总结。

  扶苏心知父亲是站得太高,精力都放在了大事上。很多时候难以看见底层庶民的情况,会有这种疑问并不奇怪。

  有些事情扶苏也是等到后来发生了才意识到的,在此之前没料到情况那么严重。

  扶苏先挑着讲了几个比较重点的问题。

  “秦律条例严明,然而有些惩罚却过重了。犯了小错也动辄罚一甲,庶民根本出不起这个价钱。”

  一甲就是一副甲胄。

  举个例子,路上遇到贼人作恶没有及时制止,就要被罚二甲。

  正常百姓买一副甲胄给家中儿郎上战场时使用都很困难,哪里能出得起这么重的罚金?

  可是被罚了又不能赖账,那么除非将家里人口卖作隶臣妾换钱之外,就只能选择上战场杀敌抵债了。

  所以秦人好战,一是为了靠服兵役抵罪,二也是想借着杀敌获得奖赏,改善家里的条件。

  秦人习惯了这种生活模式,苦是苦了点,刑罚也严重。但是只要有仗打,日子就能继续过下去,问题不大。

  反观六国黎民,他们哪里习惯得了这个?动不动就罚一甲,家里有矿经得起这么罚啊?拿不出钱就要被抓去当兵,这简直不让人活!

  六国之民对当兵没什么好印象,很多时候都是被强行争去充军的,一时半会儿习惯不了靠这个赚爵位的制度。

  “这只是六国黎庶的反响,还有秦人,天下一统后也深受其害。”

  有仗打的时候,犯了法可以靠打仗脱罪。天下一统之后那可就不一样了,没仗打就得实打实地花钱消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平民晋升渠道堵塞的大麻烦,始皇决定北征匈奴、南伐百越,强行开辟新的战场。

  可,匈奴那边的土地多为盐碱地。

  庶民打仗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多分点地,匈奴地盘又远、又不适合耕种,自然会闹得黎庶怨声载道。

  而百越呢,那里的地倒是肥沃了。却有另外的大麻烦,毒瘴横行,气候差异巨大,而且同样地处偏僻。

  “商君当初设置如此严苛的惩罚,是为了疲民。庶民不断奔波在耕种和征战的路上,就没空生事了。”

  但这个政策,只适合战争之世。

  要解决庶民为了脱罪去打仗的问题,就得削减惩罚的力度。要解决庶民阶级晋升的困难,走不通武将的路子,就得换文官选拔。

  距离天下一统只剩九年。

  九年的时间,能用来推行这两项新的政策,也不过是堪堪够用。

  不是不能加快速度,而是最好不要。速度越快,留下的弊病越多。后续还要花很多精力去补救,倒不如提前稳扎稳打地推进。

  秦王政听罢,陷入了沉思。

  作者有话要说:

  政哥:原来六国骂暴秦也不是完全的偏见,还有嫌弃惩罚太重的缘故在。

第21章 文武之争

  那一天的谈话之后,秦王政正式下达了在韩地推行新律的政令。因是托词为过渡之策,朝野上也没什么人反对。

  韩人原本心惊胆战地等着传说中的严苛秦律推广开来,结果在扶苏有意安排的乡人解说之下,得知韩地用的是宽松的新律,简直震惊了。

  “秦国有这么好的心?!”

  大家都不相信,在他们印象里,秦人都十分野蛮粗俗,根本不讲道理的。

  可新律摆在那里,扶苏特意让人用新纸印刷了好几版不同文字的秦律张贴在了官衙墙上。

  那么多人里总有识字的,自己去看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更有住在秦韩交界处的韩人,他们这边语言隔阂不像其他地方那么深,还是能够彼此交流的。

  只要询问一下对方要遵守的秦律,就能发现自己确实占了便宜。不多时就开始有秦人羡慕他们律法宽松了,抱怨自家前不久才因为犯法被罚了一甲。

  渐渐的,韩人心里生出了一点隐秘的高兴,仿佛占了什么便宜一般。

  气候渐渐入了冬。

  冬季无事,朝堂上清闲了下来,每日朝会开始为一些鸡毛蒜皮吵架。

  连吵三天没什么要紧的小事情之后,眼看着秦王政要不耐烦了,终于有人跳出来说了一件大事。

  这位侍御史上来就道:

  “启禀王上,臣近日命人寻访各地官学,发觉事情不太妥当。”

  御史台拥有监察百官的权利,从上到下分别设有御史大夫、御史丞和御史中丞、侍御史。御史大夫权利仅次于丞相,两位丞则是御史大夫的副手助理,侍御史则是底下的普通成员。

  不是所有侍御史都老老实实监察犯错官吏的,有些人就是想搞个大新闻,于是容易插手不该他们参奏的内容。

  这位侍御史不知为何盯上了大秦的官学,而且看样子对官学现状很是不满。

  秦国原本就有官学,是用来培养小吏的。官学中的学生并不全是贵族之后,也有表现优异的庶民。

  但众所周知,比起文,大秦更重视武。所以这种只能培养小吏的官学存在感非常低,也没养出什么人才来。

  最好的佐证就是如今大秦朝堂上有名有姓的官员,基本都是六国之人。

  所幸扶苏如今的要求也只是培养小吏而已,天下一统之后缺的正是小吏而非高官,秦国官学已经够用了。

  只是基于大秦如今的社会现状,秦人比起上学可能更青睐的还是上战场。而且之前扩大官学规模的时候,又恰逢灭韩之战,根本找不出太多能上学的男丁。

  所以这位侍御史探访到的官学情况,就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扶苏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这老头用一惊一乍的口吻谴责官学胡闹。

  “入学的多为女子,几乎见不到多少男丁……”

  侍御史对这个性别比例十分不满,他作为男人,感觉到了威胁。

  秦王政听着他洋洋洒洒挑刺了一箩筐,心里颇为不耐烦。

  嫌弃女学生多,你倒是自己去找男丁来上学啊,男丁不要上战场的吗?真以为秦国遍地是男人了?

  懒得搭理这个老家伙,秦王政直接看向儿子,示意他自己来回应。

  官学性别比例失调的事情扶苏早就和父亲通过气了。

  可能是拜之前上百年严法管束所赐,如今的大秦子民有一种很朴素的实用观念——那就是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具体表现如下:

  每一家的孩子数量是有限的,好多人家还因为常年打仗死了不少儿子,所以大秦平民阶层普遍阴盛阳衰。

上一篇:赚够了钱就退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