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第68章

作者:无字惊鸿 标签: 穿越重生 历史衍生 爽文 朝堂之上 BL同人

  阴嫚又问道:

  “如此,我只看见了王道,霸道又在何处呢?”

  扶苏答:

  “与我有益者为精华,与我无益者为糟粕。天下大事由我定夺,若想得我青睐,必得想我所想、急我所急。”

  换句话说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诸子百家若想在朝中获得更多的地位,那就得根据天子的想法改造自己的学说。不改,那你就等着被其他家抢占所有的生存空间吧。

  阴嫚摇头:

  “若秦国不听,百家只会选择离去,另选他人,就如孔先生那样的圣贤一般……”

  说到一半,阴嫚自己住了口,她意识到哪里不对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是块硬骨头。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特别有骨气,而是因为他们有很多选择的余地。

  你不听我的,那算了,总有其他诸侯听我的。大家都不听我的,也没关系,列国那么多、君王更替那么快,迟早能找到我的伯乐。

  可是天下一统之后,情况就很不一样了,百家没了其他的备选。

  大圣贤自然会坚持己见不愿妥协,但百家弟子却多是寻常人。他们还没有那么强烈的决心,总会有人愿意为了荣华富贵妥协的。

  扶苏单手支颐,漫不经心地说道:

  “阴嫚,治国要的不是大圣贤,而是实干的人才。”

  很多圣贤经营学说非常有一套,能得千古赞誉。但是当官,就未必能当好了。

  反而是汲汲营营的人,他们更适应也更适合官场。

  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圣贤再好也只能当个招牌供起来,愿意为了君王的想法做出改变的那些人,哪怕他们被别人骂成是蝇营狗苟,可得到实惠的是大秦啊!

  扶苏:反正被骂软骨头的是百家子弟,又不是大秦,无所谓。

  阴嫚宛如醍醐灌顶。

  她以前从未学过这些,因为父亲从未考虑过除了大兄之外的任何人接替王位。他们都没学过君王之道,所有对“如何当好一个王”的了解,都来自于模仿父亲。

  可现在看来,父亲如今展现给他们的视角是诸侯王争霸的视角,而非天子统御天下的视角。

  他们照着这个学,是要学劈叉的。真想学的话,得等父亲一统天下之后,再去模仿他。

  今日大兄提前告诉了阴嫚要怎么做,对她来说是头一次被人手把手教导。虽然她没机会当一把天子,可学了这个也不浪费,毕竟辅佐君王也要抓准君王的心思呀。

  阴嫚撑着下巴:

  “我觉得,兄长你这个说辞不适合周天子,只适合我大秦天子。”

  扶苏伸手揉揉她脑袋,笑而不语。

  周天子搞分封,诸侯王封地自主权太大,天子几乎插不上手。所以他们只能走王道,想霸气都很难霸得起来,因为那得诸侯王肯听你的。

  只要有诸侯国的存在,诸子百家就有备胎可选。那到时候可别指望对方修改自己的主张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阴嫚重新拿起那些纸张:

  “大兄总结这些,是想做什么?拿给父亲看吗?”

  父亲好像对法家特别执着,也不知道肯不肯转而走杂家的路子。

  扶苏却道:

  “即便接纳百家学说,也得以法家为根骨地基。各家主张多为空中楼阁,只能作为律法之上的点缀。父亲虽重法家,也没有固执到那个地步。”

  阴嫚恍然:

  “以法治国、兼容百家是吗?也对,便是杂家,也不是必须百家占比一致的,自当有多有少、有轻有重。”

  扶苏提醒妹妹:

  “诸子百家也不是完全不互溶的,商君策中针对农商的改革,便是借鉴了农家的观点。”

  年轻人总是想法比较极端,以为所有学派都是独立甚至对立的。其实不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取长补短,只是不像杂家那样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了而已。

  阴嫚仔细回忆父亲很喜欢的韩非先生的主张,随后说:

  “法依势而行,依时而变,约莫就是这般了。”

  随即,她就意识到另一个问题。既然法是需要根据时势变更的,那大秦如今的律法,会不会在一统天下之后就不适用了?

  阴嫚的表情凝重起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情况就很严峻了。

  扶苏将那沓手稿整理好,随口说道:

  “所以你接下来,又要加班了。”

  刚刚结束工作的阴嫚:

  “啊???”

  扶苏微笑:

  “大秦官学需要合适的书籍作为教材,只学秦律就只能成为底层小吏,无法培养高级官员。为兄需要你去编写教导他们政治素养的书籍,就先按照诸子百家,各编一套吧。”

  说着把手稿递过去,示意她以这个为纲领来编。

  “我大秦可是十分包容的,所以每一家都是可选的选修科目。不喜欢法家不要紧,学完基础的秦律和必修的法家学说之后,还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别派学说(删减版)进行学习。”

  至于之后这些人会不会基于删减版再发展出自己的主张,为各家增添更多适合大秦的理论,那就是后话了。

  他可没有魔改各家学说,他只是教学的时候只挑了一部分教而已。

  相反,那些诸子百家内部的领头人物,倒是很喜欢魔改,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和他们一比,秦国官学简直太安分了。

  阴嫚:…………

  阴嫚算了一下诸子百家的数量,倒抽一口凉气。

  大兄可没有把每一家的学说都做完删减,他只挑了最有名的那几家。但是阴嫚得把每一家的教材都写出来,而且教材的字数还不能太少,不然学两天就学完了像什么样。

  这个工程量,会不会略大了亿点点?

  阴嫚幽怨地看向大兄。

  难怪对方今天和她说了这么多,这是先教会她,再让她去教其他学子呢。也不怕她学艺不精,把其他人带进沟里。

  扶苏却道:

  “你先去编写,写完拿来给我审核。不用担心写错什么,有我给你兜底呢。”

  那这样的话,大兄就也要仔细查阅所有教材了,工作量同样不小。

  阴嫚心理平衡了,她也知道大兄对她委以重任是因为大兄自己没时间。否则这么重要的东西,他肯定得亲自去编写。

  “那好吧,阴嫚定不辜负大兄的嘱托!”

  小姑娘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高高兴兴地带着手稿离开了。

  扶苏慢悠悠回到大殿中去陪父亲。

  秦王政放下笔,揉了揉手腕:

  “又去哄骗弟妹了?这回是骗阴嫚替你去做什么?”

  扶苏乖巧表示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父亲,随即提起官学教材一事。

  他总结道:

  “这些年我大秦朝堂上的文臣基本都是六国之人,只有武将中才能见到大量秦人。可见大秦在文官的培养上欠缺太多,必须补足才好。”

  秦王政深以为然:

  “商君策可靠军事强国,却过于倚重军事,无形间压榨了文官的发展。秦人多以沙场征战为荣,忽略了其他方面。”

  参军打仗的收益回报是相当快的,和读书当官相比,这就是个快速改变家族地位的捷径。有近路大家自然愿意抄近路,而不是吃力不讨好去研究什么学问。

  更何况秦国庶民本来也没多少机会学习,只能接触到参军这一条路。

  商鞅搞了个疲民五术,弄得庶民苦不堪言。这么做确实让庶民更愿意去靠军功来改换门庭,可也变相打击了秦国的文气。

  当然,即便现在看来商君策确实遗留下来的问题重重,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就是最好的选择。

  秦国得先强大起来,才能谈别的。否则被各国压着打,那就根本没有未来可言了。

  反正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慢慢解决的。

  秦王政也觉得文官全是六国之人太危险了,尤其是在天下刚定的时候。那时六国还未归心,出身六国的文官很难确保个个都忠于大秦,随便出几个想复国的就会把事情弄得非常麻烦。

  扶苏既然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再好不过。

  只可惜官学的成效需要等上至少五年十年才能出来,而且学成出师的学子也做不到一下子就当上高官,还得花时间慢慢磨练。

  扶苏劝道:

  “有父亲在,那些跳梁小丑翻不起什么风浪。我们时间还长,总能等到那一天的。”

  按照上辈子的情况来看,父亲至少还有十八年寿命。倘若好好保养、不吃丹药,肯定能更长。

  这么长的时间还不够吗?扶苏认为足够了。

  冬去春来,大秦即将迎来春耕。

  公子公主们终于摆脱了魔鬼大兄的支配,可以喘一口气了。听闻大兄最近在忙春耕事宜,为各地调配耕牛,压根没时间来管他们。

  好耶!可以浪了!

  欢庆只持续了一天,第二天收到小报告的扶苏就杀到了六英宫。

  他堂而皇之地占用了距离宫门最近的一处大殿作为临时的办公场所,随身携带了一堆侍者。

  有人负责侍奉太子,有人负责把守宫门,有人负责巡查各个学殿。谁要是偷溜、睡觉、走神,第一时间就会被抓获,拎到长兄跟前接受教育。

  大家:QAQ

  扶苏翻看着官牛的名册:

  “多调一点官牛去赵地,赵国去年耽搁了耕种,今年土地会更难开垦。”

  年年都种的地会相对好耕一点。

  战国时期很多地方已经不搞休耕了,而是年年耕种。扶苏通过戎人弄来了紫花苜蓿,甚至可以做到通过种地来养地,靠的就是豆科植物都有的固氮能力。

  没有紫花苜蓿的时候,用菽(大豆)其实也不错。只是没发明豆腐等豆制品之前,菽吃多了胀气,大家不太乐意种那么多。

上一篇:赚够了钱就退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