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第579章

作者:来自远方 标签: 快穿 近代现代

在最初的激动之后,朱棣看着舆图,突然皱眉。

国朝的疆域广大,很好。

北边的鞑靼瓦剌却让他很不顺眼,与辽东接壤的朝鲜也是一样。

大片的国土,突然有这么不当不正的一块,紧挨着辽东,不属于明朝,还隔三差五的要蹦跶那么一下,很是碍眼。

和朱棣有同样感觉的,还有朱高煦和朱高燧。

古有记载,周封商之后箕子于朝鲜。唐灭高句丽,纳其地。

洪武中,高丽曾妄想索取铁岭之地,虽说李氏取而代之,年年向大明朝贡,但李氏朝鲜并不真像表现出来的这么老实。

想到辽东镇守孟善的上疏,朱棣双眼微眯,手指敲着桌案,恰恰点在了朝鲜的位置上。

泉州海港

远航归来的船只部分靠岸。

商船卸下了搭载的货物,珊瑚宝石香料和珍禽异兽都不稀奇,丈长的巨木更加吸引眼球。

两船木料在港口卸下,发现其中有十余人方能合抱的紫檀和沉香,懂行的不免咂舌,“我的天老爷!”

这得多少钱!

获悉部分木料将在此出售,商人们的眼睛都红了。

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砸锅卖铁也要下手抢!

郑和与王景弘都没有下船,派人知会了市舶司,又给在这艘商船上有份子的当地官员和宗室送了信,得到回复之后,再次扬帆起航。

大部分船队成员,包括郑和王景弘在内,都将在浙江登陆,运送木料的商船则要继续北行,停靠天津。

站在船首,郑和深吸一口气,终于露出了笑容。

不过,如果他知道回航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恐怕就笑不出来了。

朱家父子正畅想着海对面的大片陆地和高产作物。

闻听船队归来,朱棣下的第一道命令不是通知弟兄和手下准备领钱,而是命令工部加紧再造宝船四十八艘,改造海船二百四十九艘,备使西洋。

皇帝下令,工部敢拖延吗?

当然不可能!

工部侍郎亲自监工,匠户甩开了膀子的结果是,郑公公和王公公上岸之后,过不了多久,又得再次下海。

作者有话要说:远方的更新时间改到下午,基本在四点左右。

第一百九十四章 草原风起一

郑和王景弘归心似箭,船队在浙江海港靠岸,立即下船,谢绝当地官员士绅的盛情,轻车简从,领带船队成员及朝贡的各番邦使臣前往南京。

一路之上,沿途所见风景方物,仍令同行的各国使臣大开眼界。

江南水乡,田陌连阡,热闹的城镇,远不同于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让使臣们看得目不暇接。

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更是给使臣们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车队抵达南京,高大的城廓,厚重之感迎面扑来。

着朱红袢袄,单手按着腰刀,威风凛凛,一身煞气的官军站在城门前。

满载货物的车队,城内接踵擦肩的行人,临街的商铺,食物的香味扑鼻。

单单是在城门前的看到的,就让使臣们迈不动双脚,移不开双眼。

只有这样强盛的大明,才能造出如神迹般的海船。

天朝上邦,强大威严的形象,终于彻底烙印在了使臣们的心目中。来时的各种念头,顿时打消了一大半。跟着船队来送黄金的爪哇西王使者,心中不停打鼓。

大明天子指定六万两黄金,岛上掘地三尺,又抢劫了几搜大食商船,才凑足了一万两。

万一大明天子不满意,翻脸的话,砍了自己的脑袋,也是白砍!难怪之前来过大明的人都缩着脖子,打死也不出使。

不提爪哇西王使者怎样忧心忡忡,被西王打败的东王使者如何幸灾乐祸,古里,锡兰等国的使臣如何被南京的繁华震撼,使臣团队的到来,再一次成功引起了南京居民的围观。

路旁聚集的行人越来越多,一些店铺里的商家伙计也落下门板,到路边看起了热闹。临街的酒楼食肆和茶楼更是人声鼎沸,仿似过节一般。

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役紧急出动,挥舞着刀鞘铁尺,维持着秩序,实际上,也是想来凑凑热闹。

虽说到京城朝贡的使臣团队整年络绎不绝,可这么大的场面却是少有。

上一次,还是朝廷的船队下东洋,这一次,光是马车的数量,就足足多出了两倍。有多少稀奇的东西,更是让等在路边的心信仰。

不久前,暹罗使臣进京,进贡的鹦鹉一路叫着万岁,引来不少人围观。

这次的西洋使臣,会不会也带着这样的稀罕物?

围观,必须围观!

城门的守军没有马上放行,而是遣人通报上官和鸿胪寺。

即使这样庞大的队伍根本难以造假冒充,城门守军仍秉持着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精神,认真查验郑和王景弘等人随身的腰牌以及相关文书。

鸿胪寺卿赶到后,一眼就认出了郑和,连忙上前,道:“郑公公一路辛苦。”

郑和是宦官,同样是天子亲命的大使,鸿胪寺卿先向他行礼,言官也挑不出毛病。

上一篇:轻慢佳人

下一篇: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