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离骚 第25章

作者:河汉 标签: 近代现代

程正安道:“皇上,臣并未擅自离岗,此话纯属诬陷!倒是张御史,那日被我撞见他与可疑之人交易,看样子足足有千两白银,不是受贿又是什么!”

……

两人各执一词吵吵嚷嚷,督察院和禁卫军还都有人出来附议,皇上一烦,挥手就给两人都降了罚,一个罚俸两年,受军棍一百,一个削了品级,交与刑部惩戒。

本来这场闹剧就要谢幕,洛平突然站了出来。

他说:“请皇上三思。古时贤相魏徵有谏言云: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此事尚未明朗,还请皇上不要妄下定论。”

大殿上的人都觉得他疯了。

谁都看得出来皇上现在心情不好,偏偏洛平还要去触他的逆鳞,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皇上确实不太高兴:“洛卿此言何意?是说朕处置得不对么!”

洛平道:“两位大人的情绪都比较激动,以他们对对方的说辞来做判断,容易有失公允,不如让他们自己叙述一遍自己当日的情形,皇上再做判断。”

那两位大人也有点懵:咦?怎么半路杀出个毛头小子?还是个不要命的毛头小子。

不过皇上没有发作,点头允了。那两人便说起了自己当时的情况。

原来程将军的母亲当日病危,他出于无奈,只能找人替他的班,回去照料母亲。恰巧那夜遭贼,贼人狡诈,用迷药把一干将士放倒,然后单枪匹马地闯进了都梁台。如今禁卫军已经领了兵部的罚,好几个兄弟都还趴在床上不能动。不知怎么的罪责却全到了他的头上。

而张御史也并不是受贿,虽然难以启齿,但他还是不得已交待了出来,那天他是去给不成器的儿子还赌债,那钱是他给出去的,不是他拿回来的。

都是误会一场,只是两人素来有嫌隙,就借此参了对方一本。

————

事情是解决了,两位当事人也都没什么事,可大家都认为,洛平这个小修撰肯定要倒大霉了。为官之道在与中庸,他这样强出风头,还顶撞皇上,定然是要吃苦头的。

然而出乎他们的意料,尽管皇上脸色不大好,但他开口说出的,却还是夸奖洛平的话:“洛卿不枉少年,勇而正,敢直谏,堪比魏徵。”

接着又好像是突发奇想:“洛卿,你观人观事细致入微,又有自己的见解,朕欲任命你为大理寺少卿。给你一个月的时间,熟读《大承典则》,届时由大理寺卿亲自考核你,若是考核不过,就还是从丞正开始做起吧。”

“是,微臣遵旨。”

——喀。

几乎能听见众位大臣们下巴落地的声音。

这是什么意思?一向不喜别人忤逆自己的皇上说出这种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他就是要纵容洛平,要偏袒洛平,谁都不许有废话。

大家的面部表情很复杂,惟独洛平,仍是一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样子。

有人在他背后戳着他的脊梁骨说:“也不知他用了什么下作手段,让皇上如此亲信于他。他还真把自己当贤相魏徵了?要我说,根本就是一个佞臣。”

洛平不跟他们计较,因为他们说的没错。上一世,他就是把自己比作魏徵的,最后也真的成了他们口中的“佞臣”。

什么不枉少年,去他娘的枉少年!

皇上现在给他的,最终都会一把收回去。

当年他一无所有的时候,曾有多么“不枉少年”,就有多么“追悔莫及”。

只是,既然他已知道这条路是升官的捷径,为何不走?

这回他不会一无所有了,皇上若是拿回了他的一切,至少他还有周棠。

其他的,他也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了。

早朝过后,洛平顶着众多关注走出真央殿,大理寺卿找他说了几句话,无非是好好准备之类的话,洛平恭敬地应了。

还未走到西宫门,他忽然被一个太监拉住了。

太监说:“洛大人,皇上有请。”

洛平微一愣神,心里已有思量——

看来昨夜他私自入宫的事,皇上还是要追究的。

跟着太监来到晚照亭,皇上只留了两名宫女侍候,挥退了其他人。

果然,皇上问:“洛卿昨夜可是留宿浮冬殿的?”

洛平点头:“是。回皇上,微臣只是……”

不待他解释,皇上便道:“是怎样朕已经知道了。棠儿受了惊吓,叫你去陪陪他。听棠儿的侍女说,棠儿常让你给他讲故事,你们的交情不错?”

听到这话,洛平心下稍安,看来芸香是按他的嘱咐应对盘问的,皇上只当他是周棠闲来无事的消遣。

“赏春宴之后,臣与七殿下又碰见过几次,七殿下虽不好读书,对各地的趣闻轶事、志怪故事却颇为感兴趣,有时臣便会给他讲讲,一来二去的就熟络了。”

“嗯。”皇上不置可否,抬手让侍女端上来一只木匣,“洛卿,朕早朝时送了你一个升官的机会,这次再送你一个礼物,打开看看吧。”

心里咯噔一声,对这份礼物,洛平有不好的预感。应了声是,他上前打开木匣,看清匣中之物后,倒抽一口凉气——

那是昨晚放他入宫的那名侍卫的脑袋。

血浆凝固在那张惨白的脸上,仿佛把他的不甘和怨恨都凝了进去。

一种熟悉的战栗漫过身体,洛平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手。

这双手上,又刻下了一笔血债。

皇上看着他:“昨夜之事,朕就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