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大神重生在1927 第41章

作者:秋疯 标签: 豪门世家 天作之和 穿越重生

  因为:其实这些读者来信他们都提前拆开看过一遍,留下的都是以夸奖和催连载的正面内容。

  许少庭本来正在写《大道仙途》的新大纲,转过椅子先映入眼睛一个大箱子,才注意到箱子后贺主编那个脑袋。

  他赶紧不好意思的说:“人来了就行,还带什么礼物。”

  贺主编把箱子往这少年身前一放,心道真不愧是一家人啊。

  才笑着说:“千风先生,这可是件你必须收下的礼物——这都是读者们寄给你的信。”

  许少庭瞥一眼这大箱子,面露迟疑:“这得有多少封?”

  贺主编报了个数字:“也不多,三百多封而已。”

  许少庭:“这还不多吗?!”

  放在百年后的互联网,他当然不会觉得三百条评论有多少,有些热门小说都能做到章均一万条以上的留言了。但这可是需要动笔贴邮票,跑到邮局要花钱寄出来的信。

  如果换成他,许少庭想,他大概就算想给作者留言,一想到这么麻烦,那估计也就剩下五个字:还是算了吧。

  贺主编差点说漏嘴:“这还不是全部的呢。”

  及时咽下后半句话,我们把骂您的都给筛选出来了。

  许少庭果真怀疑的看着贺主编:“什么叫这不是全部?”

  贺主编面不改色的回道:“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来信。”

  “唉,说这么多干什么,你快拆开看看这些信,要是有想要回复的,也可以写下来,我们会有编辑专门负责寄给对应的读者。”

  在贺主编的催促下,也是图方便,加上房间每日都有人打扫,少庭干脆扯过个坐垫,盘腿坐在地上,他双手握着箱子倾斜,那些信件雪花似的倾泻一地。

  也实在是三百多封摊在一个人身上着实不少,最后干脆贺主编拆信封,少庭接过里面的信纸,他们一个只负责拆,一个只负责看,也是实现了条工厂简易流水线,到是提高了不少效率。

  在拆开信件之前,少庭也有好奇,这时候的读者会对《大道仙途》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如果把来信理解成留言,又会是与后世相比该怎样不同风格的留言内容。

  等看过了好几封,少庭便囧了,这个风格……这个风格和一百年后的区别也不大啊!

  比如好多就这么几个类型:

  千风先生,你写的小说太好看了!

  加油,期待后面的内容。

  快点写啊,每天就两章根本看不够呢!

  许少庭:总结一下就是撒花,加油,催更……果然无论到了哪个时代,都免不了被催更的命运。

  然后许少庭总算看到个不一样的:

  千风先生,我真的好喜欢你的小说,我每天都要看最新连载的章节,如果这天报纸来得晚了,我等到放学才能回家看到《大道仙途》,我连上课都要心不在焉了。而且我们的同学都和我一样,也是每天都在追您写的小说呢!

  许少庭:少年,学习为重啊……而且照你说的趋势,过不了多久岂不是该有家长老师联合起来声明抵制小说了。

  只是一目十行的扫过的来信越来越多,却也在千篇一律的夸奖中看到了些也许是写的内容较多,因此读起来也格外真挚的信件。

  比如本来一封封看过去,看完一封就放在一旁,但当贺主编递过来一沓,并非夸张,许少庭接过来都愣了:“这是一个人的来信吗?”

  贺主编只是神秘笑道:“你看看就知道了。”

  许少庭低头去看,等到看完也笑了,这一沓信纸是来自三十多个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们,他们出于某所中学的同一年级,本来是一个学生在班中写信给他,结果被同学发现,衍变成这封信成了个留言板。

  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这封寄给他的信如同个《大道仙途》小说的留言板,也因为他们年纪小,言论未免都非常稚嫩,却也因这稚嫩而显现的格外真诚。

  许少庭看完一遍,真是哭笑不得,想说你们好好学习呀,一颗心却在寒凉的秋日里暖洋洋了一片。

  等看到后面的信件,许少庭更是抹了抹眼睛。

  贺主编像是知道他看到哪一封,故作疑惑的问:“您这是哭什么?感动的哭了?”

  许少庭瞥一眼贺主编,贺主编才发现人家没流眼泪。

  许少庭:“只是看久了,眼睛发酸。”

  他才不会让贺主编看出来他心里也在发酸,他确实是被某封来信感动到了。

  这位感动到他的读者来信内容是这样的:

  千风先生,说来好笑,我已经年近四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孩童时期一直在国外生活,所以回到华夏后虽与人交流无碍,也识得祖国的文字,但始终只是略能读懂些小说、诗歌、散文,可大多读起来还是稍显困难。

  而事实上,我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我也愿意去读我们华人自己的文章,但实在是能力有限,加上婚后要操劳家务,总想着努力提高自己的华文水平,谁知一拖到第三个孩子出生,也还是老样子并无进步。

  因此我平日里大多阅读的还是英文原著书籍,您看到这里一定会很奇怪我是怎么接触到《大道仙途》——这本小说是我的长子极力推荐给我。

  他那时对我说:妈咪,这本小说你看起来一定不会吃力。

  我当时还想,那一定是写的非常简单,这样的小说看起来又有什么意思。

  直到我从孩子递来的一沓报纸中,从第一期刊登《大道仙途》的沪市晨报开始,一口气看完三章,等拿着第二期,第三期……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看完了整整一周的连载。

  说来惭愧,当时看完只是心情激动,非常好奇下一章的内容,主角叶云起究竟要怎么脱离无尽长夜试炼境?

  妖女无裳与叶云起是不是会发展出一段感情?那试炼境中的神秘女子是谁?她是什么时候和叶云起定下的生死相随的约定?

  直到这天我把小说从头到尾又看了两遍,心情逐渐冷静下来,我才迟钝的反应过来,是什么样的作者才能写出这样一篇小说?

  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修/真/世界,一个个天马行空、处处悬疑的故事。

  还有写出这样一个能说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挡我者三千神佛,神明便也是我的敌人”的主角。

  他不仅仅只是个小说中的人物,他其实不正是每一个少年时也曾被命运捉弄到愤懑不已的我们每一个人吗?

  还有,原来真的有一篇中文小说,是连我这样的水平也能看懂甚至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我曾因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的中文水平,总觉自己作为个华夏人却与华夏格格不入。

  究其本质,是因为我很难理解融入华夏的文化中。

  但一篇《大道仙途》,我也能说:看,这就是我们华夏人的小说,这是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与神话传说。

  即使我与您素未谋面,从不相识,但只是一篇小说,却让我看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小说非华夏背景不能产生,它让我自豪,让我如此的感到骄傲,这些瑰丽传奇的神话人物与故事,那个抗争着神明,反抗着命运的少年,是我们华夏文明才能诞生的人物。

  在这一刻,我多么庆幸因为我正是个华人,所以我才能读到这篇小说,我也如此自豪,我的同胞能写出这样的小说。

  我常想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个国家,在如今国籍都能换掉的时代,国家还是什么高尚的名词吗?

  ——以我浅薄的经历,认为自己属于哪个国家的根源,是文化认同感。

  即使出生在日本、英国、美国,但仍自豪于母国的文化,就算是远在他乡亦是时刻坚定着自己祖国的文明。

  即使远在他乡,亦不会忘记故土。

  写至此处,没曾想唠唠叨叨了这么一堆话,最后还是真挚的对您说一声谢谢。

  谢谢您写出这样一篇即使是我这样的人,也能看懂的优秀小说。

  ——陈女士写于1927年秋

  ---

  陈女士的这封信,许少庭却是印象最深刻也最触动到他,或者说是唯一一封让他陷入思考的来信。

  当然也有别的来信很令他感动,比如有好几位读者都在来信中,条缕清晰的把《大道》目前的门派类别、修真体系等级全部整理了出来,甚至比许少庭自己写的大纲里面,关于这块的设定都要清楚详实。

  还有许多长篇大论,也在表达对他的小说喜爱,只是少庭看了不知道有没有一百封信件了,也实在是看不动,就连贺主编也提议还是休息一会儿。

  一大一小两个人类男性,盘着腿互相对坐着,许少庭冷不丁的问:“扣下了多少信?”

  贺主编:“也就两百——你怎么知道?”

  许少庭:“这有什么难猜,怎么可能只有夸奖的来信,一封骂的都没有,想一想就知道是被你们扣下了。”

第五十六章 曾有两个作者

  贺主编盯着许少庭。

  许少庭肩膀一怂, 这动作还是和沈灵均学的,也不知道他一个英国绅士做派的人,从哪个美国人那里学来了这样动作。

  “干嘛这样看着我?”许少庭露出口大白牙,明知故问的开口说道。

  贺主编叹口气:“您可真聪明啊。”

  “如果不是看了先生大纲笔迹, 确定您就是千风明月, 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如此年轻的新人作者, 在写作一路上竟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毫无两样。”

  “不, 经验丰富的老作者里面, 目前也没有写出您这样具有新意和可读性极强的小说。”贺主编再次叹气, “我是该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还是叹息一声这就是天才与凡人的区别吗?”

  幸亏前有张求仁, 少庭听彩虹屁已然听得锻炼出颗堪比城墙的厚脸皮,能够做到巍然不动的面对此等夸奖了。

  他只是默默吐槽一句:“前浪死在沙滩上啊……”

  贺主编:“您说什么?”

  少庭正经了神色:“我是不解, 为什么要把不好的评价扣下?都是夸奖的内容,万一我因此骄傲了怎么办?不好的评价里也定有言之有物的内容,况且……”

  少年神色不满:“这擅自拆开扣下读者来信,这个做法也很欠妥吧?”

  这信件都是寄给他的,他看不看是自己的选择,但是杂志编辑部给扣下, 怎么想都没有这个道理。

  贺主编长叹一声:“说来话长,我们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这就要提起来两个作者了——”

  许少庭收敛神色,委婉提示:“还请长话短说, 以简洁的话语说明白事情的经过。”

  于是让少庭听了这样两位作者的故事。

  第一个作者情况与他相似,都是年轻作者的第一篇长篇连载小说,且刊登初期便大受好评,同样的数以百计的信件被寄到报社编辑部, 那时贺主编他们也不曾拆开信件,直接收到多少就全部转交给作者。

  在两百封信件转交后的一周,编辑上门取稿,便见作者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问他:“你怎么躺在地上?吓我一跳,我还以为你犯了什么大病。”

  作者答道:“我不想活了。”

  编辑便说:“先把稿子写完,对了,这又是一百多封读者寄给你的信。”

  作者:“都拿去烧了吧。稿子?稿子一个字都没写,我以后都不写小说了,后面的连载谁爱写谁写吧,稿费我也不要了。”

  许少庭又不笨,联想到信件问题,很窘的提出自己的推测:“是因为读者来信骂他的太多,所以不愿意写下去了吗?”

  贺主编沉痛的一点头:“可不正是如此,那篇小说要是好好连载完毕,再出版成书,我估计他的稿费都能在沪市买幢小公馆了。”

  小公馆?那不就是幢小别墅了吗?

  少庭听到这句话才来了精神,再想到这里是上海,不管放在百年后还是现在,房价都高出全国均价数十倍不止,顿时两眼放光的问:“出书能赚多少钱?”

  贺主编很有点无语:“您怎么关心的是这个?出成书的话,作者能拿到多少稿费当然是要看能卖出多少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