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 第135章

作者:绣生 标签: 强强 甜文 穿越重生

  虞太后确实也正在屏风后观察他。

  薛恕此人她早已知晓,皇帝心腹,还曾几次救驾,就在前不久的两度宫变之中,还出了大力平乱。

  这是个得用之人,忠于皇帝,皇帝也倚重他。内廷之中,除了后面分由郑多宝掌管的司礼监,东西两厂以及锦衣卫如今都由薛恕掌管,权势不可谓不大。

  若不是太监的身份,可称一声权臣。

  这样重要的人,需拉拢也需防备,无论从哪方面想,皇帝都不该与其狎昵,乱了界限。

  这是连她都明白的道理。

  虞太后忍不住又叹息一声,也不在故意晾着他,出声道:“薛恕可是到了?进来吧。”

  薛恕闻言,这才绕过屏风入内。

  他未曾多瞧,始终低垂着眉眼,姿态恭敬:“不知太后娘娘召臣有何吩咐?”

  虞太后坐在罗汉床上,朝他招了招手,道:“上前一些,抬起头来。”

  薛恕依言上前,抬起头。

  虞太后微微眯着眼打量着他。

  薛恕如今是天子近侍,着簇金绯红蟒袍,戴嵌六珠三山冠,身形颀长瘦而不弱,也没有太监常带的阴柔女气,瞧着极为挺拔。相貌自是俊朗的,只是眉眼太凶,瞧着有股子逼人的戾气。光瞧着面相就是个不太好掌控之人。

  与记忆当中那些以色侍人的小太监截然不同。

  从被召到乐志斋后,始终神色泰然,一举一动从容不迫,瞧着心性也不差。

  这样的人,不会是为了往上爬引诱主子的短视之人。

  但这就更叫虞太后费解了,不是薛恕存心引诱,那便只能是皇帝喜欢了。

  她目光上上下下扫视薛恕,薛恕似乎比皇帝还要高半头呢,皇帝竟当真喜欢这样的?

  虞太后越想越头疼,心里乱成了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

  偏偏这是儿子的房中事,她这个母亲也不好问得太直白,只能糟心地挥手将薛恕打发走了。

  若是薛恕存心引诱她还能发落一番,可偏偏是皇帝喜欢,她在发落薛恕也没了意义。

  从薛恕被召到乐志斋又被莫名其妙打发走,加起来也没到两刻钟。

  虞太后看起来倒是没有意料之中的恼怒。

  这比薛恕的设想中要好许多,他绷起的身体微微放松下来,脚步也轻松起来。

  若是今日虞太后发难,他还不知该如何应对。毕竟虞太后可不比旁人,他就是站着挨打,最后虞太后要是被气着了,恐怕苦果也还得他来吃。

  离开乐志斋后,他脚步微顿,到底没有去寻殷承玉。

  *

  殷承玉得知太后私下召见薛恕时已是三日之后。

  ——虞太后忽然生了急病,殷承玉闻讯去探望,这才从伺候女官那儿知道,从太后召见了薛恕之后,便日日忧叹,思虑过度以至于邪气入体,这才病倒了。

  虞太后既担忧殷承玉与薛恕太过狎昵,会被人诟病,为日后埋下祸患;又觉得这个大儿子这么多年忙于国事,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可心人,自己这个做母亲的何必要去插上一脚。

  这么翻来覆去地思虑,夜不成寐,反将自己给累得病倒了。

  殷承玉听完,反而有些内疚。

  他让郑多宝透出口风,本也是为了让太后有个心理准备,好为日后铺路,却没想到太后知情后反倒事事都在为他着想,平白生了一场病。

  看着带着病色的母亲,殷承玉在榻边坐下,替她拢了拢锦被,歉意道:“儿臣早该同母亲说明白的。”

  他瞧了一眼屋中伺候的人,将无关人等屏退,目光扫到薛恕时,道了一句“薛恕留下”,便又想看了太后:“母后有什么想问的,便只管问吧。”

  虞太后瞧瞧薛恕又瞧瞧他,叹息道:“你若当真喜欢他,母后也不拦你。只是你到底是皇帝,莫要忘了肩上的责任。”她想起殷承玉不愿立后纳妃之事,还是劝说道:“此事若是传出去,到底叫人诟病。但若你有了后宫子嗣丰足,这件事也就成了不足一提的小事。”

  皇嗣事关国本,充盈后宫开枝散叶亦是皇帝的责任之一。若是有了子嗣,朝臣也管不到皇帝宠幸谁。

  虞太后这一番话,已是多番思索之后,推心置腹之言。

  她不反对殷承玉宠幸薛恕,甚至将以后可能会有的祸患都考虑周全了,全然是在为儿子打算。

  站在殷承玉的立场,薛恕甚至挑不出一句错来。

  他静默立于暗处,面上的神情瞧不出丝毫变化,藏在袖中的手却已紧握成拳。需要以全部的理智束缚,才能克制住胸中叫嚣的愤怒和不甘;才能克制住上前的冲动,安静侯在原地,忐忑地等待一个不敢奢求的答案。

  殷承玉眼角余光瞥了暗处的人一眼,思索片刻,握着虞太后的手,认真道:“母后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儿臣如今所为,都已经过深思熟虑。儿臣自小见后宫明争暗斗,母后身为中宫皇后,却因不得父皇宠爱,处处被文贵妃压一头,过得谨小慎微。更不说几个兄弟为了皇位互相倾轧。自那时起,儿臣便已经想过日后若是登基,绝不在纳后宫,只迎娶中宫皇后。”

  眼见虞皇后似想说什么,他加重力道握住了对方的手,又继续道:“但这都是从前的打算了。”

  他侧脸看了薛恕一眼,缓声道:“我与薛恕之间经历许多,母亲或许并不了解。”他没有在用敬称,而是用上了更为亲昵的称呼,像天底下最普通的儿子一般,同母亲诉说自己的心意,请求得到她的理解与支持:“但薛恕曾不顾性命数次救我于险境,待我一心一意别无二心。这世上在找不出第二个这般全心待我之人,我之付出或许尚不及他所做二三。如今所为,只是不愿辜负这样一颗真心罢了。”

  母子之间便是在亲近,随着年龄增长,也少有这样开诚布公的时候。

  虞太后对这个儿子了解,但也不那么了解,孩子长大得太快,她被拘在深宫里,许多事情都无法参与。

  她印象中的儿子,瞧着温文可亲,实则骨子里有些冷清。他是一个完美的储君,也是个完美的儿子。但过于完美的人总是叫人有种不真实感,仿佛无法触及他的内心。

  至少这么多年来,她从未见过殷承玉为了某样东西或者某个人露出这样的神情,更是从未恳求过她。

  薛恕于他,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处心积虑、相濡以沫。

  虞太后愣愣开口:“可这皇位……总要有人继承的。”

  “不是还有岄儿?”殷承玉温声道。

  从未想过的选项被摆到面前,虞太后已是心神大乱:“岄儿还这么小,他如何能担得起?若是……若是日后不成……”

  “日后时间还长着。”殷承玉安抚地覆住她的手背,用不疾不徐的语调道:“我本也没有打算这么快提起此事。我已经请了外祖父为岄儿开蒙,等他在大一些,能令群臣信服时,在提不迟。”

  连开蒙老师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显然是思虑已久。

  虞太后在说不出旁的话来,只愣愣看着他,回不过神。

  “在这之前,若是有朝臣求到母亲这里来,还请母亲为儿子挡一挡。”他望着虞太后,语气夹杂着示弱与恳求。

  虞太后无法拒绝。

  从前都是这孩子庇护着她,如今她总不能在跟着外人一道去扎他的心。

  看着引以为傲的儿子,她深深叹了一口气,抬手抚了抚他的侧脸,到底还是选择了妥协:“母后知道了。”

第136章

  待虞太后用过汤药歇下后,殷承玉才与薛恕一道告辞离开。

  殷承玉走在前头,薛恕一开始落后半步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但走着走着,两人就变成了并肩而行,中间相隔的距离明显逾了矩,几乎是手臂挨着手臂。殷承玉甚至能感受到微凉的衣料之下、微微发烫的肌肤。

  他斜睨了对方一眼,就见薛恕正偏着头看他,目光如沸水滚烫,带着极强的侵略性。只不过碍着身后跟着的依仗队伍,方才克制着没有太过出格。

  殷承玉嘴角勾了勾。

  薛恕注意到他上扬的唇角,狭长的眸子眯了眯。在经过景运门时,回首说了朝仪仗队了句“你们侯在此处”,便独自跟随殷承玉穿过了景运门。

  景运门在奉先殿西南方,再往前走便连接着乾清门前的广场。广场各处有禁军值守,但都相距甚远,看不分明。薛恕仗着这一点,大步追上前将人困在了抄手游廊的廊柱与胸膛之间。

  殷承玉似早有所料,并不惊讶,只挑眉看他。

  薛恕垂首,炽热双唇若有似无落在他的面颊、唇角,像对待珍贵的宝物一般,不舍得立即吞吃下腹,先试探地浅尝滋味。

  “我好高兴……”他低声喃喃:“从未这么高兴过。”

  沿着唇角最终覆上那两瓣形状漂亮饱满的唇,感受着唇。瓣相贴的触感,他并未急于掠夺,而是轻轻摩挲着,描绘它的形状,感受它的温度。

  那是种和攻城略地截然不同的悸动。

  殷承玉呼吸微微快了些,按着他的肩不轻不重斥了一声“放肆”,却并不见多生气。

  薛恕便当真“放肆”地在他唇上咬了一下。

  没有太用力,并不会让人觉得疼,反而有种隔靴搔痒的不满足感。

  殷承玉喉结动了下,与他对视片刻,低声问:“母后召见你,为何不告诉我?”

  “太后并未为难我。”薛恕若即若离地贴着他唇含糊回应。

  “到了母后面前,你倒是乖觉。”殷承玉侧开脸试图和他拉开距离,双唇擦过激起一股麻意。

  薛恕不答,唇追过来,还想亲。

  殷承玉这回却并未避开,与他鼻尖交错,交换了一个浅浅的吻,方才在他耳边低低道:“你与母后之间,没有孰轻孰重。”他看破了他藏起来的小心思,细长如玉的手指掠过他的侧脸,摸了摸他的耳朵:“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明白么?”

  薛恕在那双漂亮的眼眸里看见了自己。

  只有自己。

  在仁寿宫时便苦苦压抑在心底的喜悦霎时喷涌而出,他陡然用力扣着殷承玉的后脑,不管不顾地亲他,用尽浑身解数传达自己的喜悦。

  殷承玉被他的情绪所感染,逐渐迷失在剧烈的喘。息和凶狠的亲吻当中。

  只隔着一道墙的景运门后,仪仗队尚还侯在原地。而在远处的乾清门广场上,还有巡视的禁军经过,隐约能听到整齐的脚步声。两人在廊柱的遮掩之下,如藤蔓一般纠缠,气息相融,身体无限贴近,恨不得挤进对方的身体里。

  暧。昧在四周蒸腾,又被吸入五脏六腑,年轻的身体被对彼此的渴望所充盈。

  在薛恕跪下去之前,殷承玉用仅剩的理智制止了他。

  薛恕眼角充血,侧颈有青色经络浮现,嗓音艰涩:“没人会过来。”

  殷承玉略微找回了理智,轻轻踹了他小腿一下,声调喑哑:“你不要脸,朕还要。”

  见他不肯,薛恕僵持一瞬,只得遗憾作罢,调整好气息后,替他将龙袍上的褶皱抚平。

  殷承玉压下了不合时宜的想法,略微平复,才唤了仪仗队跟上,回了养心殿。

  *

  自万寿节之后,朝中再无人提立后纳妃之事。倒是有些命妇许是不死心,在入宫陪虞太后说话时,旁敲侧击地提起,但都被虞太后滴水不漏地挡了回去。

  皇帝无意,太后不管,众人这才暂时歇了心思,叫殷承玉很是过了几天舒心日子。

  只是到底好景不长,到了六月末时,山东等地又传来灾讯——大运河决口,淹了沿河的城镇村落。

  大运河贯通南北,使得南北运输更为快捷便利,途径州府也多有受益。但弊端亦十分明显——大运河开通多年,上游的河沙逐渐沉积到中下游,抬高了河床。每年都需要朝廷花费大笔的银两,征用大量河工去清理。

  若是清理不及时或是遇上大汛,便可能决口或者改道,生出水患。

  大燕经历两朝帝王挥霍,又多有天灾人祸,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常常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先帝又不重视运河治理,不愿调拨太多银两。拖延到今岁遇上大汛,运河再次决口。人、畜,房屋等尽皆损毁,只能大批迁移。

  灾情上报到京中,朝臣关于如何救灾又起了分歧。以工部和户部为首,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

上一篇:昔尘

下一篇:我的条件不允许我不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