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第191章

作者:不曾阿 标签: 生子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穿越重生

  搜身的地方在贡院的大门和二门之间, 黎荞进了二门之后,又过一道龙门,再走过明远楼, 这才算是真正进入贡院内。

  明远楼算是内帘和外帘的分界线,过了明远楼,那就只有考生和陪考的官员、差役可以在此区域,其余闲杂人等不能靠近此地。

  号舍在明远楼的东部和西部,各有六十排, 每排有六十个房间,全部按照《千字文》排序。

  黎荞抽到的是东文场, 天字排十八号, 他往东边而去,寻找他的号舍。

  乡试不需要跟童生试那般全体考生排的整整齐齐向主考官行礼,考生太多, 地方又太狭窄, 所以这一步骤省略,考生进入贡院后直接寻找自己的号舍就成。

  号舍很小, 一个个犹如鸽子笼般,没有门,密密麻麻又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一起, 而且排与排的间距也只有一米多, 看的黎荞暗暗皱眉。

  太压抑了。

  除了号舍过于密集外, 这些号舍也有些破旧,哪怕考前已经有专人修缮过, 但墙角、砖缝等处都透露着岁月、风雨的痕迹。

  很快, 黎荞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小房间大约高两米, 宽一米, 进深不足一米五,里面只有两张木板搭在墙壁上特意留的砖槽中。

  白天,这两张木板一个是桌子,一个是椅子。

  晚上,把这两张木板拼接在一起,那就是考生用来休息的床。

  黎荞打量完了,这才拎着考篮进去。

  算了,这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听说有些地方的号舍不仅破旧,里面还有蛇鼠虫蚁。

  这里最起码瞧着还挺干净。

  此时是上午十点钟左右,黎荞把考篮里笔墨砚台摆到桌子上,然后靠着墙壁闭目养神。

  此次一共有七千多考生,等这些考生全部搜检完毕进入号舍,那肯定是下午了,他此时无事可做,只能闭目养神。

  接下来的三日可是要高度用脑,而且就号舍这条件,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他应该趁着此时养精蓄锐。

  古代读书人不容易啊!

  黎荞这般,其他考生也是如此,一个个都待在小小的号舍里,等着剩余的考生入场。

  无人走动,也无人说话。

  很快到了中午,有差役过来问考生要不要热水。

  贡院是有厕所的,就在号舍末端,所以不必跟童生试那般惧怕喝水,黎荞要了一碗热水,就着被掰得惨不忍睹的馒头吃了午饭。

  午饭后,他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一直睡到太阳西斜,远处的明远楼突然传来了敲锣声。

  这表示全部考生已经进入号舍,接下来该发试卷了。

  黎荞一下子精神了。

  乡试终于开始了。

  乡试因为考生众多,所以不再跟童生试那般让考生自己抄写题目,乡试的试卷是提前印刷好的,此时由差役直接发给考生。

  一同发下来的,还有一些草纸和炭火、蜡烛。

  这会儿已经是傍晚,考生们肯定要挑灯奋战。

  黎荞打量着手中的蜡烛,有些同情最后进来的考生,他在号舍里睡了一天,这会儿贼精神。

  但最后进来的考生却是在贡院外等了一日,这会儿肯定正疲惫着,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此时应该只想好好歇息吧。

  收回跑远的思绪,黎荞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

  这一场考的是墨义和帖经,不考诗词,也不考策论,纯纯考验基本功。

  黎荞大致扫了一下题目,头皮麻了一下。

  和童生试相比,乡试的题目要偏僻很多,甚至里面还有偏中之偏的:

  要求考生答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

  《史记·河渠书》和《汉书·沟洫志》中都提到了蜀守李冰,夸赞了他的功绩,因此,帖经中有一题是相关的原文填空,墨义中有一题不仅要求解析原文,还要考生写出都江堰的原理。

  黎荞:“……”

  这接的是一百零八层地狱吧!

  哪个科举考这些?

  圣上出题会不会太随心所欲了?

  科举考试是一件关乎到无数人命运的大事,不是圣上拿来玩乐、捉弄人的工具啊!

  他听力比普通人好,但此时他不需要凝神细听,就有很多道抽气声、惊呼声传到他耳中。

  其他考生看到这题,何止是头皮发麻,他们是全身都麻。

  但科举考试的题目都是圣上出的,这些考生不能骂圣上,他们只能倒吸很多口冷气。

  黎荞将周边考生的动静收入耳中,他轻轻一叹,开始研墨。

  君心难测,不过,他是知道答案的。

  而且,此次乡试的录取名额是四十人,甭管此届考生把题目答成什么样,那都得录取四十人。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胜过其他考生,比其他考生多走半步,那就赢了。

  希望庄文,孟月,徐瑛能稳住心态,谨记着此话。

  除了这道题之外,其他题虽然偏僻,但还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莫慌,就把这道题当做是附加题,能做出来,那皆大欢喜。

  答不出来那也没关系,想来整个贡院能答出来的没几个。

  而且,圣上最重文章,只要最后一场的文章写得好,那不怕考不中举人。

  这般想着,他开始在草纸上答题,墨义题需要组织语言,所以得先写在草纸上,在草纸上答完再往试卷上誊抄。

  他这一年来的苦读没有白费,凭着过人的记忆力,这些题难不倒他,他写的飞快。

  没一会儿,天色暗了下来,他点上了蜡烛。

  蜡烛燃烧了一半,他将其吹熄,准备睡觉。

  一根蜡烛的光线太暗,而他对这一场又很有信心,所以不必非得在晚上答题,接下来还有两日,他绝对能写完。

  将两块木板拼接在一起,他蜷缩在一米长的木板上准备睡觉。

  只是,白日里睡的多了,这会儿他毫无困意。

  而且,号舍实在是太小了,木板只有一米长,他一米八的个子挤在这小小的木板上,实在是难受。

  他抬眼看了下头顶的月亮。

  夜幕上挂着漂亮的上弦月,美得他怔了一下,他很久没认真看过头顶的月亮了。

  不知道此时的陶竹在做什么,也会看月亮么?

  想起陶竹,他更是毫无睡意,辗转了许久,这才迷迷糊糊的去找周公。

  一觉醒来,天蒙蒙亮,农历八月初的清晨已经有些凉了,他揉了把脸,然后站起身小幅度的活动手脚。

  蜷缩一整晚,他浑身的骨头都僵了。

  今日又是大晴天,他就着热水吃了干馒头,然后开始提笔答题。

  这一场的题很多,墨义和帖经加起来足足有四百道题,他写了一整日才写完。

  至于那道被他当做附加题的都江堰原理,他答的很顺利。

  他上辈子读书时出于好奇,特意研究过这个问题,当时他在网上看了相关的小动画,小动画解释的清晰明了,特别好懂,他一直都记着。

  而且,为了应对圣上那总是接地狱的考题,他研究水利工程时特意关注过此时空的都江堰,所以这道附加题难不倒他。

  第三日,他将写好的答案誊抄到试卷上,抄完又检查,确认无误了,他松了口气。

  此时刚过正午,他肚子饿的咕咕叫,到傍晚考试就结束了,他把剩下的馒头一扫而空,然后坐着等交卷。

  乡试不允许提前交卷,也不允许随意走动,他只能坐着干等。

  熬到傍晚,终于等来了明远楼那边的锣声,他长长呼了口气,第一场终于结束了。

  等差役把试卷收走之后,众多考生排着队出考场。

  此次的题目,除了都江堰那一道题之外,其他的题也比历年的题目难一些,需要消耗不少脑力。

  因此,此时大多数考生都脚步虚浮,一脸倦色,个别身子骨单薄的,更是摇摇欲坠一副随时能摔倒的样子。

  这些考生不能骂圣上,碰见认识的人,只能对视苦笑。

  黎荞瞧着这一幕幕,忍不住感叹,科举考试不仅拼运气,还得拼体力啊。

  随着人流出了贡院的大门,他立马四处张望,想要寻找陶竹的身影。

  “这里!”

  陶竹午饭后就来了贡院门口,他来的早,所以此时站在了最前面。

  他身后还站着黎二山黎夏黎春生庄泉周芸庄园几人。

  黎荞闻声,立马顺着声音看了过去,瞧见陶竹熟悉又好看的脸,他立马笑了起来。

  等来到陶竹近前,他还没说话,倒是陶竹一脸心疼的道:“瘦了。”

  黎荞脸上的笑登时扩大,他牵住陶竹的手,仔细打量了陶竹几眼,然后满意道:“你没瘦。”

  他对陶竹的身子可太熟悉了,他的眼睛就是最标准的秤,一眼就能看出陶竹的体型有没有变化。

  不过,陶竹眸中带着红血丝,这肯定是没睡好。

  “那可不,小叔,这三日竹叔每顿饭都加大了饭量,唯恐瘦了。”黎二山忍不住道。

  从前陶竹吃饭都是吃饱便不吃了,但这三日,他顿顿都是吃撑才放下筷子,半晌时还会加餐,唯恐自己体重掉了半斤一斤让黎荞担忧。

  “辛苦竹哥儿了。”黎荞不由握紧了陶竹的手。

  “这算什么辛苦,你才是辛苦。”陶竹摇头,水眸放在黎荞身上舍不得移开。

  在那小小的号舍里蹲三日,可太难熬了。

  “还好,我从前干惯了农活,身强体壮,对我来说真的不怎么辛苦。”黎荞笑着道。

  “反正是受罪了,回去后我给你做好吃的。”

  “好,啃了三日干馒头,太想念你做的饭了。”

  两人说罢不再说旁的,只是牵着手看向了贡院的大门,他们要等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