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第233章

作者:兰拓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励志人生 爽文 穿越重生

  这个活儿他们喜欢干!

  早上没事去集市上溜达一圈,又能完成乡里安排的任务,又能顺带着自己吃点好吃的,还能顺手给家里买点菜,一举三得啊。

  于是,卫昇他们几个刚把小吃摊摆出来,立刻就一窝蜂的挤过来好多人,甚至都不用他们吆喝,也没人讨价还价,你一碗神仙豆腐,我一袋橡子窝头,就连卫昇放在旁边,打算等卖完早点去杂货铺推销的木炭,都被人买走了。

  镇上烧炭不方便,而且木炭这玩意儿又不贵,卫昇猜的没错,镇上确实经常有人家花钱买木炭,尤其是冬天,烧炉子、引火什么的,木炭可比蜂窝煤好用多了。

  仗着导演不在,卫昇算了算要补的药材差价,明目张胆地把剩下的钱拿出来,买了两箱牛奶,两箱方便面,两桶大豆油,又买了些水果和点心,每家凑了六样,几个人把东西搬到乡政府的车上,一起去卖药的老人家里。

  刘光荣刚和小儿子夫妻俩大吵一架,气得老脸通红,正在家里骂老婆,没想到村干部突然带着志愿者上门,二话不说就开始帮他们家打扫卫生。

  刘光荣一脸懵。

  什么情况?

  村里的志愿者,不是一向只帮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吗?

  想起这个刘光荣就忍不住满肚子火气,这世道真是和他们年轻那会儿不一样了。

  几十年前,他家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村里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他们夫妻俩。而那些娶不到媳妇、无儿无女的老光棍,更是全村人耻笑的破落户。

  谁曾想,风水轮流转,现在他们这帮有儿子的,花光了家底子,有些还借了一屁股外债,好不容易给儿子们都娶上媳妇了,结果呢?

  儿子不孝顺他们就罢了,还拿儿媳妇当借口,说儿媳妇不习惯跟老人一起住,把他们从自己花钱盖的小楼房里赶了出来!

  幸亏他们家的老房子没拆,当时老两口想的是把这三间老房子改造成羊圈,每年养上十几头羊,卖了钱也能贴补一下两个儿子。

  谁能想到,羊没住上,他们倒是又住回来了。

  更让刘光荣气得半死的是,小儿子不愿意赡养他们,却想要他们老两口卖羊的钱,还说是为了孙子上学交学费。呸!这是你儿子,又不是我儿子,凭什么要我替你养?

  相比之下,反倒是当年那几个被他们在背地里笑话的老光棍,如今各个都成了村里的五保户。

  逢年过节有村干部上门慰问发钱不说,平时还有志愿者上门帮忙打扫屋子,就连生病了也是村里派车把五保户送到医院去,花钱请护工、帮忙跑前跑后,伺候的比亲儿子都周到。

  这么一想,当年还不如不生这几个小畜生呢,无儿无女才好呢,政府总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

  刘光荣一直暗暗羡慕村里的五保户有志愿者服务,万没想到他们家也能有志愿者上门,难道是儿子不赡养他们,他们也能做五保户啦?

  想多了。

  有儿有女的可不算五保户,村里着急来帮老两口打扫屋子,主要是因为乡里的领导马上要带人来慰问刘光荣夫妻俩了,老两口平时忙着养家糊口,家里难免埋汰了点,担心被电视节目拍下来,影响赵王乡的文明形象,宣传办一早就打电话过来,让他们帮忙,把刘光荣家里先打扫一下。

  唉,村里的工作就是这样,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都会落到他们头上。

  等到卫昇他们赶集卖完小吃过来的时候,刘老汉家虽然不至于“窗明几净”,但地上桌上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只是老人家里的玻璃茶杯实在太脏了,陈年茶渍刷都刷不掉,村干部只能从村委临时拿了些一次性纸杯过来,又凑了几样水果点心摆在桌上,看着总算有了点待客的模样。

  刘光荣听说还要上电视,紧张的不行,不停问村干部自己要说什么,村干部哪知道呀,只模糊知道是什么电视台录节目的时候,差了刘光荣卖药材的钱,人家又不认识刘光荣是谁,就委托乡政府帮忙找人,这次来就是找刘光荣退钱的。

  说到卖药材,刘光荣立刻就想起了卫昇。

  别看他卖给卫昇的野生黄精不多,但这玩意儿野生的很难找,他们家也是攒了好一阵子才攒了那么多的,不过当时集市快散场了,再加上卫昇还价也没还的太狠,甚至和他之前卖出去的差不多,刘光荣还觉得赚了呢,没想到这小伙子心肠这么好,录完节目,居然还想着给他补差价。

  这么一想,连陌生人都知道怜惜他这个老东西活着不容易,自己亲生的儿子,他们老两口为了供养他们长大,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到头来,居然还没一个陌生人对他们好,刘光荣擦了擦眼角,张罗着让老伴把自己摘的野枸杞拿出来,又拿出自家晒的野菊花、金银花。

  老两口舍不得买茶叶喝,家里平时喝的,都是从山上采来的野菊花、金银花和枸杞什么的,到了夏天就换成夏枯草熬的凉茶。

  刘光荣住的这个村子叫做柿子沟,顾名思义,村里到处都是柿子树。

  这柿子树却不是野生的,而是几十年前,据说本地闹过饥荒,那场大饥荒过后,听说柿子树产量高,灾荒年月,柿子饼还能充当口粮,于是村里就种了大片的柿子树。

  柿子这玩意儿产量虽然高,但就是因为太高了,在农村,家家户户只要在房前屋后种上那么一两棵,全家人都吃不完,根本就不用花钱去买。

  再加上确实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什么饥荒了,柿子沟种的柿子,又是那种卖不上价钱的老品种,不像现在水果店卖的很好的什么脆甜巧克力柿子啦,什么火晶柿子啦。

  柿子沟的柿子,就是那种没熟透的时候根本不能吃、完全熟透了又根本运不出去的,送给水果贩子人家都不要,一来二去,这一大片柿子树就这么荒废了。

  卫昇惋惜地看着满树的柿子,要不是时间来不及,把这些柿子做成柿饼,也能赚够他们回程的路费了。

  看到卫昇盯着树上那些柿子看了好几眼,小刘还以为他想吃柿子了呢,忙笑着说等慰问回来,大家可以去摘点柿子带回去尝尝。

  “柿子沟的柿子没人要的,喜欢吃就多摘点,村里人也不会管。”

  “既然没人吃,也卖不掉,村里人怎么不把这些柿子树挖了,换成别的果树呢?”卫昇忍不住好奇道。

  这事儿小刘这个新人不知道,但一起来的宣传办的老高主任可太清楚了。

  “别提了,当年因为砍树这事儿,还闹到镇上去了呢。柿子沟村想挖了这些柿子树,换成山核桃或者香榧树这种经济效益高的果树品种,村里也是好心,想发展集体经济,给村里人谋福利。”

  “但村里的老人都不答应,说什么宁愿穷死,也不能刨了老一辈留下的柿子树。”

  “再说了,柿子沟没了柿子树,那还叫啥柿子沟?干脆改名叫核桃沟好了。”

  “后来事情闹大了,居然还有老人揣着农药跑到乡政府,威胁我们,说村里要是敢砍了他们的柿子树,他们就要在乡政府门口喝农药……嗐!这下谁还敢砍那些柿子树啊?不就这么放着了?”老高主任感叹道。

  想当年他在小刘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曾经是满腔热血的呀,后来不还是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变得胆小怕事了吗?

  虽然那几年乡里确实在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但乡政府再努力,也得老百姓支持才行哇。

  像柿子沟这种情况,当地老百姓宁可喝农药,也坚决不要把村里不挣钱的柿子树,换成更赚钱的经济苗木,乡镇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真看着老百姓在乡政府门口喝农药吧?那就真的要摊上大事了!

  也是因为村里的老人坚决不肯砍掉这些灾荒年月能救命的柿子树,导致柿子沟这边虽然也勉强脱贫了,但致富就完全谈不上了。

  没看到刘光荣老汉夫妻俩住的,还是那种毛坯的红砖房吗?红砖砌出来的两间半房子,墙面甚至连水泥都没舍得抹一层。

  听说原先的老宅子比这个还差呢,就是两间黄泥砖茅草房,后来还是扶贫办实在看不下去了,借着村里危旧房改造的机会,给老两口盖了这几间砖瓦房,不然真担心哪天突然下暴雨,老两口住的茅草屋塌了,那就真要出人命了。

  听到乡镇干部都在那里唉声叹气,埋怨柿子沟的老人家顽固不化,卫昇忍了忍,还是没好意思教坏这里的扶贫干部们。

  这事儿要换成是他,哪里还需要闹到老百姓跑去喝农药威胁的地步?

  花点钱买几包烟,或者包几个小红包,找几个嘴皮子利索的乞丐,就趁着赶集的时候蹲在大集上,到处跟人八卦,说柿子沟那些柿子树种在那个地方,风水不好,不但挡了财运,还挡住了村里年轻姑娘小伙子的姻缘,甚至于严重的,还很妨碍子嗣……

  信不信不用乡政府动员,那帮整天盼着抱孙子的老头老太太,连夜就跑回去砍树去了?

  不过,体制内好像不能搞这种宣扬封建迷信的活动?卫昇想了想,还是一句话也没说。

  算了,能想到这个法子的,不声不响就能偷摸着干了,压根不用别人教。

  想不到的,强行教给他,弄不好万一让人戳穿,丢了工作,反而是害了人家。

  只是,卫总怎么也没想到,上一秒他还在默默忏悔自己的封建迷信思想,下一秒,他就要用封建迷信思想去救人了……

第248章

  卫昇他们本来是过来给刘老汉补差价的,结果没想到,刚走到刘光荣家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打斗声,还有带着浓郁方言口音的怒骂声。

  高主任的脸色瞬间变得非常难看。

  小刘也吓得半死,差一点啊,他就打开直播了。

  真要是在直播的时候,让人看到他们乡镇的村民日常就是打架斗殴,那文明办不得恨死他?

  这一刻,小刘突然就理解了主任老高的胆小怕事。

  只见小刘略显猥琐地收起了手持云台,手机也默默藏进了口袋里。

  不用主任吩咐,他也知道,现在可不是什么开直播的好时机。

  节目组也没想到好好的慰问变成了集体吃瓜,正懵逼呢,就听到大门砰的一声,似乎有人撞到门上受伤了。

  村干部吓了一跳。

  有乡镇的领导在看着呢,他们也不敢不管呐,忙推开门疾步走进去。

  大门推开,众人就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杵着一把铁锹气喘吁吁,旁边一个大娘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嚎啕,院子里还站着一个表情冷漠、书卷气十足的女孩子,还有两对中年夫妻,两边对峙着,吃瓜群众一看就知道,这必定又是一场家庭内部斗争了。

  经验丰富的吃瓜群众们猜测的没错。

  本来今天刘老汉夫妻应该非常高兴才对。

  一则是乡镇的领导要带着电视台来慰问他们,还要给他们送钱。

  二则是离家两年的小女儿终于回来探望他们了。

  结果没想到,女儿刚进门,小儿子夫妻俩就跟过来了。

  刘光荣本来以为小儿子夫妻俩是看到小姑子回家,抢着过来打秋风的。因为刘家兄弟姐妹四个,就只有年纪最小的刘妙玲最有出息。

  虽然因为两个哥哥都要娶媳妇,刘妙玲很早就辍学进城打工了,但她性格刚毅、又肯吃苦,跟人学化妆,学美甲,先是靠自己攒钱在省城开了一家美甲店,后来见做这个赚钱,又一口气开了好几家分店。

  可以说,刘老汉夫妻俩守着家里几亩薄田,却能让两个儿子都娶上媳妇,盖上大房子,都是多亏了小女儿这些年对娘家的贴补。

  也是因为一直忙着挣钱,刘妙虚岁都已经三十一了,还没结婚。

  本来以为最小的妹妹为家里做了这么大的贡献,给两个哥哥帮了这么多忙,两个哥哥对刘妙玲不说偏心疼爱吧,最起码也要多护着点妹妹。

  结果呢?

  这两个遭瘟的畜生!不护着自家妹妹就算了,也不知道在哪听了些风言风语,居然以为他们兄弟俩这些年没赚到钱,完全是因为刘妙玲一直迟迟不结婚,坏了家里的风水,夺了他们兄弟俩的财运。

  这不,一听说刘妙玲回家了,兄弟俩急忙带着老婆过来了,也不问妹妹这两年在外面过的好不好,有没有人欺负她,张口就催逼着刘妙玲赶紧嫁出去,不要坏了家里的财运。

  即便刘老汉夫妻俩有点重男轻女,听到这里也忍不住炸了。

  什么玩意儿啊?你们这两个小畜生!自己住的房子,娶媳妇的彩礼,哪个不是小妹给的钱?

  现在媳妇娶到手了,娃儿也生了,就嫌弃妹子在家里碍眼了?

  他们做父母的还没死呢,你们就容不下自己的亲妹子了?

  更过分的是两个儿媳妇,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小妹最好在嫁人之前,把自己这些年在省城开的店,还有置办的房子车子什么的,都转到两个哥哥名下。

  她们两个倒也算“有备而来”,居然还上网查了什么叫婚前财产。

  妯娌两个拉着小姑子,“苦口婆心”地劝小姑子千万不能把辛苦打拼来的房子车子店铺什么的,都白白便宜了未来婆家。

  他们才是一家人啊,小姑子把钱留在娘家,娘家人总不会害她的。

  刘妙玲呵呵冷笑。

  她十几岁就在社会上打滚了,各式各样的人不知道见过多少,两个嫂子一开口,她就知道她们俩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了,心里只觉得一阵阵恶心。

  她自问对娘家、对父母、对两个哥哥,已经做到了能帮的都帮。

  那些年她一个人在省城打拼,一边还着房贷,一边还要攒钱给两个哥哥出彩礼娶媳妇。

  两个嫂子怀孕生孩子,她也是大包小包的从省城买东西寄回来。

  即便是过年没时间回家,给小侄子小侄女的红包,也都是每个人一千块的大红包,直接手机转账的。

  她以为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两个哥哥不说对她感激涕零、有求必应,最起码回到家,能在娘家有一张床,有一口热乎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