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第356章

作者:兰拓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励志人生 爽文 穿越重生

  如果在老家工作也能给缴纳五险一金,工资跟外面还差不多,谁愿意背井离乡,跑到大城市里漂着呀。他们是人,又不是孤魂野鬼,漂什么漂?

  餐饮住宿产业发展起来了,其他周边产业不得跟上步伐?

  于是,镇上都没有呼吁,就有脑瓜子灵活的老百姓,眼疾手快地承包土地,开始搞各种瓜果蔬菜种植了——毕竟东岗镇大集现在这么火,每天好几万人过来旅游,种出来的瓜果蔬菜,根本不愁卖不掉。

  种植业起来了,那些没有什么技术的老农民,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各种打零工的机会。给种植户种菜、收菜、摘果子、打包……每天忙不完的活儿。

  据说手脚勤快的,有些老人一个月都能挣四、五千块钱。

  要知道,在这之前,这些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个月的养老金,也才一百多块钱啊!

  现在半个月挣的钱,就抵得上他们全年的养老金了,谁能不激动?

  尝到了甜头的老乡们,再也舍不得把自家的地抛荒了。

  抛什么荒?租给别人种菜收租金它不香吗?

  再说了,就算没人租,他们也能自己种点东西拿去卖。

  永远不要小瞧了华夏老百姓对于土地的热爱——犄角旮旯一小片地方,他们都能想办法给种上东西,什么水果玉米啦,白玉糯玉米啦,板栗南瓜啦,洋姜啦。

  在东岗镇大集火了之后,原本不值钱的土地,再一次变得紧俏起来。

  听说东岗镇本地有一对老人家,分家的时候,家里能产粮食的好地,都分给了两个儿子,两位老人自己开荒,种点黄豆拿去做豆腐卖,辛苦是辛苦了点,但勉强也能糊口。

  东岗镇大集火了之后,老夫妻俩干脆把卖豆腐的摊子挪到了大集外边。

  他们家的豆腐吃法极其简单,就是刚做好的热乎乎的嫩豆腐,舀到碗里,喜欢甜口的,可以加老板自己煮的桂花甜醪糟,或者红糖浆水。喜欢咸口的,就加两勺鸡羹。

  这鸡羹也是他们家的招牌,整只的老母鸡,炖烂了之后捞出来,拆出鸡肉,剁碎了再放进去,鸡汤里面再加入切碎的木耳丝、黄花菜丁、笋丁、海带丝等等,勾芡之后,放在一口大锅里,下面拿一个煤球炉子热着,客人来了,点了豆腐,就能热乎乎的浇两勺卤子上去。

  东西简单,但架不住味道好,价格也便宜得让游客们不敢相信:甜口的嫩豆腐三块钱一碗,咸口的五块,用的还是那种农村常见的大海碗。

  两口的豆腐摊子前面,每天都大排长龙。

  正好里面的文化大集,本来也需要一些餐饮服务。卫昇跟东岗镇商量了一下,又把大集外围的一圈地也给租了过来,低价租给本地居民,卖一些本地特产小吃之类的。

  听说东岗镇也要搞美食街,不少网红餐饮加盟商也想进驻。卫昇想了想,还是“忍痛”拒绝了。

  这些网红餐饮加盟商,各个财大气粗,报出来的摊位租金,实在是让人难以拒绝!

  但再心痛,卫昇也挡住了这万恶的金钱诱惑。

  到了他这个阶段,除了赚钱之外,还是有那么亿点点人生追求的。

  东岗镇大集是他一手拉扯起来的,就跟他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大集,本来就是为青年创业者打造的一个大型创业孵化平台,如果为了赚那点摊位费,把大集外面搞得乌烟瘴气的,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

  所以,尽管心痛,卫昇还是坚定地拒绝了网红餐饮项目的加盟。

  这也是寇丹心上报的另一个新闻选题:东岗镇大集上,居然看不到一个所谓的“网红餐饮连锁”,什么**臭豆腐、**酸辣粉、**烤羊肉串、**狗不理包子……在这里统统都看不到。

  游客们看到的,是当地老百姓自家做的石磨嫩豆腐,自家做的青豆烘笋干,卖了几十年的麦芽糖、糖人,红糖烙饼,芝麻烧饼,豆腐皮包子,烤玉米,烤洋芋,烤面筋,炸小串儿、紫菜虾皮小馄饨……这么说吧,走进来一看,就知道这里是特别接地气的农村大集。

  唯一的“高科技”,大概就是炸小串儿的摊子了。

  不过也不能指责别人没有“地方特色”,毕竟全国的炸串都差不多,能炸的食材就那些个花样,老板也不能玩出花儿来呀,当然是进货能进到啥,人家就炸啥。

  虽然炸的东西差不多,但这家炸串摊子的价格,却让来吃过的游客大呼“物价回到了小时候”。

  素菜一律五毛钱一串,什么炸蘑菇、炸金针菇、炸茄子、炸豆角……还有专门给喜欢吃炸土豆片的人准备的土豆片,拿塑料小筐子装起来,小筐四元,大筐八元,一筐子里面有好多土豆片,绝对比烧烤店里那种竹签串起来的土豆片划算得多。

  荤菜也不贵,火腿肠小串的都是一块钱一根,素鸡、鱼豆腐、甜不辣、各种丸子也是一元一根,只有一些比较贵的,像是脆骨、掌中宝、鸡排之类的,是两元、三元的,但也比在城里的串串店里卖的便宜多了。

  绝不会出现一个鸡爪用十几根竹签串起来那种情况。

  炸串的食材全国都一样,但这个炸串摊子能在东岗镇大集火起来,靠的可不仅仅是物美价廉,而是老板自己熬的甜辣酱。

  据说好多游客都是奔着他家的特制甜辣酱过去的。

  而且这个老板还特别懒,别人让他多熬点甜辣酱拿来卖,他回去打听了一下,自己卖酱的话,还得去做什么食品安全鉴定,还得去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各种材料,□□……想到过程如此繁琐,老板就果断缩回了想创业的脚丫子。

  想吃我家的甜辣酱是吧?那就来吃炸串呀,买炸串送甜辣酱,只要你能吃辣,随便你抹多少,甜辣酱我又不额外收你钱,还要什么自行车?

  游客们都快被老板给整不会了。

  但没办法,谁让老板家的甜辣酱,外面都买不到呢,想吃,只能乖乖排队咯。

  同样的一幕,还出现在其他摊位上。

  尤其是两位老人家的豆腐摊子,现在已经成了东岗镇大集的网红打卡点。来东岗镇大集,要是不吃姚师傅家的泉水豆腐,那就是白来一趟。

  姚师傅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看到老两口的豆腐摊子火了,眼红得不行,跑到大集上,“劝”一老年纪大了,要保重身体,摆摊这么辛苦的活儿,不如让他们来做,气得两位老人抄起盛豆腐的大铁勺,差点把儿子打得满头包。

  姚师傅两口子,自问对儿子都尽到了养育的义务,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老伴儿还给两个儿媳妇都带过孩子。

  结果呢?看他们两口子年纪大了,干不动活儿了,两个儿子就合起伙来忽悠他们。

  一开始说的很好听,舍不得看他们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下地干活,让老两口把名下的粮食地给儿子种,两个儿子每年给一老一些稻谷和麦子做口粮。

  老两口当时还觉得儿子长大了,知道孝顺他们了,结果没想到,第一年还好,起码给足了老两口吃饱肚子的口粮。

  到后面,就借口种子化肥涨价了,旱灾水灾歉收了,每年给他们的稻谷和麦子,去掉瘪谷和砂石,剩下的还不够他们半年吃的。

  姚师傅气得想把地收回来,老伴把他给劝住了。

  “给就给了,咱们也确实到年纪了,地里的活儿,再过几年也真的干不动了,还不如做点小买卖。”

  只是,姚师傅两口子没想到的是,他们拿来糊口的豆腐摊子,现在居然成了东岗镇大集上炙手可热的“网红摊点”。

  就连儿子儿媳妇都眼红到找上门来索要。

  只不过,这一次,老两口再也不敢相信儿子的话了。

  想要我这个摊子是吧?行呀,等我们老了,干不动了,也攒够了养老钱,你们再来要吧。

  不过也不能白给,这个摊子现在已经很值钱了,只要东岗镇大集一直火下去,这个豆腐摊子就能一直赚钱。

  两个儿子要么就给他们转让费,要么,他们就把这个摊子兑给愿意出钱的人。

  也有亲戚劝他们,别跟儿子把关系闹的太僵了,毕竟以后老了躺在床上,还要儿子儿媳妇养老送终,现在把儿子们得罪狠了,以后儿子不带自己去看病,难道躺在床上等死吗?

  姚师傅倒是想得开:“我都快活半辈子了,临死之前受几天罪怎么了?”

  再说了,就他那俩儿子的尿性,别说这个豆腐摊子了,就是姚师傅把夫妻俩攒的家底全部拱手奉上,也难保他们会好好赡养他和老伴。

  辛苦半辈子,养了两个白眼狼出来,姚师傅不是不生气。

  但生气也没用啊,他已经想开了,儿子靠不住,那就努力多活几年,多挣点钱,以后和老伴一起住养老院去。

  都说养老院会虐待老人,可遇到那种不孝顺的子女,子女虐待老人的事情还少吗?

  听说了姚师傅的遭遇后,卫昇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

  养老这个行业,好像也是朝阳产业啊,倒也不是不能投资。

  于是,半年后,卫昇又把“魔爪”伸向了东岗镇下面的村子。

  他选中了一个叫做黄泥岗的村子,租下了黄泥岗一片带松树林的荒地,打算在这里投资一个疗休养和养老项目。

  谁说只有老人才有康养需求啦?

  饱受职业病困扰的当代青年,也很需要每年给自己的身体做个保养的好吗?!

第380章

  姚家,姚师傅的小儿子终于耗尽了最后一点耐心,忍不住对亲爹冷笑道:

  “爸,你跟妈就生了我和我哥两个,你可要想清楚了,你们的摊子不留给我跟我哥,难道要便宜外人?”

  “难道你和我妈,还指望外人给你们养老不成?”

  话音刚落,就听到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两个穿着工作服的人走了进来。

  “请问这是姚庆善老先生家吗?您好,我们是松林康养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工作证,姚老先生,您和您夫人申请的康养中心入住意向合同,请问今天有时间详细看一下吗?”

  “如果没问题的话,咱们尽快签订意向协议书,根据公司规定,首批入住咱们康养中心的客户,可以免费赠送两年的三甲医院全身体检,外加每人一年三次的省内医院免费陪诊服务。”

  咔嚓一声,姚家两个儿子当场裂开。

  姚庆善轰走了两个不孝子,看老伴被儿子气得双眼通红,知道她难为情,就打发她到厨房去泡茶拿点心,自己把两个工作人员迎了进去。

  卫昇本来就是不差钱的主儿,又有个财神爷的玄学体质在身上,他说要搞个康养中心,消息刚传出去,就有不少之前的合作伙伴,捧着钱要来入股。

  开玩笑!别人搞什么康养中心,不一定能搞得成,卫昇可不是一般人。

  别的不说,就他手底下那个医药公司,每年赞助了多少医学院的贫困学生呀,还跟很多国内外的知名医院都有合作关系,其他康养项目最头疼的医疗资源问题,在卫昇这里根本就不是问题。

  卫昇这小子真是长了八百个心眼子!这边项目还没搞起来,地都没批下来呢,他就对外放出了风声,他要搞一个康养中心,除了养老院和疗养中心之外,还会有两栋楼,是专门给合作的老专家、老教授们准备的。

  这些专家教授们甚至不需要在这里坐班,只要和公司签署一份意向合作协议,退休之后,每年至少有三个月能在康养中心提供医疗服务,就能免费入住专家楼。

  备注:可携带家属1~2名,家属也可以享受康养中心提供给专家的各种福利,包括每个月的餐补、每年的疗养旅游等等。

  听起来卫昇像是个胡乱撒钱的冤大头。

  同行们只想把他给锤死!

  你丫的能不能给我们留条活路啊?这么一搞,那些专家可都跑到卫昇那里去啦。

  什么免费入住的专家楼?只要专家们一直在这个项目服务,这套房子就等于是白送给他们的嘛,除了不能买卖,有差别吗?

  说不定万一专家对康养中心有什么特殊贡献,这套房子还能直接奖励给他呢,这些还不都是卫昇这个老板一句话的事情?

  好生气哦,原来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连专家都能直接请一堆。

  谁能拒绝一套免费的房子呢?而且还是康养中心里面的,住进去,等于一分钱不花,只需要每年贡献三个月的医疗服务,就能和家属免费在里面养老。

  别说专家了,他们都想去申请一下好吗?

  ……

  姚庆善给自己和老伴申请的,是那种双人间的养老套房,按照康养中心的政策,夫妻二人一起入住的话,可以享受折扣价,算下来一间房每个月光是租金就要1800元。

  再加上伙食费、物业费,每年看病吃药的钱,一年住下来,没有几万块钱,根本想都不要想。

  换成以前,姚师傅哪舍得住这么贵的养老院啊?

  他和老伴一年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但现在,他敢想了。

  毕竟,连姚师傅自己都没有想到,在大集上摆摊卖豆腐,居然这么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