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 第42章

作者:槐根一梦 标签: 幻想空间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穿越重生

  “讲到这里,我们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推动了百家争鸣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生和发展,那么根据我们所学的基本史观,推动这一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嬴政记得这个原理,林老师在讲经济史的时候也强调过,只是她并没有专门讲过这个东西,但是在每一次讲到类似的内容时她都会强调这个观点。

  “学完了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学派,它们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

  一边说着,林老师一边切换了课件画面:“一、儒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也是大家十分了解的一位古代思想家,刚才我们也提到了他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恢复周礼。”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没落贵族出身,周游列国、整理六经,这些都是我们已经了解的,大家还记得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吗?”

  屏幕上飘过几条弹幕。

  林老师继续说道:“对,就是一个字:仁。”

  “正所谓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提出的作为人的道德标准,强调仁者要做到心怀慈爱,这既是对统治者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对做人的道德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仁的要求呢?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克制个人的私欲,从而达到礼节规范对每个人的要求,就能够做到‘仁’。”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人对自身的道德约束,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林老师讲的这些内容,嬴政都看过读过,对于其中关于克己复礼的要求,他也是比较认同的,但他觉得,如果仅仅依靠教化就让民众做到克己,这似乎有些不太现实。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秦国要发展到那个阶段才适合推进全民教育?

  感谢在2023-04-14 20:27:02~2023-04-15 12:22: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四季 5瓶;南宫影月、昭奚旧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章 继续上网课

  嬴政始终不曾怀疑律法对民众的教育作用, 只是这些日子他也开始反思前世的自己所推行的律法是不是真的对民众太过严苛,儒家强调的教化他并不是完全反对,只是他很反感部分儒生借着教化的名义蛊惑黔首。

  屏幕中, 林老师还在讲述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第二个主要思想就是‘礼’, 所谓克己复礼,这里的‘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们之前所讲的周朝的礼乐制度,这套制度非常详细的规定了各个等级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比如我们前面讲的观看舞蹈的行列,再比如不同等级的人对于‘死’的称呼也不一样, 《礼记·曲礼下》中记载,天子之死称为‘驾崩’;诸侯之死称为‘薨’;卿大夫之死称为‘卒’;士之死称为‘不禄’;平民、奴隶之死称为‘死’。”

  “这一套严格的要求体现出奴隶社会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孔子十分推崇这一套周礼, 认为只要人人都能做到这种行为规范的要求, 社会就能和谐。”

  嬴政并不是很赞同这一点,他觉得高位本该有能者居之, 若是对国家对朝政没有任何作用, 还要依靠着这一套所谓的周礼掌握至高权力, 那只会使社会混乱, 权力失落。

  屏幕中,林老师也在继续讲解:“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孔子所推崇的这一套礼乐制度的实质其实就是在维护奴隶制度的等级秩序,这与他所代表的阶层有关, 我们前面也讲了,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 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 而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从社会性质上的变化来看, 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期,因此孔子的这一思想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嬴政发现林老师所讲的评价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林老师似乎总能从更加宏观的社会性质、阶级代表上去分析这些内容。

  听了这么久,嬴政觉得这种分析方法真的很神奇,似乎自己所处时代的所有具体的事件都能化用这一套理论去带入,而且还能够分析的有理有据,合乎逻辑。

  而他所阅读的各家学派的典籍都是自成一套说法,同时都是更加重视具体治国的策略,鲜少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哪怕是道家的一些经典,也并不会专门研究社会制度的发展规律。

  林老师讲完了孔子的两个核心思想,又继续讲了下去:“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在强调礼乐的重要性,但同时孔子也对统治阶层提出了要求,《论语》记载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就是在要求统治者要做到为政以德,施行‘德治’,强调统治者自身的道德要求。”

  “这说明孔子也并不是一味的只看等级,他也强调每个阶层的人在遵循礼制的同时要做到道德规范的要求,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孔子认为统治者若是滥用权力害民伤民,也会受到民众的反噬,这是早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后来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都对这一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

  林老师讲的这一点,嬴政是认同的,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民众对于一个国家统治的重要性,只是林老师这里所说的民本思想他还不太能够理解,不过林老师后面应该还会再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脑筋急转弯?”林老师话锋一转,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脑筋急转弯是什么?

  屏幕前的嬴政和蒙毅都有点懵,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急转弯,更遑论听没听过的话了。

  不过林老师显然只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她直接说到:“这是老师小时候看的,可能跟你们都有代沟了,哈哈,这个急转弯是问孔子是什么家,然后有人说是思想家,有人说是教育家,结果答案是:老人家。哈哈哈哈,我小时候就觉得好好笑。”

  ......

  看到屏幕不知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的林老师,嬴政和蒙毅都觉得有些冷,这就是脑筋急转弯?

  林老师笑了一下就继续说道:“开玩笑的,这里其实反映出孔子除了在古代思想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他还在教育方面有着许多贡献,比如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后来的一些皇帝给孔子封赐的谥号就是‘至圣先师

  ’。”

  “孔子的主要教育成就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私人讲学等,这些都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反映出他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这对推动国家教育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孔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表述,他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都反映出他入世的思想主张,更加关注人类社会中的‘人’,而不是宇宙自然中的‘人’,但这也使得早期的儒家思想缺乏哲学化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哲学化的思考?

  蒙毅听到这里,手中的笔继续记录着林老师提到的一些他不太懂的概念,同时又转头问嬴政:“王上,你明白林老师说的这个‘哲学化的思考’是什么意思吗?”

  嬴政心中有所猜想,但他一时之间还没有整理好头绪,因此摇了摇头,继续听林老师讲课。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说道:‘孔子对于仁讲了很多,义利之辨也分得很清。每个人应当毫不考虑自己利益,无条件地做他应该做的事,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换句话说,他应当‘推已及人’,这实质上就是行“仁”。但是孔子虽然讲了这些道理,他却没有解释为什么每个人应该这样做。孟子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林老师引用了一段历史学家对于孔子思想的解读,导向了下一个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孟子。

  嬴政发现课件中展示的这段材料的出处中也有“哲学”两个字。

  “哲学”究竟是什么?是否意味着之前林老师看待很多历史事件的思考角度,之所以能够如此宏观并且具有逻辑,是否就和这个“哲学”有关?

  这个词汇过于抽象,嬴政还不能确定它对于国家的统治能够有什么帮助,因此他准备继续听完思想史再去结合具体知识来分析这个抽象的概念。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四配圣’之一,孟子可以说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孔子的一些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发展,首先就是他的伦理观,他在《孟子》中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在这里所展示出的伦理观就是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天生就具有怜悯同情别人的心情,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受到社会的影响,被个人私欲所蒙蔽了,因此统治者要做的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作用唤醒人们内心所具有的善念。”

  嬴政听到这里略微皱了皱眉头,他觉得自己暂时还是无法认同这个观点,他想起嫪毐还有那个樊氏族长,他并不认为这样的人会具有怜悯他人的情绪,也不认为通过教化就能改变他们的心性。

  “继续这样的伦理观,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君民关系,主张统治者要做到仁政爱民,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省刑罚,薄税敛,真的就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吗?

  嬴政陷入了思索。

  一旁的蒙毅显然是比较认同这里的观点的,他一边默默点头一边兢兢业业的记着笔记。

  有蒙毅在,嬴政的学习笔记记得比以前简洁多了,他不会把老师课件上展示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而是将一些自己的疑问点随意的标注在之前自己根据教材记录的笔记上,课后方便和蒙毅探讨。

  “讲到这里,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孟子提出的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属于我们前面讲过的哪种思想?对,就是民本思想,而这种民本思想,是有利于调和阶级矛盾,推动封建统治进一步发展的。”

  “下一个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战国时期的荀子。”

  荀子?嬴政想到李斯,他就是荀子的学生,还有自己比较欣赏的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

  荀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嬴政却也对他的一些主张颇为欣赏。

  他继续端坐在案几前,听林老师接着讲荀子。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网课果然是我的舒适区,应评论区小可爱的要求,今天努力双更。

  网课内容还是以高中知识点为主,根据需要会稍作调整,始皇大大的思考和观点我尽量在贴合他的人设,一是重视实用性,二是重视时代局限性,但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包涵,爱你们。

  今日问题:为什么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他的两个弟子却是法家的?

  我偶尔在作者有话说提出的问题都是希望能看看大家的想法,没有统一的答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感谢在2023-04-15 12:22:39~2023-04-15 22:14: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迷失的星星 15瓶;时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9章 继续上网课

  “荀子, 名况,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早年曾广泛接触各学派的学说, 因此我们在学习荀子的思想时会发现他的思想有一定的融合其他学派思想的特征。”

  “《荀子》有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反映出荀子和孟子的伦理观有所不同,他认为人性本恶,所谓的善行善举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教化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人们克服自己天生的私欲, 从而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要求。”

  “基于这个思想,荀子提出统治者要做到礼法并施,要将儒家推崇的礼制与法家推崇的法治结合起来, 利用‘仁义’和‘王道’来治理国家, 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发展。”

  嬴政听到这里,默默点了点头, 他觉得荀子所谓的礼法并施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是从当下的时代特征来说, 还不太适应。

  按照林老师的说法, 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在追求能够立竿见影的改革之法,而荀子所提倡的治国之道更适合天下一统的和平时代。

  “和孟子一样,荀子也着眼于君民关系的思考, 提出了君主是舟, 庶人是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 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不可忽视民众的需求。”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嬴政听到这句话,忍不住想起了前世秦朝的结局,似乎真的是印证了这句话。

  “荀子的思想不仅结合了法家的一些思想主张,同时也有其他学派的思想融合其中,荀子并没有回避天人关系方面的思考,他在《荀子》中指出,天地万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这和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有些类似,但与道家基于此提出无为而治不同,荀子认为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了解天地运行的法则,同时利用这个法则。”

  林老师讲到这里,继续总结道:“荀子这种天性有常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同时他的主张吸收了道家和法家思想当中的一些积极的部分,这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更加适应了战国末期的时代需求。”

  嬴政不得不承认,荀子的思想的确是集百家之长,比起春秋儒学更加适合这个时代,也正因如此,他的徒弟才更加能够从中吸收出最适应时代需求的那部分治国理论吧。

  屏幕中,林老师切出了一张表格,是三位儒学思想家的思想对比,林老师指着空的表格说道:“学习了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我们可以一起来对比一下他们思想的异同之处。”

  “首先来看相同点,我们发现,无论是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施行仁政,还是荀子的礼法并施,都是在强调儒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而在对统治者的要求上,他们都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都是早期民本思想的体现,反应了儒家重视伦理等级的同时也在防止君主暴-政。”

  暴-政,看到这个词,嬴政想起后世对自己的一些评价,其中就有暴君这个词。

  对于这个评价,嬴政内心不置可否,无论是暴君还是暴-政,在嬴政心中只要是有利于大秦千秋万代的,他背着这个骂名又何妨。

  但是他背了这个骂名,秦朝也没有千秋万代,这才是他不能容忍的。

  所以这一世自从得知大秦的结局之后,他没有一刻不在思考原因,历史书上罗列的原因太过简洁了,林老师的课堂也显然不会展开说明,即使说明了,那也只是后世人站在后世的角度上产生的看法。

  好在一切还有重来的机会,他还能慢慢的去寻找原因,弥补遗憾。

  以民为本,或许的确是原因之一。

  “而三者思想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关于人性的伦理观上,孔子提出:性相近、□□,并没有说明人性的善恶,而是强调社会环境的影响,孟子和荀子的伦理观都更加明确,却也完全不同,但是三者的落脚点却是相似的,都是由此来强调道德伦理教化的重要性。”

  讲到这里,林老师所展示的课件上的表格也已经填完了:“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而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则将孔子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创新,结合社会的具体需要提出了新的理论,使得儒家学说在战国后期成为各个学派中的蔚然大宗。”

  林老师讲完儒家的主要思想家和代表人物,依照惯例,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儒家思想我们讲到这里,大家可以根据表格再来思考一下,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那么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是否一致呢?”

  林老师抛出问题后,停顿了一会儿,屏幕上三三两两的飘过几条弹幕,有说孔孟代表同一阶级的,也有说三者都代表同一阶级的。

  林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她想要的答案,就开口说道:“看来大家有些忘了,我们之前其实是有提过的,如果大家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我们讲过的这几个思想家,只有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他们都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而其他思想家都是战国时期的,其中大多都是代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