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 第110章

作者:杰歌 标签: 穿越重生

  祝才良心中一凉。

  谢恒又对惠承帝拱手道:“微臣不愿欺瞒陛下,微臣弹劾祝才良,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力不足德不配位,也确实是因为他险些害微臣在晋州遭难。即便算是微臣公报私仇,但这”公”大于”私”,微臣也是先为朝廷考虑之后顺道为自己考虑罢了!问心无愧!”

  满朝文武除了宣景之外都被谢恒这番说辞震惊了,就是荣启和阮展鸿都瞠目结舌。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能把“公报私仇”说得这样大义凛然。仿佛要是不认同他的“问心无愧”那就是天大的不应该。

  惠承帝先是愣了片刻,之后便是一阵开怀大笑,因为缠满病榻多时而显得蜡黄的脸都多了几分红润颜色。

  “谢爱卿永远都是这般直言不讳!好!甚好!”

  惠承帝从来不介意臣子有私心。只要是人,谁能没有私心?只要这份“私心”不与朝廷利益冲突,不有碍皇权,那就无妨。谢恒说的没错,他的“私”是在“公”之后,公与私的目的统一,那他就更没有好说的。最难的的是旁人有私心都要藏着掖着怕让他知道,但谢恒却难得愿意对他坦白,在他面前毫不遮掩,这就让惠承帝有种格外“安心”的感觉,仿佛他可以信任谢恒所有。

  祝才良一听到惠承帝连说两个“好”就知道自己完了。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祝才良说话。那些平日里跟祝才良交恶的就算了,往日在祝才良身边的同僚友人也不少,但此时此刻他就好像被所有人孤立了一般,就是一个同情的眼神都没有。三殿下不打算帮他,就连陛下也对谢恒表示满意,一众官员们也不是傻子,不会明知道祝才良已经彻底没救还站出来为他说话。

  惠承帝笑着询问谢恒:“那依谢爱卿之见,该如何惩罚祝才良?”

  谢恒思索片刻,最后叹着气说:“回陛下,微臣这人人性上最大的缺点便是心太软,祝才良虽有大错在身,但这些年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倒也没有出过太大的过错,且微臣到底在祝大人手下待过一段时间,算得上祝大人的旧属,故而即便祝大人害微臣身陷险境,微臣也觉得只要罢免祝大人的官职就够了。”

  罢官?这还算“就够了”?不够还想怎样,直接要他的命吗?这上来就罢官也没比直接要命好多少吧?谢恒这一出手可真够狠,亏他还说自己一向心软,那他硬起心肠来得什么样?

  惠承帝:“可大理寺卿之位不宜悬空,若是罢免祝才良,谢爱卿以为该让何人替补?”

  “微臣可以。”谢恒几乎是在惠承帝话音落下之后紧跟着就毛遂自荐,没有半点时间差,正正好抢在了企图继续在这个位置上推荐自己人的三皇子之前开口,“微臣之前就在大理寺任职,除了自己的本职差事之外还经常被祝大人安排到其他环节做事,所以对大理寺的一应事务不说了如指掌也还算熟悉,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尽快恢复大理寺的职能。”

  惠承帝:“谢爱卿可是对现在的位置有所不满?”

  谢恒:“朝廷上下文武官员各司其职,最终目的都是报效朝廷为陛下分忧,大家位置不同但目的一致,故而对于微臣来说,什么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长,为陛下多效一份力。陛下若是信得过微臣,微臣可以同时兼顾宗人府丞和大理寺卿,微臣不怕辛劳!”

  众人:……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说话的语气是如此的义正言辞,表情是如此的义无反顾,看那样简直随时能为陛下死而后已!可听听那话!那叫什么话?揽权就揽权吧!说的那么好听,谁不明白怎么回事?

  但真别说,谢恒还就是大胆,还身兼多职,一般人就是连想都不敢想,他可厉害,不仅敢想,还真敢说。怎么的?就仗着你出身低微,再怎么狮子大开口陛下都不会猜忌你呗?

  而且谢恒这脸皮也是真的厚!这话要让别人来说还真未必那么好开口,能像他说得这么顺溜,这得是几层脸皮糊在脸上?

  惠承帝又大笑两声:“好!能者多劳,朕也觉得以谢爱卿的能力当可同时兼顾好宗人府丞和大理寺卿的职位。那祝才良的位置就由你来接手。不过你是朕的肱股之臣,朕可不希望你太过劳累。宗人府丞的位置朕会尽快找其他人来接手,大理寺卿更为繁忙一些,谢爱卿难免劳碌了。”

  谢恒微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微臣并不觉得劳累。而且微臣相信满朝文武中定然有很多同僚羡慕微臣可以多一个为陛下分忧的机会。”

  众大臣:……

  谢恒的第一次早朝参政就在惠承帝满意的笑声中结束了。

  惠承帝已经当堂宣布谢恒一人双职,即刻开始便任职大理寺卿。

  至于得罪了谢恒的祝才良,在谢恒的“求情”下,惠承帝打了他二十板子,命侍卫将人扔出宫去。

  祝才良养尊处优这么些年,身子娇贵得很,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罪,这下被打了板子皮开肉绽,被扔出宫后自己根本无法行走,还是拿了银子给周围的人,请人将他抬回家去。

  日后祝家如何愁云惨淡且先不说,谢恒也不在乎,他本来的目的也不在于一个小小的祝才良。

  也许在旁人眼中祝才良三品大员已经很了不得,但谢恒真正的目的是宣阳。

  祝才良是为三皇子宣阳做事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但是今天在朝堂之上,他对祝才良步步紧逼,祝才良毫无招架之力,而作为被祝才良效忠的对象,三皇子却连一句话都没替祝才良说。如此行为被其他三皇子党看在眼中,估计他们对三皇子的那颗“忠心”也该动一动、摇一摇了。不过那些人本就是为了从龙之功,利聚而来、利散而去,如此利益勾连的关系又能有多牢固?

  下朝之后,到谢恒跟前道喜的朝臣不少,一个个看着都很真心。

  早朝之前,谢恒是正三品宗人府丞。早朝之后,他又身兼同样为正三品朝职的大理寺卿。

  虽说惠承帝表示日后会安排其他人担任宗人府丞,但那也无妨。同为正三品朝职,但大理寺卿是真正的实权职位,甚至堪比一些从二品朝职,稳住了这个位置谢恒就是赚大了!

  另外满朝官员再次明了一点,谢恒此人当真是野心勃勃且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他能在早朝参政的第一天便明目张胆公报私仇,甚至不惧人言大大方方说出来。他贪利忘本揽权夺利,面不改色弹劾旧日上官,毫不客气地将上官之职收入囊中。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放在平时那就是御史言官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但看着在朝堂之上就是这般嚣张的谢恒,这些平日里一罐牙尖嘴利的御史们也都哑了火,一时都要避其锋芒。他们也担心自己前一刻参了谢恒一本,下一刻就会被谢恒惦记上自己的官位。

  一个有手段有能力有野心的人,还没脸没皮没底线,这才是最可怕的!

  佞臣!谢恒就是个佞臣!

第一百九十四章 剑拔弩张

  宣景走到谢恒身边,围在谢恒周围的朝臣们一见昭武将军过来,纷纷退开给昭武将军让出位置。

  “恭喜。”

  宣景就淡淡的两个字,听起来似乎不是很郑重,但谢恒却知道将军是真为自己高兴。

  不过这两个字宣景说得不是很自然,主要是因为昨日宣景有些上火,牙龈肿痛所致。

  旁人或许看不出来什么,但熟知宣景的谢恒却能从那张看似淡漠如常的脸上看出宣景此刻的不适。谢恒升官的喜悦都淡了,眉心皱着,但周围还有其他人在,他也不好直接关心宣景,就只得意有所指地说:“知道将军平日公务繁忙,不过也要多顾忌自己的身体才是。”

  宣景没再说话,只是淡淡点头。

  然而这一番交集落在其他朝臣眼中却是完全不同的意味——这剑拔弩张的气氛呐!

  瞧瞧,就连昭武将军都看谢恒那个佞臣不顺眼了,说句“恭喜”都是咬牙切齿的,这种“不待见”也是独一份的,都不见昭武将军对别人这样。

  另外谢恒也是够大胆,他居然让昭武将军多顾忌自己的身体,这跟挑衅别人的时候说“你给我小心点”有什么区别?不愧是敢直接在朝堂之上就显露野心勃勃的人,对昭武将军也敢出言威胁!

  昭武将军和谢恒一同出使晋州,没听说他们在晋州处事时有多大分歧,现在看来不仅不是没有分歧,两人之间的过节还不小,都快直接闹到明面上了。之前晋州就有传言说两人极度不睦,看来是真的。

  陛下偏宠谢恒忌惮昭武将军,想来这点也引起昭武将军的不满。而在晋州一事上对两人的赏赐虽然看起来公平公正,不过实际来说还是谢恒得到的好处更大些。昭武将军肯定就更看谢恒不顺眼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两人哪个都不是能随意招惹的。

  晚上谢恒受寇越、阮信他们相邀去喝酒,还是他们的老地方——有家酒馆。

  当初几个白身少年就常在这家小酒馆相聚,现在几人都已经入朝为官,却还是喜欢偶尔到这个清静的小酒馆来小酌两杯。

  而今日相聚更是别有一番意义,除了恭喜谢恒兼任大理寺卿之外,也是为阮信、冯凯、柳巡践行。这三人不日就将外派,这一走就最少三年任期。

  席间寇越很快就喝了个半醉,单手搂着阮信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你们三个都走了,就把我留在京城。我多孤单啊!”

  阮信好笑,“这不是还有老谢在?人家就坐在这,你可别当人家不存在啊!”

  寇越撇撇嘴:“谢四他从前都那么忙,现在还兼任这大理寺卿,那不得更忙?哪里还有时间能跟我出来喝酒?”

  柳巡:“敢情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陪你出来喝酒啊?”

  寇越比划出一根手指,“这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众人哈哈大笑。

  谢恒:“看你们现在这样我就放心了,原本还担心你们会因为外派官职而不高兴。”

  冯凯:“有什么不高兴?外派都是我们自己求来的。再说自从你外派归来前途无量后,朝廷上下的官员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抵制外派官职了,甚至觉得外派就是快速晋升的一个捷径,是个升官的”过场”,很多实缺的外派官职都十分抢手。”

  谢恒轻笑,这他也确实没想到,自己的一场外派竟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大晋官场晋升的固有格局。

  不过官职升迁多种途径也是好事,这样也能给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以更多的机会。

  “不过我记得你们外派的官职都不是那些特别抢手的。”

  阮信点头:“确实,我们的任职部门虽然是实权部门,但地点都比较偏远,而且我们的官职在许多人眼中可能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所以当初我们一申请就申请下来了,根本没费事。”

  “是不费事,就是费人。”寇越已经稍微有点大舌头,抱着酒瓶撇嘴道,“他们爹知道他们申请的外派官职后都差点请他们吃竹条炒肉。”

  谢恒一笑,“几位令尊大人都是不想自己儿子去偏远地区受苦,可以理解。”即便是那位更加疼爱后来继室所出的小儿子的阮信的父亲,阮父也不是不关心不在乎阮信,可以的话当然也不想自己这个儿子在外面受罪,“不过我也了解过了,你们的那些官职苦虽然是苦点,但却能得到极好的历练。而且那些部门的上官大都已经到了快要致仕的年岁,你们能历练出来,就会有比在京城更快的升迁机会。”

  柳巡笑起来:“可不是!我们就是这么想的!在京城大多实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迅速升迁谈何容易?我们可没有你那么厉害的本事,自然要另辟蹊径。还是阮信脑子转得快,想到我们可以主动要求外放。我们不怕吃苦,也忍得下寂寞,所以职位差点地方远点都没关系。我们看的也不是这一时。”

  谢恒赞同地点头:“我看你们外放的地点都不是富饶之地,不过我觉得越是这样才越好。像淮都那样富庶的地方可作为的空间就很小,升职机会也就不大,而且再好的职位坐得也不够实。但如果是个偏远落后的地方,你们上任之后能真正改变地方现状,使得地方得以发展,那你们不仅能升官,还会成为当地百姓心中最认可的父母官,对当地拥有绝对的掌控权,位置坐得也会更加牢固,因为当地百姓只认可你。届时不管朝廷在你之下还是之上设置多少官职,都无法真正越过你去。”谢恒勾起嘴角,“说句不恭敬的话,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地界,自己就是土皇帝。古往今来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不外如是。”

  封疆大吏!

  阮信三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热切!

  他们原本只是想着在外派职位上好好历练,得到更快的升迁机会,封疆大吏这种事却根本想都不敢想。

  可谢恒的话却给了他们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一个让他们觉得比回来当京官更合适的方向。尤其是对于阮信来说。对那个家他已经眼不见心不烦,能在外做一方封疆大吏,对于他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寇越大笑起来,“你们都去做封疆大吏,以后我就去你们的辖地游山玩水,有你们罩着,我到哪都能横着走。”

  阮信白了一眼寇越:“想横着走还不简单?下辈子你投胎做螃蟹,一辈子都能横着走。”

  寇越似乎被独自留京的结果打击得不轻,竟然都没有像往常一样反驳阮信的话,只沉默了一会说道:“要不我去从军算了,走军功不是也能升得比较快?其实细想想昭武将军也没比我们大多少,人家现在就已经是一品将军,可不就是军功堆出来的?”

  冯凯:“我看你是在想屁吃!还走军功?你是熟读兵法擅长领兵作战还是自身武艺高强能以一当百啊?你以为人人都能成为昭武将军啊!”

  寇越蔫了,是啊,酒一喝多他就险些忘了自己是几斤几两了。

  不过寇越这人扛打击,就算被冯凯这样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他还是很快振作起来。

  “不能成为昭武将军就将昭武将军作为榜样,我一定会奋发图强,好好做官,就算留在京中也争取不拖你们的后腿,一定尽快跟上你们的升迁节奏。”

  柳巡:“咱们的升迁节奏已经被老谢以一己之力拉高了,就指望你将平均水平拉低呢,你倒也不必太用功。”

  寇越:……

  众人一阵大笑。

  冯凯:“说到昭武将军,老谢,你们从晋州回京那日的情形可真是刺激!”

  谢恒眨眨眼:“什么情形?”

  “还能是什么?”阮信又喝了一杯酒说道,“当然是昭武将军当着三皇子和朝臣的面一剑斩妖道的事儿呗!这是什么胆气!什么魄力!除了昭武将军外谁还敢这么做?自从那妖道到三皇子身边之后可给出了不少馊主意,不少人看那妖道不顺眼,只是碍于三皇子的面子才一直敢怒不敢言。昭武将军厉害啊,一个照面就让那妖道身首异处了,三皇子却屁都不敢放一个,痛快!”

  其他人纷纷点头。

  柳巡:“怪只怪三皇子太急于甩掉”灾星”的名头,竟然想出这样荒唐的办法,踩了昭武将军的底线,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不但没能甩掉”灾星”名头,还在那么多人面前被昭武将军将脸面扯了仍在地上踩。估计短时间内都抬不起头来了。”

  冯凯:“可不是,陛下明明知道这件事也没说昭武将军半点不是。都知道昭武将军年幼被送去北境的原因是什么,三皇子还这样不着调,明晃晃地触及昭武将军底线,日后是别想着还能拉拢昭武将军了。”

  阮信看了一眼一言不发只笑眯眯的谢恒,心想这三皇子是触及了昭武将军的底线不假,但这底线是什么可能还有待商榷。

第一百九十五章 轻狂

  寇越不无羡慕地说道:“什么时候我要是能像昭武将军那样威风就好了!”

  谢恒:“昭武将军的威风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些漂亮的军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努力吧!”

  众人又继续说说笑笑,一顿酒吃到了很晚。好在第二天就是沐休,也不耽误事。

  只不过今天下午阮时衡就找人给他传话,让他明日沐休回一趟阮家,去太晚也不大好,谢恒便想着明日上午早些过去。

  谢恒从有家酒馆出来时已是天色黑如泼墨,宁六抱剑在门口等着,瞧见公子出来后就立即迎上去。

上一篇:听说科举能发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