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 第130章

作者:杰歌 标签: 穿越重生

  他回忆自己看过的惠承帝的《起居注》,虽然也确实记录了惠承帝对珍妃的喜爱,但也并不十分突出,总之他不觉得惠承帝对珍妃的喜爱已经到了如此浓重的地步。不是说帝王不能有真心,而是惠承帝不像有这份真心的。

  谢恒:“让我猜猜,李储围成为御史之后,主要弹劾的那些人不会都是让惠承帝不满的那些人吧?”

  荣启眼中闪过欣赏:“小谢大人还是这般敏锐。”

  谢恒翻了个白眼。

  他就说惠承帝不像个痴情种子,原来是打着为了“真爱”临终所愿的旗号安插能为自己弹劾不满意的臣子的钉子。

  李储围算不得聪明,但这也是他的优点,不聪明,但够听话,如此就能成为惠承帝手中的一把刀子,有哪些朝臣令他不满意了,惠承帝又不能无缘无故发难,这时候李储围便会去弹劾对方,而惠承帝只要将李储围的弹劾变得“有理有据”即可。

  当初前太子和前三皇子相争多年,虽然是在惠承帝的默许下,但想来也都做过一些出格的让惠承帝不喜的事,而某些朝臣眼中就只盯着“未来新君”,只想着效忠三皇子或者太子,如此就会令惠承帝不满。就好像精心打理的盆栽有了旁逸斜出的枝杈,这时候李储围这把剪刀就要开始发挥他修剪花枝的作用。

  不过这种朝臣就是典型的“一次性”,是在“一朝天子一朝臣”体现最鲜明的那一拨官员。一旦新朝开始,这些官员就很难再待在原来的位置上,除非他们有本事把新君给哄好了。但谢恒觉得至少李储围没这个本事。

  谢恒:“既然这样我就放心了。”

  荣启挑眉:“我怎么感觉李储围要倒霉了呢?”

  谢恒:“我是个很善良的人,一直奉行得理不饶……呸,是得饶人处且饶人,最近将军不在我也懒得跟人争斗,要是李储围不再招惹我,短时间内我也懒得收拾他。”

  荣启觉得这个“短时间”应该取决于宣景剿匪的时间,等宣景回来了,李储围的御史之位也该坐到头了。

  “那他要是还招惹你呢?”

  “你不是说李大人其实人不坏吗?那他要是两次三番招惹我肯定是因为先帝驾崩他太过悲痛之故,以至于言辞失当,”谢恒露出一脸同情的表情,“我会想办法把他弄去给先帝守灵,以全他们君臣之义!”

  荣启:“……小谢大人真是心善。”

  “过奖。”

  眨眼一个多月过去,朝堂之上还算风平浪静。

  武德帝处理朝政越来越顺手,每天早朝的效率比起从前的惠承帝来不知道高了多少。宫中也总是生机勃勃的感觉,再也没有惠承帝在时的冷冷清清。

  谢恒这段时间都比较老实,很少在朝堂之上发言,大多数时候都是安安静静听着,要是陛下点名问到他他才会回答。

  不少朝臣都觉得神奇,一贯嚣张的谢恒这是终于安分了?

  之前李储围的事时他们还想着那会不会只是个小意外,当天看谢恒不是很有精神,说不定是身体不舒服。

  但这一个月来谢恒每天都精神很好,也没想着要报复李储围。

  倒是李储围被同僚提醒谢恒不好惹之后着实紧张了一段时间,但看谢恒没把自己怎么着就又自信起来,觉得谢恒这是怕了他了!

  这一日早朝,李储围又提出目前谢恒身上还同时兼有大理寺卿和宗人府丞的职位,如此不妥。

  谢恒之前就打算卸掉宗人府丞的职位,并且打算亲自推举一个人继任宗人府丞。故而即使看李储围不顺眼,倒也没有无理取闹到因为自己也同意的事而找李储围的麻烦。

  但接下来李储围的话却让谢恒快要暴走了。

  “微臣觉得谢大人如此年轻,本就不该身兼多职,即使有先帝看重,但也该看清楚自身能力,以朝局为重。谢恒就是揽权夺利,不顾朝廷利益。所以微臣以为,谢恒该被降职处罚,不论是大理寺卿还是宗人府丞,都不该由谢恒担任。”

  嘿呀!我没找你算账倒是让你蹬鼻子上脸了是不是?有些人就是这么犯贱,稍微给个好脸都不行!

  谢恒怒了!李储围这就是阎罗殿门口蹦迪他活腻歪了是不是?上赶着要送人头?

  “那依照李大人的意思,我若是不主动同时辞去两个职位,就是对朝廷不忠了?”

  李储围有点怂,避开谢恒的眼神,声音都小了些,但还是说道:“谢大人还如此年轻,应当明白自己是否可以胜任这两个职位。”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下手为强?

  谢恒怒极反笑:“就因为我年轻,李大人便觉得我能力不够不足以胜任?那李大人是当每年的政绩考核和年终定品是摆设吗?若真只看年纪,那还考核个什么劲儿?各个官职都凭年龄晋升好了,到了这个岁数就直接升官,朝廷上由大到小的官职就直接按照年龄来撸下来,这不是省了朝廷不少事?李大人就是这般为朝廷着想的吧?按照李大人的说法,你这年纪只让你做御史都是委屈了,应该让你做文官之首啊!”

  李储围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下官不敢!下官绝对没有僭越之心啊!”

  文官之首便是丞相,也就是阮同甫。而李储围跪着的方向也很巧就对着阮同甫,真不知道他的话是说给武德帝听的还是说给阮同甫听的。

  谢恒:“李大人切莫做出这种姿态,不知道的人还得以为是我欺负了李大人。”

  众人:……你没有吗?

  李储围:“谢恒!你别欺人太甚!从前你就只知道争权夺利,明目张胆地排除异己,不像我,我只是单纯地为陛下着想,为朝廷着想!你不过是嫉妒我才会对我百般诋毁!”

  谢恒:……这句式听着可真熟悉!

  这个李大人可真是二八年的龙井——老绿茶了!

  谢恒合理怀疑李储围就是绿茶鼻祖,“我争权夺利我认,升官发财谁不想?我又没有做违法犯忌之事,我的每一步晋升都是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倒是李大人你,嘴上说着是为陛下着想为朝廷着想,那请问你的实际行动表现在哪?不会就只是像之前那样,提出不靠谱的建议让我去巡视全国向各地普及防旱抗旱的方法,把自己的功劳建立在对别人指手画脚上?你要是指挥得好也就罢了,但可惜全都是无稽之谈,朝廷要是真按照了你的建议去做,只怕会被老百姓给骂死。”

  “你、你……”李储围还跪着,半抬着上半身伸手指着谢恒,老半天也反驳不出来,最后只得来一句——“我就是看不惯你嚣张跋扈的样子!”

  谢恒:“你看不惯我我就得卸任?真是自己跟自己拜把子——你算老几?”

  周围好些朝臣们大气不敢出,看着谢恒这火力全开的模样,只感觉他们要是敢出声那下一刻谢恒就会朝着他们喷过来!

  这等怒火还是让李储围自己承受吧!谁让是他把谢恒给惹毛的呢!

  谢恒转头看向武德帝:“还请陛下原谅臣言语粗鄙!臣只是受不得被人这般欺负!自为官以来臣自认没有过错处,在其位谋其政,臣对的起拿朝廷的每一两俸禄!可李大人仅仅是因为微臣年轻就否认微臣的能力,难道李大人没听过什么叫年少有为吗?而且李大人还说微臣嚣张,微臣不过性情直率了些,不像李大人说话弯弯绕,净捡些好听的虚头巴脑的,难道在陛下面前展示真实自我也是错的?微臣实在难以接受李大人对微臣的指控。”

  众人再次被谢恒的厚脸皮惊呆了。

  无语,就是纯纯的无语!

  谢恒这一番话是先把自己给夸了一遍,然后又表现出了一副被李储围欺负受了奇耻大辱的模样。

  苍天啊,哪有欺负人的跪在地上气到浑身发抖,而被欺负的人却站在一旁言辞犀利咄咄逼人?

  但众人也不得不承认谢恒确实有一手,他明明就是嚣张至极,可要是掰开了揉碎了去看,似乎又找不到能直接治他失礼之罪的点。

  这下就看陛下是什么态度了。

  武德帝:“李储围,亏你在御史位置上多年,竟然还能说出这般离谱之言。”

  一句话,便已经表明武德帝站在谢恒这边的立场。

  李储围满头大汗,心里一阵阵打鼓,脑门都要贴在地上:“微臣知罪。”

  “有错就要有罚,”武德帝看向谢恒,“谢爱卿觉得该如何惩罚?”

  满朝文武都禁声了。

  这场景,这言语,多么熟悉。

  当初先帝也是这么问谢恒的,结果谢恒三言两语就让先帝罢免了祝才良的官职,并且最终由谢恒接手了祝才良大理寺卿的位置。

  现在实在有种“昨日重现”的感觉,不知道李储围会不会丢了御史之职再由谢恒担任。

  谢恒:“身为御史言官,本该更加谨言慎行,做好表率才能监督其他官员,而李大人却惯会信口开河,仅凭着个人喜好猜测行事,实在荒谬。若是不严惩,怕是不足以服众。”

  是不足以服众还是不能让你自己服?

  有官员心里腹诽,但也只敢在心里叨叨两句,真说出来的胆量绝对没有。

  谢恒冷冷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储围:“微臣以为,应当罢免李储围的御史之职,连降三级,最好是送其去皇陵外守着先帝,让其清醒清醒,再以观后效。若是李大人能醒悟过来,相信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能报效朝廷、造福百姓,以后也不是没有升迁回来的希望。而这御史之职不如就让光禄寺少卿谢斌接任。”

  谢斌?这个谢斌又是谁?

  不明所以的朝臣们面带疑色,终于有人反应过来,小声道:“这光禄寺少卿谢斌不正是谢恒的嫡兄长吗?”

  好家伙,这是举荐官员直接举荐到自家人身上了!

  以往朝廷上相互举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只最多多也就是举荐关系交好的,或者有姻亲、师门的关系,还从来没有直接举荐血亲的,更别说是嫡兄长这样亲近的关系。

  哪怕只是有姻亲关系,这面上多少还是得避点嫌,谢恒这是压根无所谓啊!

  众人对谢恒不在乎名声的程度再度有了新的认知。

  从知道谢恒是阮展玫的外甥开始,武德帝就对谢恒的情况做了更加详细的调查,对谢恒愈加欣赏之余,关于谢恒在谢家的情况他也十分了解。谢家旁人不说,谢斌是唯一一个与谢恒关系融洽的。

  “若朕没有记错,光禄寺少卿谢斌应该是你兄长,”武德帝眯起眼睛,“你就不怕旁人说你是任人唯亲?”

  这下好了!陛下发怒了!

  那些平日里就看不惯谢恒的朝臣顿时都幸灾乐祸起来,觉得谢恒这样可算是混到头了!谁让他如此嚣张到在朝堂之上举荐自己的亲兄长,古往今来只有蔑视皇权的奸佞之臣才敢在金銮殿上这般放肆!

  当真以为陛下初登大宝就会对他手下留情不成?可别忘了陛下从前还是厉王时也曾驰骋疆场、杀敌无数,这样的厉王如今已是皇帝,如何能容得他人挑衅?谢恒到底年轻,这个年岁坐到这样高的官职就开始得意忘形了,这下看他如何是好!

  谢恒面不改色,“微臣明白,自微臣当年外派被调任回京之后,不满微臣的声音就有很多,即便如今同朝为官,面上与微臣风趣谈笑,背地里却诅咒微臣早晚被废官职捉拿下狱的同僚不在少数。”

  这话一出来,不少朝臣们的脸色都微微变了。这……好端端的你提这茬做什么?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根本就是一种普遍现状,但直接挑明了说出来的就只有谢恒这独一份。

  仿佛只要他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谢恒继续说:“微臣也知道多少人在等着抓微臣的把柄,就好像我现在举荐我的兄长,一定会有人说我是为了谋私利,甚至会说我攻歼李大人就是为了让自家兄长上位。”

  武德帝神色不变,看不出喜怒:“既然如此,你还是要坚持举荐你兄长?”

  “虽有”任人唯亲”的说法,但古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举贤不避亲”,微臣便是如此。在微臣举荐谢斌时,想到的就只是谢斌适合这个职位。他光明磊落、性情坦荡,为人不畏强权、刚正不阿,且才华横溢、心思敏捷,当年科举时更是高中榜眼居于微臣之上。不论是从心性还是才华上看,都完全足以胜任御史之职。”谢恒拱手,神色坚定又郑重,“微臣只是一心想要举荐能为陛下分忧解难的人才,如此即便是被其他同僚误认为任人唯亲、争权夺利,微臣也心甘情愿。只要能为陛下尽忠,哪怕是被天下人误会微臣也甘之如饴!”

  众朝臣:我了个大草!谢大佞臣又趁机表忠心了!这溜须的本事他们真是拍马不能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能以忠臣之貌行佞臣之事?

  亲娘嘞!看看那神态,看看那表情,无辜又倔强到了极点,仿佛是在朝堂之上被其他官员给挤兑的忠直孤臣!

  有些平时就比较常溜须拍马的朝臣甚至觉得可以请谢恒出本书让他们好好学习学习。

  武德帝并未言语,但看向谢恒的眼神却和善许多。

  他不介意手下大臣为自己或者亲近之人谋利,这是人之常情,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真正的大公无私?若所有的朝臣都像宣景那样耿直未必是好事。而且水至清则无鱼,都是正常的,只要这份谋利不损害朝廷的利益就是。在这一点的认知上,武德帝和当初的惠承帝一样,或者说大部分皇帝都是如此。

  更何况谢恒不像旁人那样,谋私利都是偷着摸着,欺上瞒下,故而被查出来的时候当权者自然不高兴。

  但谢恒明明白白地表现出来,是仗着自己的本事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说何尝不是对当权者的倚仗。这种“倚仗”会让当权者觉得舒服,也会因为对方的坦白而更加信任,那也就不会在意对方的那点小算计。

  再者谢恒后面的话也的确说到了武德帝的心里,为了给陛下分忧解难而不在乎被朝臣误会,不论是真是假,这话听在武德帝耳朵中就是觉得无比舒坦。

  谢恒瞄了一眼武德帝的表情,勾起嘴角继续道:“不论陛下和诸位大臣们是否相信,微臣的初衷就是为朝廷推荐人才,为陛下分忧。微臣也相信陛下慧眼,最终会同意微臣所请。只是如此一来,应该会有不少朝臣觉得陛下偏心,对此不服气。微臣不愿看到其他朝臣对陛下心怀不满,甚至可能会集体上书请求陛下三思并对微臣任人唯亲的举动予以惩罚,让陛下与朝臣失和便是微臣之过!所以微臣请求陛下对微臣的官职降级,以此来换取谢斌出任御史之职。如此诸位大臣们应该就没有意见,陛下也就不必为难了!”

  谢恒一脸牺牲自己以全忠义的模样。

  朝臣们顿时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诽谤!明晃晃的诽谤啊!杀人诛心啊!

  他们谁对陛下心怀不满了?谁要上书逼迫陛下了?谁有那个胆子?他们顶多就是逼逼两句,说了几句酸话罢了,也知道陛下若是答应了谢恒肯定就不会改变想法,他们就是在心里不得劲儿,绝不会表现在脸上更不会让陛下为难啊!这种诛心之论你不能张口就来啊!要命的啊!

  好话赖话都让谢恒说了,一顶顶让人胆战心惊的帽子就给他们扣脑袋上!明明他们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呢,都还在打腹稿,谢恒这就先下手为强了?这是要干啥?赶尽杀绝呀?

上一篇:听说科举能发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