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44章

作者:诸事皆芜 标签: 穿越重生

  时间来到腊月二十七这一天,今天正好是丰水场镇赶集的日子。

  一大早况叶收拾好自己,踏着初升的日光前往丰水公社。

  这次赶集,算是他年前的最后一次,除夕那天的虽然是也是丰水的赶集日,但况叶从队员口中得知。

  在当地除夕这一天,无论时不时赶集日,每个场镇都会开集,只不过这天的赶集只会有半天,下午的时候,场镇上哪怕开店的人家都会关门。

  今天赶集的人不少,况叶就算特意错开,在路上也遇到不少熟悉的队员。

  不过他不想和人结伴而行,对方也没有勉强。

  抵达场镇后,和一起抵达的熟人分开,况叶找了个时机前往熊哥的小院。

  “小兄弟,没想到今天能看到你。”对于况叶的到来,熊哥有点意外,但还是非常的高兴。

  上次况叶过来差不多半个月前,以他之前过来的频率。熊哥还以为要年后才能遇到他。

  不过在这过年前,还能收到一批洞子货,这算是一份意外之喜。

  这次况叶带的蔬菜比上次多,有五十斤左右。

  “熊哥,这是最后一批货了,品相有些差别,你先看看货。”

  掀开背篓上方的蓑草,露出里面的蔬菜。他这次卖完蔬菜,就暂时不准备给熊哥供货。

  一是空间中的这些蔬菜,他准备淘汰,准备种植下一批。

  二是立春已经有好几天了,观市这边管立春叫做开春,这天之后天气也就间逐渐回暖,虽然期间还会经历不少次降温。但这之后反季节的蔬菜怕是会逐渐卖不起价。

  按照作物的生长周期,况叶干脆决定断货。

  “我先看看。”熊哥听完这话,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先准备看看货再说。

  对于这是尾货,熊哥倒是有准备,毕竟这些蔬菜的产出时间他也是清楚的,而且还是这种洞子货,能维持这样的产出时间已经难得。

  把背篓中的蔬菜拿出来,熊哥同时也查看了一下这一批蔬菜的质量。品相比他预计的要好不少,此时心中到有了计较。

  “小兄弟,货我看了,品相有点差别但也还行,这次价格还是按照以往来,怎么样?”

  “行。”熊哥给出和以往一样的价格,况叶心中早有预料。

  接近年关,况叶的反季节蔬菜是抢手货,按理说是可以提价的。不过这一批货是尾货,和之前有一定的差别,能够按照以往一样的价格出手,他也就不打算再谈价。

  最终五十斤的蔬菜,况叶收入二十块钱。

  来熊哥这,况叶当然还会添置些东西。上次买的肉、蛋消耗了不少,这次又要过年了,他最终买了鸡鸭蛋各二十个,风干鸡、鸭、鱼各两只,算是为自己置办些年货。

  至于腊猪肉,他运气不好,没有遇到。

  走出小院后,这次卖货的钱还剩九块多一点。

  之后况叶就在场镇上闲逛起来,看看有什么需要添置的东西。

  在集市、供销社这些地方转悠了一圈,背篓中多了两副春联。如今过年的习俗,况叶了解的不是很清楚,但贴春联还是要的,要不然一点气氛都无。

  趁着如今还能贴就贴一贴,再过几年况叶知道这样的过年氛围可能就没了。

  除了春联,况叶也没有什么可添置的东西,不过他也没有此时回九大队。

  要过年了,新年新气象,这除夕前得把有些长的头发再理一理。

  上次剪头发还是在队上交公粮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他现在的头发都可以扎小揪揪了。

第46章

  今天场镇上理发的人特别多, 人们都想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年的到来。

  场镇上理发的剃头匠就那么几位,如今每一个摊位边上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况叶也只能找一个队伍排着等待。

  好在剃头匠手艺纯熟,动作也快,队伍基本上几分钟前进一位, 轮到况叶的时候, 时间刚好接近中午。

  和上次一样, 他剃了一个寸头的样式。

  现在的气温比十月份低多了, 风一吹露出来的头皮都感觉冻得荒。

  这个时候况叶就不由的羡慕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乡, 观市这边的老乡虽然是汉族,但上了年纪的老乡无论男女都有裹头布的习俗。

  女性一般以青丝帕裹头, 男性的话多以白布裹头,少部分也会用青丝帕。

  帕子一裹,冬天不用怕冻着,夏天还可以用来当汗巾。

  当然这种羡慕也就这个时候,况叶把这奇怪的情绪甩开, 他现在得去找点吃的填填肚子。

  在国营饭店吃了碗热面,今天的赶集算是结束。

  花了两个小时回到九大队,时间还是半下午,在回住处的途中况叶遇到一群小孩。

  这群小孩有几个手上提着竹篮,况叶走近的时候, 看到竹篮中有用碗盛着的豆腐,不由的叫住了这群小孩。

  “你是冬娃子吧,我是况叶, 认识我不?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些豆腐是哪来的?”叫住一个他认识的小孩,况叶稍稍蹲下身体问道。

  “我认识你, 你说这个豆腐,是在二队上换的。”冬娃子被叫住, 倒是停了下来,他当然认识才来几个月的这个知青。

  对于况叶的问题也没有隐瞒的想法,直接回答了豆腐的来处。

  有了好的开端,况叶在问了一下具体的地点。

  “就是在磨坊下边的林三叔家。”

  “谢谢啊。”

  听到况叶的道谢,冬娃子还有点不好意思,和况叶招呼一声,连忙跑步向前追上走在前面的小伙伴。

  看着跑开的小孩,况叶失笑。

  队上的小孩,调皮的时候让人很不得拿棍子抽,但有时候又挺招人喜欢的。

  知道二小队磨坊的位置有人家可以换豆腐,他干脆加快回住处的脚步。

  回到住处,把背篓放好,况叶来到厨房,取了一个竹篮和两个大陶碗,就再次出门。

  来这个时代快半年,他基本上就没吃到过豆腐。

  场镇上赶集的时候,豆腐基本上已经卖完。自己做的话,虽然知道大致的做法,但他和简修文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尝试。

  而且做豆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泡豆子、磨豆子、熬煮、压制,这些技巧没人指点的话,想要做成功其实挺难的。

  而且点豆腐的盐卤或者石灰水,真要找在这个时代还挺麻烦的。压制豆腐的模具、纱布等工具,倒是有代替的东西,只不过做出来的成品形状就不那么规整罢了。

  而冬娃子他们换的这些豆腐,倒是形状规整,料理的时候也就比较方便。

  好久没有吃过豆腐,今天他遇到了竟然勾起了馋意,如此当然不能错过。

  而且过两天就是除夕了,这豆腐也算为年夜饭添一道菜。

  花了一些时间走到磨坊的位置,对于冬娃子口中的林三叔家,况叶并不知道具体位置。

  但既然在磨坊下边,那么就很好找。

  抵达磨坊后,原本问路的打算都用不上,此时前往这位林三叔家换豆腐的人不少,况叶只需要跟着这些队员一起过去就行。

  林三叔的家果然就在磨坊下边点地方,此时他家的院子里聚集起不少人,都是来换豆腐的队员。

  换好豆腐,一些和其相熟的人家,也没有第一件离去,而是留在着闲谈,林三叔家偶尔忙不过来的时候搭把手。

  况叶跟着走进林三叔家的院子,排着队等待着换豆腐,因为换的人实在太多,现在还得等新做的成型才能换。

  在这期间,他也了解了今天为啥能在这换到豆腐的原因。

  林三叔也是陈家人,和小队长陈繁荣是同辈人,叫做陈繁林。他家媳妇会做豆腐,但生活在农村并不常做。还有这毕竟是媳妇娘家人的手艺,陈繁林也不好以此谋生。

  平时家里都在忙活农活的事儿,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做一两次豆腐,这个时候有需要的队员可以来他家换。

  在这换豆腐有两种结账的方法,一是直接拿豆子换,一种就是直接给钱。

  一斤豆子能换两斤豆腐,林三叔家的豆腐压的实,算下来人家就挣了个辛苦钱,队员们也大多愿意用豆子换。

  当然也有用钱卖的,价格和场镇上的一样,但因为林三叔家的豆腐要压的实些,其实算起来比镇上的便宜。

  最终况叶花了三毛四分钱换了两斤豆腐。

  他如今只有一个人,这些豆腐看似有点多,但后天就是除夕,豆腐在这个天气也放的住,不怕吃不完。

  带着豆腐和一些队员回程的途中,况叶从他们口中还得知了另外一个消息。

  明天一小队这边要打鱼。

  九大队每个小队都有一个蓄水的堰塘,在它们空置的这段时间,也不是就这么干放着。

  每年收完稻谷后不久,队上就会购买鱼苗放进去,养到第二年快插秧的时候。

  经过大半年的喂养,堰塘的鱼也差不多有两斤多,生长速度快的白鲢鱼甚至可以长到三四斤左右。

  到时候这些鱼大部分会卖给收购站,以完成每年的养殖任务,少部分会分给队员,也算是双枪农忙时节队员们难得的营养补充。

  而在过年的时候,队里也会适当的捕捞一些鱼,有需要的队员花钱从大队上买,也算是给年夜饭增添一道菜。

  毕竟年年有余,这样的添头,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家还是非常注重的。

  对于捕鱼这件事,况叶当然也非常感兴趣。

  他今天在熊哥那买了两条风干的咸鱼,本来就是打算年夜饭的时候添道有鱼的菜。

  至于在河沟中捞鱼这种操作,在这个时代特别是九大队这里是行不通的。

  九大队这边只有一条小河渠,里面自然是有鱼的,但里面生长的鱼普遍不大,都是些鲫鱼这类的。前几年“共产风”还致使河中的鱼被捕捞过度,以至于现在大点的鱼基本难见。

  这些鱼倒是有人捞,但基本上是队中的小孩。大人的话就算捞鱼,也会尽量避开人,而且也有点得不偿失。

  作为知青的况叶,就更不会这样做了。

  如今大队上要集体打鱼,他当然更愿意用这新鲜的鱼作为年夜饭的一道菜。

  带着豆腐回到住处,况叶收拾了一下今天采买的东西后,就开始清洗阶沿上的石磨,他准备用它来磨些糯米粉。

  况叶家乡有个习俗,大年初一的早上有吃汤圆的习俗,如今虽然在这个时代,也只有他一个人,他还是准备到时候吃一碗汤圆。

  空间中原本有袋糯米粉,但早就被他消耗完,如今只剩下些糯米,这糯米粉只好现磨了。

  糯米粉大年初一才能用上,况叶就没有采取水磨的方式,而是直接干磨。

  等石磨清理干净,把没有泡水的糯米慢慢的放进石磨上方的小孔中,期间不断的推动磨盘,很快有些粗糙的糯米颗粒就缓缓的落在下方石盘中。

上一篇:一线吃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