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第47章

作者:捂脸大笑 标签: 强强 穿越重生

这话一出,下面立刻起了骚动。他们是料到了会拿到赏赐,但是最好的设想,多不过是几串钱。然而免赋三年就不一样了,他们每人都有十亩的军田,若是十亩田都免赋三年,岂不是能养活一家老小了?

“这第三等军功,可以累积。每次你们奋勇杀敌,大胜而归,都会换来三年的免赋,战战如此!”

这下,最沉稳的人也忍不住了。若是如此,岂不是打上十场胜仗,军亩就能免赋三十年了?三十年啊!怕是能用到自己身故了!

梁峰并未在意这阵骚动,继续说道:“若是战场之中敢于当先,能够一举扭转战局,引领部曲反败为胜,便是二等军攻。免赋十年!”

所有人的目光瞬时都望向了弈延。他们每一个都见过队正拼死搏杀的模样,若是没有队正,他们绝不会赢得如此轻松。能在战场上一举扭转乾坤,是何其荣耀的壮举。而这样的兵之胆,还能掠取倍数于己的功勋!若是能成为伍长,成为队正,他们是否也能获此殊荣?!

眼见台下气氛火热,梁峰笑笑,扔出了最后一枚重磅炸弹:“若是因战伤残,也可享受二等军功!若是战死,除了田地免赋,梁府还会为死者赡养妻儿。获得二十次三等军功,或是十次二等军功,便能加衔,晋升一等军功。凡一等功臣,所授军田永无赋税,可传子孙!”

且不说战死伤残的优待,这可传子孙的一等军功,不就是永业田了吗?!历代只有君候王爵才能享受的待遇,只要跟着主公,就能换来吗?那可是顶了天的殊荣啊!所有人都没了语言,钱财也许会让他们一时温饱,但是这样的功勋,才是他们毕生无忧的保证。可以让他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

他们没有跟错人!

“愿为主公效死!”

不知是谁喊出了第一声,然后,所有人齐声喊了起来:“愿为主公效死!愿为主公效死!”

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他们所有人,都是在田间长大的,生来就是农汉。他们清楚田地的重要,也衷心热爱着土地。谁能给他们田地,给他们免赋,给他们土地终身所有权,谁便是他们的神明,值得全心膜拜!

看着下面一张张涨红的面孔,梁峰在心底轻轻舒了口气。三等军功制度是他抄袭自后世部队的,又经过了一番调整,与秦时的军功授田联系在一起。从法礼上,他其实并没有私自割地的权利。任何时代,土地分配权都是朝廷和天子独享的天赋职权。

但是现如今,是真正的乱世,一个朝廷即将覆灭的灾难年代。他需要一支足够忠心,足够强大的部队。既然田地能够维系这忠诚,他就能窃取权柄,把身边的土地赐予那些为他而战的勇士。

梁峰抬手轻轻一压,海啸一般的呼声立刻停了下来。这是真正的行令禁止,也是队伍服从的明证。梁峰微微颔首,继续道:“经此一战,也暴露了梁府目前的人手短缺的问题。因此,我决定扩编部曲。你们这些只负责作战的兵士,为正兵,入伍便可获得十亩军田,赋税减半。一队的编员增加为百人,设队正一名,队副两名。下属五人一伍,设伍长;十人一什,设什长。”

这话立刻让孙焦兴奋了起来。若是增加了人手,他这个前伍长岂不是要顺水推舟,升任什长?

梁峰继续道:“另外扩充两队人马,作为辅兵。平日耕作,战时辅助你们作战,可从军中领取粮饷。一队正兵,两队辅兵组成一营,设营长一人。什长以上皆为军官。所有军官,都可按衔阶领取不同的军田,营长五十亩,队正三十亩,队副二十五亩,什长十五亩。”

这下别说是孙焦,就连其他人都呼吸急促了起来。他们这些参加过战斗,荣立过三等军功的,是不是都有可能晋升军官?若是有了官衔,岂不是多了数倍的田亩?十亩地免赋就能养活一家三口,若是三十亩、五十亩,还不成了能养婢佃田的地主?

“这个营,就叫‘勇锐营’。《六韬》有云: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陈之士’;有亲奇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我要的不是甘愿冒刃的狂徒,也不是单凭勇力的孤军,而是能够击鼓齐进,槍林无乱的勇锐强兵。你们都是军中选锋,是我保卫家园的利刃。记住你们的营号,若无果敢之心,就不配做‘勇锐营’的正兵!”

说到这里,梁峰从高案上的银盘里,取过了两样东西,肃然道:“弈延。”

“属下在!”弈延踏前一步,单膝跪在了梁峰面前。

“这是‘勇锐营’的旌旗和军功册。旌旗乃是军之魂,旗在建制便在,旗毁建制同亡。军功册则是军之根,记载所有兵士的军功战例,流传百代。现在,我把这两样东西赐给你,愿你掌管此营,百战不殆!”

“属下必不负主公重托!”弈延双手高举过顶,郑重接过了两物。随后,他起身走到点将台前,手上一展,旌旗飘扬。

“主公威武!勇锐万胜!”

只见“勇锐”二字绣在旗帜正中,赤底金线,在阳光下灿灿生辉。

所有人都大吼了起来:“主公威武!勇锐万胜!”

呼声震天,传遍了墙内梁府大宅田庄,传遍了墙外流民暂住的棚屋,在更遥远的山谷之间,回荡不休。

第37章 用才

“阿贵, 前面那个就是梁府?怎么开荒都开到院墙外了?”周勘骑在驽马背上, 好奇的望向前方。

只见长长的院墙外, 一排排草屋立在两边。附近的田地都已经理出了田垄模样,几头牛套着耕犁慢吞吞翻着地,还有不少看起来瘦弱不堪的汉子跟在后面, 浇水除草,忙忙碌碌。竟然是一副抓紧时间开荒,准备夏播的模样。

这些世家豪族不都习惯把田庄圈在自己院中吗?怎么开荒都开到院外了?现在才开垦荒地是不是有些晚了?那犁也奇怪,翻起地来怎会如此轻松?

满肚子的疑问,周勘忍不住开口问道, 然而身边的梁府仆役并没有回他。周勘不由提高了音量:“阿贵?”

这时, 阿贵才醒过身来, 赶忙道:“的确是梁府,不过跟我离开时有些不一样了……”

才月余时间, 能不一样到哪里去?周勘无奈的摇了摇头, 倒也没再问。不管这梁府原本是如何模样, 现在看来, 要比他一路上见到的村落要好上太多。这年头,种满一片熟地就不容易了,哪还有余力开荒?看来从姊信中所写,并非夸大其实。

说来,周勘走这一趟,也下了不小的决心。虽说家乡战乱颇多,但是毕竟世代聚居,跟邻里同族也有个照应。但是来梁府就不同了,人生地不熟,并州又是胡人众多的地界,听起来就让人胆寒。万一路上在遇到个山匪、乱兵,岂不是命都保不住了?

为了这事儿,几位堂兄分别劝他了几次,但是周勘早就看明白了,与其像堂兄们汲汲钻营,费尽心思当个小吏,不如想法子另谋出路。怎么说梁府是有个亭侯,做亭侯宾客,不比当个任人摆布的小吏要好?反正他家人丁单薄,吃饱他一个,就饿不到别人。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才让人追悔莫及呢!

为了赶路,他还忍痛花钱买了匹驽马,跟这位梁府的信差一起上路。足足走了大半个月,躲过数才乱军,千辛万苦才到了地头。现在看到这么副繁荣景象,心中自然一松。看来他这决定并不算错。

跟着阿贵穿过农田,来到了梁府院门前。两人都下了马,被仔细盘查一遍,才放进了院中。里面就是梁府真正的田庄了,看起来比外面还要热闹。此时正值麦熟,庄汉们都忙忙碌碌收割粮食,翻耕土地,准备夏种,根本看不出遭遇了大旱的迹象。

还有一些穿着相同样式衣衫的汉子,或是举枪戳刺面前的草垛,或是三三两两围在一起,拿着刀盾互相砍杀。光是在一旁看着,就让人啧啧称奇。

这是梁府的家兵吗?怎么看起来比外面的乱兵还要厉害?

眼花缭乱的走了一路,直到来到了梁府大宅的高墙外,周勘才紧张了起来。这样的世家,真的肯会收自己做宾客吗?从小他都跟着父亲学习数算,对诗书兴趣不大,更谈不上精研。若是在家主面前丢了丑,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呃,阿贵,能不能先让我见见姊姊?我,我许久也未曾见过她了,实在想念的紧……”最终,周勘忍不住对阿贵道。

“这个好说。”阿贵一口应了下来。

经过了再次盘查,两人才进了府门。阿贵去跟管事交差了,周勘则跟在个仆僮身后七拐八拐,向内院走去。一路上,周勘只觉得心跳的越来越厉害。这梁府真的好大,如此高门,会聘他做宾客吗?从姊别是会错了意,万一梁府不收他这样的粗鄙之人,可如何是好?

两人就这么一直走到了间偏院才停下脚步,那人走进了院子,不一会儿,一个妇人就跟在后面走了出来。

“阿姊!”看到朝雨,周勘立刻叫道。

看清面前之人,朝雨怔了一下才道:“是阿勘吗?你怎么来了?叔母她……”

朝雨话说了一半,就住了嘴。她记得这个从弟向来孝顺的,若非母亲亡故,估计也不会离家,跑到远在并州的梁府。

果真,周勘叹了口气:“家母去年便以亡故,我在家中无牵无挂,自然要另寻出路。可惜几位堂兄如今都寻了差事,没人愿与我同来。”

朝雨离家也有六七年了,没想到家中早已物是人非,不由有些伤神,赶忙安慰了从弟几句。周勘的目光却在朝雨身上打了个转,犹犹豫豫问道:“阿姊,你不是在梁府当乳母吗?怎么这副打扮……”

朝雨身上穿的,确实不像是乳母的衣服。不但用绳子束起了袖子,还系着一条麻布围腰,一副作粗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