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级保护学渣 第26章

作者:言朝暮 标签: 爽文 甜文 强强 穿越重生

  沈明洲勾起笑,眉眼弯弯的看他,“投稿的时候,记得通讯作者写你自己的名字。”

  邵炼愣了愣,盯着他不转眼。

  一篇论文含金量最高的两个位置: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而通讯作者作为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掌控着论文研究成果所有权。

  沈明洲这是要把60%太阳能转换技术送给他。

  “邵老板,你放心大胆的写,我问过欧阳了。”沈明洲说,“实验设备是你给的,太阳能转换能耗算法模型参考你的,所以这个技术也该是你的。”

  少年的善意纯粹而直白。

  邵炼却自嘲道:“我只是商人,不搞研究了。”

  沈明洲靠在座椅上,偏头看他,“普通的商人,可改不出我要的论文。”

  沈明洲的论文理论,不是一般的通用技术。

  创造性的太阳能转换原理,附上了所有涉及的条件和新材料,加上各种模拟条件的测试和猜想,任何研究太阳能的专家,都能通过这套模型,感受到里面新技术带来的震撼感。

  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镜花水月,而是沈明洲有百分之百把握能在无人机上重现的技术,也是沈明洲的第一篇论文。

  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邵炼踩着拖鞋,夹着烟,在明晃晃的台灯下敲打键盘。

  一缕缕烟气缠绕着飘散在空气之中,将室内都融出了浓重的烟味。

  时不时还会响起几声烦躁的低吟。

  邵炼很久没抽烟,哪怕最近心情不好,也会吃点儿别的东西转移注意力。

  可现在,他叼着烟,恶狠狠的咬着滤嘴,手指啪啪啪的敲过键盘,看论文的眼神微眯,仿佛在看久违的仇人。

  随着他的敲打,屏幕上留下一串复杂的单词,组成了一句完美的论述。

  再回避、再排斥、再暗示,也无法阻止他灵魂里带出来的熟悉与满足。

  那些清晰简单的字母,一点一点的占满屏幕,顺便将他锁在心底的惬意,带了回来。

  有些东西,就算刻意忘记,也抹不去骨子里的喜欢。

  对,撰写这种枯燥乏味复杂深奥所有人都不懂全天下只有我清楚的东西真特么的太有趣了!

  邵炼笑得咬牙切齿,咳嗽两声,又忍不住压抑住响动,免得吵醒隔壁宿舍睡着的未成年。

  最后,他自讨没趣的把烟灭掉,皱着眉苦恼的继续手上的敲打。

  这家伙,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知道他深藏许久的喜欢。

  《ENE》期刊审稿编辑索罗斯的日常,就是从收稿邮箱里挑出合适的稿件,投送各界专家审读。

  专家说OK,那就登。

  专家了无音讯,那就拜拜加油下次努力。

  索罗斯又挑出了一封邮件,论文阐述的是《当前能源危机下的新能源探究》。

  看完,他发出了哈哈哈的笑声。

  “马克,你快来看,我收到了什么?‘我们当务之急是挖掘地心熔浆的威力,制造超过水利发电数倍效率的全新能源,最大程度的解决能源枯竭问题’,很好,很不错,你说我把它投给梅拉德教授怎么样?”

  马克受够了索罗斯的突发奇想,“别,教授已经说了,不是突破性理论不要再找他,没兴趣,很忙。”

  “你不觉得熔浆新能源的理论很具有突破性吗?我保证他会喜欢的。”

  马克呵呵一笑,“喜欢,他还会用140个字,精准的在推特上描述无事可做的编辑又在浪费大家的时间,还要圈出你。”

  索罗斯曾经向梅拉德教授发出了审稿请求。

  然后,因为论文中存在明显的理论错误,被梅拉德教授在推特上,批评为荒诞不羁的妄想简直他的浪费时间,并且无情圈出索罗斯斥责:作为我的学生,怎么能看不出这样的低级错误。

  严肃、严格、严厉。

  索罗斯毕业多年,仍是生活在梅拉德教授的教导阴影下。

  始终想找到一篇真正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亲手递交到梅拉德教授面前,洗清自己审稿失误的冤屈。

  然而,没有。

  《ENE》作为能源类期刊,大部分刊发的论文围绕着当前已有技术展开。

  毕竟,谁有开创性理论,会不去投最为权威的《SCS》?

  索罗重新点开了一封投稿。

  他匆匆扫过标题,觉得有些不对。

  “太阳能?现在太阳能转换率是多少?”

  马克抬起头,“60%?好像是英国研究团队宣布的吧,但是没发论文,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哦,这样啊。”已经有人达到了相应转换率,索罗斯就有些兴致缺缺,“这里有个投稿说自己理论模型达到60%的,我还以为是突破性进展了。”

  马克发出笑声,“虽然没突破,但也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了。你可以拿给梅拉德教授试试,说不定他会在推特上赞赏你,说你是一个能够吸引尖端科研人投稿的好编辑。”

  索罗斯没说话。

  他打开论文,仔细的研读,里面提到的太阳能相关术语非常专业,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格式标准,图表齐全。

  绝对不是什么碰运气的论文新手。

  这是一个专家。

  如果不是专家,怎么可能他挑不出一点儿格式错误。

  索罗斯下了判断,果断往作者位置看。

  但是,第一作者非常陌生,第二作者也不认识,通讯作者……

  “威廉.邵!”索罗斯突然大喊。

  马克立刻直起身来,紧张的问道:“怎么了?你说谁?”

  索罗斯看了那个拼字无数次,当他还是梅拉德教授门下得意学生的时候,就经常仰望这几个字母。

  那是拼音。

  因为那个人不需要什么英文名什么特殊注明的缩写排列。

  所有期刊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专家、教授都知道他的名字。

  “威廉.邵,邵炼,那个离开美国的中国人,不,中国天才。”索罗斯站起来,几乎在冲着马克咆哮,“他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他已经成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始带学生做项目了吗?”

  马克也跟着惊诧起来,“真的是威廉.邵?”

  索罗斯重新看了看投稿邮箱。

  熟悉的地址和后缀,十几年印在他心里没变过。

  他表情像是见鬼,“上帝,威廉.邵给我投稿了?!”

第20章

  邵炼统治级别的论文水平,令人记忆犹新。

  他经常突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终结不少人努力的方向,甚至改写当时广为人知的基础论调,给出更为准确的研究结论。

  而且,邵炼跨界速度比想象更快,只要和人工智能沾边的研究方向,他都能精准证伪/证实,成为新一轮观点的掌旗者。

  大有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的架势。

  国际期刊对他又爱又恨。

  爱,发表的理论观点新奇、准确,具有突破性,引领科研新方向。

  恨,他怎么不投我们家期刊,一定要投《SCS》,约稿都约不到的!

  风靡美国的天才,数次登上顶尖期刊《SCS》,引发了不少人对“中国”这个词汇的讨论和探究。

  中国没有科技,中国没有天才,中国没有研究的各种歧视论断,都在邵炼横空出世之后,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言论是:邵炼应该在科研的天堂,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结果,邵炼走了,并且带着他具有统治地位的研究能力,消失在这个世界。

  如果不是那些期刊论文,他仿佛没有存在过。

  索罗斯捧着那篇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太阳能论文,赶到大学阶梯教室。

  梅拉德教授正在讲述能量最低原理,见他进来,眼神都要杀人。

  他攥紧了打印稿,鼓足勇气缩在教室最后一排,安慰自己这次一定没问题。

  梅拉德教授说下课,果然见到自己不得意门生,带着一叠资料冲了下来。

  “又是什么?”梅拉德教授收拾电脑,漫不经心的问。

  “太阳能。”索罗斯立刻回答,拿出那叠稿子,“是中国的研究员模拟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60%。”

  梅拉德教授目不斜视,提起电脑就走,“中国?我更希望你手上能够收到英国费斯卡实验室的漏斗论文,那才是我想看到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老师!可这是威廉.邵指导的太阳能技术。”

  “你说谁?”梅拉德教授皱着眉,难以置信的看他。

  “威廉.邵,Lian Shao,您看,他是通讯作者!”

  对中国太阳能技术不抱幻想的梅拉德,随手将电脑扔在身边的课桌上,接过那一堆稿纸。

  他动作有些急切,但又心怀困惑。

  熟悉的名字太久没听到了,以至于他都怀疑自己听错了音调。

  然而,论文通讯作者的位置,明明白白的写着那个名字。

  邵炼。

  梅拉德教授许多年没有在任何的期刊、杂志、网络上见过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