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 第212章

作者:孟冬十五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 美食 穿越重生

  差点被人吃干抹净,这人还不记得了。

  憋屈!

  憋屈的司小南任性了一把,把郡王大人指使得团团转,一会儿要加汤,一会儿要盛菜,完了还把孩子们推给他,不许他去衙门。

  唐玄全程宠溺,一一应下。

  司南的气终于顺了。

  突然觉得,偶尔放弃大总攻的人设也挺好的。

  ——只是偶尔哦!

  吃完饭,唐玄负责送孩子们上学,还要把小狗子和小木头送到南薰门,崔木头会骑着三轮过来接他们。

  为了俩孩子,万年宅男崔木头终于肯出村了。

  司南要忙外卖社的事。

  外卖社最初组建的时候正值“倒春寒”,京城内外雨雪不止,官家担心老弱之人冻死饿死,司南这才想了这么个法子。

  如今天气转暖,需要送的火锅却不多,许多人接不到活,却白白领着工钱。他们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得,反而忧心忡忡,生怕司南把外卖社解散。

  司南每次去外卖社送钱,对上的就是一双双殷切的目光,看得他都不好意思了。

  满庭芳刚一步入正轨,他立马把这件事提上日程。

  方案大致想好了,需要到五味社走一趟。

  “如今外卖社已经从火锅店分了出来,成了独立的铺子。我试验了一个月,效果不错,这才同大伙说。”司南坐在主事席,详细地同底下的社员介绍了一番。

  “这是火锅店上个月送外卖的次数和进项,还有同堂的对比,我做成了表格,诸位可以对比一下。”

  虽然这个月一直在往里填钱,司南却看到了外卖社的良好前景——不方便出门的后宅女子、办宴席的大户之家、郎君们结社宴饮,时不时就会点上一桌,每餐都能赚上不少钱。

  “外卖费由店家出,和餐费相比不算多。”这一点和现代不同,现代的外卖费需得买家付。

  底下的社员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在众人看来,外卖社的存在其实有些鸡肋。小食肆送外卖的机会少之又少,利润也十分微小。大酒楼本就有了专门跑腿的小厮,不需要再额外掏外卖费。

  如果没有足够的条件打动他们的话,没人愿意加盟。

  司南把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随手就是一碗鸡血:“我打算分给最先加入的一百家店铺一定份额的红利,大家风险与收益共担,虽然前期可能会损失一些钱,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做大做强,后面一定会赚回来。”

  这话并不是忽悠他们,司南早就计划好了,外卖社的赢利渠道除了外卖费,还有广告收益。

  外卖员骑自行车送餐,车把和后座各插两把小旗子,旗面上就是广告位,京中店铺可以花钱打广告。

  若是出钱多,还有“大喇叭”宣传,骑手们边送餐边吆喝。

  只要效果好,不愁没人掏钱。

  社员们听到这话,不约而同地笑了。

  当初火锅店开张的时候多风光,大伙都是看在眼里的,花钱买个广告位,不亏!

  有人笑呵呵地说:“不说别人,我都想花钱请司小东家打广告了!”

  司南趁机道:“加盟外卖社,赠送一个月广告位。”

  伍子虚第一个举手,“五水楼和码头加盟店都入了!”

  好兄弟!

  司南递给他一个感激的眼神,让小五记在纸上。

  后面又有几家陆陆续续报名,大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看在和司南的交情上。

  司南并不气馁,给大伙画了张饼,“外卖社中多是老弱妇人,咱们招他们做工,给他们提供食宿、发放工钱,这是义举。燕郡王说了,会上个折子,让诸位的善心上达天听。”

  单是这一句,就比前面的许多句有用得多!

  商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名声!

  若是能入了官家的眼,别说有机会赚钱,就是天天倒贴钱他们都乐意。

  诸位掌柜再也不犹豫了,纷纷表态。

  司南起身,朝大伙深深一揖,“这一拜,是替外卖社的老弱稚儿行的。”

  起身,再揖,“这一拜,是我自己的,多谢诸位鼎力相助。”

  并不是作戏,司南真心感谢这些人,尽管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心思。

  众人不由感慨。

  其实,就算没有大饼,没有红利,倘若司南强硬些,利用主事之职要求他们加盟,大伙也不好撕破脸。

  然而,司南没有那样做,而是好声好气地同他们商量,一五一十地为他们着想,还如此真心实意地行礼。

  众人既感动,又为方才的犹豫而愧疚,不约而同地起身,郑重还礼。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才是和气生财的正途,而不是捧高踩低,欺软怕硬,得寸进尺。

  自从司南当上主事,五味社前所未有的和谐。

  正事说完,司南宣布散会,一位年长的主事突然道:“司小东家请留步,还有一事,不如就趁大伙都在一并办了吧!”

  司南纳闷,还有什么事?

  对方捋了捋胡子,笑道:“社长之位一直空悬,也该定下来了。”

  哦,那就定吧。

  司南倒是无所谓,他想着论资历、论人脉怎么也轮不到他,只管老老实实投票就好。

  没承想,大伙就像提前商量好了似的,上百张票,只有一张写的“凤仪楼李掌柜”,是司南投的,其余全写的“司氏火锅店,司小东家”!

  司南哭笑不得,“这不合适呀!”

  李掌柜笑眯眯:“合适得很。你不坐,这个位子没人有资格坐。”

  社长之职之所以一直悬而不决,就是因为几位竞争者实力相当,让谁坐另外几个都不服气。

  司南就像一匹小黑马,腾空而来,干脆利落地做出几件大事,让人不服都不行。

  更重要的是,他跟朝廷关系好,能和官家对上话,这样的人不赶紧按到社长的位子上,难道等着别的社抢去吗?

  就这样,司南以十六岁之龄,成了京城百余家社团中最年轻、最特别的社长。

  司南接过象征社长身份的“百味令”,郑重其事地保证:“我会好好工作,不辜负大伙的信任。”

  他把这个位置当成了为他人服务的职责,而不是谋取私利的权柄。

  众人再次感慨。

  心服口服。

  散会的时候,已至晌午。

  众人正要出门,雨点便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

  天阴得厉害,看样子一时半会停不了。着急的冒雨走了,清闲的便沏上一盏热茶,等着家人来接。

  司南自认年轻力壮,不需要接,正要冲出去,便见一人撑着伞,穿过雨幕,缓缓而至。

  龙骨伞遮住了来人的脸,只瞧见挺拔的身形和司南最爱的红色劲装。

  是他的人。

  众目睽睽之下,司南毫无顾忌地扑过去,环住唐玄的腰。

  唐玄勾起清浅的笑,摸摸他的头,将伞往他这边移了移。

  众人猝不及防被秀了一脸。

  就觉得吧,这俩人不成亲,很难收场。

第124章 进士锅

  餐食外送在汴京城并不新鲜, 不过,大多由酒楼内的店小二跑腿,而非专门的“外卖小哥”。

  司南组的“外卖社”更像一个公益组织, 最大的特点是关照“弱势群体”。

  不仅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老无所依的弱者、地位低下的妇人一个安心的住所, 还让这些人用劳动换取工钱, 给他们尊严。

  他没打算以一己之力铲除封建痼疾,只想就眼前的事多做一些,多帮几个人,把这样的观念慢慢地介绍给更多的人,一点点传承下去。

  唐玄果真写了个折子, 呈到御前。

  官家本就感念司南此次的善举, 当即降旨赐赏,不仅有真金白银, 还有一个极大的荣誉——官家御笔亲题, 封外卖社为“汴京义社之首”。

  既然官家这么给面子, 司南也就不客气了。

  他找人刻了一块碑, 立在外卖社办公的大杂院门前, 右侧用大号字体刻着官家赐的这个称号, 左边刻上首批加盟的店铺名称, 再往左留下半片空白, 写满为止。

  汴京城沸腾了, 比官家赐字时还热闹,一家家店铺找上五味社, 哭着喊着要加入。

  司南来者不拒, 笑眯眯地发给他们外卖小牌牌,然后在他们殷切的目光下,把店铺名字刻在石碑上。

  不止是食铺, 还有首饰铺、成衣铺、酒坊、粮油铺等。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名声可比那一星半点的外卖费重要得多。

  别说,司南还真没忽悠他们,这些人很快就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

  先说广告,上百位外卖员骑着自行车,插着小旗子走街串巷地吆喝,想不出名都难。

  再有,外志社中的妇人和少年骑手反而占有极大的优势。

  从前后宅妇人极少点餐,说到底是觉得不方便。如今有了“女骑手”就方便多了,直接送到后宅。

  贵人们就像跟风似的,时不时就要点个“下午茶',或者哪个店铺出了新鲜的布匹首饰,都要叫过去瞧一瞧,就算看不上眼,不过搭上少许跑腿费罢了。

  ——这也是后来司南新添的规则,若交易达成,外卖费由店家出,若退货,跑腿费由买家出。

  数日下来,那些茶点铺、成衣铺、首饰铺、香粉铺的红利竟翻了一番。对于店家来说,无疑是意外之喜。

  石碑很快就刻满了。

  正值三月,进士科考试。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名外地举子涌入汴京,问起汴京城的新鲜事,势必说到这块“功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