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 第225章

作者:孟冬十五 标签: 布衣生活 种田 美食 穿越重生

  不用管家帮忙,他们自己就拉着行李箱,把自己的东西一一归置好。

  小崽的都是书,二豆有一箱子菜谱,小茄子是账薄,其余孩子就简单多了,除了衣裳就是刀剑自己。

  哦,对了,二郎和冬枣各得了一把玄铁弓,是唐玄小时候用过的。二郎准头好,冬枣力气大,唐玄依着各自的特点给他们选的最合适的。

  长辈们站在门边,看着孩子们把自己照顾得这么好,既欣慰又心疼。

  都是好孩子呀!

  就算不是郡王亲生的,也要好好对待。

  孩子们头一回单独住,第二天早早起来,精精神神地坐在饭厅里,叽叽咕咕地讨论。

  “闻不到冬枣哥的臭脚丫,还有点不习惯!”

  “也听不到小狗子磨牙了!”

  “我听到了小崽念书,虽然隔着一面墙,还是听到了。”

  “啊,我也听了一早上,都快背过了。”

  小崽吐吐舌头,软软地说:“对不住啦,我第一次单独住嘛,以为你们听不到的,就用了好大声念,明天会小声哒!”

  “不用不用,听着你念书我睡得更香了。”

  “我也是!”

  “我也……”

  孩子们捂着小嘴,咕唧咕唧地笑起来。

  没有笑得很大声,怕打扰别人。

  其实,他们的话早被家将们听去了。大伙相互看看,也笑了起来。

  挺好,一看就是自己人,全是学渣。

  除了王妃和那个小乖崽。

  汉子们自发地把小崽和司南划到了“郡王府珍惜保护物种”的行列。

  吃完饭,有九辆马车同时从郡王府正门出发,奔向不同的地方。

  二郎、小崽和冬枣要去若水书院,小狗子、小木头要去崔家寨,小茄子要去玉堂巷,小馒头和二豆要去满庭芳,槐树和于三娘要搬去西市的新家。

  其实,孩子们都是顺路的,顶多两辆马车就够了,管家偏不。

  “府中冷清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热闹起来,还不兴我显摆显摆啊?九辆,一辆都不能少!”

  这是老管家的原话。

  几位长辈举双手双脚赞同。

  司南心里热乎乎的。

  府里的人拿着孩子们当事,比他自己得到重视还让他来得欣慰。

  孩子们扒着车窗兴奋地打招呼,灿烂地笑着,司南的心彻底踏实了。

  只嫌搬得晚。

  老管家转过身,笑眯眯地看着司南:“南哥儿昨晚睡得可踏实?”

  “踏实极了,梦都没做,睁开眼就是天亮了。伯伯在我房里点了什么香?把我的‘多梦症’都治好了!”哄老人家开心,司南是专业的。

  老管家眉开眼笑,“不是什么香,就是几样药草搽的丸子,我自己弄的,南哥儿若觉得好使,我在你屋里多放几盒。”

  “好使,特别好使。”司南搀住老人家的胳膊,“伯伯捏的小泥人也有趣,是我和小玄玄吧?”

  “你瞧见了?我还特意放得高了些。老了,手抖得厉害,捏得不好,太粗糙。”

  “好着呢!把小玄玄板着脸的样子都捏出来了。”司南真情实感吹彩虹屁,同时不忘表达关心,“我有个手指操,每天练练,手抖的情况或许能好一些。”

  “好学不?”

  “不用学,我每天带着伯伯做就成。”

  老管家顿时大为感动,最后对司南性别的一咪咪介意也丢掉了。

  “我在你院子外边安排了人,若是有人半夜敲门不干好事,你就大声喊,别顾着脸面白白让人占去便宜。”说完还意有所指地瞄了眼唐玄。

  司南憋着笑,一本正经道:“伯伯放心,没人敲门。”

  爬窗的倒是有一个。

  昨天晚上,唐玄特意等着管家睡了才从隔壁翻墙过去,抱着司南睡了一夜。

  第二天,听到管家的脚步声,又赶紧跳窗跑了。

  只要跑得足够快,管家就看不到。

  真刺激!

  这几天火锅店不忙,司南刚好可以留在府里和大伙熟悉熟悉。

  虽然还没成亲,府里人已经把司南当成了“主母”。

  园丁大叔找过来,搓着手,笑容憨憨的,“南哥儿来了,又带来几个小娃娃,府里终于有点过日子的模样了。我想着,将来少不了在家里待客,咱们是不是把园子打理打理?”

  司南听出来了,这是想让他出主意。

  长辈们都是直爽的性子,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既然问到他头上,那就是真心实意想依着他的喜好来,若客客气气婉拒了,反倒显得疏远。

  于是,他干脆地答应下来:“叔啥时候不忙,带着我在园子里转转呗,我瞅瞅看,能不能想出好法子。”

  园丁大叔果然很高兴,连连点头,“好,都不忙,现在就转!”

  长辈们全都放下手头的事,跟着转了起来。

  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司南倒是瞧出些门道。

  叔叔们都是行伍出身,参军前多是西北牧民或农夫,没有什么清雅的趣味或享乐的心思,更注重实实在在的生活。

  偌大的郡王府,没有一处景致是为了好看,全都奔着实用来。比如,跑马场没人用,也没一直荒着,而是开垦出几畦菜地,还养了一笼小母鸡!

  这在别的王侯贵戚府里是绝对不可能看到的奇景!

  瞧见司南盯着跑马场看,园丁大叔颇不好意思,暗搓搓杵了杵厨子大叔。

  厨子大叔是几个人里最能说会道的一个,不好意思地解释:“郡王从小在宫里住,用不着这个,荒着也是荒着,就种了些瓜豆……那什么,刚好娃娃们搬过来了,合该把马场腾出来,一早一晚的练练骑射。”

  园丁大叔也连忙点点头,“还有其他要改的,你吱一声,咱家人多,三两下就能收拾好。”

  ——总之,小南哥儿千万别嫌弃他家过得糙啊!可不能连累得小主子丢了媳妇!

  司南笑笑,诚恳又爽快,“我觉得挺好,自己种的吃着才放心。崽子们不用在家里练骑射,郡王不是在城郊买了个跑马场吗?隔两日带他们过去撒撒欢就成。”

  他指了指旁边空着的马厩,“我看到拉车的马都在角门外养着,这里与其空着,不如养些羊。听郡王说,叔叔们吃惯了西北的长毛羊肉,长途跋涉的买终究不新鲜,不如养几只种羊,明年就能生出一群。”

  “还有内院,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多种些果树。家里吃不完可以卖到火锅店,店里一年四季都会给客人们供给免费果汁,用自家的果子更划算。”

  “不,不用买,直接供给店里就好。”园丁大叔瞧着他不仅不嫌弃,还提出更多过日子的法子,欣喜得直咧嘴。

  小主子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湖里呢?是不是该养些鱼?去年听了你的话种了些菱角,许是种得晚了,没长多少。今年早早地埋了几筐藕,不知道能不能长成。”

  “我瞧着长得挺好,开了满湖粉白的花,好看得很。”司南夸道。

  说到那个弯弯的湖,他突然有了主意。

  那是个人工湖,湖水浅,湖面狭长,沿湖两岸土层厚,没种树,只长着些杂草。

  若是沿湖垫起土基,种上桑树,湖里养鱼,再几间蚕房,就是妥妥的“桑基鱼塘”啊!

  司南上学时写过一篇学期论文,非常清楚,虽然从汉代开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有了颇具规模的养蚕、丝织活动,但是和养鱼没有关系。

  直到明朝嘉元年间,浙江、福建的个别地区才有了“桑基鱼塘”的雏形。

  单靠嘴上干巴巴地说,担心长辈们听不懂,司南干脆拿了张纸,边说边画。

  “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桑葚可食,再请些擅长剿丝的女工,这样一来,鱼、桑、丝皆得。”

  一箭三雕。

  长辈们只觉得好,真好。

  这啥啥桑鱼好,小南哥儿更好,脑瓜聪明,主意多,就是好。

  唐玄想得更多。

  随着司南的讲述,他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最后,干脆把图纸拿起来,折一折,收进怀里,“我拿去给官家看看。”

  司南并不意外。

  与小小的郡王府相比,江南和东南的广袤土地水源发达,河流遍布,空气温暖湿润,更适合养鱼种桑。

  若能搞好,对当地百姓、对朝廷税收、对边境贸易的好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唐玄笑道:“安心,不白拿,会向官家讨赏。”

  “不用不用,这也不是我想出来的。”司南假装客气。

  唐玄一本正经点点头,“成,那就不讨了。”

  司南:……

  唐玄朗笑一声,翻身上马。

  司南捡了个土块,丢到他背上。

  唐玄拍拍马屁股,马蹄掀起,扬了司南一脸灰。

  在长辈们面前,两个人都变成了小学生。

  中午,唐玄和孩子们都没回来,家里最小的“孩子”就是司南。

  厨子大叔做了好多好吃的,一骨脑端到他面前,还特意给他捏了几个豆沙馅的花饽饽,哄孩子似的。

  司南突然体会到搬到郡王府的好处——在司家,他是一家之长,处处为孩子们操心;在这里,有长辈们关照着,他只要敞开肚皮吃、放开手脚玩就好。

  自有人疼。

  唐玄在宫里待了一整天,直到吃过晚饭才回来。

  “官家很重视,想让你在府里做一套,到时候亲自来看看,若真如你所说,夏末就可在江南推行。”

  “好,一定不让官家失望。”司南对此很有信心,毕竟是祖先们千百年来实践出的经验,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