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种田大户 第43章

作者:陌上花开人如玉 标签: 穿越重生

  李家的肉鸡能够出笼,林夏至觉得他们家的鸡味道好,便让林承祖推荐给了聚福楼。

  聚福楼的厨子做了一顿鸡肉给程闻柳和侗掌柜吃,两人当即就拍板,定下来李家的鸡,每天送五只到聚福楼。

  李家可拿不出来那么多鸡,程闻柳在了解情况后,不得不把数量降低到每天两只,并且催促林承祖转告李家,让他们多养一些鸡。

  李家养的母鸡再过十来天可以大批量地下蛋,程闻柳得知后,让林承祖把鸡蛋也拿给他们尝一尝,若是味道好,连鸡蛋给他们一并包圆,而且价格和鸡肉一样,均比市面上的高半成。

  这个消息可把李茂和钱英给高兴坏了,鸡是养好了,要是找不到买主就得赔在自己手上,他们已经担心了好几天了,现在总算能放下心。

  李家前段日子卖豆腐挣了钱,已经修了新房子,因为还没有分家,李茂和李勤两兄弟还是住在一起,但是因为李勤家没有钱,李老么就让他签了一张借条,表示他是借了弟弟二十两银子修房。

  其实李勤夫夫俩现在已经比以前勤快很多了,因为他们田里的水稻长得快,村里人都羡慕,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下地不用李老么催。而且看着弟弟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勤心里也着急,生怕阿么让他们分了家后跟着弟弟过。

  签了一张二十两银子的借条,夫夫二人心里有危机感,侍弄田地更勤快了。

  这时候,程家的商队从北边带回来了新东西,那个东西圆圆的,长得和红薯有些像,听北边的人说是外国流传进来的,和红薯一样能够填饱肚子,也又能放很久。

第110章 所谓土豆

  林夏至听到说又有新的东西给他送过来,赶快过去看,这一次程家送过来的作物,金手指依旧不认识,但林夏至认识,这分明是以前土豆!

  拿到土豆林夏至高兴坏了,土豆可比红薯更种,产量还特别高,吃法多样,简直就是为穷苦百姓们量身定制的主食之一。

  程家的人遇到土豆的时候,那个商人听信别人的话买了很多土豆回来,可是景国人都不认识土豆,全部都囤在他手里都快烂了,把这个商人急得上火,听到说程家的人要买,干脆一千斤土豆全部成本价卖。

  程家的人想着便宜,还真就把那一千斤土豆给买了,放了半个船舱。

  拿到土豆的当天,林夏至就和林虎子一起又去买了五亩旱地,这一次林夏至专门挑了五亩不怎么肥沃的沙地。

  林虎子不知道林夏至这个为什么要买这种不肥沃的地,林夏至也没有给他解释,因为他也说不清楚。

  只知道种土豆的地不用太肥,最好是沙土种植。

  地买好了,林夏至便让林虎子把土豆切成块状,每一块上要留几个小窝,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两天,然后收回屋子等土豆块自己发芽。

  土豆发芽的时间林虎子的任务就是耕地,新买的地勤勤恳恳耕了好几遍,确保土足够疏松。

  土豆发完芽后就可以种植,挖一个坑把带芽的土豆块埋进去就行。土豆很好养活,一周浇个一两次水,也不用施很多肥料,两个多月就能收获一大片。

  林虎子一开始觉得林夏至太过儿戏,这么随意地种地能有好收成吗?

  “之前我让阿爹您给水稻催苗你还说不对呢,那你看现在咱们家水稻长得这么好,还有我今年冬天搞的蔬菜大棚,是不是都是以前老祖宗没有用过的?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或许是对的,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变化,我们要在自己种地的时候发现新规律,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按照同样的方法种出来的东西,收成能好到哪儿去?你得仔细的观察每个植物他们需要什么,按照它们的需要照顾,才能把庄稼种得壮实。”

  林虎子被林夏至的说教弄懵了,也是因为林夏至的大棚蔬菜和水稻催芽成功了,他把林夏至不会种地的事抛在脑后,仔细想林夏至这番不敬祖宗的话。

  这一番话似乎打通了林虎子的任通二脉,他以前也在种地的时候隐隐有些感觉,有一些菜喜欢被多浇水,有一些菜不喜欢浇水,有一些喜欢晒太阳,有一些不喜欢晒太阳,但是他之前不会去想这是怎么回事。

  想着最近他认识的字渐渐多起来,林夏至就让他看一些农业方面的书,反正这些农业的书比四书五经更直白,多看几遍结合实际经验也能理解个大概。

  于是乎,林虎子白天在田里做活,晚上回家了还得和那些生涩难懂的文字作斗争。

  林夏至告诉林虎子如果他不把书上的内容看完,以后就不让他种田,林虎子被逼无奈开始发愤图强。

  在林虎子渐渐读懂书本的内容后,突然发现原来种地真的有一些规律,还就喜欢上了看农书。

  林夏至看着林虎子这一股钻研的劲,想着莫不是他还能培养一个古代的农业大师出来,要是以后林虎子真的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让他来写几本农书未尝不可。

  当然林夏至现在没有把这个畅想说出来,他怕把林虎子吓到,不过他从行动上支持林虎子,请李茂在郦水郡,卖豆腐的时候帮忙收集郦水郡书店的农书。

  这些农书林夏至自己先过了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后才拿给林虎子看,免得他还没把林虎子的思想纠正,就被书里的内容带歪。

  李家的鸡棚开始扩建了,以前只能养两只鸡,李茂和钱英商量之后决定大手笔地再养五百只,其中大部分养肉鸡,如此一来便也能勉强供应得上聚福楼的需求。

  其实他们还想过直接养一千只,但是人力有限,鸡养多了容易生病,等五百只都养的没问题了再增加。

  五百只鸡需要的饲料自然更多,林家的豆腐房完全供应得上,林夏至让他们不需要担心鸡的吃食。

  李家的鸡养得多,产生的粪便也多,望山村的有些人家就厚着脸皮上李家要鸡粪。

  事实上李家的田不多,确实用不完这些鸡粪,但李老么可不是一个能让人随便占便宜的性子,来要粪没问题,帮忙打扫鸡棚就行。

  如此一来有人帮忙打扫鸡舍,李老么和钱英的工作量减少很多,多养五百只鸡也不觉得辛苦。

  别人也羡慕李家,嫁出去的哥儿知道帮扶么家,就比如说这豆渣,别的人家哪里能拿的出来这么多,还有那种地的法子,也是倾囊相授,连李勤那样的懒汉子都能把地种得这么好。

  李家养地龙的事是瞒着所有人的,直到现在都只有李老么和李茂夫夫知道。

  之前还想再多捉几只猪来养着,但是李老么和钱英实在没有精力照料了,只能作罢。

  之前钱英有和李老么提过,说是要不就把猪拿给哥么陈枣儿养,被李老么一口否决。

  陈枣儿不是一个能拎得清的,好心让他养猪,说不定他反倒以为钱英是想把活推给他干,而且他嘴巴没个遮拦,万一哪天把咱家养鸡养猪的法子给说了出去,可就对不起秀哥儿一家给他们出主意了。

  李家的鸡粪让望山村那些种地人家在鸡棚子里你说我,我说你,差点因此打起来。

  弄得正在长肉的鸡吓得乱叫,有些已经开始下蛋的母鸡也不下蛋了,李老么发了好大一通火,指定了几户没那么多心眼又肯干的人家,让他们每天轮流来打扫鸡棚。

  这些人家又哪里用得完那么多鸡粪,自然是要匀给其他的人。

  干活的人家也不是傻的,哪能他们干了活免费把鸡粪给别人,李老么就给他们出了个主意,想要鸡粪就拿东西来交换,一把菜、两个鸡蛋、一点油都行,自是让那些拿到了鸡粪的人家对李家心存感激,打扫起鸡棚来更是不遗余力,每天鸡棚都干干净净。

  听说了这件事,林夏至忍不住说姜还是老的辣。

  其实一开始林承祖准备让李老么他们雇两个望山村的夫郎帮忙,天气热别累到他们,没想到他们用鸡粪就解决了鸡棚大部分活,还在村子里赢了个好名声。

  林家村的私塾已经建好,夏天天气热,晾了几天潮气也除得差不多,桌椅板凳这些配套的东西一一搬进去,只差请两位先生过来就能开课了。

  请先生的事自然不需要林夏至来操心,族老和里正早早就物色好了人选。

  一位是考了多年的老童生,有四十来岁了,每次一到考试那位老童生就会出点状况,这么多年了他一直没能考中秀才,但是人家的才学还是有的,人品也不错对孩子很有耐心,把他聘请过来给孩子们启蒙再好不过。

  另一位是三十多岁的秀才公,那人二十几岁考中了秀才,又寒窗苦读十年考举人,可惜一直没成功,家里的日子越发困难,正准备出来找学堂做教书先生。

  里正都找人打听清楚了,这位秀才人品也过关,可以请来村里,继续教那些启蒙完了的孩子。

  里正兴致勃勃的去两位先生家里请人,那位老童生倒是很惊喜,一口答应了,说愿意来村里看看情况。

  秀才公却是直接拒绝了,他是准备在县里的学院教书,可不打算去什么村子里。

  说来也是,那些愿意到村里私塾教书的先生,要么是本村人,要么就是一些考科举无望的老秀才,年轻秀才都更愿意留在县里。

  其实林家三房就是秀才,里正原本想请他回村教书的,只是想着人家已经在县城的书院教几年了,要是他去请林老三回来,人家考虑到同村情谊不太好拒绝,便没提这一茬。

  最后里正就只带这老童生回了林家村,老童生看着林家村的私塾建的大方气派,给教书先生还修了单独的小院落,在得知给孩子们启蒙一个月的月钱是七两银子后,心里对林家村的这份教书差事儿越发满意,只是嘴上还是说回去还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明天再给林家村里正回话。

  里正从他的脸色就看得出来,这事应该没问题了,心里的焦急放下了一些,只是另外一位先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找到。

  卫夫郎宽慰他,现在村里的孩子们识字的在卫家村的私塾读书,那些没读书的要么年龄小,要么家里穷,以林家村现在的情况,请一个启蒙先生过来就够了,卫家村那边的孩子就继续在那边读到年底,等明年林家村找到了合适的先生再让他们回林家村读书。

  卫夫郎这番话说得有道理,找夫子的事急不得,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能因为着急随便找一个人来林家村给孩子上课。

第111章 再建豆腐房

  果不其然,第二天老童生就托人带话过来,说是应下了林家村私塾先生这个差事,三天后就能带着家人搬过来。

  老童生姓郑,叫郑高鹏,家里人口也简单,爹么过世后兄弟们就分家,家里在一个镇做小买卖,没有田产,家里老大分得了房产,下面几个兄弟就把爹么攒下来的银子分了,郑高鹏带着夫郎和两个孩子在县城买了个小屋安下家。

  因为他字写得还可以,也有些文采,平时抄抄书、写点话本也能勉强维持家用,但是现在抄书的活越来越少,他年纪大了写的话本不好看,赚的银钱越来越少,家里的开销又越来越大,逐渐有些捉襟见肘,林家村教书先生的活正好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一般来说找教书先生都是要秀才,林家村居然愿意让他一个老童生来,郑高鹏心里有些受宠若惊,暗自下决心要好好教林家村的孩童。

  他的两个儿子也悄悄来林家村看过,看着私塾里的新房子,林家村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两人对林家村的生活开始期待了起来。

  县里的房子郑高鹏不打算卖掉,只是收拾好东西锁好门,房子又小又破,里面没什么东西,不担心被小偷关顾。

  三天时间一到,郑高鹏就带着夫郎和孩子包袱款款地来到林家村。

  接待他们一家人的是里正,因为暂时只有郑高鹏一个夫子,所以私塾给夫子们修好的房子他可以随便选一间,作为他们一家人以后的住宅。

  宅子现在归村里有,如果郑高鹏在林家村教书满十年,这栋宅子就能归到他名下。

  把房子选好签下契约,里正没有在私塾多待,把时间留给郑家人收拾下屋子,明天召集全村开会,让全村的人认识郑夫子。

  里正走了之后,郑夫郎还感觉有些不现实,之前听相公和儿子们说房子好,他只当房子不破,没想到来了之后看到的全是青砖大瓦房,房子又大又明亮,屋后还有一小片开垦好了的菜地,就在屋子不远处有一口水井供私塾用,比他们在县城住的地方好太多了。

  对新房子越看越喜欢,郑家人兴致勃勃地收拾东西,心里期待以后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第二天一大早,里正召开村民大会,正式把郑高鹏一家介绍给林家村的人。

  同时让家里有六到九岁孩子的人去私塾报名,等人数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上课。

  大家对郑高鹏一家非常热情,昨天就看到里正去接人,但是没有正式介绍,他们也不好贸然上门。

  村民大会之后,那些家里有孩子的村民纷纷提着鸡蛋蔬菜拜访,留下的东西够郑家人吃好几天。

  私塾的房子已经修好,村民手上又没有什么事做了,这时林家放出来消息,要招人修第三间豆腐房。

  空下来的村民们纷纷报名,有钱不赚是傻子,帮忙给林家盖房子的村民,每次都能按时拿到工钱,林家可是难得的好东家。

  如今市场的豆腐需求量基本趋于稳定,一天能够消化七千斤左右的新鲜豆腐,豆腐房还可以再产出来一千斤豆腐干。

  因着豆腐干可以运输到更远的地方卖,名声打出去之后豆腐干的产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林夏至这边计划着再建一间豆腐房出来,只不过这间豆腐房不会全都用来做豆腐,会分一些出来做粉条。

  粉条目前还是只独家供货给聚福楼,林夏至在想粉条拿出去批发要不要给聚福楼说一声。

  现如今聚福楼的厨子已经在林夏至的影响下,配合着林家的新吃食经常开发一些新菜式,另外几家开在其他地方的聚福楼,名声也越来越响,粉条也算是聚福楼里一道独特并且出名的菜。

  林夏至想着他和李秀挺久没出门了,两人便坐着林承祖的驴车到了县城。

  今天要做的事情又不着急,他们先去林小叔家看了看林安成。

  林安成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只是看着比去年还是要瘦弱一些,比普通人要多穿一件单衣。

  因为小叔么在外面卖豆腐脑很忙,现在林安成都是跟着林小叔在书院的食堂吃饭,林夏至他们便没有留在林小叔家吃午饭,转头去了聚福楼。

  聚福楼的伙计对林家的人熟悉得很,不用侗掌柜招呼,就要带他们去后院。

  林夏至笑着摆摆手:“我们今天这次来不是谈生意的,主要是想来县城玩一趟,不用去后院。给我们一个包间就行,不需要就叫侗掌柜和程少爷。”

  伙计没有强求,按照林夏至的意思在楼上找了一个空着的包间带他们过去。

  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聚福楼的人气已经挺旺了,林夏至点了几道聚福楼如今的招牌菜:南瓜蒸排骨、酸菜粉丝鱼、鲫鱼豆腐汤和鸡蛋羹。

  李家那边的鸡蛋比普通的鸡蛋好吃,大厨的手艺不一般,鸡蛋羹居然成了聚福楼的招牌菜,这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三个人吃三菜一汤完全够了,每道菜的味道都很好,难怪聚福楼的生意越来越火爆。

  吃完了叫伙计结账的时候,侗掌柜才听到他们来了,程闻柳这时候刚好也在,跟着伙计一起进了包间。

  “夏哥儿这是跟我们客气了吗?咱们两家什么关系,林阿么和你们来聚福楼吃饭,哪里用得着自掏腰包。”程闻柳直接告诉伙计,以后林家的人过来吃饭免单。

上一篇:和宿敌奉旨搅基

下一篇: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