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 第169章

作者:初吻江湖 标签: 穿越重生

  赵仁河并不知道平南王府的事情,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附近走一走,说实话,风景很好,而且人文也不错,在到了兴南县之后,他才看到这个时代的“县城”风貌。

  因为平南县就在平南府里头,是连着的,看不到一个单独的县城样子,繁花似锦的平南府城,谁知道,繁华的是平南县,还是平南府?

  兴南县不同,这里是一个单独的县城。

  县城很大,正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这里的县城,只比平南府小了一圈而已,但是城高墙厚,防御力很不错。

  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的时候就想好了,来个万八千人的都打不下来这座县城,皆因为这里有的时候会有海盗光顾,比起前头的村镇,自然是县城更繁华,油水更多一些,平南水军大营荡平海盗,不代表没有漏网之鱼。

  据说六十年前,就有千八百的海盗真的越过防线,跑了过来,没有对沿途村镇下手,是看不起那些苦哈哈,就算是敲骨吸髓,能有多少钱?县城不一样,住在县城里的都是有钱人,何况兴南县是除了平南县之外,最富裕的县城,这里是进入平南地界的第一个县城,南来北往的商队可不少。

  而这里的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

  搭配上南边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站在石楼上,看的清清楚楚,只是能看到布局,却看不清楚屋檐下走动的人。

  城内纵横交错的四大路,八小街,十六道,三十二弄堂,六十四巷子,分的非常清楚,另有东西两市,人流如织,货品极多。

  一行人进来之后,犹如大水缸里进了一滴水一般,瞬间就被淹没了。

  “找个干净的客栈,暂时先投宿,明天再看热闹!”赵仁河很喜欢这样的繁华,古代的空气跟环境就是好,赵仁河已经有点乐不思蜀了。

  “前头找个新开的客栈,价格可挺贵的,但是环境好,你说的,干干净净,那床跟马桶都是新的,没人用过。”何大根知道赵仁河的“洁癖”与众不同,吃什么粗糙的食物他都吃得下去,穿什么样料子的衣服他不在意,但是必须干净!

  不仅食物,水,衣服都要干干净净,就连做饭的人、烧水的丫鬟,洗衣服的婆子都得干干净净,不然他就不用。

  哪怕烧水的是个大爷,只要精精神神,干干净净的,他也不嫌弃。

  但是你要鼻涕邋遢,衣服脏乱的样子,哪怕你干活再干净,他也不用。

  恰好这家客栈新开的,不论是掌柜的还是店小二都干干净净,就连烧水的大娘也很是利索,所以何大根看了几家之后,就替他们定下了这家。

  “走,去那家新开的,叫什么名字?”赵仁河问何大根。

  “悦来客栈。”

  “客栈都叫悦来,俗气啊!”赵仁河摇头晃脑:“怎么不叫如归客栈?”

  “人家爱叫什么叫什么,你操的什么心?”何大根想起赵仁河那一系列武侠小说里,好像客栈都叫“悦来”?

  忍不住就乐了出来。

  赵仁河也哭笑不得:“算了,进去吧。”

  他们一行六个人投宿在了悦来客栈,没有去什么上房,而是承包下了一个后头的清净小院子。

  在这里投宿之后,晚上吃了一顿丰富的晚饭,六个人出门去逛了逛,没有夜市,倒是他们六个因为不认识路,竟然逛游到了青楼楚馆林立的一条街上,清一色的风尘女子站在门口,香帕翻飞,莺声燕语,好不热闹。

  六个人里头,三个都是只爱蓝颜不爱红妆的龙阳圈里的人,如何看的了这样的场面?

  不由得纷纷揍了领路的何大根几下子。

  何大根几乎是抱头鼠窜的带着他们跑走,这地方不适合他们老实巴交的人设。

  跑出了那一条街的范围,赵仁河尤不解恨:“你说说你,带我们去那里干什么?当心张三师父收拾你。”

  张三早就一脸黑如包公的样子,不善的看着何大根:“臭小子皮痒痒了。”

  “冤枉啊,我看那边挺亮堂的就去了。”何大根也没去过那种地方:“谁知道,是那种地方?我又没去过。”

  可怜何大根,被收拾的吱哇乱叫。

  赵仁河却道:“怎么也没个夜市烧烤的地方。”

  “烤东西知道,烧烤是什么?”这个时候,何大根立刻就声援赵仁河,兄弟俩默契十足的转移了话题。

  “竟然没有烧烤,也是怪了。”赵仁河摸摸下巴:“明天晚上我们吃烧烤。”

  听说有好吃的,其他人也就消停了。

  外面没什么可以逛的地方,六个人垂头丧气的回了客栈,洗漱之后就睡下了。

  第二天早饭过后,赵仁河跑出去买了一些牛羊肉回来,还有竹签子。

  何大根看着竹签子:“这东西都是冬天里卖冰糖葫芦的人才买的,你买回来干什么?”

  “当然有用了。”赵仁河亲自动手,切肉的活儿交给了两位武师父,穿肉的活儿交给了何大根,他自己亲自配料,搅拌,腌制。

  忙活了一上午,中午简单的吃了点东西,下午就开始准备银霜碳,结果这里没有!

  “那就用无烟的红萝碳。”赵仁河这才知道,银霜碳那是只有贵人家才能用的东西,他出去转了一圈,愣是没买到!

  就只有次一级的红萝碳,还卖的死贵,赵仁河只好捏着鼻子买了一点回来,烧烤用的不多,不然他宁愿买竹碳去了。

  傍晚时分,六个人聚在一起,赵仁河开始了他的烧烤之旅。

  “以前不敢这么干,在府里头稍微吃个过分点的菜就有人说三道四,出来之后也是忙来忙去,没有闲暇的时候,现在好了,出来散散心,就该开心的玩,快乐的笑。”赵仁河一边翻着手里头的烤串一边开心的道:“现在我们就该好好的玩。”

  “就是,这个熟了吧?”何大根早就口水滴答的看着这些烤串了,刚才他穿串儿可是非常给力,肉块大,两个瘦肉块中间夹杂了一块肥的,现在正烤的滴油呢。

  “熟了,吃吧!”赵仁河一发话,剩下的五个人也不客气,不管是车夫还是武师父,都是标准的食肉动物。

  而赵仁河只是吃了点烤的青菜,蘑菇和豆腐干。

  早早的就冰镇上的酸梅汤,在炎炎夏日的傍晚里,吃着小烧烤,喝着酸梅汤,跟亲近的人谈天说地,非常美好。

  这香味儿引来了不少好奇之人,这里的老板一看,干脆也搞起了烧烤,反正东西很简单,他只看到赵仁河撒了芝麻和孜然,以及辣椒粉,没见到过赵仁河腌制的手法,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很吸引人了。

  等到赵仁河他们要走的时候,老板主动出面,免了他们的食宿费用,只求那烧烤的方子。

  何大根给了他一个地址:“你去这里找一个叫商务通的人,他有秘方可以卖给你,日后你可以开一个烧烤店么,晚上营业最合适!”

  客栈老板,千恩万谢。

  等到都出了县城,赵仁河才问何大根:“商务通是谁?”

  “谁都不是,谁有时间去那边,谁就是商务通,就是个代号,没少忽悠傻瓜们的钱财,你那些秘方都是这么卖出去的,什么花茶配方啊,烧烤配方啊,水煮鱼的各色方子等等,更新换代最快的就是菜谱。”

  赵仁河就明白了,这是他们圈钱的一个小手段。

  又过了几日,他们路过经南县,又去了广城府。

  广城府比平南府还要大,还要繁华,因为这里是有一个广城港的地方,是十三个开阜的港口之一,来往的多是大商家,外国的商船等等。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不少见。

  加上孔峰山长的儿子就在这里做学政官员。

  赵仁河考试的时候,这位学政官员还给他们找过人作保呢。

  而且他的儿子孔念,同样是那一届的生员,也考中了举人。

  只是尚未会试,因为要避开自己的父亲,所以是去隔壁的省府,考中的举人。

  早就知道赵仁河要来,又因为赵仁河媳妇儿去世的关系,守妻子的孝,不用那么严苛,何况,赵仁河又是这么一个情况,大家也都能理解,所以在城里有名的望海楼,摆了一桌素席面来迎接他。

  一群小年轻,都是同窗,在这里坐下吃饭,没有酒水,没有美婢,上菜的清一色都是大妈!

  本省的解元,是一个叫邓崇的年轻人。

  素菜,素酒,没有女眷,于是今天就不说八卦,也不知道要八卦什么,一群读书人,自诩端方君子,怎么能当长舌妇呢?

  于是就胡扯,侃大山,从凉拌野菜这道农家菜,说到饥荒又军粮问题,何大根虽然是武举人,可他文采也不差。

  一群人畅所欲言之后,又说到了军需,军需很重要啊。

  又转到军需的各类,然后又说了兵器的演变。

  当然,是冷兵器的演变啊,说到了赵仁河的领域里来了。

  他比他们还熟,不是他多热爱冷兵器,这玩意儿热爱的也有限,是他前世逛论坛,跟人掐过记忆深刻啊!

  然后从马蹬是鲜卑人发明的开始扯到民族问题,然后就是各民族的奇风异俗。

  邓崇年长听过的多些,其他人就那么幸运了,赵仁河知识面广(拜前世万分发达的网络所赐,加上他写手出身),孔念看的书多,可说道这武备上的东西,最擅长的莫过于何大根啊!

  他是武举人,这都是他应该知道的事情。

  末了一群人居然为“五胡”是哪五个争了起来!

  其实这个问题,哪怕是在他的前世也一直没有定论,不少“砖家”、“叫兽”的都玩命的研究过,却无法给出正确答案。

  只知道那“五胡”后来是一个都没传到二十一世纪。

  一个说“匈奴、鲜卑、羯、氐、羌”;另一个说“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还有一个喝高了,叫嚣着要灭了五胡……争论不下,借着酒劲,险些挽了袖子打起来。

  最后全让何大根这个家伙给撩到了,不是将人打晕的,而是一个个灌了烈酒,喝蒙圈了。

  一开始上的是素酒,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成了烈酒,说多了口渴就喝了,然后就醉了,最后就都趴下了。

  ?双十一的加更啊

  

  

第239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

  殊不知,他们醉倒了之后,隔壁的雅间里,有人气的鼻子都歪了!

  “这样的记载,如何跟上面交代?”这个雅间里,也坐了好几个人,看他们面前摊开的各种笔墨纸砚,以及上面的记录,竟然是赵仁河他们侃大山的内容!

  “可是他们都喝醉了,最后说的什么,我们都记下来了,可没漏抄。”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委屈的道:“这说的都是些什么啊?”

  他们刚才奋笔疾书,隔壁的人声音大的根本不用偷听,光明正大的听都能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可是这明显是一群人在调侃闲聊,值得他们这么多人,快速记录他们说的每一个字?

  听听他们都聊的什么啊?

  根本就是风牛马不相及。

  大家都是读书人,侃大山跟聊闲篇,还是说的重要事情,都分得清楚好么。

  “一群废物!”坐在上首的是一个中年男人,虽然做富家老爷的装扮,可眉宇间却透着一股子戾气:“都给我闭紧了嘴巴,笔墨纸砚都留下,领了银子就走人,谁敢给我胡说八道,别怪我不客气。”

  众人都是被花钱雇佣来做记录的穷秀才,闻言知道这人不好惹,各个都如鹌鹑一般,拿了二十两银子就走人。

  其中一个秀才拿了银子回了家,半晌之后又出门去了一个相熟的同窗家里,在同窗家里混了一顿晚饭,还了前两日,他借同窗的一两银子,又去了一家食肆,那里有卖一种咸鱼豆瓣酱,他进去之后,买了一坛子,然后又去里头挑了几条咸鱼,出门来,去市场买了一些别人卖剩下的茄子,这就是他接下来一个月的伙食了。

  而那个食肆的一个伙计,已经跪在一个人面前:“董秀才说了,对方什么收获都没有,他默写下的内容在此,请您过目。”

  伙计跪着呈上了好几张纸,上面记录的都是赵仁河他们闲侃的内容,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那人接过来东西,对伙计道:“下去吧,过几日,就关了店,去别处,有用你们的地方。”

  “是!”伙计低头弯腰的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