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 第353章

作者:初吻江湖 标签: 穿越重生

  再说那些个地痞子们,面对街上的五城兵马司的人,他们当然是跟软脚虾一样了,正所谓“民不与官斗”啊,但是面对的是一个小买卖人,有什么可怕的?

  大门都给踹飞了!

  崔三嫂是一个泼辣的女人,这会儿正在厨房切那块护心肉呢。

  二进的院子里,一个摇摇椅上,崔森正躺在上面,摇摇晃晃的晒太阳,深秋了,太阳也就中午这会儿热一些,两个儿子在院子里站着背书,小小少年的读书声,清脆又悦耳。

  结果前头传来一阵吵闹声,他也不动弹,因为他知道,那个女人肯定会冲出去。

  果然啊,崔三嫂拎着正切肉的菜刀就出了厨房。

  家里的大门已经被踹开了,进来二十来个泼皮。

  她也不怕,因为心里有底气啊,后院就躺着一个宫里头的首领太监呢。

  拎着菜刀的崔三嫂更是一点都不怕的用菜刀指着来人:“干什么?干什么!敢私闯民宅,还有没有王法了?”

  “王法?今天老子就看看,你家的王法在哪儿?”领头的那个人,一脸的凶神恶煞的样子,穿着一身蟹壳青色的短打扮,腰里头还别着一根长木棍。

  京中不可能让这群“普通的百姓们”腰里头别着什么管制刀具,那样的话,五城兵马司的人肯定会被御史台的御史们,参奏一个“不作为”的弹劾折子上去。

  可能还不止一个。

  所以他们都带着的是木棍子。

  但是别小看这木头棍子,那可是铁木的,一般的瓦片都能给一下子打碎,而且这棍子越用越结实。

  刀啊剑什么的,那是需要管制的,而且容易伤人,太厉害他们也承担不起后果。

  但是棍子没说是需要管制的东西啊!

  而且打起来相当的利索,就算是打折了胳膊,那也在外面看不出来,你要是给他胳膊一刀,肯定血流如注,到时候,街面上的差爷们不管也不行了。

  所以他们都带着木头棍子,既能打人,还能砸东西。

  “来,给我砸!”他今天就是来砸家的,打人的话,对方是个妇人,且手里头有菜刀,他们并不敢直愣愣的冲上去。

  打人的话,崔三嫂还真不惧他们!

  但是不打人,砸东西那可不行!

  “你们敢!”崔三嫂急了:“这是我家!”

  “嘿!”那个混混头子斜眼看她:“砸的就是你们家,不是你们家,爷们儿我还不踹门砸东西呢。”

  “我看着你怎么这么眼熟?”崔三嫂看着那混混头子皱眉头:“好像在哪儿见过……对了!”

  她想起来了!

  “早上在猪肉摊子那里,你不买猪肉了吗?”崔三嫂不高兴了:“猪肉没买到,上我家来干啥?”

  “要不是你这个娘们儿不均给我一块护心肢,我那小妾也不至于最后流产了。”混混头子气得不行,他生了一上午的气,小妾流产了,老婆说他不争气,父母也怪他没本事,他还被这个娘们儿骂的跟三孙子似的,他能找了这么多兄弟来她家闹事儿?

  结果他人来了,这娘们儿却不记得他了。

  你说憋屈不憋屈?

  没二话,砸就是了!

  崔三嫂更急了:“你要是要那块护心肉,我送你了,不要砸我家,你赔不起。”

  她已经打算不惹事了,谁知道嘴巴一时痛快了,却惹了这么大一帮子人上家里来砸东西。

  后头那个知道了,就不是十鞭子的事情,估计就不能要她了。

  她还没想过,不想要她了,估计她就连命,都剩不下。

  “现在知道服软了,晚了!”混混头子也是气昏了头,他已经年过四十,家里只有三个丫头,逼着媳妇儿同意给他纳了一个小妾,那女人进门三个月就怀上了,结果就因为有点心口闷,大夫说吃一份护心肉就行了,他没买到手,到家之后,小妾就觉得心口闷,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流产了。

  现在他没了孩子,心里头也不痛快,今天这家必须要砸!

  那边这二十几个混混已经抽了腰间的棍棒,开始对着院子里能看到的,能砸碎的东西砸了起来。

  其实这个院子看似普普通通,但是被崔三嫂收拾的还不错,除了养了一点鸡之外,墙根底下还摆了一熘儿的酱缸,里头都是夏天的时候,就下好了的大酱,能吃一冬天。

  除了大酱之外,还有腌制的咸菜疙瘩。

  厨房的门是开着的,进去几个人,就听里头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动。

  崔三嫂眼睛都红了:“你们这群该死的,敢动我家,我跟你拼了!”

  她的厨房里头,不仅有米缸面缸,还有好几个陶罐坛子之类的,不是装的咸鸭蛋,就是腌制的小菜,还有李家小媳妇儿给她的辣白菜,桔梗咸菜等等。

  最主要的是,还有两罐子雪白的猪油。

  房梁上还挂着腊肉、腊肠,旁边的大缸里头还有一下子的咸肉,都是新腌制的,留着过冬吃,这下子,全完了!

  她红着眼睛拎着菜刀就跟那混混头子拼命。

  混混头子也不是吃素的,不打女人不代表他就乐意被女人打。

  所以直接一棍子就敲在了崔三嫂举着菜刀的胳膊上,“嗷唠”一嗓子,崔三嫂那嗓门儿大的啊,半条胡同都听到了动静。

  杀猪一样的惨叫声,让二进院里晒太阳的崔森想装作听不见都不成,何况,已经有小混混冲进来了。

  崔森公公,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他从小就被他的“母国”给阉割了,然后又千里迢迢的送到了大顺朝,入了宫,当了个小太监。

  宫里头即便是小太监,那也是要规规矩矩的生活,打架斗殴什么的,绝对不允许。

  所以他长了这么大,根本没有打过架!

  平时在宫里头,斗心眼子的时候多,动手基本没有,除非是慎行司。

  宫女太监们最初在宫里头都是最底层的存在,生活不说多悲惨,但是绝对不是很幸福。

  其实也不只是大顺朝这个时代,在历朝历代宫女太监都是皇宫中最下等的人,谁都能踩一脚的那种。

  明朝的时候,就算是太监们的巅峰时代,但能混到让皇帝认干爹的程度也没几个。

  而且那样的大太监更没有好下场,明朝的王振和魏忠贤都是代表。

  下场凄惨,联想起来,让人生畏。

  历朝历代对宫女太监的管理皆为严格,但是大顺朝,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因为他们吸取了明朝时期的教训,对太监尤其严格!

  很多人可能说受不了那自杀总可以吧,不好意思,也不行。

  太监宫女一进宫,不管原来是什么身份,都要学规矩,也就是“宫廷法典”《钦定宫中大典》。

  在这里面定有严格的条例,这是专门为了维护皇宫秩序而制定的条例。如果有人违反规矩,那就要受到惩罚。

  先帝时期,又立了宫中大典,其上规定:“凡太监、女子在宫内用金刃自伤者斩立决,欲行自缢自尽经人救活者绞监候;在宫内自缢自尽身死者,将尸骸抛弃荒野,其亲属发往戍边,给兵丁为奴。凡太监、女子在园庭欲行自缢自尽经人救活者,发往戍边给兵丁为奴;在园庭欲行自缢自尽身死者,尸骸免其抛弃,其亲属发往戍边给兵丁为奴。遇赦可还。”

  这就是宫中的规矩,自缢的还得盼着人家救活他,不然其家人都要跟着遭罪,死都不敢死,更别说其他的自由了。

  除了自尽外,如果宫女太监犯了错,有可能就会被送进慎刑司。

  慎刑司其实属于内务府的七司之一,主要负责一些具体案件的侦查和审理,有内务府管辖下的职责范围内,内部发生的殴斗等案件或是与宫廷里之人的诉讼案件,但必须是仗刑一百以下的轻案,不然慎刑司无权审理。还有皇帝特旨交办的案件,这种案件一般来说慎刑司就可以放心审理了,但是涉及死刑,还是需要移交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进行三法司会审,再经皇帝批准。

  这最后一类,当然就是涉及到宫女太监的处罚了,在这方面慎刑司终于可以独断专权了,从打板子到发配边疆再到斩首,都不需要其他部门的插手,也就是说对于宫女太监,慎刑司就是他们的“衙门”,执行的都是“王法”范围内的各种规矩。

  说白了,慎行司就是专门处理宫廷案件的另类“衙门”。

  慎刑司七十二路酷刑,让“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妃子们如果被关进慎刑司,她们将会受到各种严厉的刑法,而且从慎刑司出来后接着就会被打入冷宫,后宫人生也就基本走到了尽头。

  也只有慎行司的太监们,才会习武,才会打架。

  崔森公公现在就很后悔,当年不该在储秀宫不挪地方,他要是个慎行司的太监,这会儿早就撸胳膊挽袖子的打架了。

  可惜,后悔没有用啊!

  他现在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买卖人”,这会站起来,看着进来的无赖子们:“你、你们干什么?”

  “呦!”其中一个嗓门儿很大的无赖子:“头儿,老大!这家男人在后院唉!”

  ?今天下午睡了个午觉,休息够了,出门买菜……是晚上出的门,在菜市场收摊前去的,人少,安全第一!

  

  

第435章 我叫李大勇

  “在家就好!”那混混头子其实也不愿意跟个女人纠缠不休,找她男人才是正事儿。

  听说她男人是个做小买卖的,这家里看着还不错,应该能拿出不少钱“赔偿”给他这个“苦主”才对。

  至于这个女人,想必赔了钱的男人,不会让她好过。

  起码一顿打是逃不掉了。

  丢下躺在地上打滚儿哭嚎的女人,混混头子直接带人去了二进院。

  当时崔森公公买下这栋宅子的时候,就看好了这宅子的分布,第一进院落普普通通,但是第二进院落的庭院很大,比起第一进的要好上许多,他也不爱在第一进待着,就爱在第二进的正房和庭院里,庭院里搭了的葡萄架子,还种了两株杏树。

  而且第二进院子里,没有养鸡,就没有那股子鸡粪味儿。

  收拾的干干净净,一个摇摇椅,上头还很讲究的铺了个羊皮的褥子,像是给老太爷准备的东西,的确是很雅致的一个小院子。

  只是如今这二进院里头,唿啦啦进来十几号人,另外的那些人还在前头砸东西呢。

  媳妇儿的惨叫声,砸东西的动静,以及两个儿子气愤的小脸儿通红,但是又不敢冒头,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冲上去也是白给。

  除了让人打趴下之外,没第二个可能。

  “你就是崔三儿?”混混头子进来之后,看到崔森公公愣了一下。

  因为崔森公公看起来也不太像是个小买卖人。

  混混头子在街面上混了大半辈子,不说什么人都见过吧,但是小买卖人可见过不少。

  这崔三儿看起来不像是个小买卖人。

  因为崔三儿的身上,没有小买卖人的世故与圆滑,更像是个精明的小吏,虽然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小买卖人,可那股子气质,装不出来。

  院子里也不像是个小买卖人的院子。

  谁家的院子会在有葡萄架之后,又种两棵杏树?这树不是乱种的,在读书人家有个说法,这叫“杏榜高挂”的意思,在南方种的是桂树,北方种的是杏树。

  混混头子就在他们家隔壁,那个读书人的家里头见过这样的布局。

  那个读书人是个举人老爷,他花了大价钱买了那里的宅子,就是为了将来有儿子,能挨着读书人,借点读书的才情。

  听那位举人老爷家帮工的婆子说的,他才知道这事儿。

  可是现在看看这家人,一个做小买卖的人家,还弄得这么雅致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