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 第42章

作者:初吻江湖 标签: 穿越重生

  小孩子们被安置下了。

  而那边,赵仁河又被海姨娘拉着做新衣服,一提起新衣服,赵仁河就皱眉:“我这衣服都一个色儿,您还做什么新的啊?”

  “那不一样。”海姨娘又给何大根量身:“一人做一身新衣服,出孝的时候穿。”

  “再有三个月多点就出孝了。”赵仁河想到了一点:“终于可以放开了吃肉了。”

  “吃肉,吃肉肉!”何大根攥紧小拳头:“肉!”

  “对,肉肉!”赵仁河也想吃肉,馋的慌。

  没办法,他们接连守孝五年,赵仁河小的时候,吃不了饭,只能吃奶,戒奶之后,能吃东西了,也只能吃点鸡蛋羹,肉糜之类的,结果守孝之后,连肉糜都没得吃了。

  只能吃蛋类,牛奶都没有!

  他们这是沿海地区,根本没有奶牛,只有一些作为食材的羊奶跟牛奶。

  不能直接喝,只能作为食物辅料来用。

  直接喝的话,有些腥膻,南方人也不是养活牛羊的料。

  除非是水牛奶,那个好喝。

  只是王府里没几个人喝,也就是几个小孩子用,准备的也少。

  可是,不让吃肉这一点,非常让赵仁河难以接受,他前世就是一个食肉动物啊。

  他的冰箱里,常年都准备着一块酱牛肉,煮方便面的时候,切里头几块,放上两把菠菜,这一顿饭就这么煳弄过去了。

  或者晚上出去撸点串儿,那个时候,想吃什么吃什么,何况就算是有丧事,也不妨碍吃肉啊?现在可到好,他五年没闻到肉味儿了,再“素菜荤做”那也不是真的肉。

  吃的他脸都绿了好么!

  他亲娘还给他做了一身绿衣服。

  还要他戴绿帽子……想一想,真是一把辛酸泪。

  看到两个小儿如此,海姨娘都被逗笑了:“好,吃肉肉,吃肉肉!”

  两个月之后,正好是过年,过了最后一个吃素的年,在出了正月,二月一日,他们出孝了!

  赵仁河也七岁了,同时,二月一日,他们出孝了。

  穿了五年的孝服脱了下去,当天,他们开荤,但是没吃多少,主要是各种骨头汤啊,肉汤之类的,清淡的肉类,就这,还有俩人拉肚子了呢。

  不过第二天,二月二,龙抬头,人人餐桌上都有一盘猪肉头,不过不是红烧的,也不是清蒸的,是卤熟了的猪头肉,用黄瓜、苦苣等菜凉拌了一下。

  赵仁河狠狠地吃了两块肥美的猪头肉。

  “以前可不这么吃。”赵仁河觉得味道真香。

  “你以前也没吃过几次肉啊!”海姨娘摸了摸他的头:“现在也别多吃。”

  “我真的好馋啊!”赵仁河哀嚎一声,又吃了一块瘦肉,尽管他很想继续吃下去,但是……他的小肚子装不下那么多东西了。

  看的赵希伊哈哈大笑:“这孩子,以后每顿饭都有肉。”

  ?今天陪父母在家吃的午饭,然后跑去逛街了,但是只相中了一条裤子,给老爸买的。

  

  

第95章 换了称唿

  吃过了猪头肉,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吃。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而王府里的各种东西,都跟龙有关系,就连茄子,都叫“蟠龙茄子”呢。

  赵仁河甚至还剃了头。

  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都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一个正月都没有给你剃头。”海姨娘摸着儿子新的头发:“希望你舅舅还活着。”

  “姨娘,我舅舅他,还没音信吗?”赵仁河是知道海姨娘有一个胞兄叫海福龙。

  只是名字好听,日子却过得苦,后来更是被征兵了去,留下一个妹妹在村里苦苦的过日子。

  这个妹妹就是海姨娘。

  兄妹俩相依为命,结果现在海姨娘也不知道她的这个哥哥,是声是死。

  且权当他活着,所以正月里从来不让赵仁河剪头发。

  “没有,已经托你父亲打探了。”海姨娘自己没办法,只好让赵希伊去打听一下,只是赵希伊乃是后勤,又是个耍笔杆子的,跟那些大头兵们压根没什么交情,唯有在发放东西的时候,趁机查看一下花名册,无奈士兵的花名册都有好几种,好几本不说,还分为前锋营、左翼右翼、中军大营以及后军大营。

  那么多花名册他不一定都能接触到,而且几十万人……找了这都快七八年了,也没找到。

  早在三年前,赵希伊就认定,人肯定是没了。

  所以轻易不提这个话头,免得海姨娘伤心难过,他当年遇到海姨娘的时候,她正是窘迫的样子,要不是一时心动,他也不会纳一个良家子为妾。

  “剃完了头,我带他去开笔。”

  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在古代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古代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好,去开笔,那是不是三月就能去学堂了?”海姨娘对儿子的学业非常关注,她认为人只有读书才有出息。

  看看赵希伊就知道了。

  开笔的不止赵仁河一个,家里的小孩子们都在宗祠跟前开了笔,有几个人,赵仁河认识,是他的亲大伯、亲叔叔,跟他渣爹站在一起说了一下几个小孩子上学堂的事情。

  赵仁河听了一耳朵,学堂现在因为搬走的那三支,已经不那么拥挤了,现在有的也只是王府近支以及王府里的孩子们。

  并且因为孩子少的关系,王府里但凡超过十五岁的少年,都去平南书院上学。

  平南书院就是官办的书院,就在平南城里头。

  为的不是读书,而是结交人脉,为的是考试的时候,有府院的举荐以及作保。

  因为你要会试的时候,有诸多的手续需要办理。

  其中一点就是要有府院的作保,每一个州府都有一个公立的书院,以州府为名,平南书院就是在平南府,平南府就坐落在平南城。

  其他的赵仁河就不知道了,他们也没说。

  开过笔之后,二月初三,全王府都换了称唿。

  现在王爷跟王妃最大,其次是世子跟世子妃。

  然后是世子的嫡长子,现在要称唿为大老爷,大少奶奶改称大夫人。

  往下排,二老爷二夫人,三老爷三夫人,四老爷四夫人,五老爷五夫人。

  赵仁河他们就各房论各房的了。

  他们是三房,赵希伊以后就要叫三老爷了,三少奶奶就改成了三夫人。

  三夫人嫡出的赵清,以后就要称唿为大少爷,外面的称唿就是三房的清大少爷,以示区分。

  赵泽就是三房的二少爷,以后外面就叫三房的泽二少爷。

  赵河,也就是赵仁河,以后就是三少爷了,外面就叫三房的河三少爷。

  当然,在秋院里,还是叫赵仁河三少爷的。

  他的大名叫赵河,日后成年了,按照规矩取字,他就叫赵河,字仁河。

  亲娘叫他小河,下人叫他三少爷,外面的人叫他河三少爷。

  听着众人一致改口,叫他“三少爷”,赵仁河脑海里突然浮现了一个名字:三少爷的剑。

  好囧!

  而二月初四,寒露居来了三十个人。

  十四个小丫鬟,十二个小厮,六个十三四的大孩子,虽然也叫小厮,但是日后肯定是常随了。

  海姨娘留了十个小丫鬟,剩下的全都给了赵仁河,顺便将儿子搬来了前院。

  因为赵仁河马上就要去学堂了,他这前院的东厢房就当了书房,正房东套间成为卧室,跟何大根俩依然是一里一外的住着;西套间则是当成了客房。

  西厢房则是当成了茶房以及库房使用。

  他身边的丫鬟也都换了,就留下一个香穗,其他人都留给了海姨娘,反正赵仁河也用不了那么多丫鬟,倒是留下了两个粗使的婆子,给他们洗洗涮涮,打扫庭院用。

  赵仁河主要是看准十二个小厮,那六个大孩子。

  丫鬟么,更新换代太快了,还是男孩子的保质期长一些,而且他也不擅长跟女孩子打交道。

  看着眼前十二个同龄人,六个比他大的男孩子,赵仁河很满意:“好,都挺好!”

  其实这么小的孩子,在赵仁河前世那都是上幼儿园的年纪,现在一个个却穿戴整齐,站的直熘熘。

  “三少爷,按照规矩,这些您都要重新赐名。”李奶娘道:“赐了名字之后,他们就是您的人了。”

  这一辈子,都是最忠心的那一批人。

  “四个丫鬟这会儿取名字,从喜字。”李奶娘提醒赵仁河:“外面爷们儿的事情,就您自己决定。”

  “既然是从喜字,那就叫喜枫,枫叶的枫;喜丹,丹药的丹;喜白,白色的白;喜露,露珠的露。”赵仁河美滋滋:“这名字连在一起,就叫枫丹白露。”

  前世,他去法国旅游,最喜欢的地方,不是时尚之都的巴黎,而是枫丹白露,但是比较让他郁闷的是,枫丹白露宫虽然美丽,却有一个华夏的古董陈列馆。

  枫丹白露宫作为法国历代统治者的行宫,建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由大批意大利艺术家与设计师共同建造,后又被章破仑改建为文艺复兴建筑式样。

  舞厅的鼎盛时期是在十六至十七世纪,宫廷宴会和舞会时常在此举行,国王的座位便设在壁炉前方。

  一八零八年,拿破仑将历代国王的卧室改为皇帝御座厅。中国馆由拿破仑三世时的欧仁妮皇后主持建造,陈列着华夏明清时期的古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景泰蓝佛塔等上千件艺术珍品,这些藏品大多来自圆明园,为法军统帅孟托邦献给拿破仑三世帝后的战利品。

  这就让去旅游的炎黄子孙心里不舒服了。

  而且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东方陈列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

  可见当年没少抢夺战利品!

  “枫丹白露……这名字好生奇怪,又好生雅致!”李奶娘顿时就觉得,这名字叫起来,简直是唇齿留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