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到七十年代养娃史 第74章

作者:遇见1992 标签: 种田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除了李承业之外,四零一宿舍的其他人在昨天就已经全部到齐了,毕竟虽然有两个人是首都本地人,但家里的位置和学校差得有些远,开学当天赶过来太不现实了。

  李承业过去的时候门是开着了,他提着东西走进去,还没有说话,姚继明就看着李承业喊了起来,“天啊,李哥,你可终于到了,我还以为你不知道今天上午八点开会呢。”

  看见李承业姚继明总算是放心了,昨天晚上没有看见他,他还着急了起来,只可惜之前他们也没有交换地址,真不知道要去哪找李承业。

  李承业同他打了个招呼,笑着道:“我家就在附近,所以早上过来来得及。”

  “哎,不是,你不是湖安省的吗?居然在学校附近也有房子,那你以后回家不就方便了,蹭饭也方便了啊!”姚继明的眼睛里面都是羡慕,他家可要远多了,走路最少都要三四个小时,坐车也是一个小时以上,哪里有住在这里方便。

  两人说话的时候宿舍里另外几个人的目光一直在李承业的身上,其中一个年纪最大的忍不住插嘴道:“哎,这就是我们宿舍的全国高考理科状元啊,也没有张两颗脑袋啊,怎么就能考这么高的分数呢。”

  李承业忘过去,那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沧桑的男同志,已经不能说是青年了,最少也应该有三十多岁了,肯定要比李承业年纪大。见李承业忘过来,他赶紧笑着自我介绍,“你好啊,李同学,我是吴秋寒,你未来四年的室友兼同班同学。”

  “你好,我是李承业。”

  有了这个开头,其他人也赶紧自我介绍了起来,包括上次态度十分不和谐的孙立国,这一次也表现得像是一个纯良的小男生一般,看着还是都比较好相处的样子。

第99章

  因为时间还比较充足,四零一宿舍的几个人也就都相互了解了一会,他们宿舍一共是六个人,四个北方人,两个南方人,除了姚继明和孙立国是首都人之外,剩下的就都是外地人了。

  其中吴秋寒和孟鹤是北方人,剩下的一个叫丁飞,和李承业一样,是南方人,不过他家贵云省,是花国最南边的几个省之一。

  几个人之中除了李承业和姚继明以及孙立国之外,就都是下乡过的知青,年纪普遍比较大。

  吴秋寒年纪最大,已经三十一岁了,再次就是丁飞,二十九,之后是李承业的二十八,再之后就是孟鹤二十五。

  比较小的是姚继明和孙立国,姚继明二十一,最让人惊讶的是孙继国,他居然还没有成年,今年不过刚刚十七岁。

  据说是从小就聪明,又赶上好时候,高中才毕业就赶上了高考恢复,一考就考上了首都大学,据说他还是首都的高考理科状元,分数也有四百八十三分,虽然比李承业少了十三分,但也是十分不错的了。

  这个宿舍里的六个人都是一个班的,据说隔壁的四零二和四零三也都是他们经济管理专业一班的宿舍,他们经济管理专业一共是两个班,总共是四十六个学生,一个班二十三个人。

  早上的班会十分简单,差不多就是三件事,第一个是相互认识,再一个就是选举班干部,最后一个就是后续的课程安排。

  李承业和宿舍的几个人坐在一起,也没有说话,就表现得十分普通的样子,并没有什么出头的意思。

  姚继明悄悄地扯了一下李承业的衣袖,小声地道:“李哥,你要去参选班干部吗?”

  李承业摇头,“我家里事情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李承业对于自己离婚还有两个孩子的事情并没有隐瞒,刚才一会大家就都差不多知道了。

  姚继明点头表示了解,的确大学里面的班干部要起到的作用是挺多的,如果自己比较忙碌的话的确是不合适。虽然李承业对着干不怎么感兴趣,但其他感兴趣的人就不少了,最终是吴秋寒成为了他们班的班长,而团支部书记则是隔壁宿舍的一个男生。

  第一天上午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李承业他们也开始正常上课了。

  现在首都大学不仅有七七届的新生,还有不少之前被推荐过来的工农兵大学生。之前人们还是很羡慕工农兵大学生的,但是现在有了正规进过高考的大学生,那些工农兵大学生的处境就没有那么好了,等毕业之后这个学历自然也没有之前那么好了。

  不过现在矛盾还没有那么严重,再加上大家都是比较有素质的人,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两方都保持着比较大的距离,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冲突的样子。

  李承业他们这一届因为高考时间比较晚,开学的时间也很晚,所以李承业他们要用半年的时间将一年的知识都给学完。再加上大多数人的基础都不好,所以几乎是所有人都进入了非常忙碌的时间段了。

  李承业倒是好一些,他本身就是顶尖学校毕业的经济专业学生,之后又在钢铁厂从事几年的管理,所以对于他来说这些课程都是比较简单的。不过大环境之下他也不能表现得太明显,还是和其他人一般按时上课,按时去图书馆,这些年也出现了不少经济相关的书籍,李承业需要补充的知识太多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李承业在所有学生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相比其他还在巩固基础的人来说,他在专业上已经表现得比较突出了,这还是因为他们这个学期的专业课比较少。

  虽然李承业一直在忙碌着自己的学习,但他也还是惦记着徐柳的事情,徐柳被录取的专业是Y语专业,之前临走的时候她说会在报道的时候赶回来,可是一直到现在李承业也没有在外语系发现徐柳的身影。

  李母也跟李承业念叨了几次,不过干女儿重要,但儿子更重要,就算是担心她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去做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

  不过李承业他们也并没有等多久,在开学大概一个星期之后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徐柳就突然出现在了李家的门口。

  那会李承业正在帮着李母种菜,而两个小孩则是跑出去和小伙伴玩了。

  “干娘,大哥,我回来了。”徐柳是被一辆小轿车送回来的,她身上什么都没有带,还是穿着之前离开时的衣服。不过虽然人看着有些疲累的样子,但精神似乎是很好,脸上都是笑容,就像是过往的阴云都被驱散了一般。

  一听到熟悉的声音,李母立马就望了过去,看见徐柳的样子,心疼得不行,赶紧跑过去将人给扶住了,“我的天啊,你可总算是回来了,知不知道你真的是要急死我了。”

  徐柳也有些激动,忍不住抱住了李母,“我回来了。”她埋在李母的肩膀上,泪水一点点地落下。谁也不知道这很短又很漫长的十几天这个姑娘经历了什么了,承担了什么样的压力。

  徐柳虽然很想倾诉,但她知道有些事情只能被隐藏,不能说出来。

  这会李承业也赶紧拍拍自己手上的尘土,走到两人面前,“行了,赶紧进屋去吧,这里也不好说话。”

  徐柳经过这些日子的事情早就已经变得很坚强了,收收眼泪,还能安抚李母,“干娘,我们进屋去吧!”说着她就将人给扶进屋子里去了,李承业则是跟在他们后面。

  李承业先是自己去洗了个手,然后就给李母也打了盆水,他过去的时候李母已经在和徐柳聊着了,连手上还是脏的都给忘记了。

  李承业让李母洗手,自己则是问起了徐柳,“你的事情都办好了吧?后续没有什么麻烦吧?”李承业并没有问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猜猜也都知道是什么事情,总不过就是什么重要的犯罪证据或者是关系到国家的重要机密。而这些东西就是能帮助徐家重回清白的东西,不过不管是什么,都不是现在的李承业能涉及的东西,所以他也就只问结果。

  一说到这个徐柳就笑了起来,“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事情都已经办好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下个月我父亲他们就都会回来的。”徐柳这些日子也不是白忙活,她总算是知道了父亲还有爷爷他们的消息。

  她爷爷不管怎么说也是建国时的功臣,虽然因为被人陷害出了事,但还是有不少老朋友给他们帮忙的,要不然他们也不能那么迅速地转移到其他地方去。

  而李承业猜得不错,之前她父亲留给她的就是大量的证据,只不过之前情势太混乱,就算是证据拿出来也没有什么作用,这一会她将证据交给了能起作用的人,结果总是不一样了。

  她离开那里的时候就已经得到准备消息,上面已经下发了拨乱反正的通知,而她的父亲还有爷爷也都会恢复原职,他们家马上就要团圆了。

  李母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前以为徐柳是孤儿,现在知道她也是有亲人的,而且马上就要回来了。虽然不明白,但她还是为这个姑娘高兴的,“那就好,那就好,以后啊,可算是苦尽甘来了,总算也就没有事情了。”

  李承业也为他高兴,不过还有一件事也很重要,他严肃着脸道:“徐柳,那你学校这边怎么样了?现在早就已经过了入学时间了。”

  一说到这个李母也着急了起来,“对呀,对呀,好不容易考上个大学,总不能就这么读不了了吧?”

  徐柳倒是一点都不慌张,笑着道:“你们放心,我的报名手续早就已经被办好了,还帮我请了几天假,明天正常去上课就行了。”

  李母这下终于放心了,抚着胸口,笑容满面,“哎呦,那就好,那就好,你都不知道啊,这些天可快急死我了。”

  “看你这样子,就知道这些天都没有睡个好觉,你赶紧回房间睡一会,今天晚上我要好好置办一桌,一定让你好好吃一顿!”

  “对了,儿子,你赶紧去供销社还有肉联厂那边看看,弄点肉还有好东西回来。”

  李母一高兴就想多做些好吃的,又心疼徐柳这些日子受罪了,急急忙忙就将人给推进了房间,之后又招呼李承业去外面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能买一些回来。

  李母态度十分坚决,行动力也十分之强,两个年轻人也就只能听从她的安排了。之后徐柳就去李母的那个房间睡觉了,而李承业则是跑到供销社去买东西了。

  现在革委会的作用几乎为零,虽然街道上没有什么人明目张胆地摆摊,但是一些偏僻的小巷道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在做生意了,不过大家大多都是将自己家中富余的东西拿出来卖,而且也都十分小心,就像是之前的黑市一般,知识变多罢了。

第100章

  徐柳回来了,她的生活也进入了正轨,第二天也开始回到学校上课,顺带着也将自己的行李什么的也都搬到了宿舍,除了时不时去李家看看李母他们,吃吃饭,倒是也没有再在李家住过了。

  徐柳的事情算是结束了,李承业的心思也就都放在了自己的学业上面。当然虽然学习忙碌,但李承业对于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式也没有忘记关注。要知道自从一九七八年一月底开始,花国就召开了多项大型会议,对于经济政治技术还有教育等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现在的花国就像是一条船一样,要往哪个方向前进尚没有定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照搬苏国的政策已经行不通了,但前路究竟在何方,却没有任何能够指引他们的东西。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全国科学大会在首都召开,这次会议作中说明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也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一九七八年四月,大规模拨乱反正,纠除错误的活动开始全面开展。加快工业发展草案被提出。

  一九七八年四月底到五月中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被提高,教育工作被极度重视起来。

  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被《首都日报》刊登,引发了大量的跳轮,围绕这个话题无数的人发表了自己的文章和讲话。

  ……

  首都大学作为花国的第一学府,青年才俊最聚集,思想迸发最前端的地方自然也免不了到处都是讨论的声音。

  “哎,李哥,等会社会与科学学院有一场辩论会,听说有好几个有名的教授都回去参加,你要不要去看看啊?”李承业他们这会刚结束一天的课程,正在食堂里面吃饭。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李承业这些天也就没有回家,都在学校里面待着。

  “算了吧,我就不去了,等会晚上我还要去一趟图书馆,就不掺和这件事了。”李承业并不怎么感兴趣,一个议题已经辩了很多次了,都是关于那篇文章的,现在整体情势差不多就都是一边倒了,过去也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去图书馆看书,他下学期想多开一些课程,试一试能不能提前毕业。

  四年时间太长了,对于他来说不想就这样浪费了,而且就算是不能提前毕业,也要试一试看能不能提前参与一些社会实践。

  姚继明对李承业的答案有一些失望,“不是吧,今天肯定很精彩的啊,而且文学院那边好多女同学都过去的,你真的不去?”姚继明现在正处于找对象的年龄,他们经济学院一班就都是男生,这让他失望得不行。

  没办法他只能又看向了一边沉默着不说话的孙立国,“哎,孙立国,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吧?”

  孙立国直接就是猛摇头,一点犹豫的意思都没有。

  李承业无奈笑:“行了,你自己过去吧。”这姚继明目的也算是很明确了,不过他又不需要找对象,还是不去浪费时间了。而孙立国才不过十七岁,现在学校的女生差不多都比他大,那就更不需要去了。

  “行吧!”他不去,姚继明也不能强求,只能无奈放弃了。

  这些日子他们四零一宿舍也算是分成了两拨,三个有家庭,又都是外地人的知青更有话题,一直同进同出,李承业则是带着另外两个首都人成为了一拨,他们都没有什么下乡的经历,现在家又在首都,倒是更能在一起。

  但大家关系基本上都是挺好的,见面做什么都很和气,只不过这关系又有远近罢了。

  吃完饭姚继明就去社会与科学学院那边观看辩论会了,而李承业和孙立国则是一个去了图书馆,一个回了宿舍。

  这些日子李承业也对宿舍里面的几个人有些了解,除了姚继明和孙立国之外其他人都是下乡知青,吃过很多苦,也经历过不少事情,为人做事都比较圆滑,很难说同你交心,不过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伤害人。

  姚继明家里条件不错,但也算是放养着长大的,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但也在社会里面经历过一段时间,也不是什么娇气的人。

  不过孙立国就不一样了,他是家中独子,从小就是娇惯着长大的,高中一毕业就直接考上了大学。虽然没有什么坏心思,但行事比较只考虑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更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这就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会出现那样的情况的原因。

  等李承业抵达图书馆的时候他脑子里面的那些杂念就已经被清楚干净了,李承业随意找了个位置就开始看起了自己曾经没有看完的那一本书。

  李承业手上的这一本书是全Y国文版本的,不过他精通Y国语,倒是没有什么难度,再加上之前剩下不到几页饿,倒是很快就已经看完了。李承业打开自己规划好的书单,看了看下一本书的名字,就准备去找书。

  不得不说首都大学实力非常雄厚,几乎是各种书籍都有,曾经一些被列为禁书的外文书籍也在开学的时候补充了非常多。不过现在的学生除了外文专业之外,一般都很一般。所以会看外文书的也没有几个人,就算是有,也大多都是学校的老师。

  李承业去到经济学类书架那边的时候就看见一个人正四处找着书,可似乎就是没有找到,他看起来有些着急的样子。

  李承业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位,正是他们西方经济学的徐教授,这位年纪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了,据说也是新花国成立之后回国支援的海外学者之一,是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巨头之一。前些年也是因为海外关系吃了不少苦,近两年才算是脱离了黑名。

  人都站在自己面前了,还是自己的老师,李承业当然不能当作看不见,赶紧上前,十分有礼貌地同他打招呼,“徐教授!”

  徐教授回头一看,居然是李承业,他对李承业的印象还是十分好的,毕竟聪明的学生谁不喜欢呢,“李承业同学啊,你也在看书吗?”

  徐教授对于李承业出现在这个地方还是有些惊讶的,毕竟这里都是外文书。说话间他就看见了李承业手中拿着的书籍。

  “你手上的是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吧?原版的?”

  李承业赶紧点头,“是的,就是原版的,每个译者的想法都不一样,翻译的时候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想法,还是看原版更能理解作者本身的想法。”不仅如此,有时候翻译的时候也会出现差错,所以还是直接看原版比较好。

  徐教授心中对李承业的说法十分认同,这下也对李承业更感兴趣了,“哈哈,看来你的Y文肯定不错啊,怎么样?这本书看完了没有?我正好也在找这本书?”

  像这种珍贵的原版书这边还是比较少的,很多都是只有一本,李承业拿走了,徐教授自然就找不到了。

  李承业没想到徐教授就是在找这本书,正好他已经看完了,就赶紧递给徐教授,“啊!真是不好意思啊,徐教授,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给你吧!”

  徐教授不客气地接了过来,不过对李承业的话不可否则,这本书看完容易,想要看进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看完了啊,那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正好我现在有时间,要不一起讨论讨论?”

  他这会也没有其他事情,正好考教考教学生。

  “好啊!那就麻烦徐教授您指教我了!”李承业自然不会拒绝,眼前这位怎么说也是一位国宝级的学者了,愿意不吝赐教那是李承业的荣幸。

  两人随意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徐教授先是问了李承业一些简单的问题,李承业都回答的十分迅速和完整,之后的问题越来越深入,等到了最后的时候李承业已经同徐教授讨论起来了,双方之间可以说是有来有往,不分伯仲。

  徐教授:“你认为保罗·萨缪尔森的税收原则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