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吾儿愚且鲁 第47章

作者:谢七少爷 标签: 父子 年下 古代架空

  就像当日那样,谢别披着一件绒毳密实的白狐裘,从头到脚都透着雍容高华,比当年越发多了一身贵气,容色却不曾稍改。

  当朝丞相深得帝心,当国十余年,权势无两,谦谦君子芝兰玉树,温和隽雅广有令名……

  孟惟整颗心都在发热,热到滚烫,几乎煮沸他一身热血。

  这正是他一直以来梦寐所望。

  孟惟用指尖摩挲着金锞子上谢别的花押,毅然决然地扭头回房温书。

  今科科举,他志在必得。

  03

  谢别轻轻拨着腕上的念珠。世人皆知谢丞相乐善好施,常在名寺丛林往来,却鲜少有人知道他并不信神佛。

  做下的孽障就是做下的,做什么都不可能消减,他亦怡然不惧。那些人活着的时候尚且不是他的对手,死更何惧?他不过是秉承了亡妻遗愿,也乐得把自己打造地更温柔无害些。

  盂兰盆节这日到大相国寺布施是他年年都会做的事,往年都是直接走了的,今年得了一把极好的乌木扇骨,便想着要配一副扇面。按说这点事是不值一个当朝丞相亲自去办的,但既然兴之所至,他便领着随从往大相国寺的后门行去。

  这样的节日里,大相国寺的前门便是庙会集市,后门则更多是卖书画珍玩的摊子。谢别其实没有真的想要找到可意的字画,只是随意看看,之所以动了心思未向名家求作,是因为新科进来的那一榜进士里有一个姓孟的翰林,一笔字写得极好。

  进士新进没能得官外任的,多为翰林编修的,因为都是文学之选,常是被派去编修国史。谢别身为丞相,按例会兼任国史总撰,他并不常去史馆,但每个月也会看一看史馆那边的进度。

  一来二去,自然就留意到了那个新科进士的字。

  不过这样的新科进士尚还不足以叫他挂心,身为一国丞相,上至军国大事,下至皇帝的家事他都要操心,小小的翰林编修,过问名姓已经是天大的青睐了。

  此时闲庭信步,心下还在操心着国本传承和新推行的均税法,走马观花地看过两旁的字画,都并不觉得很好。

  行走间脚步忽然一顿,谢别站在一处字画摊前,仔细看着张挂着的一卷心经。摊主是个笑得一团圆融的中年人,见状便上前来,先是仔细端详了一番,见来人年纪虽然不大,但一身衣着很是华贵,通身气派更非凡俗,便将腰身更压低了三分:"这位官人好眼光,这幅字可不寻常,写这幅字的年轻人可是--"

  "可是进士出身,对不对?"谢别轻轻笑了笑,温柔得叫那摊主都觉得像是春风拂面,愣了愣才说:"是,正是新科的进士,现在都拜了翰林了呢!这样的字买回去,挂在贵公子的书房里,是能昌文运的。"

  说着想起什么来,扭头叫道:"小孟,小孟,你过来,来把你的官印拿出来给人家官人看看。"

  谢别听了那句挂在儿子书房里便忍不住莞尔,他的独子谢琚比孟惟还要早一科中进士,家里也没有第二个孩子要昌文运了,但听说孟惟不仅在卖字画,本人还就在这里,便忍不住挑了挑眉。

  叫御史知道了,定是要参他一个有失官仪的。

  应声过来的年轻人超乎谢别想象的挺拔俊朗,他笑着对摊子老板说:"张二叔,您可别打趣我了。"

  他看见了谢别,便是一愣。

  谢别料想他是认出了自己,虽然并不记得自己和这个小翰林照过面,但是被认出来了也不觉得奇怪,身为当朝丞相,天下谁人不识我的霸气总还是有的。

  孟惟反应过来,连忙行礼道:"下官孟惟,拜见--"

  谢别伸手扶他,却对着那老板笑:"我与小孟翰林也算是同僚了,居然在这里碰见,不知小孟翰林可愿意让我叨扰一杯清茶么?"

  孟惟十分有眼色地没有再说他的身份,只是稍有些为难地道:"就怕寒舍简陋……"

  谢别仍旧是淡淡笑着,温柔得如微雨落花沾衣欲湿,只道了一声:"无妨。"

  04

  谢别不过是一时兴起,没想到孟惟说的寒舍真的这么贫寒。

  新科翰林赁居的宅邸偏远简陋,简简单单的两进院子,院落逼仄,竟无一个使唤的人。

  孟惟去倒茶的时候,谢别便低头端详着那老旧的桌椅,侍从绷着脸要拿袖子去擦,他阻了阻,平静地拂衣坐下。

  孟惟这才端了茶来,奉给他。

  谢别是世家名门娇生惯养的贵公子,茶端了起来只为客套,本来没想沾唇,闻到茶香了却是一愣:"这是雨前的狮峰龙井,当年的新茶,本相不谙柴米琐务,但知道这茶叶必不便宜。你贫寒至此,鬻字寒居,不该在这上面这样讲究。"

  他说话的语气仍旧是一贯的温柔和煦,只是多了三分郑重和师长特有的劝诫。孟惟恭恭敬敬拜了一拜,不卑不亢地道:"这是下官为同僚写了一本《金刚经》,他道同僚之间钱银往来未免俗套,便用这一罐茶叶抵了润笔。也不怕谢相笑话,今日若不是谢相大驾来此,下官明日就要将这茶叶折价转手卖给茶肆了。"

  谢别笑了笑,紧接着就叹气,轻声问他:"堂堂一榜进士,如何就拮据至此?"

  孟惟仍旧坦荡而不卑不亢:"家贫无资,薪俸微薄。下官自丧母后因年少无依,原先与母亲一道赁居的房子退了租后,原本是寓居在大相国寺的,为寺中抄写经文抵过食宿文墨之费,这才侥幸考了个进士。可为官之后自然不能再寓居僧院,京中地贵,租赁这一处寒舍都叫下官宦囊羞涩了,何况总要打点穿着,不敢失了朝廷体面,自然过的困窘些。"

  说着还叹了口气:"前两日同僚弄璋之喜,少不得还要随礼,这才斗胆在盂兰盆会上鬻字,不想被谢相撞见,实在是羞惭万分。"

  谢别低头喝了一口茶,抬头时仍旧温和,他说:"本相亡妻下月要做冥寿,按说要由亲子抄写十遍《金刚经》作祭的。可犬子如今在外为官,不在京中。不知可否有劳小孟翰林为犬子写十份《金刚经》,谢别这厢先谢过了。 "

  孟惟怔在那里。

  谢别站起身来,看着他身上单薄粗糙,尚且洗旧了的常服,温温柔柔地道:"润资即日奉上,请勿推辞。"

  说着又稍稍压低了声音,轻声嘱咐他:"回头做两件好些的衣裳,家中也该雇两个老实妥帖的人上下打理才好。"

  谢别回到自己府中,坐到书房里时,仍旧先是将手头的政务处置了,这才吩咐下人,送了银五十两,织锦两匹,到孟惟那里去。

  又写了两封信后,忽然想起了什么,叫书童将那大相国寺的主持送他,他却从未翻开过的经书找了出来。

  展开一看,果然十有**,都是孟惟的手笔。

  05

  因为均税法推行的事,中书的台官有些忙不过来,承旨学士来找谢丞相叫苦的时候,谢别点了点头说:"新科进士不都在史馆修书么,找两个才学人品都好的,暂且到中书去历练历练也好。"

  这样的人事安排尚且不用惊动天子,谢别接了名单来,朱笔连勾,就圈了几个名字。孟惟的也在里面。

  当时只是无心之举,但后来便时常有人对他说,新科的小孟翰林,待人接物做事都十分的妥帖,是个能干又妥当的,不免又多留意了几分。

  后来政事堂缺人,直接调了孟惟来,仍旧以翰林编修的官位,叫他代行检正之职。

  正逢均税法小有所成,谢别做东在嘉福楼请了政事堂下属三省的台官们吃酒,孟惟因为勤恳能干的缘故,很得他赏识,又提了几个很有见地的疏议,谢别破例叫他坐在了自己身边。

  他本意是想要显示亲近,日后也好对这个年轻人加以任用,可孟惟却尽职尽责地为他挡起酒来。偏偏这个年轻人的酒量并不像是谢别以为的那样好,很快就醉倒过去,幸而众人见把他弄醉了,便也不再闹谢别。

  散席的时候,谢别想了想,也不知道孟惟到底有没有听话的请几个仆役,就叫府上侍从将孟惟搬到了自己车上,准备先把他带回去,另外打发了人去孟惟府上报信。

  孟惟醉后也怪讨喜的,安安静静的睡着,一点都不闹,只是不住向旁边倒。

  谢别笑着扶正了他,看见孟惟脖子里的红绳上坠着的物事往外一掉,想帮他掖回去,到手里一看,竟是金子做的,不由纳罕。

  孟惟穷得家徒四壁,居然还藏了一小块金子?料想应是亲长遗物罢。

  他本不该多看,却觉得那被红绳五花大绑的梅花形的金饰实在眼熟,怎么看都像是……他府上过年时候给孩子压胜的金锞子。

  谢别心里一动,将那梅花锞子翻过来,果然在红绳的罅隙里看到了自己的花押。

  谢丞相抚着额角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当年确实曾经给过一个叫孟惟的少年这么一个金锞子,是他不幸早逝的同年的遗孤。

  他知道孟惟的名姓,晓得他父母双亡自幼寒苦,但从未将眼前的青年和记忆里那个模糊的少年联系起来过,孟惟也从不曾向他提过。

  更没想到,他自母亲过世后困窘至此,竟都还一直将这块颇有价值的小金锞子贴身存放,不曾典卖。

  谢别的表情不免柔和了一些,将那梅花锞子小心的帮他掖回衣襟里。

  06

  孟惟醒来的时候看见如自己时常梦见的一样的罗帐华宇,雕梁锦衾,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尚在梦中不曾睡醒。

  按照往日的美梦,片刻后便会有二八芳华的俏佳人来,捧着紫衣金带,请他穿上。

  他自嘲地笑了一笑,却惊讶地看到真有二八芳华的俏丽佳人近前来,向他盈盈下拜:"小孟翰林醒了,请洗漱沐浴更衣,我家相爷在书房等您。"

  孟惟猛地坐起来,揉着宿醉后抽痛的太阳穴问:"你家相爷……可是谢相府上?"

  那颜色明媚的少女掩唇一笑:"自然就是我家相爷,不然还有哪个相爷。"

  孟惟被她笑得有些脸热,下意识地去摸脖颈上悬着的金锞子,眼神一瞬灼热,又很快复归平和。

  谢别正在书案前写东西,见他来便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小坐一会儿。自有下人流水似的端上茶水果子,孟惟小心地端起那浑如玉色薄胎瓷盏,抿了一口茶水,心下不由咂舌。那日谢别还说他用来待客的茶叶太好太奢侈,相府上的茶却又不知道好了多少。

  转念一想,谢子念出身名门,从龙佐命,富贵显于当世,自己当然是比不得的。

  少顷谢别写完了手头的文书,便抬起眼来。孟惟一直偷偷瞄着他,见他搁笔就已经放下了手中的茶盏,端正地做好。

  谢别仔细地端详了他一阵,轻叹道:"当初同榜同年里,孟年兄的字是最好的,可惜天妒英才……我早该想到的,凡思,你的表字是谁起的?"

  孟惟微微欠身道:"家母过世的时候,尚且年幼,表字是小侄自己起的……也可以算是谢叔叔起的。当年一面,谢叔叔馈赠之恩,小侄母子一直记着。"

  见谢别终于想起来了当年旧事,他便也顺势换了称呼。

  谢别看着他,眼神又柔和了一些,温柔得恨不能叫人错觉出多情来:"惟,凡思也。你是个念旧的好孩子。只是先前遇见的时候,怎么不说你就是当年孟年兄的遗孤--你们母子没多久就搬走了,我本还想周济,却苦于找不到你们。"

  孟惟只是摇了摇头:"家父一去,自然要俭省钱银。家母不欲靠人周济,带我去了城北另寻居处……小侄见谢叔叔没有认出我,自然也就不敢觍颜攀什么亲故。"

  谢别叹了口气,轻轻抚了抚额角:"我近来也不比年轻的时候,记不得许多人事,昨日偶然见到了你脖子里那个金坠子落出来,想给你塞回去的时候,才看到后头竟是我自己的花押……虽然是个小物件,但打得精致,又是足金,你拿去典当,也能换几个银钱的。怎么还一直留着?"

  孟惟闻言,神色闪动,下意识地抬手按向胸口,摸着衣下那个小小的梅花形状的凸起,低垂下了目光:"谢叔叔容禀,父亲去后,小侄母子一直过得清贫。后来母亲去了,小侄年幼力弱,几乎无以为生,好几次都想要去寻个事做,不再读书。只是父亲生前便希望我能光耀门第,母亲亦是叮咛恳切,叫我不能忘了要光宗耀祖,到底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没有放下学业。留着这金锞子,一是为了时刻感念谢叔叔的恩德,二也是为了激励自己。小侄想有朝一日要是真的支撑不下去,连谢叔叔赠我的金锞子都要典卖,就说明我实在与功名无缘,也注定不能面见谢相再道一次谢……那我便典卖了它,不读书了,自去寻个行当谋生。"

  谢别站起身走过来,执起孟惟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说:"凡思,你是个很好的孩子。"

  孟惟感受着当朝丞相修长的手指,那上面没有一点茧子,细腻柔软,摸起来就是没做过半点重活的。

  这个认知让他觉得有那么一点嫉妒,他想起自己的母亲因为过于操劳而病死的时候,原本白嫩的柔荑已经因为常年操劳而变得通红粗糙,遍布茧子和开裂的伤口。

  他只差一点点,也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孟惟觉得很庆幸,庆幸之后是更炽烈的憧憬,心里仿佛有一把火焰在烧灼着,煎熬得他期冀仿佛成了焦渴。

  若非手被谢别握着,他一定会端起茶水来,仰起脖子喝上三盏。

  07

  谢丞相一贯如春风春水般待人和煦,对上对下都是一视同仁的温柔平和,其实并没有同谁格外亲近些。他拜相的时候年轻得骇人听闻,是以从未做过主考,自然也没有什么门生亲故。这次破天荒将一个新科进士收入门墙,便连天子都惊动了。

  孟惟恭恭敬敬地站在谢别身后,微微欠身叫他:"师相。"

  谢别坐在榻上应了一声,指了指身侧空着的榻面示意他坐下,眼睛仍旧望着堂中正作霓裳舞的俏丽女郎。

  堂中舞乐歌吹俱是上乘,谢丞相好蓄伎乐声名在外,相府中的歌舞自是一绝。

  孟惟谢过之后便傍着他坐下,仍旧是恭恭敬敬的模样,甚至视线略微下垂,并不敢多看他恩师的爱宠。

  谢别看他一眼,莞尔一笑,倒也不说他太拘谨,只道:"你赁居的那处简陋姑且不论。也太偏僻。翰林编修没有多少俸禄,你既然是我世侄,如今又是我的门生,更未成家,不如就到我府上暂住。我叫他们给你收拾一个院子出来,上朝放衙也方便。"

  孟惟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指根处的茧子,有些为难地道:"这……"

  谢别向后靠了靠,有些疏懒地道:"无妨的。等过两年,你攒些积蓄,成了家的时候,再另寻一处好一点的宅邸就是。或者更争气些,得了天子赐第,再搬出去也还不迟。"

  孟惟听得成家,下意识地抬眼看了他的师相一眼。

  谢别长得很好,虽然不及当朝天子那样风流俊美得近乎夺目,但五官也都是上乘的,肤色极白皙,束起的长发却是漆黑的,看起来要远比实际的年纪更年轻些,一身从容优雅的贵气更远非常人可比。

  孟惟忽然不敢再看,连忙又低下了头,道:"那学生就多谢师相了。"

  谢别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腿,感觉到身边的年轻人绷得更紧了,不由莞尔失笑:"这么拘谨做什么,可是秋娘的舞跳得不好么?还是跳得太好了,你怕唐突了佳人?无妨的,你若是喜欢,晚上叫她去你房里服侍就是。"

  孟惟又不能说叫他全身紧绷不敢唐突的不是秋娘的舞,而是师相的手,只得连声推拒,又直言自己并没有这个意思,谢别才不再作弄他。

  08

  谢别提拔他不遗余力,短短三年,新科进士就做到了中书舍人,需知此时同榜的状元郎还未有幸涉足中枢,谢别的亲生儿子亦还在外郡为官,小孟舍人以丞相门生朝中新贵的身份变得大名鼎鼎,便是宫中哪位传奇人物楚王李澜,他也是说得上话。

上一篇:公子偃武

下一篇:‘傻’后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