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养龙 第138章

作者:向家小十 标签: 西方罗曼 励志人生 天作之和 玄幻灵异

  萨米的粉丝们也在转发:[萨米导演今日份迷惑发言Get——看《爱你就要杀死你》,我很快乐。]

  黑粉们直接开骂:[妈的!开心个P!萨米格里芬,你是不是有病?是不是有病?!!]

  他们义愤填膺地攻占了评论区:[你有种来现实我们单挑!天天把主角搞团灭,你怎么个意思?这都是你杀的第几个了?刽子手!]

  唉,骂就骂吧!

  回回都是这样,也不累。

  萨米觉得,这些人一天到晚真是了无新意。

  而且,单挑?呵呵,连龙都没有的人有什么资格找有龙的人单挑!

  不过,首映基本还是成功的。

  当时有一份叫《电影周报》的报纸,给了《爱你就要杀死你》一个近乎狂热的好评。

  而且,在这份报纸上,那位给了电影极度好评的影评人还提出了一种颇受赞赏的见解。

  他认为,可以暂时忽略影片中的‘同性恋情’,而把关注点儿集中在另一件事上,那就是——自由意志和现实规则的对抗。

  这家报纸的记者长篇大论地分析了男主角安德森这一角色的象征意义,表示这个角色就属于‘从头到尾都贯彻执行自由意志的存在’,而另一位主角,也就是汉森教授,则属于‘自由意志在现实前的妥协一面’。

  正所谓‘罪的本质,就是人拒绝服从神的旨意,不让神决定一生的路程,而选定走自己的路’。

  如果把神理解为社会规则,那么,世界是不允许有自由意志的人出现的。

  人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如此,其实,绝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并在随后的日常教育和平时接触的信息中逐渐定型。这时候,一旦有人试图打破固有框架,立刻就会遭到周围人的群起而攻,并且成为‘有罪’的人。

  所以,‘改邪归正’的汉森教授得以寿终正寝,坚持不改的安德森只能选择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在无法自由的现实中,选择死亡就成了自己唯一可以做主的自由。

  这位影评人如此这般的讲述了一番,博得好些人的认同,都认为他分析得切中肯綮,十分透彻。

  一度成为这部电影的权威影评。

  以至于狗仔记者在洗手间幸运地堵到萨米的时候,都不忘问一句:“萨米导演,你对XX影评人的那篇分析怎么看?这部电影真的是讲自由意志对抗现实的吗?”

  萨米整个人都听懵了:“呃,你先解释下,什么叫自由意志?”

  狗仔记者也有点儿懵,愣了两秒,才结结巴巴地说:“意识,意识的主动性?”

  萨米一脸‘你在说啥’的古怪表情。

  狗仔记者:……

  不过,后来萨米仔细阅读了那篇影评后,就被成功说服了。

  因为“这可比我之前谈个恋爱的立意高大上多了啊”,于是‘没错了,我就是拍得那个自由……自由意识,不,是自由意志’。

  除此以外,他的冤家对头鲍比汉斯也属于第一时间发出影评的人。

  他在影评中这么写:[‘我这次要拍一个像我的主角’,萨米格里芬如是说。]

  萨米:我不是我没有我没说,能不能别胡乱代言我。

第116章 过分解读和诚实

  [我行我素, 习惯性把外界人、事、物全都无视,执着,有固定的目标, 极度专注和坚持, 某种程度上还有些天真……说到这里, 凡是认识萨米格里芬的人都能看出,这个面无表情, 时不时就有惊人之举的古怪角色和他的创作者之间, 显然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除了身高和长相。]

  鲍比汉斯用这段话作为了影评的开头。

  比起之前报纸上对电影的立意和思想的分析,这位一向喜欢吃饭睡觉骂萨米的神奇影评人,直接把关注点儿放在了电影角色上,并且, 致力于将角色和导演扯到一起。

  虽然这样很烦。

  但不得不说, 角色分析什么的也确实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只是……道理萨米都懂, 但‘除了身高和长相’是什么意思?

  自己是没有迈奇高, 也没有迈奇帅, 有必要专门强调吗?

  鲍比汉斯肯定是听不到萨米内心深处不满声音的。

  他继续按照一贯的思路分析:[创作者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儿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 投入那么多,制作出来的东西很难和自己毫无关系。但搞出一个这么像自己的主角, 只能说,萨米格里芬实在是太自恋了。]

  萨米:?

  [不过,好莱坞中一向不缺自恋的导演, 把电影主角当作自己的化身打造,也是比较常有的事。但有意思的是, 绝大多数自恋的导演会选择去做一个英雄、天才类的角色,哪怕是反面角色,也要搞个黑帮老大那样能发号施令、颇具城府的角色,当然,偶尔也会出现致力于跑龙套和当平常人的个例。]

  [但这些,都算是大家可以理解的范畴。所以,难以理解的只有萨米格里芬,他选择了当一个精神病!]

  萨米:?!

  [作为影片主角,创作者首先要给他设置一个目标,才能方便后续剧情的展开。]

  [于是,主角安德森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杀手?请问,正常人会这么干吗?]

  [显然不会!]

  [好!既然确定了电影主角是个精神病,那接下来的一切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萨米:……你到底理解了什么?

  但鲍比汉斯却没有继续分析角色,反而又换了一个方向旧事重提:

  [在《驱魔师》那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曾经下过这样一个结论——萨米格里芬缺乏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

  [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他讲的这几个故事不是挺精彩的吗’?]

  [是很精彩,但大家可以仔细想想,不管是《驱魔师》,还是这部《爱你就要杀死你》的叙述方式,从开头到结尾,整体氛围极度散漫,与其说是随着剧情慢慢向前发展,不如说导演纯粹是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就拍到哪里。]

  [从这一点儿来看,萨米格里芬的叙事能力,绝对是好莱坞之最!]

  [别误会,是最糟糕的最。]

  [于是,这种极为莫名其妙的叙述方式,直接导致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

  [当你以为是犯罪片的时候,它变成了爱情片;当你以为是爱情片的时候,它变成了公路片;可当你以为它是公路片的时候,它又变回了爱情片!]

  [但最后,它到底算个什么片?]

  [我不知道,反正萨米自己说是爱情片,呵呵。]

  [这种糟糕透顶,完全就是自寻死路的拍摄模式。如果导演不是萨米,换成什么其他米的话,别说是参加电影节了,大概刚一出现就被扔进垃圾桶了。]

  [可正因为导演是萨米,这部电影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看到这里的时候,好些影迷都惊讶了:“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吗?鲍比汉斯收钱了吗?他居然也开始夸萨米了?”

  可显然,大家都高兴得太早了。

  鲍比汉斯接下来一本正经地给出了一个结论:

  [正常人拍这种叙事混乱的电影,往往驾驭不了,最后一团糟。但非正常人拍这种电影,有时候却会负负得正,出现让人搞不明白却奇怪的好效果。而我对这种效果形成的原因,分析结果就是——精神病把正常人拉到他们精神病人的主场世界,再凭借他多年丰富的患病经历将我们这些正常人全都绕进去,然后,击败!]

  瞬间,底下评论区全都笑死了:[什么沙雕理由啊哈哈哈哈哈];[我看明白了,你就是变着法儿地骂萨米是精神病];[所以我们都被精神病套路了?]

  萨米已经不想看下去了。

  他真心觉得,这人有病!

  但事实上,鲍比汉斯这回也并非全是批判。

  从某方面来说,他甚至是困惑不解的,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这部电影都存在着无数个足以让一部电影成为烂片的问题。比如,并不怎么讨喜的角色,一个是精神病一样,每天都在不知所云、莫名其妙;另一个明明更年长,却软弱无能,身为男人却毫无担当感。除此以外,还有漏洞百出的剧情,什么不经审判就被确认的诱拐罪名;光明正大地开着车逃跑,居然没被警察抓到……]

  [这样荒谬离奇、不靠谱的细节,如果仔细想想,还能在电影中找到很多、很多。]

  [可观看时,观众们却会不由自主地忽略了这些。]

  最后,鲍比汉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情感地感叹了一句:

  [萨米格里芬在故弄玄虚和糊弄人方面,确实堪称一绝。]

  勉强算是夸奖吧。

  但萨米真是一点儿都不乐意听。

  不过,除了鲍比汉斯这个整天找麻烦的人外……

  其它评论整体来看,正面评价还是占大多数的。

  有人认为这是:[今年电影节最让人惊叹的一部电影,看似描写同性边缘恋情,实则充满了对固有思潮的否定和批判,还有成长时期每个人都会遭遇的叛逆和彷徨,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影迷们的共鸣,尤其是最终宿命般的结局,极具反思效果。]

  也有算是萨米粉丝,帮忙胡乱吹捧的:[我一直很喜欢萨米,他拍出的电影确实如鲍比汉斯所说,经常让人摸不到头脑,不知道在讲什么。但只要认真看过他电影的观众,却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一些真挚情感,每一个画面,每一首配乐,每一个故事细节……因为他在拍摄电影时,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观众平等地站在一起,永远充满诚意。有时候,他甚至像幼儿园小孩分享糖果一样无私,将自己喜欢的统统展示给大家看。这时候,我们如果跟着他的思路走,是真的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感触、发现无法言说美的,这就是他电影最大的魅力。]

  前者大家看看就过去了,对于后者……

  好些网友后来给出的评价是:[不愧是萨米导演的粉,写的都是什么看不懂玩意儿。]

  然后,对电影中安德森这一角色,还引发了一点儿小争议。

  在鲍比汉斯看来,这个角色的设置是故弄玄虚,也就是说,不管安德森是杀老鼠,还是后来想杀人,都是为了给角色加点儿时髦值的随意添加元素。毕竟,总有些爱好古怪的影迷喜欢有特殊职业的角色,什么杀手、特工什么的,那么导演肤浅地加点儿元素进去,哗众取宠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也有一部分影评人试图深入地挖掘角色。

  他们认为安德森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他自身杀戮欲望的来源根本没有给出解释,也没有像一般电影那样设置什么悲惨身世背景、凄惨往事一类,而是天生的,无缘由的。所以,如果将杀戮欲广义为一种欲望,那这部电影也算是人类对抗欲望的全过程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对抗并不算是成功。

  不是好莱坞完美的大团圆结局,它没有粉饰、敷衍地让角色完全改邪归正,哪怕到了最后,主角安德森还是选择了拿着刀埋伏在汉森教授家门口,只不过理智又一次帮助他临时压下了欲望,直到最后,由主角的死亡划下句点。

  当然感性一点儿的,可以说是爱情的伟大和胜利。

  但其中隐含的结论似乎又在告诉大家,要不然杀死别人,要不然杀死自己,没人能战胜自身的欲望,只有死亡才能终结一切。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拍得就现实和可怕了。

  于是,还有个别影迷站在汉森教授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观点:[汉森教授怕不是被安德森给吓跑的吧?他是不是意识到安德森要杀自己了?他要继续留下去,是不是早晚被捅死?你们看安德森之前抓着打火机,一脸变态兴奋地追着蟑螂烧的那一幕,汉森教授的脸都快吓绿了。你们说,他当时怕的是蟑螂,还是安德森?]

  没人能解答这个问题。

  此时,电影仅仅在电影节上首映,还没有正式公映。

  可这些各式各样的影评,外加无数不明觉厉的分析都勾起了网友们的兴趣。

  无数吃瓜群众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并且,看热闹地想知道,这么多人分析来分析去,到底谁的分析是正确的。

  但对电影分析这种事,很难出现正确答案。

  一连几天,也没等到什么权威说法后,网友们就又淡定了。

  这时候,一个视频横空出世!

  而视频的标题则是——二十分钟写完剧本,《爱你就要杀死你》其实没有任何深意?

上一篇:半妖的炮灰公司

下一篇:被动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