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病弱摄政王 第2章

作者:茶叶二两 标签: 古代架空

  方宁长吁短叹。

  他一个拿针扎人的杏林,何苦和殿下这个拿刀砍人的武将在嘴上争长短。

  方宁随手祭出一个姜色针帘,二指捻着牛毛银针,敛起脸上的丰富表情,眼神一凝,在手腕下三指处虚虚一比,稳稳刺了进去。

  裴醉闷哼一声,缓了口气,抬手擦掉唇边新渗出的一丝暗红血色。

  方宁连下了三针,看见那人抵唇低咳不止,不由得心焦上火,往自己嘴里塞了一颗清心丸,急得开始原地打转。

  “眼晕,你好好坐着。”裴醉蹙眉哑声道。

  “殿下,我是不是做错了?”方宁蹲在裴醉的膝前,眼中的迟疑几乎要满溢了出来,“以毒攻毒,本来就并非上策。你现在旧毒未清,新毒又几近入骨,再这样下去,就不是能不能提得动刀的问题了,而是能活多久的问题了。”

  “伯澜啊,这毒你研究了三年了,可有解?”裴醉眉峰微微上挑。

  方宁脸色铁青,僵硬地摇了摇头。

  “所以啊。”裴醉笑道,“有选择的时候,才分上策下策。没选择的时候,谁还论计策高低优劣?”

  “是这样吗?”

  方宁咬着手指头,总觉得自己又被殿下的胡言乱语唬过去了。

  “当然。”裴醉支着手臂,勉强坐直了身体,朝他伸出手掌,“再给我一瓶,明日我要去一趟望台。”

  “不,不。”方宁卸下背上的药匣子,八爪章鱼似的抱得很紧,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为什么要去望台?呆在承启不好吗?”

  “北疆战事吃紧,偏偏望台此时水患,漕运难行,军粮积压。近日没有暴雨,堤坝却塌了。时机太巧合,我得去亲自看看。”裴醉转着大拇指上的青玉扳指,眸色深冷,“望台是水路枢纽,毗邻江南八府,不能出岔子。”

  方宁盯着怀里的药匣,咬了咬牙,从里面拿出一个白色瓷瓶,捏在掌心里。

  “殿下,少吃一点。”方宁垂眼望着手里的白色瓷瓶,“如果哪一日,这药开始反噬了,你就真的活不了太久了。”

  裴醉眼眸一舒,从方宁手中接过那白色药瓶,淡淡笑了:“知道了。”

  方宁犹豫着,坐在裴醉右手侧的红木椅上,悄声低道:“殿下,你是不是因为梁王殿下要回承启了,所以才想避开他...”

  裴醉抬手弹了方宁一个响脆的脑蹦。

  方大夫‘嗷’地一声捂着额头跳起,疼得眼泪飞流三千丈。

  “我...我又没有说错。”方宁哽咽道,“我是医者,殿下有没有心病我随便扫一眼就能知道。”

  裴醉斜睨他一眼。

  方宁边揉脑门边苦口婆心道:“殿下,梁王殿下是你名义上的手足兄弟,而且你们从小交好,他会谅解你的苦衷的。再说,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啊。”

  裴醉撑着额角,疲惫道:“我不是想要避开他。”

  方宁连眼角的细纹都写着‘我不信’。

  裴醉懒得再解释,笑着把他赶了出去:“去找东院那个老头子,让他拟个折子,就说本王身体不适,罢朝一月。”

  方宁磨磨蹭蹭地背着药匣,呆头呆脑地应了一声。

  小皇帝听说他皇兄又要下江南一带,高兴地在寝宫里打了两个滚儿,恨不得抱着他裴皇兄的腰撒娇蹭蹭。

  “皇兄,你放心去。”

  天子从枕头下面掏出一只小木匕首,亲手塞进裴醉的手心,严肃道:“这个是朕御手亲刻的国之小刀,能保佑皇兄战无不胜,平安归来!”

  裴醉噙着笑意,蹲在李临面前,微微仰头,温声道:“陛下在宫里也要保重自己。宦不可信,太后亦不可不防。朝堂大事,有内阁大学士,陛下不必担忧。若有紧急情况,陛下可派天威卫一路加急,臣很快便能回来。”

  天子懂事地点点头。

  “臣走了。”裴醉宽厚温暖的手掌包着李临的小拳头,低声叮嘱,“好好照顾自己。”

  免了一月的上朝虽然很高兴,但是他也舍不得他亦兄亦父,亦师亦友的裴皇兄。

  李临喉头发酸,扑进裴醉的怀里。

  “皇兄,早点回来。”

  “好。”裴醉摸着李临的背,笑道,“臣回来,给陛下带鲁班锁,九连环。”

  李临带着鼻音,囔囔软糯地说了一声‘好’。

第2章 漕运

  大庆漕运分三线,西、中、东。

  而汇同漕运是东线中最重要的一支,连接江南八府与承启的货运与水路中转。

  北疆与岭东战事,几乎都靠着这条漕运南粮北调。

  然而汇同漕运临黄河而建,因此水患频发,雨季决口,而旱季水位难过运船吃水线。地势又是北高南低,蓄水走船也困难。

  每年户部要花二三百万两白银修葺崩毁或淤堵的河道,却仍是收效甚微。

  初秋日头依旧毒辣,河堤旁的垂柳都晒得打了蔫,坐落在运河旁的青楼楚馆也没了娇媚高歌。

  忽得,静悄悄的运河中心远远响起一阵急促的鼓点声,先是如小雨纷纷,后似暴雨倾盆,万珠齐坠玉盘,轰隆作响。

  本是排队要进闸门的两层柳青色客船,闻得这阵激越的鼓声,立刻将船摇向岸侧。

  “漕船来了!”客船上不知谁先喊了出声,不出一会儿,甲板上便站满了人。

  运粮的军船,漕船,与载人过水路的客船不同。

  军船纵十五丈,高亦约近十丈,共有桅杆五只,上扬五彩旌旗。

  船分两层,底层甲板有几十名船工呼哧呼哧地摇着撸。

  一盘领青衫书生,眉眼温达,身形消瘦,独自站在客船船头甲板处,凝神看着遮天蔽日的运粮船队自身后缓缓而行。

  “公子!”

  一个身形矮小的小书童,身着湖蓝色布袍,急匆匆地跑向李昀身侧,替他披了件竹青纹鹤氅。

  “公子,怎么一个人出来吹风?”

  向文有些担忧地看着李昀苍白的脸色,想起前几日自家公子吐得起不来身的模样,心尖就一阵阵揪着疼。

  “我没事。”

  李昀声音清越,如风过竹阵,柔中带韧。

  他双手拢着氅衣,藏起了一阵寒战。

  “公子,你千万别勉强啊。”向文有些忧心。

  三年前,他和向武刚被公子救下来时,公子几乎每日都在生病。

  有一次,他不小心看到了公子脚踝处的累累伤痕,险些叫出了声。

  那是受了什么样的刑,才能留下那般深浅不一,纵横交错的伤疤?

  李昀转身,看见向文小眉头几乎都要连成了一条直线,不由得哑然失笑。

  “别担心了。”李昀抬手轻拍向文的背,“我身体早已好多了。”

  由于水患频发,能让漕船停靠的码头已经少了许多,因此每日放船入漕运的量都是订好了的。

  漕船过处,客船需让路。

  而基本上,所有漕船都在午时前入了闸口,午后寅时才陆续让客船靠岸。

  但,现在寅时已经过半,谁也不知为何今日忽然多了这十来艘运粮的漕船。

  客船上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船迟迟未开,甲板上的喧闹声也渐渐响了起来,七嘴八舌的,犹如闹事开集。

  “你听说了吧,摄政王又罢了早朝。”

  李昀眸光微动,手中折扇轻摇,面上容色不改,可心思早已飞到了那引起话头的人身上。

  “这可是承启大事,你一个小小白衣怎么知道的?”

  “我哥哥是兵部驾部司掌固!”

  李昀将视线缓缓投向那得意洋洋的公子身上。

  那人身着一身团领黛色长衫,鼻尖眼长,身形虚胖,显然是被酒色财气掏空了身子。他手中也摇着折扇,扇面是徐大家的临江仙,笔触细腻,深浅得宜,是真迹。一扇,至少五百两银子。

  李昀眸光微垂。

  兵部,倒是油水颇丰。

  区区一介掌驿站的掌固,便能养得起这般挥金如土的败家兄弟。

  只听得那人笑盈盈地继续说:“全承启都知道,摄政王纵情声色,又酗酒导致身体虚弱,罢朝是常有的事。”

  “不,不可能。”一个老头子颤巍巍地扶着船桅杆,声音沧桑道,“裴大帅算无遗策,百战百胜,怎么可能身体虚弱?”

  “那都是哪辈子的事情了,老头不懂就别说话。”那公子哥白了他一眼,“前几日,我从衙门买了邸报才知道,北疆的战事胶着,多亏了林副总兵神机妙算,大败兰泞敌军。河安没裴总兵,也一样能打胜仗。”

  老头儿还想说什么,却被那公子身边的小厮不耐烦地推了一把。

  那老人一下子没站稳,摔了拐杖便扑在了地上,随着客船水波一上一下地摇晃,挣扎了几下,就是没能站起来。

  李昀合上手中的折扇,悄然走到老者的身边,将那瘸了一条腿的老人扶了起来。

  那公子哥没理会这等微末细节,继续吐沫横飞:“我说到哪了?对,大败敌军。但漕运不好走啊,军粮运不过去。摄政王选择在此时罢朝,肯定是不想管了。他一贯如此。不管是北疆战事吃急的时候,还是流民暴动的时候。大庆啊,就要毁在这等尸位素餐的官员手里。”

  李昀扶着老者,从那层层人群中走了出来。

  “老人家,没事吧?”他温声问道。

  “没事,没事。”老人家擦了一把汗,拄着拐杖,唉声叹气道,“老了,确实是不知道现在大庆是什么样了。”

  “老人家一个人?”

  “啊,不是。”老者怔了怔,“小老儿是要去探望儿子。”

  说起自己的儿子,老者笑得皱纹爬上眼尾,没有方才的狼狈,只有欣慰与淡淡的担忧,抬手擦了一把汗,姜黄色短褐的宽松袖口滑了下来。

  李昀视线缓缓垂在那垂暮老者的干瘦手臂上,看清了藏在袖中的斑驳浅淡火药炸痕,忽得转了话头:“世人遵裴王为摄政王,也有人称其军职总兵。老人家却称摄政王为军帅,莫非,曾在河安从军?老人家,是军户?”

  那老者被说中拼死藏起的过往,大惊,藏起手臂上的层层伤疤,推了一把李昀的肩,一瘸一拐地想要逃走。

  李昀没去追,看着踉跄逃走的老者,眸光微敛。

  向武短褐马褂,五短身材,本来在旁边专心啃桃子,见李昀被推搡,小圆眼睛一瞪,两步上前,小心扶着李昀的肩膀,左看右看,惊慌道:“公子,你有没有受伤?”

上一篇:团宠小纨绔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