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第236章
作者:藤萝浠月
出来张琰家这个巷子没几步,哎呦一声响起的同时,一个老头儿捂着膝盖坐在地上,不停地哎呦着道:“撞死人了撞死人了,大家都快来评评理啊-”
啊字还卡在嗓子里,老头儿一下子消音。
只因为他的叫喊没有吸引来路人看热闹并为他“主持公平”,却是有两个个子高大的汉子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站在那小孩面前眼神犀利地看着他。
老头儿揉揉膝盖,嘟嘟囔囔站了起来:“算了算了,算我倒霉。”
一边说一边拿眼神瞅着苏辰,愣是给苏辰看出来千言万语的感觉。
怎么着啊,您到底是碰瓷儿的还是暗送秋波的。
有被自己的想法恶寒到,苏辰赶紧甩甩脑袋,叫上自家侍卫走了。
老头儿遗憾离开,在京城错综复杂的小巷子里左绕右转,经过一家烧鹅铺子时进去称了三斤熟鹅肉,最后进了一个只住着三四户人家的小胡同。
这家门上有一个特殊的标志,表明这家人都是或者至少家主是天主教信徒。
老头儿敲敲门,开门的是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说道:“老何,管事不就是让你买个烧鹅,怎么去了这么久?”
“富兴,你小子这是审问我呢?”老头儿皱眉问道。
富兴立马换上一张笑脸,道:“怎么敢呢,你可是艾管事的红人。只不过我觉得咱们在京城停留的时间也不短了,应该继续上路了吧。”
老何说道:“出来之前,颜主教是不是说了叫我们有事都听管事的?”
富兴没话说了,“可颜主教也说了让我监督艾管事。”
“傻小子,”老何拍拍他的肩膀,“那是还在福建的时候那么说,出来门咱们可不能因为这一句话就犯傻窝里斗。”
老何继续说道:“京城一直是我们方济会想要能立脚的地方,管事在这里停留,自然有他的用意。”
富兴猜测:“难道是想拉拢大信徒?可咱们也不能因为信徒耽误主教的正事儿啊,况且京城这些人没几个是好的。”
话说前年在回京途中,苏辰和胤礽遇见了方济会传教士赵湖和艾五,因为艾五的提醒,他们一回到京城就把天主教那些信主不能供奉祖先牌位和称万岁的乱七八糟礼仪之争说了。
康熙根本不用跟他们迂回曲折,直接就下令福建巡抚,让他带人把当地的教堂能撤的都撤。
方济会在福建五六年经营,仅仅因为当朝皇帝的一句话便元气大伤,颜当气炸了,马上给教皇写信。
且其信念比没有遭受打压之前更为坚定,秘密传教活动从那时便一直不止。
颜当那些曾经在中国传教的前辈排斥佛教,称佛教徒的行为为迷信,但他却不一样,他准备先联合已经称为蔚然大宗的佛教。
不过接触了很多寺庙主持,发现他们跟自己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
于是颜当把目光放在了中国西北,据说西藏遍是黄教信徒,他们还实际掌握西藏的政务军权,颜当决定派天主使者过去。
而被派出来的这个人,就是上次立了大功的艾五。
老何是艾五的副手。
和富兴在门口说了会儿话,老何提着烧鹅走进东向的一个房间。
房间里盘膝坐在炕上打坐的,不是当初和苏辰、胤礽见过一面的艾五还能是谁?
但老何进来把烧鹅放在桌子上的第一句话却是:“属下无能。”
艾五睁开眼,把包着烧鹅的油纸打开,拽了一块肉豪放地吃着,“没把信儿送出去?那小子挺机灵的啊。”
老何说道;“到底是在京城,小主子身边都是明卫暗卫,我就想着碰个瓷儿,顺手把纸条塞过去---”
艾五笑道:“没想到连那小家伙的衣角都没碰到。”
老何点头,艾五伸手指了指对面的座位,他便也坐下来,拿起一块鹅肉吃着。
“我看小主子挺怜贫惜弱的,怎么属下就不成?”
艾五打量一眼他并不算瘦弱的体格,笑道:“可能你长得不像,我那小孙子脑子灵光着呢。”
说着又咬下一块鹅肉,十几年没吃到这个味儿了,虽然不如以前正宗,但还是挺好吃。
老何道:“信递不到皇上手中,会不会误事啊主子?”
问是这么问,他一口一口吃得却是没心没肺。
艾五想了想,道:“应该不会,你去永平巷给辰亲王留个口信儿,咱们明天就走。”
西藏这个地方,不能再让颜当派人去了。
如果他们在中国创造出一个能够任免君主的东方“教皇”,其结果将会无比恶劣。
玄烨啊,你小子还是小看这些天主教人士了。
这些人中的确是有纯粹信仰的,但他们的野心,比如今西藏第巴桑结嘉措的还要大得多。
苏辰已经走过了西华门,鼻子突然有些痒,忍不住打了大大的一个喷嚏。
谁在想我吗?
“阿玛。”
下午没有什么国家大事需要处理了,康熙在懋勤殿读书,南书房的几个侍讲和翰林院的两个文臣都在。
苏辰没想到自己破坏了挺好的讲课氛围,喊着阿玛走进来,看见黑板边站着一个人其他人有坐有站的都在认真听,他连忙闭上嘴巴。
保成也在,他坐在阿玛左手边。
苏辰悄悄从后面绕过去在保成那边坐了,一语不发地看着前面讲课的人听课听了会儿才开小差,问道:“保成,这是讲的什么?”
“跟你那小侄子道别完了?”胤礽却低声说。
苏辰:瞧瞧这几个字酸成什么样了。
都说了,以后你家孩子才是我亲侄子呐。
苏辰点了点头,把在路上买的梅花糕打开给他一小块。
胤礽吃着道:“阿玛要听历史上的变法,找了翰林院最懂史书的经筵讲官来讲。”
第186章 卷起来
苏辰哦了声,现在讲的正好是王安石变法,这个讲官在言语间对王安石当年大多数的变法都是不赞同的,最后却也没否认王安石之变法的功绩。
康熙让臣子们讨论,为什么王安石每一条变法都是为拯救北宋当时积弊,最后却反而加剧了各方面的问题。
一会儿还要挑选人来回答。
苏辰就想溜,在政事这方面他阿玛总是认真到让人害怕。
看来在他阿玛手底下当官也没有多容易。
他刚弓着腰站起身,便被端起茶杯的阿玛叫住了:“辰儿,你也参与进来。”
“今天是休息日。”苏辰想逃课的意图不要太明显。
康熙喝了口温热的茶水,说道:“不是休息日的时候,你跟朕请了多少次假了?”
胤礽立刻给他哥插刀:“阿玛,我记着呢,今天早晨才看了看,我哥从书院开学到现在请假的次数已经超过十次了。”
苏辰:“我那忙的都是正事儿,是阿玛叫我盯着畅春园的修建的。”
南书房臣子和翰林院的两个老人都听得好笑,辰亲王这散漫的性子还是一如既往。
第一次来给皇上讲书的翰林院修撰陆肯堂本来全程都很紧张,现在么,一瞬间梦回当初在乡里办私塾的那些日子。
尽管私属里的孩子都是他们父母用辛苦所得送来的,但总有那么几个不愿意安心学习的。
就和现在的辰亲王一个样儿。
不过,辰亲王这样不爱读书,会不会引起万岁爷的不满啊。
然后陆肯堂就看到万岁爷不止一点都不生气,还笑着道:“今天下午你若是能在这儿好好听讲,等你从江宁回来,另外给你两天休息时间。”
苏辰便无声地坐了下来。
一会儿,到了“答题”时间,因为捷才总是很容易被皇上想到的高士奇最先站起身发表他的见解。
高士奇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意见,主要就是从王安石一些措施本身的不合理性找原因。
他说完,别人又查漏补缺,一个老头儿最后补充,依据北宋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给皇上提交了一份答卷。
最后补充的这个老头儿,觉得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宋神宗太过软弱不能以武力坚持变法的推行,二是底层百姓愚昧不能理会国家决定的意义因此多不配合。
如果说让苏辰找一个他比较赞同的答案,那就是这个老头儿了。
哦对,这个老头儿是谁。
苏辰平时活动的地方多在内务府制造处、工部等朝廷部门,他认识的人比较多的也是工匠等技术型人才。
南书房在十六年正式成立之后,入驻的官员越来越多,苏辰都认不过来。
胤礽小声跟他哥提点:“武英殿大学士吴正治,快六十了。”
这么大年纪了,岂不是一个老狐狸?
想他刚才提到的第二点,说百姓愚昧不懂国策,其实这个老头子根本是看出来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没有被底层的官吏好好执行吧。
比如青苗法,想当初学历史背到王安石变法里的这一条,他还疑惑呢,官府贷钱给百姓种地,多好的事啊,为什么百姓们都骂死了王安石?
然后具体了解了才知,当时的官府哪是提供钱给百姓读过困难,根本是官方高利贷,百姓找人做主都找不到。
大家不想家破人亡自然要拒绝。
可谁让底层放贷的官吏有政府的免死金牌的,谁家不贷揍谁。
最后激起众怒,大家不骂王安石骂谁?
而这只是因为百姓愚昧不了解国策不支持政府吗?
苏辰也压低声音:“怪不得他这么说。”
两条下来都是拍马屁,高明的马屁,他这意思不就是说皇上您有什么想做的就要坚持自己。
“保成,说说你的看法。”
阿玛提问了。
胤礽站起来,回道:“儿子觉得,王荆公的变法有些操之过急。而且他的改变,并没有突破北宋王朝重文轻武的根本藩篱。”
然后又说了几点王安石变法在现在能够借鉴的点。
这要是考历史,保成怎么也能得九十分往上。
上一篇:cos蛊王后发现我就是正主
下一篇:重力使都姓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