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第55章

作者:藤萝浠月 标签: 清穿 随身空间 BL同人

  进去了才发现,余太医正坐在椅子上抱着顶戴擦汗呢,他就了然了,问道:“刚那位过来做什么?”

  余太医还懵懵的,抬头一看人脸,见过道:“赵太医早。也没什么,王爷是来拿痱子粉的。”

  多余的再不多说一个字。

  赵太医心里有几分懊恼,早知道他该早一点过来的,现在天都亮的这么早嘛,早点来也能在主子跟前露露脸。

  出来御药房,天上的太阳就有几分炽烈了,碧蓝的天空中万里无云,挂在其上的太阳也越发显得剔透明亮。而后半夜积聚下来的那点凉气,很快就要被这明亮的大太阳给驱散干净。

  “现在有什么时辰?”苏辰问后面的复康。

  复康是个会看天色的牛人,仰头看了看太阳的位置,说道:“辰时左右,王爷,这该去用早膳了吧。”

  从这儿看乾清门,外面都没有什么官员了。

  这些天御门听政结束的时辰都比较早,阿玛说了今天听政结束后和他们一起吃饭,苏辰想起来,带着复康就往大殿内跑去。

  “微臣,大理寺司务厅八品司务赵时揖,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苏辰的脚还没跨过乾清宫正殿的高大门槛儿,就听见这么一道洪亮的声音从里面响起。

  光明正大殿宽敞,回声很明显。

  没想到皇阿玛现在还在接见臣子,苏辰进来后靠墙边往西暖阁走去。

  康熙看到儿子从外面跑过来,还以为他勤奋才从上书房回来,只看一眼便把目光放到跪在殿下的臣子身上,平常的声音里也渗透着浑然的威严:“起来回话。”

  赵时揖站起来,心里不觉得怕,但却总觉得腿肚子有些发颤。

  “赵时揖,”康熙从御座上起身,走下台阶来,打量着这位弓腰垂头站立的八品司务,问道:“你觉得朕从卯时就要开始御门听政,不合理?仅仅是因为听政开始的时辰太早?”

  赵时揖的脑袋更低几分,声音却依然洪亮:“皇上卯时听政,寅正起身都不算晚。但如微臣这等微末小官,住的地方远离皇城,想要不迟听政时间,便在寅出起身也有些晚。更别提还有些年迈官员,行走不便,有的丑时即起身穿衣。以至于大家白天在衙门,精深倦怠无力处理公事。”

  说完他才跪下,道:“所以臣才上书请求皇上更改听政时辰。”

  康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敢说的臣子,很有些发现新鲜事物的感觉,在这臣子说完了才渐渐显出几分惶恐样子的时候,他脸上带着笑容道:“内阁、各部也都有大臣提议过更改每日的听政时间,以及朕听政的频率。只是他们都说是担心朕的身体,”

  说着忍不住笑道:“你是第一个在御门听政这事儿上,说的是大实话的人吧?”

  赵时揖忙道:“臣惶恐。”是真的惶恐。

  康熙笑容不减:“起来吧。你说的,也有道理,先前朕的确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这样,”他说着又走回金殿上坐下来,道:“从今日起,御门听政时间更改为春夏七时,秋冬八时。年老者,生病者,上折子到部里,可着情免御门听政几日。”

  赵时揖听完了还愣在原处,折子是他昨天上的,今天下朝后就被叫过来,心里一直是在打鼓的。

  却没有想到,皇上不仅没有怒斥他怠惰,反而还立即作出了更改御门听政时间的决定。

  这一刻,赵时揖心中惶恐感激参半,真心实意的跪下高呼:“皇上圣明。”

  趴在柱子后面偷看的保成转身,踢踏踢踏回到西暖阁,苏辰一抬头就发现他的嘴巴是不自觉撅着的,一面盛了碗点缀着枸杞的鸡汤给他,一面问道:“怎么啦?”

  保成说道:“我也想晚点起。”

  他现在其实起的不算早,毕竟还没有到正式读书的年纪,都是卯时初才起,也就是早上六点,之后吃些点心去上书房读书。

  “你晚上一般戌初就睡了,到早晨卯时这中间有五个时辰,十个时了,睡眠完全充足。”不用跟阿玛说,苏辰直接拒绝了弟弟的这个请求。

  不会是听到别人跟听政时间上折子,这小家伙也想变变自己的读书时间吧?

  “早睡早起身体好,”他笑着捏了捏小家伙不情愿的小脸蛋。

  不一会儿,康熙回来了,看桌子上的饭菜还没动,道:“你们怎么不先吃?”

  苏辰说道:“正要吃,阿玛,这是你的鸡汤,还很烫,吃过饭再喝。”

  “好,”康熙笑着,儿子亲手舀的鸡汤总是比御膳房就那么端来的香浓,随意的问道:“你身上起了痱子?”

  苏辰没想到一点小事也能惊动阿玛,摇摇头:“就后背一点,已经拿过痱子粉了。”

  保成手里拿着一个小包子,跟他哥出去几回,他现在就喜欢吃这种做的不是过分精致的食物,觉得看着都有种家的舒服感。

  听说他哥起热痱,说道:“我有一个凉玉的席子,一会儿叫人给大哥送去。”

  “你用吧,你小小的更怕热。”苏辰终于是把自己不乐意穿肚兜的话说了,引得他阿玛笑道:“辰儿又长了一岁,大人么,不愿意穿小孩子穿的肚兜也是有的。”

  保成:“为什么大了就不愿意穿肚兜?”

  苏辰很是不好意思,本来嫌肚兜幼稚,现在却显得他幼稚了,转头对弟弟道:“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保成懵懂的点点头。

  康熙喝一口此时已经不那么烫口的鸡汤,笑着跟两个儿子宣布:“进入五月更热,等过几日给你们额娘做完三周年祭礼,阿玛带你们去瀛台避暑。瀛台林木茂盛,大暑时节也是清凉的。”

  到那里就不用怕热了。

  苏辰道:“我们都能去吗?”

  康熙点头,指着小保成道:“今年把他也带着。”

  保成连连点着小下巴,他还记得去年阿玛去瀛台,他一个人留在宫里的孤独寂寞,虽然那时候阿玛每隔几天会回来看看他。

  对于出宫避暑这种类似出去旅游的行程,苏辰很是期待,当下摩拳擦掌道:“那我今天就收拾东西。”

  只不过,额娘的三周年祭礼,岂不也是保成的生日?

  ---

  白居易在诗里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说的就是现在的情景,在北方刚进五月,去年的冬小麦就到了收成的时候,往往蒸几个黑乎乎干硬饼子,有条件的再煮上一碗咸鸡蛋,一家人便从天刚蒙蒙亮便到田间忙碌起来。

  京城附近的田地也是如此,还不到辰时的时候,割麦子的已经从这头走到另一头,妇人将板车从牛身上卸下来,拉着到田里,用木叉挑起地上打好捆的麦子,放在车上。

  旁边有才总角的孩子低着头拾麦子,大一点的孩子则帮着母亲把车上的麦子归拢好,用草绳紧紧的扎起来。

  以中间的羊肠小道为中心,两边都是这种忙到全家出动的热火朝天的情景。

  远处走来两个人,一个老者一个青年人,老者穿着粗布棉衣长衫,青年人同样是长衫,手里还牵着一条皮绳子,后面系着一头肥壮的青驴。

  偶尔抬头的农家汉子看到这俩人,客气的笑了笑,低下头挥舞着镰刀继续收割覆陇黄的小麦。

  现在能穿长衫的,基本上都是读书人,天然便容易得到别人的尊敬。

  老者和青年人一路走来,所遇见的人对他们都还算客气,尤其是在田间忙碌的这些农人。

  “小兄弟,能否借一碗水喝?”老人停下来,向刚才那汉子说道。

  汉子被太阳晒的发黑的遍布着一层汗珠的脸上绽开笑容,有些赧然,道:“老丈,我都四十了,孙子都那么大了。”

  被汉子指着的正是蹲在地头,往篮子里捡麦穗的一个两岁左右的娃娃。

  老人笑着改口:“那兄台?其实我都快七十了,”说着指向旁边的青年人,“这是我儿子,三十有四了。”

  汉子惊讶道:“不像,您老看着才五十。”

  放下手里的镰刀,走到地头把干净抹布盖着的一瓦罐水提起来,送到老人儿子手里,爽快道:“你们倒着喝吧,早晨起来时煮的白开水。”

  老人也惊讶了,没想到一户普通的农家人能这么讲究,但他着实渴了,今日上路之前带的水早已喝完。

  那青年人从驴背上的包裹里取出来一只陶碗,倒了大半碗递给老人:“父亲。”

  老人喝完了,青年人自己也喝大半碗。

  解渴后,老人才跟那边又去割麦的汉子闲聊:“老兄家里日子不错啊。”

  “紧巴巴的,”汉子一边欻欻割着麦一边应付谈话,笑出一口大白牙,“老丈看我家里像是滋润人家?”

  老人笑道:“有喝开水的讲究,日子都不会太差。”

  汉子笑的欢快,道:“那可不尽然,您不知道我们这儿的人喝开水,也是前些日子才开始的。听说不把水煮开,那就是生水,生水里有虫子呢,长年累月的,肚子里便都是虫了。严重的还能累积成病,叫什么、”

  那头割着麦子过来的年轻人接道:“是蛔虫病,到成了病的气候,就不好治了。”

  老人心想着这附近肯定住着一位医术高又有仁心的大夫,便笑着问:“这话是谁告诉你们的?”

  农家汉子的儿子指向东北,道:“前面沙岗地的人说的,他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打虫的药,听说一开始是沙岗地一个小孩枯瘦枯瘦的,叫他们粉饼厂的主家见着了,以为是那孩子啥不良,专门请来大夫给他们村里的孩子瞧病才发现的蛔虫病。”

  农家汉子点着头道:“是哩是哩,那主家真是好心,没几天便送过去一种能治蛔虫的药,还叫人跟咱们这周边村子里的小娃们分了。”

  老人看着东北那个方向,目中沉思一闪而过,感兴趣道:“我们父子一路走来,还没进这京畿地界儿,便听到好些人说起那个有个粉饼厂的村子。那个村子,真有那么好?”

  农家汉子割麦子都不顾了,说道:“您去看看就知道了,他们村子现在没一个种地的,都给那个粉饼厂干活儿呢。不仅月月有钱拿,四时八节的还有礼品发。这不马上端午,他们那厂坊的人,都得了香囊和粽子。”

  旁边装麦子的妇人忍不住了,插言道:“最好的还是他们村里要建三四排砖瓦房,有些儿子多的人家能分好几处呢。”

  妇人最羡慕的就是这个,没收麦子的时候有一段闲暇的日子,她跟着村里的妇人去沙岗地做过几日洗料的零工,看见了那几排快要完工的房子。

  回来后念叨好些天,只恨他们村跟沙岗地中间还隔着二三里地。

  到跟前听到这样更确切的消息,便意味着那做粉饼的沙岗地村的各种传言都不是虚言。

  老人心里的好奇堆到顶高,说道:“没有自家的地,岂不是和工匠无异?”

  这人脑子有毛病吧。

  妇人看了老人一眼,她男人倒是没有觉得老人傻,仔细说道:“似我们这般,种着自己的二亩地,还不如人家在粉饼长做活儿的。更何况,现在我们连自己的地都没有。”

  话落,看向面前的田地,汉子眼里融着天下农人间共有的一种悲伤,他跟老人解释:“我们这种的也是京中大户的地,一年交完地租粮税,收的粮食刚够一家人吃喝。”

  老人心中感触,但若是天底下种地的都不想种地,这天下人裹腹的食物何来?说到底,那粉饼厂是经商的路子,有没有粉饼厂对天下影响不大,有没有农人,却关系着天下稳不稳。

  这清朝的皇帝也算是个难得明君,竟然放任这么一个厂坊在京城附近而不管,那么这厂坊必有那朝中高官插手无疑了。

  老人和他儿子在这家地头歇了会儿,便告辞,沿着两边尽是阳光蒸热的麦秸竿香味的道路,继续前行。

  “爹,再过一二里就是沙岗地,您坐驴子上来吧。”避开路上掉的一撮麦穗,青年人对老人说道。

  老人转头看了看家里的驴子,道:“它也渴的够呛,不远了,我走着便是。”

  到这个村子的尽头,是一片捶的平整的打麦场,前面应是沙岗地,远远能看见,那个小小的村庄里除了扎堆的屋子,并没有种什么庄稼。

第53章 洋槐花

  去沙岗地的路也和前面这个村庄的不一样,这里也是京城四面朝外修出的有十几里的那种水泥路,午后的时刻,太阳正烈,这种路的路面热度隔着鞋底子都能感觉到。

  走了会儿,老者皱眉说道:“这样的路好处明显,缺点也很明显。”

  青年人不认同他爹的看法,“我却觉得这水泥路利大于弊。”

  哒哒的跟在后面的驴子嗯啊一声,也不知道是在应和谁。

  老者指了指自家驴子,道:“瞧瞧它,如果没有装蹄铁,走一圈对蹄子的损伤必然很大。”

  青年人低声嘟囔道:“您就是看不上如今的朝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