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拿了嫡子剧本后 庶女拿了嫡子剧本后 第106章

作者:方便面君 标签: 系统 甜文 爽文 GL百合

  这下大家算是看明白了, 这沈霁已经被李云杳吃得死死的, 难怪她的身边连个姬妾都没有!

  倒是有一个女郎中, 可二人之间别说有什么火花, 就连一个暧昧的眼神都不曾给对方。把这么漂亮的女郎中放在身边, 却从不下手, 简直白瞎了那女郎中这么好的皮囊。

  再说沈霁回了通判厅后, 处理政务的时候也并不避着李云杳,遇到一些难题时甚至会主动跟李云杳商讨,显然不打算将她囿于后院,变成只管内务的贤妻良母。

  这对小夫妻的相处模式真是叫人看不懂,但并不妨碍别人羡慕她们之间的感情。只有一点,听闻她们成亲多年,却未有一儿半女,这着实让人好奇。

  折赛花也好奇,趁沈霁与李云杳来杨家的空隙问了她们。

  殊不知沈霁并不在意自己何时才会有孩子,道:“我爹年近五十才有的我,我现在才二十岁,还有三十年的时间慢慢来呢,无需着急。而且说不准晚育就是我们沈家的传统呢!”

  折赛花:“……”

  她哭笑不得:“你能这么想也好。”

  没有孩子作为纽带的夫妻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她有些担心二人有朝一日会从恩爱的佳偶变成怨侣,——她还挺喜欢这对小夫妻的,所以犯了为人长辈的毛病,开始替她们操心起来。

  杨业回来后,沈霁便与杨业说政务上的事情去了。

  不知不觉中,沈霁来代州也有两个月了,在杨业的帮助下,她也算是在代州站稳了脚跟。

  “快入冬了。”杨业拧着眉头,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

  沈霁问:“代州的冬天可难熬?”

  “说不准。”杨业笑了笑。

  沈霁琢磨了会儿,灵光一闪:“明府是在担心契丹?”

  杨业颔首:“每到入冬,这戎狄就喜欢扰边,总喜欢趁秋收之后来劫掠点东西。”

  “我听说那契丹有汉臣,教着他们如何效仿中原管理政务,又学习中原的农业技术,耕作粮食与蔬果。另外他们本是游牧民族,在畜牧一业上远超咱们中原。还有冶炼锻造的技艺……他们的实力日渐强盛,一直都在追赶,甚至反超咱们中原,不得不防啊!”

  杨业没想到她能有如此真知灼见,要知道他还在太原为刘汉的臣子时,就有许多朝臣看不清形势,一直都认为契丹不过是一个靠掠夺为生的大部落,他们有的只是铁骑和牛羊。然则,自从燕云十六州被割让后,那契丹的皇帝便采取了两种制度,其中北边以契丹人为主,南边则以汉人为主,发展农业、商业,也都是靠的南边。

  契丹强大和兴盛起来后,用以前的目光来看待他们便显得愚蠢了。

  “依你之见,该如何防?”杨业问。

  “防他们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强大我们自身,然后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沈霁暂时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大宋,那么就先从这个小小的代州开始改变吧!

  沈霁就如何治理和发展代州一事,和杨业展开了讨论。

  首先如她所言,代州能耕作的土地太少了,那么就不必强行将代州发展为农业大州。

  根据地形地势和她让人去查探的结果显示,代州盛产铁矿、石灰岩,还有一些小型的金矿场、银矿场。

  她觉得,代州六七成地都是山脉、岩山、林地,说不准这里还埋藏着更大的矿物资源。

  代州有很多野生的作物颇具价值,比如党参、黄芪。若能利用代州的山林来栽培这些草药,再远销别处也可作为一种发展的办法。

  代州还盛产麻,以麻织布,又能为手工纺织业寻得一条发展之路。

  ……

  沈霁提及的这些建议里,铁矿的发展是最令杨业重视的,毕竟铁的用途除了用来做农具之外,便是打造兵器了。眼下要直面契丹的威胁,那就得打造更多锋利的兵刃。

  沈霁却道:“铁矿自然是要重视和发展的,但石灰岩的用处也很大,建议大量开采。”

  “石灰岩?”

  “就是……它冶炼过后就是石垩。”

  “哦。它除了入药、捍水、辟虫之外,还有什么大用途吗?”

  “它的用处可大了,内人说,它能填补砖石间的缝隙,使得砖石粘的更加牢固。从唐朝开始,便已经有工匠开始往糯米灰土里掺石灰,使得城墙更加坚固。咱们是一座边城,大量开采石灰岩,冶炼成石灰,再用到修筑城墙上面来,就不怕那契丹人攻城了。”

  杨业不懂这些,但若能使得城墙更加坚固,这倒是好事一件。他问:“既然从唐朝就已经开始有人用它来修筑城墙,为何知道它的作用的人不多呢?”

  “那是因为只是往糯米灰土里掺石灰压根就无法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糯米用来吃还差不多,用来修筑城墙,这得耗费多少糯米呀!最好是用石灰、黏土、细砂等按比例调配而成的三合土,这种三合土粘度很强,只要夯土时,力道恰当,那一座城墙屹立三百年不倒也是有可能的。”

  杨业道:“令妻懂的可真多。”

  沈霁自豪地道:“她从小就爱看书、读书,知道的事情比我还多,她于我不仅是妻子,更是我的老师。”

  杨业似乎明白了沈霁为何会和李云杳商议政事,毕竟以李云杳的学识和本事,确实能给沈霁不少建议。

  作者有话说:

  码到一半,电闪雷鸣,只好先放上来了。

  ——

  感谢在2022-06-26 21:53:54~2022-06-30 00:14: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慷慷 2个;昵吗滴瞄鱼、幺七七七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橘味柠檬茶 30瓶;一颗星星糖 17瓶;刀 10瓶;盐树 6瓶;独步寻花 3瓶;子非鱼 2瓶;不是这个就是那个、hl、可乐加冰、拱手河山为卿一笑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4章 告密

  除了制定代州的发展之路外, 沈霁还建议道:“还有一事,这代州的丁户之数须得重新核实,户籍账册也要重造, 正好可以借着这次的秋税清丈田地、核查户籍。”

  杨业也正有此意, 他擅长的领域虽然在于领兵打仗,但也清楚军事力量需要靠钱谷、民生的基础支撑, 必要的时候还得从当地百姓中招募兵卒, 所以这项工作必须马上安排下去。

  过了小半个月,杨业便派人整理出了大大小小铁场四个、小型银场一个, 还意外地发现有一个产煤矿的煤场。

  沈霁的建议是把这些矿场都掌握在官府的手中,让矿场的管理和生产更具制度化、安全化和科学化。

  杨业听不懂什么制度化和科学化, 他只听出了大概意思,因刘汉政权的荒政,底下十州都混乱的很,包括这些矿场,几乎都停摆了。哪怕不停摆, 也多数掌握在当地有权有势的豪绅手里,他们跟矿场的监当官互相勾结,谁出价高, 他们便把矿产卖给谁,他们甚至偷偷跟契丹做买卖!

  不管是沈霁还是杨业都不可能放任他们这么继续下去, 因而必须整顿矿场的吏治, 同时把矿场牢牢地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沈霁与杨业商议过后决定上报朝廷。

  而得知自己没法再左右矿场的豪绅们也不想坐以待毙, 奈何新任知州和通判跟别的角色不同, 他们那一套威逼利诱的手段在二人面前, 完全不够看。

  用武力胁迫?杨业手中掌握了一支军队, 他们是活腻歪了去挑衅杨业?

  利诱他们?杨业作为降臣, 还未完全被赵老大信任,身边耳目众多,他哪儿来的胆子接受贿赂?况且他性子忠正耿直,是不可能接受贿赂的。

  那看起来文弱的沈霁就好下手了?那是不可能的。“他”不仅跟杨业关系好,“他”还是宰相之子,前途无限,得昏了头才会接受他们的贿赂。

  换一个人来当知州或通判,他们都能想办法利用一个人来制衡另一人,可偏偏杨业跟沈霁的关系和谐,很难挑拨离间!

  可现在他们一直吃在嘴里的肥肉要被人抢了去,再冒险,他们也是要想办法的。

  于是在沈霁与杨业的折子上报朝廷之前,一份从代州快马加鞭送到东京汴梁的密函便呈送到了赵老大的案上。

  ……

  平定北地后,赵老大最近又把目光放到了地图的东南一隅,而大抵是感受到了压力,吴越王最近频频派使臣进京,不是朝贡,就是参加各种庆典。他的姿态放得很低,使臣不是心腹大臣就是他的亲儿子,最近更是上书说他想来参加冬至的大朝会,请赵老大批准。

  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试探之心,赵老大还在琢磨是否要答应,便听闻有代州的密报。想到那个令他忌惮的杨业,赵老大的眉头皱了起来,然而沈霁的面孔又在眼前浮现,他最终还是松开了眉头,拆开密报看了起来。

  呈送密报的人有些忐忑,本以为赵老大会动怒,岂料他只是安静地看着,还饶有兴致地叫人倒了茶,他一边喝一边看。

  “密报是谁呈上来的?”赵老大忽然问道。

  那人小心地道:“是代州的宝兴军寨兵马监押。”

  赵老大的神情有些耐人寻味:“他一介寨兵马监押,不管兵甲训练、差役之事,怎么管到知州和通判上面来了?”

  呈送密报的人哪里知晓这么多,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赵老大突然一声冷喝:“耍奸耍到我的面前来了?!当我是什么容易疑神疑鬼的昏庸君王吗?”

  “臣不敢!”那人急忙请罪。

  不是说密报杨业跟沈霁勾结,企图私瞒矿场,好悄悄冶炼铁器、打造兵刃,就能让官家生疑,从而问罪二人吗?再不济也是把他们调走啊,怎么会没有用?

  赵老大冷笑,他不了解杨业,但他还不了解沈霁吗?若这份密报单指杨业,他或许立马就会派人去查探真伪了,可把沈霁扯进来,是觉得自己是多疑的人,连心腹大臣之子都信不过?

  沈霁是吃饱了撑才会舍弃宰相之子的身份,舍弃大好的前程去跟一个降臣造反!

  “哪怕要上奏弹劾,那也是言官的事,他一个寨兵马监押有什么资格密报通判?这是越权!而且诬告上官那是大罪,来人,押下去严查!”

  赵老大的态度让那人懵圈了,他大抵想不到问题出在赵老大对沈霁的迷之信任上面,一直喊着冤枉。

  这事刚传开,政事堂便也递了不少折子上来,其中就有一份来自代州的,关于整顿矿场吏治、大力开采和发展矿产产业的规划书。

  看完这份规划书,赵老大大概也明白沈霁和杨业为何会被人告密了,这是动了别人的馅饼,被反咬一口了。

  不出几日,他派去代州查探情况的人也回来了,和杨业、沈霁递上来的折子差不多,他们在代州老老实实的,并没有搞事,倒是他们的政策损害了一些豪绅的利益,这些豪绅刚好又跟那寨兵马监押有勾结,于是想到了利用杨业的降臣身份做文章,让赵老大将人调走。

  可大抵是他们知晓沈霁跟杨业的关系不错,所以脑子一抽,干脆给沈霁也泼了脏水。

  赵老大下令处理了那个寨兵马监押,又敲打了杨业一番,让他们好好整治代州的吏治,不要再发生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当然,关于沈霁的“把矿场掌握在朝廷官府手中”的提议,赵老大还是很认可的,道:“竟然在短短数月便探明代州未开发的,或拥有的矿场,沈继宗这小子干的还是很不错的,且放一放权,看他能把代州治理到何种地步吧!”

  他把这件事交给沈霁去处理了,也就是说,即便朝廷委派了监当官,可他们依旧要听命于沈霁。之所以不是杨业,那是因为他手里有兵,赵老大不放心把铁矿交给他处理。

  有了赵老大的放权,沈霁便放心地开展采矿工作了。

  首先制定矿场的管理条例,对矿场的日常管理、运作,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对于矿工的薪资待遇、安全保障等也列了条例,尽量把那些没有田地,跟戎狄一样四处劫掠的人吸纳来采矿。

  然后对开采和冶炼后的铁进行严格的管控,不仅要查清楚去向、记录在案,还得限制卖铁量,需要购买大量的铁,就得先拿出跟茶、盐一样,由官府印发的“钞”来。至于需求量不高的,比如用来打造农具的生铁,则可以自由交易。

  最后,除了上交朝廷的税之外,剩下的营收则投入到别的行业建设上面来,尽可能地吸引那些从别处逃过来的百姓,促进代州的人口发展。

  银矿、煤矿方面也采用了同样的管理方法。

  而眼看着气温一日日下降,北风也是一日比一日冷,百姓们都抢着收割小麦和粮食作物,省得被那北方的戎狄给祸害了。

  沈霁鉴于代州的歉收之年总是容易闹饥荒,便设了州仓,收上来的税里,七成上交给朝廷的太仓,三成留在州仓。

  当然,这不是沈霁一个地方官能做主的,朝廷本来就有太仓和州仓的制度,只是以往州仓的米都进了贪官污吏的口袋,所以州仓形同虚设。如今沈霁不过是把这个制度重新立起来罢了。

  另外,她禁止粮商将本州的粮食卖到别的州去,尤其是不准卖给契丹,不仅不准卖,还得从别的州买粮食。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也是为了防止闹饥荒。同时,万一哪天发生战争,代州被围困,也还有足够的囤粮能支撑一些时日,等来援兵。

  ……

  萧索寒夜里,通判厅漆黑一片,唯有后面的正屋仍透着一丝光亮。

  沈霁与李云杳临窗而坐,前者正在看书信,后者则安静地用烧火棍拨弄炉子里的煤炭,让炭火烧得更旺一些,让屋内的温度更暖和些。

  窗外雨水淅沥沥,夹杂着悄然飘落的雪花,李云杳道:“代州的雪比汴梁早下了一个月。”

  沈霁这才抬头看向窗外,道:“越往北,冬天降临得越早,这雪也就下得越早。”

  李云杳静静地看着外头,好会儿才回头道:“也不知道这代州的百姓要如何熬过寒冬。”

上一篇:女主她非要当我师尊

下一篇: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