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拿了嫡子剧本后 庶女拿了嫡子剧本后 第117章

作者:方便面君 标签: 系统 甜文 爽文 GL百合

  和她爹说完事后,沈霁看时候差不多了,就去西华门外等李云杳下课。

  日渐西沉,各衙署的官员陆陆续续放衙了,宗室女的马车也陆陆续续从西华门离开,沈霁等了没一会儿,李云杳的身影便出现了。

  “娘子!”沈霁坐在马车里,掀开帘子朝外唤了声。

  李云杳见她面目扭曲地从马车上下来,欣喜于她出现的同时,又忍不住心疼她:“你还没完全好就别下来了。”

  “接人哪有安坐在马车接的道理?”沈霁丝毫不顾形象地揉了揉屁股,又拉着李云杳的手,“娘子上马车吧!”

  在李云杳的搀扶下,沈霁回到了马车上,她问:“我们是要回去,还是去外头逛一逛?”

  “你都这样了,还想去外头逛?等你好利索了再说吧!”李云杳吩咐车夫,“回府。”

  沈霁叹气:“人家想跟娘子去约会的说!”

  “你什么时候能逛一整天都不喊累了,你要约会几日都可以。”

  沈霁眼睛亮了,但还是故作矜持地问:“几日?你不是还要给宗女们上课吗?”

  “下了课去呗!”

  “那一言为定了!”

  沈霁安分地养伤,终于能跑能跳了,她就迫不及待地安排跟李云杳的约会行程。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她回京的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赵老大的耳中,赵老大召她进宫,问道:“你回京数日,怎么不进宫?”

  沈霁道:“官家没召见臣呀!”

  “我没召见你,你也该到铨曹那儿述职不是吗?”

  “可是官家,我假日还未结束呢!”

  赵老大看穿了她的小心思:“所以你是怕进宫后,我会让你销假上任干活吧?”

  “怎么会呢?臣不是这样的人,臣矜矜业业、夙兴夜寐……”

  赵老大头疼:“行了,我没有追究的意思,召你进宫主要是想问一问代州的情况。”

  虽然各地方官治理地方的政绩、作为,都有专门的文书报告,但赵老大主要还是想听一听沈霁这个当事人对代州的看法,尤其是对杨业这些刘汉降臣的看法。

  涉及正事,沈霁收起了散漫的态度,不偏不倚地交代了代州和杨业的情况。她没有自夸自己把代州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也不会太谦虚,认为自己干得好的地方,她也说出来,并建议附近的一些州可以效仿。

  赵老大沉思了一会儿,问她:“你认为收复燕云之地的时机是否成熟了?”

  沈霁不懂军事,但跟杨业往来这么久,对行军打仗之事也小有心得,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现在并不是与契丹宣战的好时机。就算要开战,也只能收复朔州、蔚州等州,想要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不太可能。

  在对契丹用兵作战上面,大宋的将领经验少,而有经验的,如杨业等,又未能完全让赵老大信任,这在全面作战的情况下,很容易成为弱点,被契丹予以利用。

  赵老大没表露自己的意向,反而跟沈霁说起了迁都的事情。

  经过他这些年不断给朝臣暗示,加上一部分臣子已经开始动摇,悄咪咪地在洛阳置办田宅,迁都洛阳的声音便小了许多,虽然仍有阻力,但相信不出五年,一定能完成迁都之举。

  沈霁猜出了赵老大如此迫切的原因,大抵是想用洛阳作为大宋与契丹开战最后的退路吧!

  毕竟与契丹全面开战后,若是前方战事失利,大宋还能退守洛阳……

  作者有话说:

  李姐:沈小鸡,你好骚啊!

  ——

  感谢在2022-07-22 23:14:04~2022-07-24 18:13: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慷慷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家胖胖好可愛、雨一宇、灯火阑珊处、舀一瓢月色 10瓶;27968822 6瓶;年费1000 5瓶;盐树 3瓶;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未央feiyu、抽屉火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7章 史馆

  沈霁回家歇了半个月才去铨曹报到销假, 在这之后没多久,她的新任职文书也下达了:迁秘书省著作郎,加直史馆, 赐绯银鱼袋。

  著作郎跟著作佐郎同属秘书省的阶官, 只作为文臣迁转官阶之用,而直史馆对于很多初入官场的新人而言就是一个香饽饽。比如开宝六年那次科举舞弊案后, 殿试第一的宋准就任命为秘书郎, 兼直史馆,旁的进士都没有这等待遇。

  直史馆是馆职, 日常工作就是在三馆之一的史馆撰写日历、祝文、整理书册等,同时, 皇帝想要编纂一些书籍时,带馆职的官员往往有很大的机会参与进来。

  别看这工作清闲,实际上,这馆职是朝廷储备人才、熬资历的地方,那些你那能爬到宰执高位的, 哪个没有在三馆熬过资历?

  至于绯银鱼袋,这是唐朝时五品以上级别的官员用来证明官职、身份和地位的东西,因为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绯色官服, 佩戴银的鱼符。三品以上官员则穿紫色公服,佩戴金色鱼符。

  到了赵老大建立大宋, 鱼符就很少使用了, 取而代之的是鱼形的银饰袋, 即“鱼袋”。

  不过大宋立国近二十载, 赵老大只有近两年才效仿唐朝, 开始搞赐鱼袋。而且唐朝的鱼符只是用来证明官职和身份的, 大宋的鱼袋却代表了一种恩宠, 只有赵老大的亲信和近臣才有机会被赐鱼袋。

  连赵老大的亲儿子都莫得鱼袋,沈霁却得到了绯银鱼袋,真真是让人羡慕嫉妒。

  给沈霁升了官后,宋皇后便提醒沈霁去给李云杳请封诰命,这本就是赵老大有意封的诰命,宗正寺就没有卡流程,很是麻溜地就通过了这次的请封,李云杳也获得了“文安县君”的诰命。

  当然,“县君”与“县君”之间也是存在高低之分的,具体以所封的县等级为主。大宋的县分赤县、次赤县、畿县、次畿县、望县、紧县、上县、中县、中下县、下县,共十等。①

  李云杳获封的诰命所在的文安县为霸州的治所,县级为上县。

  沈家双喜临门,哦不,加上沈亿陆的七十大寿,实则是三喜临门,因此低调谨慎了一辈子的沈亿陆高调了一回,办了一次寿宴。

  话虽如此,这次的寿宴也没有宴请太多人,几乎都是与沈家往来密切的。

  沈霁既然已经回京,那么招待来宾的事情自然由她负责。这是一种风向,也是一种信号,明眼人看出来沈亿陆这是准备放手让沈霁接替他撑起沈家了。这次,沈亿陆又何尝不是借着寿宴,想继续为沈霁铺路?

  要知道人走茶凉,即便沈霁现在正得圣宠,可只要沈亿陆退了,那他这个宰相所带来的影响力便会大大地消退,能给沈霁提供帮助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以沈霁这耿直的性子,往后没有人护着是很容易跌跟头的。

  宴席上,众人各怀心思。

  这时,赵老大、赵光义、赵廷美三兄弟,和赵德昭、赵德芳两位皇子的贺礼也都送了过来。

  赵老大三兄弟自然不可能亲临,但两位皇子却是亲自登门了。赵德芳跟沈霁玩得好,会亲临并不奇怪,可赵德昭亲自过来,就很容易让人多想了,更何况他是替赵老大过来送贺礼的。

  这几年赵光义跟赵德昭这对叔侄从私底下的竞争逐渐发展至明面上的党争,这其中就有赵老大的推波助澜。对他来说,赵光义依旧是他的至亲弟弟,德昭也是他的亲儿子,所以他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当于大宋而言,他必须要为大宋挑选一位合适的继承人,所以他没有马上就卸了赵光义的臂膀,而是让他跟德昭“公平竞争”。

  如今赵老大让赵德昭替他给沈亿陆送贺礼,这信号已经足够明显了,想来是他的心已经日渐偏向亲儿子了。

  沈亿陆这贺礼收得有些如芒在背,待寿宴结束,他才一脸苦恼地跟沈霁说:“此番我只怕是不能如愿致仕了。”

  果然,沈亿陆在上书请求致仕后,赵老大驳回了他的致仕请求,还苦口婆心地劝他,说他老当益壮,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很多年,而朝廷也离不开他。

  沈亿陆再三请求致仕都被驳回,他便清楚,赵老大肯定是想让他留下来,在皇位交替时起到维持稳定的作用。

  当然,前提是他能活过赵老大。

  不管沈亿陆能否致仕,沈霁都还是得去上班的。

  天未亮,沈霁便在睡梦中被李云杳叫醒梳洗,穿上她那身浅绯色的公服后,跟穿了一身紫色公服的沈亿陆匆匆赶往皇宫。

  这一大早的,自然还未到上班时间,不过在京官员除了日常去衙门当差之外,还得进宫上早朝,这对刚回京任职的沈霁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等散了朝,沈霁在宫里吃完了早餐后就去了史馆。

  三馆的地址在皇宫的东南角,旁边是举办大典的大庆殿,对门是秘书省,北面过去则是延义阁、讲筵所等处。

  沈霁来到仪门签到,将写有她的名字,表示她今天当值的牌子挂上后,在小吏的带领下走进了史馆的办公之处。

  史馆已有多年未曾修缮,看上去有些破旧,屋檐和角落的地砖上长满了青苔,颇有几分意兴。

  史馆的官员并不多,长官是“监修国史”,当往往这个馆职是宰相兼职的,真正的管事之人是“判史馆事”。这个馆职又是从“史馆修撰”的四个人中选出来的,多数时候另外三个史馆修撰只是兼职。

  而在判史馆事和史馆修撰之下的就是直史馆。也就是说,偌大的史馆实际上就只有两个馆职是干实事的。

  之所以说是两个馆职,而不是两个人,因为直史馆这个馆职不定员,毕竟人才是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约束的,直史馆有多少人,就看皇帝认为哪些人才值得储备。

  沈霁在进来的时候在门口挂着的当值牌子上粗略地过了一遍,发现史馆目前当值的人有十来个,不过这会儿他们不是在藏书的馆阁里看书,就是在撰写日历。

  撰写日历这活是轮流干的,这个月由这两三个人协同完成,下个月就换另外两三个人,因此在这儿当值,是真的清闲。

  在代州忙习惯了,沈霁初到这里还有些不习惯,不得不主动去找事情做,闲暇的时候也会借职权之便去看史馆里的藏书。

  她爹顶着一个“监修国史”的馆职,说白了,她就是在她爹手底下干活的,因而史馆的同僚并未在她的面前搞什么排挤新人那一套,同僚之间相处得还算和睦。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同僚都这么和谐,——沈霁在入职史馆的第二天遇到了同年兼同僚的胡旦。

  胡旦作为当年的状元,可谓是意气风发、十分得意,他初为升州通判,今年迁左拾遗,直史馆,若仕途平顺,他很快就能担任中书门下的要职。

  左拾遗在唐时属谏官的一种,不过到了现在,只是作为文臣的迁转官阶。但从地位上来说,比沈霁的著作郎要高一阶。

  沈霁已经足够受宠了,但胡旦的官阶比她还高,足可见中状元之后,其前途有多光明。

  胡旦依旧不改他毒舌嘴贱的本性,时不时就要内涵和讽刺一下靠老爹庇护的沈霁,毕竟他认为代州的人口少、赋税也不算高,沈霁的功绩并不明显,压根就没资格得到赵老大的恩宠。

  他全然不提铁火炮,因为他认为铁火炮不在文臣的政绩之列。

  沈霁心情好的时候就逗一逗他,权当在看猴戏;心情不好的时候……哦,沈霁鲜少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乐观的心态,让史馆的人由衷地感到佩服。

  本以为在史馆的日子也就这样了,结果传出了一些风声,说赵老大决定编纂类似《群书治要》这样集录了各种书籍的类书。

  其实赵老大并非临时起意要修书,早在他灭了刘汉政权,又让吴越纳土归宋之后,朝中便已经有这样的提议。但这书的定位是什么、要如何编纂、体量如何都需仔细商酌,工程浩大,所以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来准备。

  如今赵老大正式下达敕令,参与编修的人员名单也陆续公布,以李昉、李穆、扈蒙为主编,徐铉、张洎等数名才华横溢的大儒共同参与编纂。

  当然,这类体量庞大的修书工程并非十几个人就能完成,他们主要是把控整体方向及最后的编审工作,真正收集资料、抄录、校对的还有一大批人……沈霁就在这批人当中。

  这书初名《总类》,——从名字就能看出决定编纂这书的人之野心,他要将天下的书都囊括在这里面。

  事实上《总类》的分类大体是以天、地、人、事、物来划分的,每类又按经、史、子、集来编排,最后总结出了五十五部。②

  沈霁负责的是古籍引用的书目汇编,就是将编纂《总类》的时候,所引用的书籍名字整理出来,方便检索查找。

  它看似不重要,实际上也掌握了一部分整书编纂的重要工作,因而引起了胡旦的不满,认为自己明明才华横溢,为什么被安排做些校对之类的杂务?

  于是他对沈霁的挑剔升级了,还常在背后埋怨这次负责编纂《总类》的几个主编跟沈霁关系好,尤其是李穆,他是沈霁的老师,徐铉更是常与沈霁交流文学,所以必然是这些主编们偏私了。

  他进士及第之前到处得罪人也就罢了,毕竟不曾涉及朝中大臣。后来他在升州当通判,与知州是平级,没人约束便如鱼得水,哪怕说话得罪了人,也没有人会治他。

  可他如今回了京,在史馆当值,时常能遇到中书舍人、知制诰等皇帝身边的近臣,却依旧这般口无遮拦,不出所料地踢到了铁板。

  李穆等人知道他在背后嚼舌根后虽然不高兴,但也没有跟他一般见识。不过史馆的同僚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于是悄咪咪地找言官弹劾了他。

  赵老大还是颇为惜才的,所以特意让人去将这件事查清楚,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才发现他平日处处针对沈霁,沈霁心态好才不与他计较,可这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都开始说上司的坏话了。

  辱骂朝中重臣和上司是大罪,赵老大将他贬为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给赶出了汴京。沈霁还是在史馆同僚的庆祝之下才知道这事的。

  作者有话说:

  注释:①出自《宋会要辑稿·方域》

  ②引用自《太平御览》词条。

上一篇:女主她非要当我师尊

下一篇: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