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葬场文里搞事业 在火葬场文里搞事业 第10章
作者:八爷党
而推动临海市官方出台新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苏恪€€不怕宋世坤心生贪念,就怕宋世坤转不过这个弯来,非要跟他,跟霍氏地产作对。
不过看着台上风风光光侃侃而谈的宋世坤,苏恪€€就明白对方能走到今天这个成就,绝对不是一个只会耍威风闹脾气的老人家。
果不其然,当宋世坤再次下台以后,对上苏恪€€的态度突然大变,竟然主动提出要派审计人员入驻农民工维权互助基金:“我并不是想要干涉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只不过算上我个人的捐款,台基基建前前后后一共为农民工维权互助基金捐献了三百万。我想要知道基金会是怎么运用这笔钱的。”
停顿片刻,宋世坤又补充道:“当然,我也清楚小苏你现在是在创业初期,财务方面捉襟见肘人手方面也并不充足,如果你需要帮忙的话,我也可以为你介绍一些管理方面的人才。”
邢铭昭暗暗咋舌,这老家伙是真不客气啊!
苏恪€€笑容不变,稳稳当当地说道:“非常感谢宋董事长的好意。您放心,我们农民工维权互助基金的财务流水和各项开支都是绝对透明的。我们会定期向社会公布所有善款的开支明细€€€€我打算给农民工维权互助基金建立一个网站,一方面是给全国需要帮助的农民工们建立一个使用便捷的求助通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体系,同时也欢迎关注基金会以及农民工维权事宜的社会各界人士随时访问网站,监督我们的工作。”
开玩笑,苏恪€€是打算把农民工维权互助基金当成鱼饵钓住宋世坤和台基基建这条大鱼,却没打算把这只鱼饵送给宋世坤。
想要打着财务审计和日常管理的旗号鸠占鹊巢,这样的手段未免也太老套了。
宋世坤眼皮一跳,不冷不热的评价了一句:“我倒是忘了,你还是临海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你们年轻人就是喜欢接触新鲜事物,连打理基金会都这么新潮。”
苏恪€€内心毫无波动,以一名初出茅庐创业者的口吻挥斥方遒:“虽然互联网在目前还是新兴行业,但我相信互联网行业一定会成长为未来二十年华夏新的支柱性行业……”
宋世坤并不耐烦听苏恪€€分析什么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他兴致缺缺的打断苏恪€€的侃侃而谈,随口说道:“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你们这些小孩子留下来慢慢玩吧。”
苏恪€€不动如山,态度诚恳的说道:“那我送您。”
宋世坤不太感兴趣的哼了一声。在苏恪€€和一众嘉宾们的簇拥下离开了宴会大厅。
邢铭昭缩在角落里,表情微妙的看着笑容如沐春风,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苏恪€€,又看了一眼睥睨霸道不可一世的宋世坤,只觉得眼前一花,仿佛看到了一只眼前钓着胡萝卜,被人引着乐颠颠往坑里走的大笨驴。
第19章
苏恪€€送宋世坤离开,招待晚宴宾客的重任便自然而然的落到了算是半个主办方的霍€€岳身上。以霍€€岳的脾气,自然不会纵容宋世坤在他的慈善晚宴上出尽风头,当下又以霍氏地产的名义追加了两百万的慈善捐款,务必跟台基基建的捐款数字持平。
明眼人都看出了两家龙头企业想要打擂台的意思,没人肯捋虎须。于是接下来的慈善募捐环节,以企业名义捐出的善款就没有超过两百万的,最后统计下来,整场慈善晚宴共募集善款九百八十八万,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苏恪€€的预估。
当然也超过了很多人的认知。
“我滴个娘啊!这些人咋这么有钱?小一千万说捐就捐了?”亲眼见证了慈善晚会上的嘉宾们是如何视金钱如粪土,勤劳朴实的农民工们暗暗咋舌。
他们实在不能理解,既然大家都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要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还有那个宋世坤,张口就捐三百万,为什么当初他们去台基基建讨薪时,那个姓戴的老板却不愿意给钱?
苏恪€€没有办法回答他们的疑问。倒是霍€€岳开玩笑的解释道:“他们有没有钱,跟他们愿不愿意在别人身上花钱是两码事。越有钱的人其实越小气。”
几位农民工听得稀里糊涂,忍不住追问:“那小霍总你也很小气吗?”
霍€€岳:“……”
霍€€岳尴尬的转移话题:“时间不早了,我送你们回去吧?”
几名农民工立刻摇头:“不用麻烦小霍总。阿恪早就跟酒店说好了,慈善晚宴结束后,酒店会派车送我们回家。”
老蔡叔憨憨一笑,摸着脑袋上为数不多的头发:“真没想到,我们这辈子也有穿西装喝红酒,参加宴会坐豪车的时候……这辈子真是值了。”
说到这里,老蔡叔扭头看向苏恪€€,百感交集:“可惜你爸不能动,你妈还要在医院照顾你爸。真该让他们两口子亲眼看一看,你这孩子是真出息了。”
听了这话,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道:“可不是咋的。都能跟那么多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说得上话了,今后你爸妈弟妹可有福了。”
“你发达了可别忘了你这几个老叔,虽然我们没啥大能耐,只要你一句话,让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
“对了,你明天去台基基建跟宋董事长谈生意的时候,能不能再跟他提提我们的工资?他都有钱给基金会捐款了,也不差我们这点钱。是不是先把我们的工资垫付了?”
大家伙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总不能因为包工头卷钱跑了,就真的自认倒霉吧?
苏恪€€一一答应,直到酒店的车队抵达门口,众人兴奋异常的上了车,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千万记着跟宋董事长说啊!咱们这工资能不能发下来,就看你的了。”
目送车队缓缓离开,霍€€岳笑着调侃道:“还有你爸的工伤赔偿,那只老狐狸人前做戏那么爽,总要说到做到。”
区区几十万并不是什么大数目,可霍€€岳就是想看宋世坤拿出这笔钱来。想看看之前还张牙舞爪说要起诉苏恪€€敲诈勒索,后来又买通媒体污蔑苏恪€€见钱眼开的台基基建是怎么自己打自己脸的。
并没有理会幸灾乐祸的霍€€岳,苏恪€€扭头看向邢铭昭,认真叮嘱道:“慈善晚宴居然筹集了九百八十多万善款,看来基金会真的要聘请一个审计团队了。这个事情你来办,一定要找最好的会计师事务所。”
邢铭昭点头不语。他知道苏恪€€向来说到做到,既然承诺要公开基金会的账目,就绝对不会食言。
霍€€岳站在酒店门口,双臂枕着后脑勺,态度惬意的问道:“要不要我把霍氏地产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介绍给你?”
苏恪€€一指邢铭昭:“你跟邢律师商量,我只要结果。”
霍€€岳勾了勾嘴角。
夜凉如水,温柔凉爽的夜风拂过青年的发梢,绕过青年的指尖,最终停留在霍€€岳摊开的掌心上。
霍二少用力攥紧手掌,他当然攥不住这微凉的夜风,就如同他把握不了眼前这人。可越是如此,他越是觉得在工作时专业果断却又毫不留情的苏恪€€着实迷人。想到这里,霍€€岳清了清嗓子,故意问道:“之前姓宋的老狐狸说要派审计人员入驻基金会,你想都不想就拒绝了。现在却这么轻易就接受了我的推荐,你说他知道了会不会很生气?”
这一番话茶里茶气,即便是认真工作的邢铭昭都忍不住侧过头来看了他好几眼。
霍€€岳视若无睹,仍旧深情款款地凝望着苏恪€€。
苏恪€€却没有注意到霍€€岳的沾沾自喜,他不知从哪儿拿出了他的笔记本电脑,正噼里啪啦的敲打着键盘,忙着完善明天早上要拿给宋世坤看的宣传策划方案。
霍€€岳悻悻摸了摸鼻子,忽然想到什么:“其实你的中介服务公司也可以跟霍氏地产合作€€€€台基基建能开出什么样的价码,我们霍氏地产开双倍。”
霍€€岳是认真的,他对苏恪€€的楼宇广告很感兴趣。不明白苏恪€€为什么要舍近求远,非得跟台基基建合作。
苏恪€€瞥了霍€€岳一眼,终于舍得开口:“霍氏地产拿下了开发东城区的项目,未来两年还有余力竞争别的标的吗?”
霍€€岳一挑眉,示意苏恪€€继续往下说。
然而苏恪€€却不想透露太多。因为他的横插一杠,台基基建没能像原著里写的那样跟霍氏地产一起拿下开发东城区的项目。以宋世坤的傲气和行事风格,他绝对不会甘心就此落于人后。为了弥补这个失误,宋世坤一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疯狂买地皮开发新项目,争取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台基基建的财务支出和销售额,从而在账面上缩短跟霍氏地产的差距。
想要达成这个计划,宋世坤就必须解决台基基建目前面临的舆论危机。这也是苏恪€€想要跟台基基建合作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不能容忍资本雄厚的台基基建在脱离剧情的掌控后成为他无法控制的变量。
这个世界上只有苏恪€€知道明年年初,临海市房地产界会因为全国性的宏观调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原著里共同承接了开发东城区项目的台基基建和霍氏地产都会因为这个政策爆发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而现实中,台基基建却因为苏恪€€的“搅合”没能拿下开发东城区的项目。并不知道未来发展的宋世坤可不会因此感谢苏恪€€的“仗义出手”。他只会记恨苏恪€€打乱台基基建的计划,让他大失颜面。
如果苏恪€€不能帮助台基基建挽回企业声誉,这笔账最终还是会落到他的头上。届时霍氏地产表现的越风光,台基基建损失的就越多,宋世坤对苏恪€€的嫉恨就会越深。等到明年宏观调控开始以后,资金充裕的宋世坤说不准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报复苏恪€€。
既然如此,不如让苏恪€€来帮助台基基建恢复声誉。既能以示弱的姿态讨好宋世坤,防止台基基建一时冲动破坏他想要推动新规确立的计划,又能不动声色地引诱台基基建继续走上买地皮立项目迅速扩张的道路。
等到台基基建的现金流消耗的差不多了,宏观调控差不多也就开始了。到时候宋世坤依旧会像原著里写的那样把全部精力放在吸引投资挽救台基基建这件事上,而不是把目光盯到他的身上。
第20章
这天晚上,苏恪€€又熬了一个通宵,几乎没有睡。第二天早上出现在台基基建临海市办公大楼顶层总裁办公室的时候,却仍旧神采奕奕的仿佛休了一个大长假。以至于宋世坤在见到苏恪€€时都忍不住在心底默默感叹,果然还是年轻人有精力。
相比之下,戴榷德的表现就很有些不堪了。他神情复杂的注视着苏恪€€在阳光照耀下愈发显得冰雕玉琢般的俊美面容,一会儿沉浸于他的美色,一会儿又惊惧于他的手段城府,思来想去总觉得不甘心。
“你不是跟霍家的小子关系很好嘛?有这样好的机会,你为什么不跟霍氏地产合作,反而找上台基基建?”也不知道是出于嫉妒还是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戴榷德鬼使神差的问出这么一句。
虽然这个疑问只是出于戴榷德不能宣之于口的私心,宋世坤还是微微一怔,继而狐疑的看向苏恪€€。
苏恪€€神情淡然,语气带着一种亘古不变的稳定从容:“不过是在商言商,价高者得罢了。”
他看着宋世坤毫不遮掩的狐疑面容,耐心解释道:“霍氏地产刚刚拿下开发东城区的项目,至少两年内没有余力再继续扩张。台基基建就不同了,您错失了在临海市开发东城区的机会,也就等于台基基建错失了一次建设城市地标的重要机会。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宋世坤的脸色在苏恪€€开口的瞬间变得阴沉下来。单从面相上看,年近七十的宋世坤并不是一个气度祥和的老人。他的眉弓高耸,眼神锐利,看人时总会不自觉的带上一丝居高临下的审视。这种财富地位与自身经历加持的不怒自威总是会让人感觉到窒息。
此刻他便用这样犀利的目光审视着面前这位让台基基建跌了一个大跟头的年轻人。
戴榷德冷笑一声:“台基基建没能拿下开发东城区的标的,还不都是拜你所赐。你现在又旧事重提,是想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炫耀你有多能干吗?”
并不理会戴榷德的挑衅,苏恪€€目光直视宋世坤,继续说道:“我对翻旧账这种事情不感兴趣。只是站在台基基建的角度考虑,如今霍氏地产因为拿下东城区的项目出尽风头,又借联合同行发布《告业界同胞书》的举动在社会舆论上声势大增。台基基建想要压过霍氏地产,就必须想办法挽回声誉。我猜测您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一定会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即便找不到像开发东城区这样聚焦社会意义和城市发展的标的性项目,也不可能坐视霍氏地产一家独大。”
“从这个角度考虑,台基基建在公关和宣传方面的需求要远远超过霍氏地产,这就是我们可以合作的基础。”苏恪€€说到这里微微一笑:“我有信心,也有实力,帮助台基基建重新打造更好的企业形象。”
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更引人注目呢!如果苏恪€€能将台基基建已经陷入谷底的企业形象重新抬上神坛,那么他能得到的好处远远不止于台基基建付给他的高昂广告费€€€€这个项目同样会成为他在广告公关领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最佳证明!
“这是房产服务网站创建以来的第一次亮相,这一仗我们必须打的漂亮。”
苏恪€€在陈述最后,顺理成章的将视角转换成“我们”,这个细节听得宋世坤眉峰舒展,显然是很赞同苏恪€€的话。
如果只是在商言商的话,苏恪€€选择跟台基基建合作,确实要比跟霍氏地产合作获得的利益更大。
“霍家那小子对你也算是痴心一片……”戴榷德嗤笑一声:“你舍得这么对他?”
苏恪€€清冷幽深的目光毫无波澜地平移到戴榷德的脸上,不答反问:“作为台基基建临海市分公司的负责人,致使台基基建陷入负面舆论漩涡的罪魁祸首,你知不知道你最失败的地方在哪儿?”
戴榷德被怼的哑口无言:“你€€€€”
苏恪€€不咸不淡的打断戴榷德的反驳:“愚蠢只是你身上最微不足道的缺点之一,你最致命的地方在于不懂装懂又喜欢感情用事。”
戴榷德气急而笑:“我说你这人€€€€”
“哈哈哈哈……”宋世坤突然放声大笑,打断了戴榷德气急败坏的反击。他目光锐利的看向苏恪€€,口中说道:“小苏说得对,你确实太感情用事了。”
戴榷德一噎,刚要开口解释,就听宋世坤以不容置喙的口吻乾纲独断道:“既然大家都有合作的意愿,那就好好谈合作。我不希望谁把个人情绪代入工作中。”
这话既有指点戴榷德的意思,同样也是在敲打苏恪€€。
苏恪€€微微一笑,拿出熬夜修改多次的策划方案,双手递给宋世坤。
在经过一连串的质疑和试探过后,暂时打消了疑虑和怒火的宋世坤终于肯谈论正题了。
苏恪€€并没忘记老蔡叔和一众民工们对他的叮嘱,介绍方案之前,他以公事公办的态度提起了农民工讨薪一事。
宋世坤的态度明显有些不悦。他显然不太喜欢苏恪€€三番五次提到台基基建的痛点,更何况这个痛点还是由苏恪€€本人带给台基基建的。
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台基基建想要挽回企业形象,这个问题就必须解决。
“在昨天晚上的慈善晚宴上,宋董事长以个人名义捐款两百万,再加上台基基建捐赠的一百万善款,我相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宋董事长您投身慈善的决心和力度。”
苏恪€€恰到好处的恭维了一句,立刻引入正题:“然而台基基建支持农民工维权互助基金是一回事,农民工向台基基建讨薪又是另外一回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讨薪这件事不能顺利解决,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对台基基建的善举打上一个折扣。”
宋世坤紧皱眉头,脸上的火气显然要压不住了。苏恪€€并不给他翻脸的机会,点明解决农民工讨薪这件事的重要性以后,他立刻抛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件事归根结底是因为包工头卷款跑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台基基建也是受害者。既然如此,台基基建为什么不能以受害者的身份起诉包工头呢?”
让台基基建以受害者的名义起诉包工头?
听到苏恪€€的建议后,别说是宋世坤,连戴榷德都愣了一下。他们从未设想过将台基基建置于受害者的角度,这种提议简直太荒谬了。谁会相信一家市值超过数百亿的合资公司会是弱势的一方?
然而仔细一想,两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苏恪€€的提议好像有那么一点意思。
“民众都是习惯性同情弱者的。这也是之前的风波中,台基基建并不讨好的原因之一。”
将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和资本雄厚的台基基建放在同一架道德天平上,有良知的民众毫无疑问会偏向讨薪民工。因为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他们天然处于被同情的弱势地位。再加上台基基建在危机公关的过程中过于傲慢并且习惯了以势压人,最终导致他们在这场舆论战争中频频失利,企业形象沦为谷底。
然而若是将卷款跑路的包工头与台基基建放在同一架道德天平上,虽然强势一方依旧是资本雄厚的台基基建,有了卷款跑路的包工头做对比,即便是态度傲慢的台基基建也稳稳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这一轮对比倒霉的就成了明明拿了钱却莫名其妙沦为被告的台基基建。
一个简简单单的“视角转换”的小把戏,就能消弭掉大部分民众对于台基基建的抵触和排斥心理。世人都是乐子人,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下大家都是爱看热闹的,谁都乐意看到高高在上的资本家沦落为灰头土脸的被害者。
当然对于台基基建来说,起诉包工头也是在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