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传奇 英雄美人传奇 第237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标签: 强强 生子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古代架空

赵熹并不同意:“不论如何他已心有所属,我怎么忍心强求?况且温儿也有了心仪之人,难道要他也委屈求全、去娶陈家女?对他也太不公平。”

说什么公不公平,这世上哪有公平?他二人身为自己和赵熹的儿子已比别人强了百万倍,享了好处还要谈公平,哪有那么容易!有本事学当初的自己、跑出去自己赚家业,也算有气节,就会窝在老子娘身边撒娇,真是可气!

气归气,承平终究还是心疼妻儿,只得长叹一声,再想办法。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摄政王一家出行就是再低调也会被有心人留意,几人去了孙府不久孙家就请了大夫,当夜摄政王更是兴师动众救治赵熹,如此阵仗谁不好奇?平园虽牢不可破,孙府和大夫们毕竟只是普通门户,李家找孙家退亲的事立刻传遍京都,李淳和陈小姐的事也被陈家嫉妒小人传扬出去,一时间风言风语沸沸扬扬。

孙清扬虽早逝却是忠义名臣,早年他同陶太傅撑起京都半边安宁,后更为救大皇子葬身火海,京中官民无不敬佩。之后承平善待孙家后人,也让承平的名声大为改观,可如今竟闹出这样的事!承平是君,这么多年都礼遇孙家,偏偏赵熹刚回朝就出了这等事,那一定就是赵熹的错!文臣们早就不喜赵熹,不过他劳苦功高、又为承平心宠,他们只能忍耐;如今好容易抓到把柄拿到错处,眼前还有封赏和迁都之事,诸人怎肯放过?瞬时间弹劾赵熹矜功无礼、纵子败德、欺凌师母、不仁不义的折子堆满案头,另有责陈家教女不严、私德败坏、仗势欺人,无非是想借攻击陈家打消承平迁都之念。

陈平之无辜受累气得头昏脑涨,他素来谦恭和敬与人为善,京都中没人说他一句不是,结果因为儿女亲事被朝野骂得狗血淋头、连宗家女儿都受了牵连,他一肚子委屈说不出,只好把陈慧娘叫了来。慧娘在闺中也听闻此事,见到父亲率先跪下,问道:“父亲,咱家和李家的婚事还算数么?”

陈平之气道:“你还问我!如今你那风流事闹得满城风雨,你叫我怎么办!”

慧娘又问:“父亲,您觉得大家为何只责王君、不谏王爷?”

陈平之看她:“你以为如何?”

“因为大家只是想借此事打消王爷让王君入朝和迁都的心思,二公子究竟会娶谁他们并不在乎。”慧娘道,“这事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王爷的地位,咱们家和李家的婚事自然还作数。既然如此,不如就一条路走到底!”

陈平之捋了下胡须:“你想如何?”

慧娘答:“朝堂之事女儿无能为力,但是孙家小姐……”慧娘顿了顿,毅然道,“女儿愿与孙小姐共侍一夫!”

女儿家谁不希望自己的夫君待自己一心一意呢?尤其承平赵熹在前,原本的遥不可及近在眼前,谁都不免有些幻想。曾经慧娘也想着同李淳两人一生,但事到如今,她不肯退步就只能鱼死网破,不如借着此事卖些恩情给李家,李淳对自己更加疼爱、摄政王夫君也会因愧疚对自己更加包容。

陈平之想了想,这也算一个办法。自己家世如此,自己的女儿必然是正妻,孙家女入门只能做侧室,看起来是有些委屈,但李家毕竟不同旁人,李承平必要登临帝位,李淳作为他唯二的儿子至少也是个王爷,孙夫人寡妇失业、长子又不成器,女儿能做王府侧妃已是高攀,万一日后李淳还能再进一步,孙家那可是鸡犬升天了。能处理好这桩事,摄政王在群臣之前也能抬起点头来。

尽忠要趁早,有了这心思陈平之立刻活动起来,他先找来与李家交好的裘蕴明,向他透了个底。裘蕴明虽风流无才但也算可靠,陈平之的用意他了然于心,第二日便去平园探望赵熹,并将这法子说给了承平和赵熹。承平有些犹豫:“师娘是高洁之人、最重声誉,叫孙小姐做侧室,师娘未必同意。”

裘蕴明叹道:“女儿苦,一生为礼教做注,孙家小姐不过小小年纪,竟也要为流言蜚语所困。若是我说,又没过门,就是娶回了家、也有和离之说,天下男儿千万、何必认准一个?既然淳儿非她命定之人,她改嫁别人不就好了!可是世人迂腐、不能接受啊!现在满城长舌利齿,你当是他们真要为孙小姐讨公道?事情闹得越大孙小姐身上枷锁越重,天下人都知道她被你们李家悔婚,谁还敢娶她?谁还敢要她!一个女儿家,青春正茂就被断了后半生,凡她所见之人都知道她最不堪的往事,她能怎么办?她会怎么办?他们是要逼死她啊!”

是啊,孙小姐现在还活着,她当初也可能只是一时激愤冲动而为,但人言可畏,众人自以为正义的话语实则是利刃,一刀刀插在她的心上。被别人指点的感觉赵熹明白得很,孙小姐实在非坚韧之人,赵熹怕她真的被逼上绝路。

赵熹正想劝承平答应,下人匆匆来秉:“王爷、大君,陶大人非要闯门,被护卫们拦下,如何处置请王爷、大君示下!”

承平今日在宫里刚被陶希仁大骂一顿,正烦他,闻言气道:“有他什么事也来添乱!把他扔出去!”

“诶!”赵熹赶忙阻止,“这时候怎么好惹怒儒门!希仁也是我朋友,我病了来探望也正常,把他请进来吧。”

下人看看承平,见承平气鼓鼓没有反驳,领命去离开,不一会,陶希仁大步流星踩进堂来。

“微臣陶希仁参见王爷、王君,裘郡公。”

裘蕴明先行笑道:“近年我少上朝堂、与陶先生许久未见,陶先生风骨依旧啊!陶先生不仅是朝廷肱骨、文坛清名愈盛,不仅文章雅实锐利,一笔好字更是当朝一指!月底我设宴请友、邀文坛俊才共饮,还请先生赏光!”

陶希仁瞥他一眼,断然拒绝:“微臣忙于朝事无暇抽身,郡公还是另请高明吧。”

承平道:“希仁既然事多就不必久留了,熹儿你也看到了、一切安好、好生休养即可,本王就不留你了!”

陶希仁对承平的赶客之言并不放在心上,只道:“微臣来此想请王爷替我儿赐婚。”

“赐婚?”承平立刻想到马家女儿,看了赵熹一眼,见他面色柔和知他是替冀然高兴,心里又不悦起来,暗想,我家婚事乱成一团、你家竟要修成正果了!不行,怎么也得拖上你两三月才是!承平明知故问,“谁家女儿啊?”

“孙家小姐。”

第330章 退让

陶希仁知道孙家被退婚的事义愤填膺,连夜奋笔疾书写下奏章、将承平赵熹李淳狠狠骂了一通,第二日入宫觐见、在群臣面前又把承平好一顿指责,怒气冲冲回了家,他又发起愁来。

于私,孙清扬乃他敬重的长辈,孙清扬为国捐躯、他身为世交理应照顾好孙家后人;于公,承平为君、他为臣,君有错臣当谏、谏过之后更该佐;另一则他本是李淳老师,只是因为诸多事情不愿同赵熹再有牵扯,所以没能好好教导李淳,导致李淳悖妻夺兄嫂,陶希仁深觉愧疚。孙小姐婚事不顺、承平赵熹李温李淳名声有损,这时候再要李淳履行婚约两边怕都不肯,究竟该如何才能叫两伤变两全呢?

陶希仁愁眉不展,正巧冀然下学回来拜见父亲。陶希仁本想应付两句叫他自己回去读书,抬头就见自己儿子正担忧地看着自己。陶希仁与李淳同岁,也有十六年级,他长于书香之家,温柔俊秀、雅致乐道,又继承了父亲才学,小小年纪已有文名,陶希仁虽时常觉得儿子优柔寡断缺些魄力,可不得不说,冀然的乖巧懂事让他在繁忙政事外有了一处静心怡情之所。

陶希仁忽然心念一动,冀然也该娶妻了!孙夫人蕙质兰心、教导出的女儿必然是知书达理,从李家悔婚孙小姐毅然跳井可见其节烈;自家门户不低,更重要素有清誉,若冀然求娶孙小姐,孙夫人必然同意;再请承平为二人赐婚,哪怕悔婚之过不能抹去、至少也得弥补,也算对孙家、对天下有个交代。至于李淳的名声,他既有错,这污名也该他受着。

陶希仁想到此处,只觉得这是个最好不过的办法,立刻闯入平园求见承平赵熹,请承平赐婚。承平没想陶希仁会舍得让冀然替李淳去赎罪,一时感动一时敬佩,可他并没有同意。

赵熹抿了口茶,开口问道:“这事,你问过冀然么?”

陶希仁偏了目光:“婚姻大事自然由父母做主,这门婚事再好不过,冀然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看来你问过了,”赵熹轻咳了两声,叹道,“你明知冀然心有所属还要他娶孙小姐,未免也太狠心。这门婚事,我不同意。”

陶希仁冷笑连连:“冀然是我儿子,他又不娶李家女,他的婚事你有什么不同意的!你们不肯赐婚就算了,我亲自去孙家提亲,也是一样的!”

赵熹道:“冀然是我干儿子,他的婚事我如何管不得?我们退婚是因为我儿另有所爱,我明明知道冀然有心仪之人还要强迫他去娶孙小姐,你把冀然当做什么?你这样怎么对得起陶夫人!”

提起陶夫人,陶希仁想起旧事,不由发起怒来:“你还敢提先妻?要不是你的好儿子闯下这番祸事、哪里用得着我儿子出来顶缸!我把冀然当做什么?怎么,你以为你和李承平私相授受得了好处、全天下男女就都该同你们一样么?那你们当初还给孩子订什么亲!你以为弄成这样是谁的错!上行下效!你们二人自私无度、蔑视礼教、以为能把天下玩弄鼓掌,是,你们是不世之人、连老天都治不了你们,可你们还有孩子、还有后人,你们身后还有千秋万代,他们没你们的本事,却学了你们的桀骜!这样的江山又能坐几代!天下好容易能安生一会,你们非要把它弄得摇摇欲坠不可么!”

这是说李淳婚事,更是说赵熹入朝。承平深深一叹:“希仁,你是真正的碧血丹心,你所说的道理我们二人岂是不知?不然又怎会请你来教导温儿和淳儿!自我掌权尊儒复礼、民生军事都未有差池吧?不过就是一点点私情、全都有理可循,这都不许满足么!”

陶希仁铿锵道:“天子无私情!”

裘蕴明劝道:“这样不公平,委屈了太多人。”

陶希仁又笑:“民不聊生颠沛流离才叫委屈,都是一样的人,怎么偏着公侯疼呢。”

陶希仁看向赵熹:“大君、元帅,学生知你至情至性,所以不忍有情人不成眷侣。可他们不是你和王爷,他们所爱许是一时之欢、未必是真情!就算让他们得偿所愿,他们难道能就此有情饮水饱、不再理别事么!你自以为不尊礼教,但从助卫抗青到入京护主、再到隐名定边,纵然小节有失、大义得全,你能走到今日,正是因为如此!无义不可胜、无道不得安,小到儿女婚事、大到治国理政皆是如此,退婚之祸还不足以让你警醒么!”

承平不忍赵熹受此责问,抢道:“这都是我的主意,你同他说什么!淳儿不喜孙小姐,叫他们强行婚配成了一对怨侣难道也是好事?你口口声声道理教义,陟罚臧否、论功行赏,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难道不明白?礼教大、宜情变,你也太过古板!”

陶希仁摇摇头:“王爷所说仍是私情。”

承平倏然起身:“熹儿平定天下一身伤病、为救孙家女旧伤复发,这也是私情?”

“为平天下多少人战死沙场,他们家人只得了一€€黄土;孙小姐本就是因李家而伤,幸而为赵熹所救,否则你们又有何颜面面对天下?”陶希仁整理衣冠,向赵熹深深一拜,“元帅功高盖世有目共睹,可牝鸡司晨阴阳颠倒绝非天下之福,唯明礼法、循有道才可长治久安。儿子娶非爱元帅尚且不忍,何况此难!退婚之事覆水难收,陶家必会善待孙小姐,也请元帅以天下为重、尊贤后,婚事乃小节尚能补、江山为大义、实难安啊!”

1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