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传奇 英雄美人传奇 第252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标签: 强强 生子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古代架空

赵熹将头轻轻靠进承平怀中,叹道:“只盼温儿早早了断孽缘、迎娶新人,和淳儿都生个三儿两女、享尽天伦;希望长生下一世仍投胎咱家、再续今生缘分……”

其实长生之死二人早已有了准备,且长生养在慧娘身边少见二人、感情毕竟有限,故二人闻讯虽痛、但也是遗憾怅然居多。尽管如此,二人仍动身回京,想送送这个亲缘浅薄的长孙,谁料刚刚入京、又有信使披白自东南而来--竟是李温丧信。

承平捧着短短书信久久怔愣无言,赵熹遽然起身,急呵厉诘:“温儿才离开京都月余、至琼州不过几日,又是和谈未生战事,怎么会出事!是谁叫你假传消息,又意欲何为!”

信使忙叩头道:“小的怎敢妄言诅咒将军!数日前李将军抵达琼州州府崖余,领亲随入城与琼州县公商讨罢兵议和之事。琼州县公对将军很是欣赏、县公小姐更是钟情将军,本来这事十拿九稳,可不知为何,崖余城忽然戒严、城门紧闭,城外兄弟们猜测城中出事但顾及将军不敢妄动,直到夜里三位兄弟护着将军遗骨突出重围,大家才知将军出事!将军遗骸正在路上,小的先一步至京都向王爷元帅报信!”

赵熹只觉心如刀绞,不由攥住胸口,追问:“是沈家害了我儿?为什么!他们已穷途末路、就算不肯投降也该挟我儿为人质,那沈小姐既然喜欢我儿又怎会痛下杀手!”

信使道:“听护送将军遗骸的兄弟说,是因为将军拒绝了沈家求婚、沈家污蔑将军出尔反尔,沈小姐因爱生恨、忽然暴起刺杀,将军反应不及、竟叫她得逞……将军亲卫拼死才将将军遗体送出,出城的三位兄弟除一人外全都重伤去世,明武堂宋天也丧命城中……元将军已下令攻打崖余城,必会为将军报仇,请王爷、元帅节哀!”

赵熹不愿相信,可信使说得清楚明白、不由他不信,他觉得心被狠狠咬下一块、腹部的旧伤又隐隐作痛,他躬下身闭上双眼,李温笑着朝他挥挥手,转身离去。

“温儿、温儿……”

承平这才回过神,挥手叫众人离去,上前紧紧将赵熹抱住,赵熹感受着熟悉的气息、冰冷的身躯又渐渐温暖起来、钻心蚀骨的痛也得以缓解,他睁开眼,才发现承平抱着自己的手正颤抖不止。

赵熹握住承平、回头看他,一向深沉不见波澜的双眼掀起痛苦的狂浪,席卷天地。赵熹反身抱住承平,两人依偎在一起,相互舔舐伤口。

“我会叫人查清楚的。”

过了不知多久,承平忽然道。

赵熹抬起头,追问:“查谁?”

承平顿了顿,道:“这事太突然、太意外,太叫人难以相信!沈家已经有意求和、怎么会因为一桩没有确定的婚事忽然翻脸!亲卫只剩下一个,死无对证,岂不是由他乱说!我要查清楚,查清楚究竟怎么回事、是谁害了我们的温儿!”

赵熹凝视承平:“你怀疑淳儿?”

承平没有说话。

赵熹攥住承平臂膀:“绝不是淳儿!”

“温儿刚找他谈过就出了事,他难道没有嫌疑?”

“他在京都极少出城、哪有能力在琼州做局!自出事后你一直派人监视于他,他有什么动作你怎么会不知道?”

承平垂下眼没有答话,赵熹瞬间明白:“你有事瞒我。”

“我不是瞒你!”承平赶忙解释,“淳儿收买了温儿身边人,可一直都没什么动作,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但现在温儿却出了事……”

赵熹轻轻抚摸承平脸颊:“没事,我知道了,你不会骗我。但即便如此,也绝不会是淳儿!你不是说淳儿已经填上那笔钱了么?若他有害人之心、何必再想方设法弄这些!”

“若是他想做万全打算呢……”

他从来都不满意这两个孩子,李温优柔寡断少魄力、李淳矜骄自负少德行,李温在军中历练无所建树、李淳在朝中学习闯下大祸,相较年轻时的自己和赵熹,这两个孩子根本不像他们所生、全然没有继承父母的优点、反而将李家的毛病学了个十足。前几日和赵熹说起李温的姻缘承平还很是不耐烦,没想到今日,父子已是阴阳两隔。

他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血脉!如果自己当初答应了他和沈家的婚事、如果自己没有准他提前离开,如果真的是李淳所为、如果自己没有叫他去试探、如果自己对他们更严厉一些、如果自己能好好教导他们……

他还记得自己满心期待盼望着李温的出生,还记得京都众人欢聚一堂庆贺李温的满月,记得李温的第一步、记得李温的第一句、记得李温在赵熹怀里朝自己笑的样子;记得李淳出生时京都动乱的紧张、记得终于见到李淳母子平安的欣喜,记得李淳闯的祸、记得李淳撒的娇、记得李淳在李温怀里依依不舍地送别自己和赵熹--

他不满意这两个孩子。

他很喜欢这两个孩子。

他和赵熹的孩子。

承平无法接受李温的离世,更无法接受李淳弑兄的可能,这一切本可以避免,都因为自己、全因为自己。

“承平!”赵熹搂住承平,将他揽进自己怀里,“温儿的死是沈家的错,不怪淳儿、更不怪你。我会喊韩东来查,你别管了,好好睡一觉吧……”

承平倚在赵熹怀中,滚下热泪。

第350章 后事

谁都没想到,因丧子之痛病重的是泰然如山的承平。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国公让位于承平由其摄政已有十余年之久,这些年承平宵衣旰食夙夜在公,晓光未现就从平园到皇宫处理政务、直至暮色深浓才回到家中,日日夜夜年复一年从无懈怠,就是赵熹生命垂危、他一意孤行奔至长明,大悲大喜后还是兢兢业业批阅政事、甚至没能多缓上一天。承平又不好酒色、不喜博戏,想着赵熹画些不堪入目的画便是他唯一的消遣,累积的疲惫和辛劳一朝爆发、病势如山倒。

可朝事歇不得,长生丧事刚过、李温丧礼又要准备,元日沐休和离京去燕积累下的国事压在案上,不能不处置。国公已然年迈、连丧子孙所受打击不小,朝臣们都猜测是否会叫李淳暂代监国--毕竟他已没有了竞争者。

出现在朝堂之上的人是赵熹。

陶希仁痛失爱徒心情愤郁,见到赵熹上朝又惊又怒,连连斥他无礼无教、背信弃义。赵熹听他骂完才道:“我还是征南元帅,但顾及儒门道义一直未上朝堂。今日免冠而来是以王君身份代夫听政,此情此理古来有之,不过数日、待王爷病情好转自然回归正常。有急事难事速速奏来、处理完我就走,陶大人非要留我、我也只好在堂上多站一会,站得久了、说不定还得坐下呢!”

朝廷上能坐的地方只有龙椅了。陶希仁更怒,宋荣声却小声劝道:“后宫垂帘听政之例常有,王君先丧孙后丧子、又旧疾在身,哪能真的代国摄政?不过是处理些急务、稳稳朝堂罢了。如今他怕也心情不佳,别因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那边兵部已然汇报军情:元奢已领军包围崖余城,但崖余城地势险要、城中人殊死抵抗,攻下城池怕还要些时间。赵熹自己也领兵,知道军情权变,虽急于调查李温之死、把沈氏灭家屠族,却也没催逼,只叫元奢小心行事、尽快了结。

既然有人带头,其他人自然跟上,尤其大家都知道赵熹乃承平爱妻、又杀伐果断,如今承平病情不明、以后由赵熹代政也不是不可能,圆滑些的自然想趁此机会献献殷勤。赵熹也确实很好相处,大多政事都能果断决定,无法决定的也能指明问题指出方向,要大臣们再行商议。不过有几个老奸巨猾的平时就好和承平打机锋,办事推推拉拉非要将推到承平底线。承平顾忌他们背景、又深知鸡鸣狗盗各有用途,所以并不怎么与他们为难。但赵熹可不吃他们这招,直接将一人拔了官服扔出宫外,其余人见状更不敢€€嗦,简明扼要陈奏清楚,原本要开一上午的朝会两个时辰结束。

众臣散去陶希仁还有话要同赵熹说,赵熹瞧他眉须都翘了起来抢先道:“我心情很是不好、忍着跟你们这些文臣商议朝事已是极限,你最好别招我!”

陶希仁怒道:“难道我是故意找事不成!”

“无论你是不是、我都没心思应付。”赵熹叹了口气,“让我静一静吧。”

赵熹并无恳求之意,可他眉散唇颓、明眸蒙烟,竟有疲惫之态。陶希仁与赵熹相识多年,见过他最落魄、最危险、最脆弱的情形,但无论怎样、他总是斗志激昂如烈火,这般委顿的样子陶希仁从未见过,不由得愣了片刻。也就这片刻,赵熹错身离开,陶希仁看着他的背景,自厌地叹了口气。

赵熹并没有回去休息,而是将李淳召到承平往日批阅奏章的书房。他已经很久没来这里,手指抚过桌案纸笔,似乎能看到承平在这里伏案疾书的样子。赵熹拉开承平往日坐的椅子,按住椅背,开口道:“淳儿,你想坐在这里么?”

李淳刚刚失去长生、又收到李温去世的消息,接连的打击叫他伤心不已、歇了好几日才缓过神来,如今赵熹意味不明的一问叫他提心吊胆,赶忙问道:“母君是什么意思?孩儿不明白?”

赵熹叹道:“我答应了承平要查明真相,但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不愿意再失去另一个儿子。淳儿,承平和我只有你了,你别再叫我们伤心。”

李淳仍问:“母君究竟是指什么?孩儿不明白!孩儿也刚刚失去了一个儿子啊,母君为什么要这样问我?”

赵熹问:“温儿的死跟你有没有关系?”

1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