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传奇 英雄美人传奇 第257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标签: 强强 生子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古代架空

两人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一早,陶希仁又上门求见。那天陶希仁极力维护赵熹,承平赵熹自然领他的情,听他来访忙请来堂上,没想陶希仁怒气冲冲,一见赵熹又大加指责:“许多大闹灵堂之人昨日一觉醒来床边竟被放了死老鼠!街上百姓也议论纷纷,说他们倚老卖老以多欺少欺辱功勋,还传了他们许多丑事,这些都是你做的不是!”

赵熹端着茶满不在乎:“有人替天行道教训他们说明他们多行不义,怎么就是我做的了?”

“悄无声息潜入家中、又能一夜之间传出丑闻,除了你明武堂,还有谁能办到!”

“呵呵,这可真是不巧,我已解散明武堂,如今只有韩东在南边帮我办事。”

“明武堂虽散、明武堂的人却还在,前日事情闹了那么大,你只要稍微漏出风声,多得人为你赴汤蹈火!”陶希仁气道,“你知不知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他们毕竟是李氏宗族、朝廷重臣,你这般作为不觉得太过了么!”

赵熹放下茶,冷笑一声:“众口铄金,人言可畏?我被人编排得还少么?谁替我说话了?他们昨天骂我不是骂得很得意么?怎么,换成他们自己就受不了了!”

陶希仁看着赵熹,道:“我从不容任何人诋毁你一句!”

赵熹偏过眼。承平道:“希仁是君子,自然不同;可世上多小人,就是孔圣人也因见南子被污,何况我等凡庸?市井所言若非真相,身正不怕影子斜、日久见人心;若是真相,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其身不正、被人诟病难道不是正常?我已命人调查他们言行品德,是真是假不日即水落石出,到时候大家自然明白。”

陶希仁道:“无论是真是假,不知真伪就不该传扬,就是他们有错,刑不上大夫!他们要么是王爷族亲、要么是朝廷高官,他们名声有污德行有损,是叫李家失尊朝廷失威啊!治国该依法、遵规矩,怎能因君主一时好恶胡乱行事!臣知王爷大君有所约束不想弄得不可收拾所以才叫下面人小惩大诫,可即已诉于刑督就叫他们查便是,就是王爷判他们无礼下令杖责也算有所出处,此等侮辱恐吓行径,于地痞流氓何异!王爷不日便要登大宝承大业,不可不慎啊!”

承平叹道:“希仁所言极是,承平受教了。不过这是确实非我二人授意,想来是百姓不知从何处听闻此事、心有不平,所以才闹成现在这样子。承平会叫人尽快核查,向百姓说明真相,至于死老鼠之类事,想来也不会再发生。”

陶希仁又看赵熹,赵熹恨道:“我已经手下留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叫他们好生斟酌吧!”

承平不赞成地唤了句:“熹儿!”

赵熹抿抿唇,不再多言。

陶希仁叹道:“他们所作所为确实过分,可若不是大君代政、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如今李氏叔伯受伤、国公又传召两位,实在不好了结。幸好王爷身子健朗,王爷大君又负荆请罪在宫中跪了一夜,谣言虽不应传却也叫百姓对王爷大君心生怜爱,等新朝立、百废待兴,大家忙于正事、王爷再对宗族稍加安抚,这事应该就能过去了。”

承平敲了敲桌案:“说到这里,希仁,本王打算叫王君同朝听政。”

陶希仁本已打算告退,听闻这话当即毛发耸立:“王爷,这可同当时约定的不一样!”

承平冷冷一笑:“先前的约定是熹儿不受封、不领功,我们何曾违背!以后熹儿也只会以帝君之名听政,我龙座在前、他凤椅在侧,只谏不决,这还不成么!”

“这怎么成!这岂不是复武后之路!”

“我可不是李治,熹儿也不是武€€。”承平沉声道,“那日他们如何咄咄逼人你也看见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们对王位皇权虎视眈眈,本王偏不肯叫他们如意!”

“此事万万不行!”

“行不行不是你说了算!”赵熹怒道,“你说不容旁人诋毁于我,辱我者众;你说他们不该丧礼闹事,他们横行无忌!你希望礼教昌隆各司其职各归其位,可事实如何!陶希仁,我们对你一再包容退让,你却管不了你的文官们!既然你说的话做不得准,就别再多事!”

“你非要一意孤行!”

“你非要同我作对!”

陶希仁胸膛上下起伏似要爆开,他看看赵熹、又看看承平,二人都一般坚定。他比谁都清楚,这二人心智坚定、认定的事就绝不会回头,他只得深吸了一口气:“你们是君、我为臣,君有过失臣不能不谏!王君听政之事,臣一定反对到底!”

承平负手道:“那就看你本事。”

陶希仁向二人一拜,跨步离去。

“看来我要失去一个朋友了。”赵熹叹道。

承平牵起他的手,安慰道:“放心,他一直都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

第357章 完结

陶希仁并非说说而已,他离了平园立刻四处奔走联系同僚知交同道好友,商议劝谏承平之事。但一来李温丧事未了、有心的怜悯赵熹丧子之痛,承平又还未正式下诏、说不定只是气愤之言,劝陶希仁静观其变;二来葬礼上刚有人大闹一场、他们下场人所共见,大家身在朝堂清白高洁者寡、若因此被人揪住不放,又有几人能经得住纠察?故也不敢出头,如此一来,虽支持陶希仁者众、真与他并肩作战的少之又少,大都观望而已。

陶希仁焦急不已,非他要求速成,只因再过不久南征军陆续回朝,他们皆对赵熹忠心不二、对他上朝听政更是由衷拥护,那时再想劝服承平就更加困难了。

由是陶希仁每每上朝必提此事,只是李温丧礼后承平病好,朝政仍由承平处置、赵熹则在家休息,承平对陶希仁奏请劝谏高挂一旁、任陶希仁等说什么都不作响应、拎其他要务来转移话题,陶希仁又不忍置百姓于不顾来同承平怄气,每每都被承平搪塞过去。

一月后,韩东自琼州归。

“所以,当真是沈家女因爱生恨?”

韩东点点头:“属下赶在沈氏伏诛前见了她一面,怕她所言为虚又找来沈氏仆从和大公子亲卫询问,确实如此。”

赵熹怒道:“不过拒婚就要我儿性命,沈氏是个疯子不成!”

韩东想了想,老实禀道:“据属下所见,沈氏性情偏执乖张、常同父兄上阵杀敌,与一般女子很是不同。且,沈氏在大公子回京都前赠与大公子一柄匕首、大公子接了下来,在琼州风俗、这边是大公子许了这门婚事,所以沈氏才认为大公子背信弃义有意侮辱,故而……”

赵熹浓眉倒立:“怎么,你要替沈氏说话!”

韩东忙道:“属下不敢!只是事情如此,属下自当禀明大君、不敢有分毫隐瞒。沈氏杀害大公子是不争的事实、万死难辞其究,但沈家毕竟主琼州久,元将军诛杀沈氏族人后将其尸首扔在乱葬岗、不许旁人收敛,琼州百姓看在眼中未免畏惧不安。属下斗胆,奏请王爷大君允沈氏族人入土为安。”

“她害了我儿还想入土为安?我没将她挫骨扬灰已是宽容了!”

韩东不敢多言,躬身请罪。赵熹生了会气,叹息一声:“算了,死都死了,又能如何?就按你说的办吧。我会写信给琼州守备,你辛苦了,快去歇息吧。”

韩东松了口气,替沈氏谢恩离去。自韩东来至他离开承平只默默听着并未发一言,赵熹回身走到他身边,扶上他肩膀:“这事果与淳儿无关,你总算安心了。”

承平看看堂中还未撤去的白幡,缓缓闭上眼。

又过半月,承平下诏改燕州上安为盘龙,移京都朝廷至盘龙城。同年七月,朝廷枢纽皆安置盘龙,承平赵熹及李淳一家也搬入盘龙新宫,国公夫妇年迈体弱、不敢叫其劳动,承盛一家留京都侍奉父母。

八月初二,承平祭唐宗于南郊,初八,于盘龙北辰宫太极殿即皇帝位,同日封赵熹为帝君,国号为平,建元盛德,尚木德。

奉国公夫妇为太皇、太后,立李淳为太子,封李承盛为永王、李承泰为韩王,追封李温为英王,授裘蕴明为卫国公、燕无异为燕国公、赵招胜为阳国公,拜宋荣声为丞相、赵福为太尉、陈平之为太师、陶希仁为太傅,南征诸功臣各有封赏;兴礼尊教、重划州郡、更制改新;全国人口重登户籍,减税三年,大赦天下。

即位当日承平赵熹同登祭天台。承平着玄色衮服,服上绣青龙、腾然欲起;他样貌本不算出众,但身昂背阔、威盛势泰,天空海阔、千钧一苇,仿佛天下只在他一叹,叫人既亲又信,望之臣服。

赵熹亦着礼服,只是从无双元封后之先例,赵熹所着礼服全为他自己所设,重工华服上坠满奇珍异宝,除珠玉外还有许多西川进贡而来的宝石,璀璨夺目华丽异常,可这华服穿在赵熹身上,凭你南珠昆玉天晶地宝,全都黯然失色,唯赵熹一张脸一双眼熠熠生辉。

台下群臣生民匍匐叩首,台上承平赵熹二人同立、赵熹在承平一肩之后,长天托红日、阔海捧白月,宙宇无穷一簇火燃烧熊熊,生机延绵。

新朝初启,承平赵熹果同朝听政,陶希仁等自然不允,但承平提拔一批新贵、军将皆拥护赵熹、就是老臣也不复先前嚣张,大家虽劝却也不敢多言,只有陶希仁一派揪着此事喋喋不休。不过开国建业百废待兴,朝廷也没多少精力纠结于此,陶希仁也只能发发牢骚、表表态罢了。

1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