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传奇 英雄美人传奇 第39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标签: 强强 生子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古代架空

赵熹蹙眉道:“我观陛下对美人宠爱有加、听说后宫之中也并无他人,美人为何还要日日早起伺候,多歇一会都不行么?”

舒美人道:“妾本就为宫婢、得陛下怜惜方有今日,更该勤勉侍奉报答君恩,又怎能恃宠而骄?何况妾在后宫整日看花观鸟并无要事,陛下却费心劳力为天下忧、就是夜里也不得安寝,妾为臣子见陛下如此岂能不感激心疼?能服侍陛下妾觉得快乐得很呢,又谈何辛苦?”

赵熹明了,舒美人将皇帝当做主人。其实何止舒美人,天下妻子多将丈夫当做需要侍奉感恩的对象,像仆人讨好主人一样讨好对方,并以此为荣、以此为乐,赵熹不由扁起嘴,幸亏承平并不如此。

舒美人似乎看透了赵熹所想,笑道:“赵小君是否觉得妾无能、无趣?妾听陛下说了小君的故事、妾也羡慕喜欢得紧呢!可是妾为女儿,无小君的毅力和决心,得不到小君的勇敢和才干,便只能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妾也曾自怜自艾,可陛下同妾说,鲲鹏有翱翔之志、蜉蝣亦有一日之乐,鲲鹏志高、蜉蝣之乐也并不卑贱,凡人在世,只要有所想、有所念、有所信、有所坚持,哪怕于旁人微不足道,对自己也不负此生了。”

赵熹眨了眨眼睛,他没想到皇帝会说出这番话。他生而好强、不肯屈服,觉得所有随波逐流的都是自甘堕落的,没意思得很,就像卫宁的王才,明明为一里之长、并非无能之人,卫宁守城时他也功劳颇多,可之后论功行赏他却因承平征了他们的粮痛哭不止决然不肯受封、仍回了村落,当初籍籍无名的马双九和袁敬德都已威名赫赫、他却仍是个小小里长,做人做到这份上岂不窝囊!还有那个要找自己报仇的孩子,说要报仇也只敢拿了土块扔自己、哪怕找柄刀呢也能叫自己流点血啊!无非是软弱怯懦、自我安慰罢了,说着血海深仇的狠话却做着稚儿弱子的蠢事,无能极了!

他们在想什么呢?他们是否耽于蜉蝣之乐?蜉蝣之乐岂不卑贱?蜉蝣之乐并不卑贱么?

赵熹甩了甩脑袋,叹道:“陛下倒是个有趣的人。”

舒美人笑得骄傲又哀伤:“陛下是真正的贤明圣君!咱们国家如此小君比我清楚、朝廷形势如此小君比我明白。不瞒小君,妾初有孕时惶惶不安,开始怕保不住、后来怕不该保……我每天摸着自己的肚子、感觉他一天天变大,心里害怕极了,他是不是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已经知道痛了?如果真要……他会不会疼?会不会怕?会不会恨?他是不是也很希望见到我、见到他英武的父亲?可会不会因为他反叫陛下陷入险地?我爱自己的孩子,可我更爱陛下,我好容易下定决心,可陛下、陛下说他为君应护臣、为父应护子、为子应开枝散叶,这孩子是他的长子,他绝不会叫自己的孩子白白受累……”舒美人抬起头,一双水眸望向赵熹,“赵小君,你不知道我有多感谢三公子、感谢你,谢谢你们保住了我的孩子!”

赵熹看向舒美人微微隆起的肚子,心里难过得很。以立场论,平州并不希望这孩子出生,但坐在舒美人身前、听她说着这一切,赵熹忽然不忍。这个孩子是有生命的,他的父亲和母亲拼尽一切来保护他,自己却卑鄙地希望他死去……

赵熹长长舒了口气,笑道:“放心吧,这孩子一定能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此时含英殿内,陶太傅正在给皇帝及诸公子上课。陶太傅在纸上写下“治世”二字,叫书童举起给大家看,提问道:“此二字何解?”

黄安文先前在陶希仁处吃了教训,此时正要积极表现以求赎过,闻言率先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故治世以德、德盛道行为治世!”

太傅点点头,转向燕无异,燕无异答:“国泰民安为治世,治世应安民。”

太傅又问:“何以安民?”

燕无异想了想,道:“除寇驱虏,让百姓能安稳度日,不受贼寇侵袭。”

皇帝不禁问:“燕州贼寇可厉害?”

燕无异叹:“蒙夷时有犯边,近年元希烈又灭辽丹收西川、建万里之国,胡蒙愈发强悍。马上就要冬天,他们没有吃食,又要想办法劫掠我们了,只是这次有元希烈坐镇,不知是否能如以往抢掠即走……”

皇帝太傅皆叹,元希烈一代枭雄野心勃勃,就怕漠北填不满他的贪欲,可京畿自身难保,哪里管得了其他呢!太傅摇摇头,又看承平:“李公子如何看‘治世’?”

承平无意与诸人争锋,起身答:“黄弟、燕兄所言甚是,先安民、后实仓、再教礼,百姓安居乐业、官吏各尽其能,天下治矣。”

秦尉宁嗤笑一声,开始找茬:“你们这些话说跟不说有什么区别?李兄拾人牙慧也就算了,安民、实仓、教礼,如何安民?如何实仓?如何教礼?就以当今天下说,如何治世?”

承平斜他一眼:“敬闻秦兄高见!”

秦尉宁瞧瞧皇帝,道:“我才疏学浅,没啥高见,只是听李兄言之凿凿才有此问,原来李兄也不过尔尔!治世,自然还要高位者论。”

皇帝笑道:“《荀子€€大略》有言,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礼记》又书‘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故治世者,政和、民安、义盛之世也。何为政和?君臣一心、君民一体;何为民安?夜无盗、行无贼、仓禀实、男女有归;何为义盛?君仁臣贤民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各人各安其分。如尉宁所问,当今之世如何治?当今之世,君无威、臣不忠,各州割据、百姓不安!譬如去年青、平、卫之争,战乱一年死伤将士近十万,三州之交百姓为避战乱逃难离乡者十数万,丧生战乱之中、破家离乱之中者更是不计其数!除死伤外,三州为战所花军需粮草,为这些军需粮草所征劳役、所加赋税,为劳役赋税所苦之人民,何以数计!九州岛同为兄弟,却手足相残,诸侯尚如此,百姓效之如何!今日你一家强而侵、别家惧其侵而先抗,他日各家纷争永无宁日,致使大州不安、小州惶惶,君命不可达、百姓无所从!诸位,尔等皆公卿之家、担一州之事,尔等可怜爱百姓顾惜羽毛?可遵循道义忠诚君主!朕忝为皇帝,见宗庙不稳九州岛动荡百姓流离心中苦也,祈盼能尽己所能治世安民,然一人之力孤,九州岛之安在九州岛!尉宁问何以治世,各州拥君、治世之始!尉宁,朕所答你可满意?”

诸公子皆惊,大家都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直白地说出这一切。可是他说了又如何?如他所言一州动九州岛不安,如今已然如此,想九州岛忠君,凭什么呢?凭几句道义的高帽?可众人也不敢反驳,毕竟头上还顶着道义的帽子!

秦尉宁胀着脸憋了半晌,终究道:“陛下答得好,秦尉宁佩服!”

承平望着皇帝蹙起眉,说就罢了还敢反问秦尉宁,这皇帝确有魄力,不容小觑。

第65章 比武

到了下午,皇帝和诸公子学习武艺,分射、驭、体三类,分别是射箭、骑御、武术。皇帝学武不为杀敌只为强身,因而武术就是师父教授拳法,大家练着玩玩便是;至于骑射更是寻常。皇帝常学这些,拳法流畅骑御潇洒,虽看着瘦却也能挽弓两石,十射五中,这成绩算不得惊人,可在贵公子中已是不错,更何况他是日理万机的皇帝,称不上英武也算得上强健了。

几位公子中黄安文身子矮弱,骑御拳法最差,只能挽弓二十斤、十射一中,拳打得也惨不忍睹;裘蕴明年纪最大,可他喜文墨不爱武艺,同黄文安半斤八两;燕无异生于燕州,拳法骑射俱佳,挽弓三石轻而易举,十射中五;承平虽曾上前线,但并非武将,他自己掂量拳法骑射比皇帝稍强,于是悄悄卸了些力、表现比皇帝稍逊。

然后便是秦尉宁。师父请皇帝和几位公子打拳射御是为看看几位水平如何,日后好因材施教,并没有叫几位攀比之心,可大家正是年少,秦尉宁又尤其看承平不爽,加上上午被皇帝压了一头,下午卯着劲想要扳回一局。别看他身胖肚圆,身上都是精肉,拳法骑御不提,射箭时先要了一副小弓,箭出如风、百发百中;又换了两石弓,仍是轻而易举,十箭皆中不说最后一箭还射在了承平靶上,劈开承平先前的箭、正中红心。

承平冷下脸:“秦兄这箭偏得很呢!”

秦尉宁回以哼笑,又换三石、五石,除承平靶上那支、未失一箭。诸公子皆沉默,唯燕无异为他叫好,皇帝也夸道:“好箭法!尉宁神弓手也!”

秦尉宁故意看了看承平,答:“不敢不敢,尚未百发百中,小臣还有得学呢!听说李兄曾在卫宁守城,是上过战场的人,该比我强很多才是,可这表现却……哼,李兄可不要藏拙啊!”

承平冷言答:“战场之上一人之力有限,所倚仗为领军统帅之智慧、众军将士之勇猛、身后百姓之支持,卫宁之战承平忝为主帅,也是因平卫团结、军民一心这才驱赶青军,要说个人之武艺,与秦兄论承平甘拜下风。”

秦尉宁怒道:“卫宁不过小役,你平卫连手欺我,也不过平手而已,若非陛下止战,你早已是败军之将!”

“看来秦公子对此战结果颇为不满啊!属下为此战战将,公子既然有怨那咱俩来比试一场,看看胜负如何!”

秦尉宁猛然回头,见校场外一人卓然而立,正是赵熹。上午皇帝遣赵熹去陪舒美人是为了叫赵熹不入学堂,毕竟授课者为儒家陶太傅,并不许双元与诸公子共同进学,到时争执起来皇帝两难,索性将他支开、再寻机会同承平细说;可赵熹也不是女子,跟舒美人说说话就算了,中午用过膳舒美人要小憩片刻,只能将赵熹送回,赵熹听说下午在校场学武、有侍从随护,等了半天还是没忍住跑来校场,正瞧见尉宁欺负承平,因而有了前言。

平州有一双元大破青军的消息在青州广为流传,七尺男儿竟败给柔弱双元,本就争勇好斗的青人更觉屈辱,秦尉宁自然也是如此。秦尉宁冷笑:“你是何身份,小小双元侍卫也敢同本公子说话,这就是平州的规矩么!”

赵熹也笑,笑得挑衅:“小小双元侍卫也能大败青军,青州公子竟不敢应对,可笑可笑!”

秦尉宁怒极:“真当我怕你不成!你若非双元我早就将你打趴在地,只因我不打女人才对你一再容忍!你还蹬鼻子上脸了!你当真以为自己武艺无双!”

赵熹也怒:“我是双元不是女人!即便是女人,能退你青军的你也不该再小看!你以为你们男人都是什么英雄?狗熊多了去了!你既不服便来战,少婆婆妈妈!”

秦尉宁提起拳,赵熹也走入校场,眼看二人真要过招,皇帝上前怒斥:“混账!难道忘了朕在宴会上所言了么!前尘翻过、既往不咎!旧怨未消又添新仇,冤冤相报何时能了!你二人无宽宏之量也为两地百姓想想吧!还不住手!”

承平知赵熹一向骄傲,赵熹决定的事承平一般不会反对,何况赵熹是双元,真与秦尉宁冲突不论胜负都是秦尉宁吃亏,趁大家都在公平对决泄泄火也好,所以他先前并未阻止赵熹。不过皇帝不许,他还是跑上前,止住了赵熹。

承平替赵熹谢道:“赵熹莽撞无,还请陛下息怒!”

秦尉宁本也无意同赵熹对台,现在骑虎难下,也只得向皇帝请罪。皇帝这才满意,又不轻不重斥责二人几句,叫赵熹离场、继续上课。

直到下课回府,赵熹仍怒气冲冲:“秦尉宁也太小气,不就赢了他们几仗,竟还斤斤计较揪着我们不放!陛下也是的,秦尉宁欺负你半天他不说话,我要反击他倒出来了!他跟谁一伙的!”

承平笑道:“秦尉宁何时欺负我了,我射箭比不过他是事实,可我嘴皮子比他强啊!我一肚子气他的话还没说呢!也别怨陛下,口舌之争不过小事,只要不太过分他也不好不叫别人说话;至于不肯让你同秦尉宁比试,这事无论输赢两方面子都不好看,何必呢!”

武艺相较技高者胜,便如袁敬德打败赵熹,赵熹起来二话没说坦然认输,这是武者的气度。今日若是赵熹真输给秦尉宁,赵熹也绝不会辩驳,被欺负也自认不如人、回去强加练习再来报仇,绝不会叫别人帮他出头;可换了承平他便忍不得:承平不过武艺上弱了一点点、其他地方比你强多了,你算什么东西敢欺负他!

赵熹气鼓鼓恼了半天,转头瞪着承平道:“这样不行!我看那教武师父只求安稳不图精进,靠他你何时才能强过秦尉宁!还是我教你吧!以后回府再练两个时辰!”

18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