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10章
作者:兰拓
“咳~岩哥,粉丝们想听细节,要不你展开讲讲?”说着,又低声利诱道,“回头这个视频要是赚了钱,我给三个侄女买新裙子!公主鞋!保证是咱们村最时尚的!”
山岩白了他一眼,不过,他这个当爹的,也确实没想过居然还要给女儿们买什么裙子和公主鞋……
想到三个丫头穿上新裙子和洋气的小皮鞋,说不定会抱着他的脖子大呼“爸爸真好”,山岩冷冽的脸庞微微松懈,终于开了金口。
只不过,他向来说话都是惜字如金,反倒是几个徒弟,吃了江小满的好饭好菜,有些嘴软,师父言简意赅地说一句,他们就七嘴八舌地在旁边举例说明,热热闹闹了好一会儿,倒是把这一期视频的内容做得干货满满!
后来江小满把这期视频单独剪了出来,放到几个视频号上面去,居然还引来了不少户外博主的友情转发,意外让这个视频小火了一把。
江小满看着后台收益合不拢嘴,果然兑现承诺,从网上给山茶三姐妹买了三件春装的公主裙,连鞋子袜子和内搭都配好了,还买了搭配的头饰。
这可是让山茶三姐妹在学校和村里大大地出了一回风头!
要知道,山里人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能穿上一身新衣裳,平时就算是买新衣服,那也是偏实用款的、耐脏的。
绝不会像江小满,给山茶三姐妹买的都是那种蓬蓬纱带蕾丝,还钉了水钻的,站在阳光下,浑身上下都闪耀着人民币的光辉。
走出去,村里人谁不多看两眼?
就连陈嫂听说了这件事,都夸了个小篮子,拿了十几个鸡蛋,还有路上买的苹果香蕉,特意跑来郎山村,拉着她们三姐妹仔细看了好一会儿,看到最后,就忍不住抹了抹眼泪,连声感叹——
“好!这样就好!你们三姐妹以后可一定要好好孝顺两个爹,记住了吗?”
看到三个外甥女白白净净地穿着公主裙站在自己面前,陈嫂心里对山岩和江鱼感激得不行,这三个丫头如今可算是掉进福窝里啦,她这个大姨看着也终于能放心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二天一早,趁着山间雾浓,山岩立刻带着人从石梁背后下到了蜂巢附近,先把点燃的湿柴卡在旁边的缝隙里,等野蜂被熏得晕头转向、逃窜而去,赶紧分工合作,一上午就割了三分之一的蜂巢下来!
沉甸甸的蜂巢,让众人喜不自胜,这可是一年中最值钱的冬蜜!
他们在上面忙着割蜜,江小满就在下面忙着拍视频。
从刚割下来的岩蜜上掰下来一块,凑到镜头前面,给粉丝们展示了一下刚割下来的冬蜜是什么样子的。
“听岩哥说冬蜜也分大小年的,大年产蜜多,小年产蜜少,今年本来是小年,所以他们入冬后都没来山里找蜜,想着养一年再说。”
“没想到今年运气这么好,虽然是小年,但是这一片野蜂巢隐蔽得好,藏在一个石梁下面,要是不下到石梁下面,还真发现不了。所以这一片野蜂巢应该是春天就没人过来割过,所以存到现在,才存了这么多蜜。”
“你们看,这蜜黏糊吧?都快结晶了!我给大家尝尝。”说着,江小满连着蜂巢一起咬了一口,岩蜜入口的瞬间,并不是纯甜,而是带着一丝淡淡的苦味,还有若隐若现的某种草药的味道,等到咀嚼了几口,甜味才浸了出来,非常的好吃!
“口感不像我们平时喝的土蜂蜜,那种是过滤沉淀过的熟蜜,这个是混在一起的,你们看,这种封盖的是成熟蜜,没有封盖的就是生蜜。”
“封盖的成熟蜜储存时间比较久,已经有点半结晶了,口感沙沙的,味道也不是纯甜,有一点苦味,应该是咱们山里的野生中草药,或者那种鸭脚木的花蜜。”
江小满砸吧了几下嘴,忍不住又吃了一大口!
嘴上说着有点苦味,动作倒是很诚实,一口接一口,没一会儿就把一大块蜂巢蜜全给干掉了。
粉丝们:“……”
怎么办?博主不是人,他们又想脱粉了……
第145章
这么一大片野生蜂巢蜜, 山岩他们足足花了四天半时间,才把所有已经封盖的蜂巢给割了下来。
剩下的还没封盖的、还有一些空的还没来得及储存蜂蜜的蜂巢都留了下来。
免得野蜂们没了家,到处乱跑筑巢, 明年就不能来这边割蜜了。
割下来的冬蜜,还没等到他们下山呢, 就被山岩的几个土豪老客户给预定了。
人家还特意说明了,不要把蜂蜜摇出来,就连着蜂巢一起装瓶, 再弄点礼盒,这么稀罕的正宗纯野生冬蜜, 他们要拿去送人的。
江小满就在旁边撺掇山岩, 不如趁机注册一个他们自己的品牌,到时候等他们养的土蜂蜜也能割蜜了, 还能蹭一波品牌知名度呢。
山岩其实也早就有这样的打算了, 只是以前他们只做这一行最高端的野生岩蜜, 消费的客户都是靠熟人介绍来的,说白了他们做的就是口碑,有没有牌子都无所谓。
但是以后就不一样了。
他和几个徒弟去年冬天到现在, 也放了几十个蜂桶到了山里。最近只要有空都还在接着做新的蜂桶, 毕竟, 自从有了江小满的二手木材货源之后, 蜂桶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别说他几个徒弟了,就连山岩都忍不住接着做了不少新蜂桶。
山里人穷归穷, 骨气还是有的, 做好的蜂桶, 外头拿墨汁写上名字和编号, 往山里一放,一般极少会被人偷盗。而且他们经常跑山的,放蜂桶的时候也会刻意选择一些比较隐蔽的地方,不太容易被人发现。
按照郎山这边的产蜜量,一只蜂桶,正常情况下,丰年一年能产80~100斤土蜂蜜;荒年那就没法算了,有时候遇到连续一个月阴雨天,山里的花都开不成,也没有花蜜,还要花钱买白砂糖去养蜜蜂呢,那就没法算了。
平均算下来,一桶蜜蜂一年的收入大概能有800~1200元,做上一百多个蜂桶放到山里去,哪怕去掉损耗,一年也能有个八、九万的利润,这在农村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么一算的话,他们这每年土蜂蜜产量也不算小了,也确实需要注册个品牌什么的。他家小鱼最近也在嘀咕,说是粉丝找他买什么渔具,总要先问问是什么牌子的,是不是进口的之类的。
由此可见品牌的重要性了。
只是他对这些都不太了解,只能把这件事交给江小满。
正好,江小满最近也要去跑一跑皇菊种植立项的事情,和山岩他们分开之后,他马上回到家,把自己之前整理的资料打印了出来,连同他刚整理出来的老山坳子那边几户人家的情况,一起放在了文件袋里,第二天赶早就去了镇上。
先去米粉店吃了一碗牛肉米粉壮壮胆,然后才带着材料进了镇政府大门。
听说他是来找镇上的扶贫干部的,要申报什么项目材料,看门的保安都笑了:“哎呀!那你去203找那个孙干事吧,他这一天到晚闲的都快长蘑菇了。”
江小满一阵无语。
不过想想也正常,越是穷的地方,老百姓越是没有本钱去创业。
前些年国家倒是扶持过一阵子,但架不住好多项目都要好几年才能看到收益啊。
就像之前镇里呼吁大家种洋芋那样,要先扩大种植面积,再引进加工企业,最后形成规模效益,才能源源不断地给老百姓创收……
普通老百姓哪里等得了那么久?
就像庆山说的那样,山里好多人家都跟他家一样,每天一睁眼就等米下锅呢,不让他们种洋芋,种别的又暂时看不到钱,难道要他们把嘴巴缝起来,三年不吃不喝,等项目赚钱吗?
叫老百姓饿着肚子创业,是不现实的。
难怪镇上的扶贫干部闲的快长蘑菇了。
江小满的出现,让陷入自闭状态已经很久的扶贫干部孙哲远一时间恍如产生了某种幻觉。
是他在做梦吗?
怎么郎山这种地方,居然也有人主动找上门来想要申报项目?
看了看开年到现在依然一片空白的项目审批表,孙哲远一个鲤鱼打挺,紧紧握住了江小满的双手!
“同志你放心!只要乡亲们愿意创业做项目,镇上一定全力支持!”
“来!快坐下喝杯茶,我们慢慢聊。”
说着就跑过去把办公室的房门给关起来了。
仿佛生怕江小满跑了似的。
……
江小满呆了呆,觉得眼前这个扶贫干部看起来不太稳重,能靠谱吗?
心里犯了嘀咕,可镇上下派的扶贫干部好像就一个,除了眼前这个看起来跟他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他也找不到别人了。
无奈之下,江小满只能从包里取出装文件的袋子,又口头把他们村和老山坳子那边十几户人家联合起来,想发展皇菊种植产业的事情解释了一下。
“来!喝茶!吃点东西,我先看看你们的材料。”孙哲远从柜子下面拉出来一个纸箱子,拿了点过年镇上发的年货给他吃。
这是把他当上门的客人了?江小满一脸黑线地从箱子上面抓了一把花生,一边吃着,一边等孙哲远看完他准备的材料。
江小满准备的材料,其实是他花钱从某度文库里买的一个现成的模板,然后根据人家的模板填写的,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 分是他综合了好几家反馈的数据,对比了种植皇菊和传统农作物的亩均收益差距,论证了一下种植皇菊对于提升当地老百姓家庭年收入的重要性。
第二部 分就开始瞎扯了,因为也没有专家给他指导,他只能抓着“郎山自古物产丰饶、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这一点来说,重点说明,不管是野菊花还是家养的菊花,在他们郎山都生长得很好,同理可证,皇菊也是菊科,应该也能在郎山大规模种植。
第三部 分就回归干货了。他拿自己和江鱼的账号粉丝和带货成绩举例说明,如果他们成立皇菊种植合作社,大规模种植皇菊的话,今后的销路完全可以只走线上。
毕竟皇菊制成干茶之后,保质期还蛮长的,不用担心一时间卖不掉会亏本。
而且,他还有个想法,现在好多乡镇不都在推自己的土特产或者助农产品之类的吗?
江小满希望镇上能帮他们一把,假设到时候种出来的皇菊真的滞销了,能不能让他们对外宣传的时候,带上他们当地土特产和助农产品的噱头。
根据他从平台的了解,现在各大电商平台为了鼓励农村创业脱贫,针对贫困山区的助农产品,都是有特殊通道的,到时候借助平台的宣传渠道,他们也可以销出去一批,这样库存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可以啊小满同学!你这脑子可够灵活的!”听到他连助农产品都扯出来了,孙哲远满意地点了点头,把资料放在桌上,转身去跟江小满说道——
“我刚才简单看了一下你们的材料,说实话,可以说是完全不符合我们的申报标准!”
啥?!
江小满吓得连手里的花生都差点掉了。
“别紧张,我的意思是要是按照这个格式交上去,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认为你们这个项目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最重要的是,你的这份计划书里,给咱们郎山的老百姓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业致富路,那就是利用粮食产量较低的闲置山地和荒地,发展皇菊种植,这样一来不耽误老百姓种粮食,能确保老百姓日子过得下去;二来,如果这个产业能推动下去,说不定能让咱们全镇的抛荒和闲置山地都利用起来!”
“小满呐!你这份计划书,格局还是放得不够大!”
江小满尴尬一笑,心想我为了把这个项目申报下来,可是连亲友团都用上了,在郎山村他还能说上两句话,要是把计划一下覆盖全镇,他怕不是疯了吧?谁听他的呀?
好在孙哲远只是感叹了两句,当即决定先跟他去郎山村实地考察一下。
他决定亲自操刀,为江小满把这个项目申报表按照上面要求的格式修改完善一下。
不容易啊!这眼看着一季度都过去了,他们镇上的创业扶贫项目还是个零蛋呢,要是抓不住这次机会,他今年的年度考核成绩可就太难看了!
江小满去了一趟镇上,回来居然把镇上的扶贫干部给请回来了,整个郎山村都轰动了。
孙哲远先带着江小满去了村委,这件事要想落实下去,肯定也离不开村里的扶持。担心有些村干部心里嫉妒使坏,孙哲远还搬出了他的大姑父——
“说起来,小满还算是我师弟呢,我大姑父以前是县一中的教导主任,没想到小满居然也是县一中毕业的,大姑父要是知道他的学生现在这么有出息,肯定高兴坏了。”
孙哲远是故意这么说的。
果然,一听到镇上的干部居然主动和江小满强行认亲,还弄了个师兄师弟的关系出来,村干部们对江小满更加热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