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种田打败天灾 用种田打败天灾 第83章
作者:挽云白
陈大夫收回手, 欣慰道:“没想到竟是我诊错了,你如今身体状况很是稳定。”
叶瑜将袖子捋下来,笑着回他:“之前两个月确实感染了两次风寒, 但都不严重, 喝姜茶睡一觉也就好了。”
“是件好事, 现在你只要记得每天睡前都喝一碗红枣姜茶。”陈大夫嘱咐道:“不着急,调理身体是件长久的事,急不得。”
叶瑜点头应是。
等陈大夫提着药箱离开之后,叶瑜也戴着草帽出门了, 他要去湖滩上看看猪羊吃不吃新长出来的牧草,要是不吃的话,他还得想办法,毕竟如今的牲畜数量极多,每天光是给它们制作饲料都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
最近明珠湖因着干旱水位下降不少, 然而湖边牧草倒是生长得十分茂盛, 叶瑜站在丘上目送着孩子们驱赶猪羊到湖滩上,如今他们村里的猪羊经过繁衍,数量已然突破三位数, 大猪带小猪一共三十二只, 肉羊有三十八只, 奶羊也有三十一只。
这些牲畜足够他们全村半月宰杀一只吃肉,因此他们就没有再让猪羊继续繁衍,只留下一只种猪,其余的全都劁了,还别说, 被劁了之后的猪堪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长膘, 短短一个月就比之前加起来长得还肥壮。
“吃了吃了!”一个孩子在看到羊群低头吃草的时候, 不由得激动地叫出声,他扯住叶瑜的衣角,“瑜哥哥你快看。”
这个孩子就是叶周远的长子叶岭。
叶瑜见此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我看到了。”
他将双手背在身后,打量着整座湖和湖滩,心里难得产生一种惬意的感觉,漫步于湖岸,偶尔能感受到从对面吹来的淡淡清风。
没过一会他隐约在湖面上看见了丝丝绿意,不由得上前两步,这才看清楚那竟然是一丛荷叶。
是了,叶瑜颇有些恍然大悟地想到,如今可不就是荷花凋谢,长出莲蓬和莲藕的季节?
只是前段时间他过来时并没有看到荷花啊?难不成莲子没长出花来?那要是这样的话,怕也是没有莲蓬和莲藕了。
叶瑜左思右想之下也没想明白,这样一来他索性就不想了,直接将木筏子拖出来,准备亲自去看看。
然而他却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木筏子在湖面上晃了好几圈都没划岀湖岸。
站在湖岸边上等他的叶河看不下去了,走过去接过叶瑜手里的竹竿,三两下就划着木筏往湖中心行进,速度不快不慢,再加上今日无风,木筏算得上是平稳。
“往左再划一点,过了过了,诶,就停在这儿。”
叶瑜指挥叶河停在一丛荷叶旁边,然后站起身,在轻微的摇晃中站到木筏边缘低头看向荷叶中央。
看了半晌他才勉强看见躲在荷叶里的莲蓬。
“荷花都没开,竟然有莲蓬。”叶瑜捏着莲蓬啧啧称奇道。
叶河站在另一边看到这一幕,立刻高兴地问:“已经可以采摘了吗?”
叶瑜闻言放开手应了一声,“可以了。”
紧接着村里没事做的村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采摘莲蓬了,他们分作两队,一队划着木筏开始采摘成熟的莲蓬,一队换上轻便的衣裳下水取莲藕。
他们干得是热火朝天,直到天边挂着一轮弯月的时候,才将所有的莲蓬和莲藕都采摘完成,堆放在岸边。
叶瑜拿起一个莲蓬,把里面的莲子磕下来,挨个分了一颗,“拨开外皮就能生吃,你们尝尝看。”
刚收获的莲子清甜可口,要是不把莲子芯抽出来就带着点苦味,然而那苦味却将莲子肉的清甜衬托得更加鲜明。
男人们吃了两颗莲子就觉得吃着不够劲,像是女人孩子吃的东西,孩子们倒是爱吃甜滋滋的东西,然后莲子的甜味比不得饴糖和麦芽糖,他们吃着就想吃糖了,所以到最后只留下女人们围着他询问问题。
叶瑜教她们道:“莲子可以和银耳红枣一起做甜汤,像是银耳莲子汤既美容养颜又安眠,最适合你们吃。”
女人们听到美容养颜便颇为心动。
这些莲蓬和莲藕都被放置在公共的地窖里,谁想吃可以用积分兑换。
叶瑜自己就是换了莲蓬和莲藕回家,准备做个银耳莲子汤和酸辣藕片。
干银耳泡水后恢复弹性,切成小块与莲子、红枣片一起熬煮,出锅前再倒一点糖浆进去,一直煮到浓稠。
酸辣藕片用的是家里自种的辣椒,叶瑜看着有点像是朝天椒,辣度比普通的辣椒要高得多,但吃起来特别香,尤其是做成辣椒油,往凉菜上一浇,天越热越开胃。
做完菜,再等叶母把杂米饭蒸好他们就可以开饭了。
叶瑜先给他娘盛了一碗银耳莲子汤,“您尝尝看好不好吃。”
叶母坐下吃了一口,顿时惊讶地说:“很好吃。”非常香甜可口。
“好吃就行,”叶瑜说:“日后可以每天都做一碗银耳莲子汤喝,这样对您的身体好。”
“好。”叶母应道,她吃到一半突然又想起件事,“一会记得提醒我盛两碗给你爷奶送过去。”
叶瑜道:“您放心吧,爷奶的我已经盛出来放在桌上了,稍微放凉一些会更好喝。”
他说完挖了一勺莲子汤放进嘴里,莲子炖得面面的,一抿就化了,银耳软绵绵的,吃起来很是香甜,汤汁也炖得软烂粘稠,满满都是胶质。
叶母边吃饭边感慨道:“你爹不知道在忙什么?连晚饭都不回来吃,一会儿你去给他送饭,我去给你爷奶送银耳汤。”
叶瑜应一声好。
至于叶父到底在忙什么,叶瑜送饭的时候就知道了。
“明天咱们开窑烧陶,先回去做准备吧。”
叶父见叶瑜进来便叫他们散了,并入叶家村的人里有一个擅长烧陶,因此烧陶一事很快就提上了日程。
叶瑜问:“明天就要开始烧陶了吗?”
叶父洗干净手拿起筷子,回答道:“先试试看吧,姚陶匠说咱们村子边上正好有适合烧陶的粘土。”
叶瑜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适合烧陶的粘土需要土质细腻,颗粒大小均匀,村边上有这样的土倒是一件方便事,不用再去其他地方寻找。
第二日一早他们便开始择土制作陶坯,此时天才刚亮,姚陶匠旁边已经围了一圈人,但他依旧淡定自若,吩咐人把铲回来的粘土细细淘洗过滤,将里面夹杂的小石块和草根之类的杂物去掉,最后晾晒在草垫上的粘土呈现出深棕色。
姚陶匠拿一块粘土放在转盘上,脚开始匀速踢动转盘,粘土通过他的手和拉胚工具渐渐变成陶土坯子。
他边做边说:“刚开始转动转盘的速度要慢一点,双手需要一直扶着粘土,做陶罐要往外拉,这样做出来的会宽一些,做水壶可以往上拉,会高一些。”
随着他的话,一个完整的陶罐逐渐出现在他手中,算不得美丽,但自有一种朴实的美。
姚陶匠做完陶罐之后让开地方,叫其他人也过来试试。
叶瑜第一个抢到位置,他搓搓手掰了一块粘土放在手心,看的时候觉得姚陶匠制作得很轻松,然而自己上手的时候就知道塑形有多难了,不是这边缺一个口,就是那边薄厚不均。
到最后他索性破罐子破摔,不管有什么缺点,先完整做成一个陶坯再说吧。
叶瑜把陶杯做好后,姚陶匠将其拿起来,仔细观察了一会,然后说:“不够平整,开窑烧陶的时候轻则裂口,重则全碎。”
叶瑜听到这话倒是没有什么尴尬的感觉,毕竟是第一次制作,出现问题实属正常。
果然姚陶匠后来也是这么说的,“他刚开始就能做成这样已经算是有天赋的,只要再制作两个,熟练起来就不会再出现这些问题。”
接下来全村人都尝试过制作陶坯,还别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些还真能送进窑里进行烧制。
因为他们对陶坯外边并没有什么要求,不需要有漂亮的花纹,所以中间省略了画坯的步骤。
他们村里的馒头窑一次可以容纳几百件陶器,因此制作出来的陶坯数量也相当可观,叶瑜打眼一瞧,草垫上放着满满当当的陶坯,其中有陶罐陶杯陶碗陶盆陶缸等,都是常用的器具。
姚陶匠说:“等明天开始,我跟秦木匠一起制作些模子,日后再捏陶胚就不用这么麻烦。”
叶父说:“那就麻烦二位了。”
客套话说两句也就够了,紧接着叶瑜他们按照姚陶匠的指挥将所有的陶坯都放置到窑炉匣钵中,那些形制稍大且外壁厚实的陶坯放置的地方距离火口更近,小些轻薄的则是要放远一点,而且为了让陶坯受热均匀,各种坯子之间还需要隔开一定的距离。
一般来说陶器烧制需要一整夜的时间,大约四个时辰,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不能停止向窑炉供应煤炭,因此村里特地派人守着窑炉,他们同时也负责观察火标的颜色,以此来确定什么时候开炉更合适。
第91章 开窑
叶瑜起床洗漱之后从桌上拿起用草纸包着的小米煎饼, 边吃边往馒头窑走,他到时坡上已经站着十几个人。
他们眼前映着橙红色的火光,高达一千多度的温度将窑炉里的陶坯渐渐烧制成型。
姚陶匠说:“咱们还得再等一天一夜, 将风口全都堵上之后, 窑炉里的火焰会自己熄灭, 在熄灭之前千万不能开炉,要不然炉中温度下降的速度太快,会导致陶器破碎。”
正好趁此时间,村里守着窑炉的人可以回家好好睡一觉, 第二天再过来开窑。
姚陶匠此刻也没闲着,他带领村子里手巧些的村人用粘土制作了些模具,像是盘子、杯子、罐子之类的,细细算下来数量可不少,日后只需要将粘土放进模具中塑形, 就不用他们再辛辛苦苦制作陶坯了。
叶瑜坐在椅子上学着姚陶匠的动作摆弄着粘土, 说是制作模具,其实更像是在玩泥巴,他揉着揉着便开始神游天外。
脑子里从陶器联想到铁器和玻璃, 能烧制玻璃的温度也可以炼铁, 同时玻璃需要的原材料是石英砂、纯碱、长石以及石灰石等, 炼铁也只需要铁矿石。
更重要的是这几样材料并不罕见,回头可以试验看看,村里如今缺铁制品,像是铁锅和农具,家家户户都珍惜极了, 就算如此也基本上烂了一半, 连叶瑜自己家的铁锅中间都漏了一个洞, 只能修修补补勉强着用。
铁质的武器也很重要,在如今这个世道,说句不好听的,谁拳头大谁才有话语权。
还有玻璃,现在他们的窗户上糊的是一种韧皮纸,虽然能够挡风遮雨,但透光性很差,就算是白天有时候屋子里也是昏暗至极,要是能换成玻璃窗就好了,别的不说,玻璃的透光性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
叶瑜脑海里杂七杂八想了很多,因此手上的动作便有些漫不经心,导致他最后捏出了个四不像的陶坯出来。
叶瑜心虚地四处看看,见没有人关注他,这才把陶坯随意揉把两下毁尸灭迹。
中午他们各自回家吃饭,叶母放下手里的针线,对叶瑜说:“天太热,我今儿做了鸡丝凉面和糖拌西红柿,你快去洗把脸吃饭。”
鸡丝凉面上面盖着一层黄瓜丝和胡萝卜丝,黄绿相间的颜色十分清爽,再加上浇着的辣椒油和香醋,闻到味就知道非常刺激食欲。
糖拌西红柿也好吃,到最后西红柿都化成水了,跟糖混合在一起,一口喝干,满嘴都是甜滋滋的味道。
叶母用蒲扇给他扇风,宠溺道:“吃慢点。不够竹匾里还有。”
叶瑜三两口吃完最后一根面条,问她:“娘你怎么不吃?”
“我可早就吃完饭了,谁像你跟你爹一样天天忙到脚打后脑勺。”叶母给他倒一杯茶,“这是用先前绪哥儿送来的普洱茶砖泡的,我是喝不惯这么贵重的茶,还不如从山上采摘的菊花泡的茶好喝呢。”
“普洱茶苦是苦了点,但喝着味道挺好的。”叶瑜一碗茶下肚,嘴里便只剩下普洱的淡淡清香。
“喜欢就喝吧,我瞧着那块茶砖足够让你们喝上一两年。”叶母本来想揉揉叶瑜的头,但一想到他现在已经算是半大的小伙子了,手就从头上滑下来,落到叶瑜的肩膀上拍了拍。
下午叶瑜睡了半个时辰的午觉,再去窑炉的时候就看到叶河正专心的制作陶坯,如果只看他郑重的脸色,绝对猜不到他是在干嘛。
叶瑜也没打扰他,自己找个地方坐下,开始制作风铃坯子,陶制风铃做起来倒是简单,只需要烧制出七八个陶片,再用细绳将其连接起来即可。
只是突然生出的兴趣,叶瑜并不担心能不能做成,他可以在这件事里感受到快乐也就够了。
陶坯半干之后,叶瑜想了想,从家里取来笔墨,在每片陶片上都画了梅兰竹菊,还有与之相对应的诗句。
他做了两个风铃。
第二天叶父他们起了个大早,统一来到窑炉前等待开炉的那一刻。
姚陶匠深吸一口气,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毕竟他已经有许多年没有烧陶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问题,要是没成功那该如何是好,这可关系着他能不能早些融入叶家村。
但是现在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早点知道结果。
因此他带着人将堵在火口和风口的土砖挪开,渐渐有光亮映入窑炉中,距离见到陶器的时间越近叶瑜心里就越紧张,他不由得往前走了两步。
肩膀刚好碰上叶河,原来叶河不知什么时候竟也站到了窑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