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福娃会种田 我有福娃会种田 第69章

作者:绯红雨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赵雍吃饭快,说话间已经吃饱了,他喝了一杯水后才说话:“没,一切顺利。你觉得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周郡沉默。

  路云也吃好了,老老实实地收拾碗筷去了厨房洗刷,然后把说话空间留给了两个哥哥。他知道他带来的这个消息肯定会引起波澜的。哥哥肯定会辨别真假,但他相信王丫不会骗他的。

  周郡看到见路拾在和小奶狗玩,笑声充满了院子。外面风平浪静,他真的不敢相信马上又会打仗了。

  打仗要死人,打仗要粮食,打仗要人马,打仗也要钱。老百姓能做的真的不多,所以不管王丫告诉路云的的这个消息是真还是假的。周郡都觉得要当做真的来看。先不买铺子了,买粮食。他今年真的没种多少粮食,秋税周郡补得是银子。

  所以他觉得这粮食够他们几个人半年吃的,因为下半年还要种小麦。现在想想要是乱起来了,这地和种子恐怕就不好弄了。而周里正他们种的粮食多,但是他们刚交了秋税,他们都是交的粮食,不是缴纳银子的。家里有了新米后,陈粮一般他们都留存一点喂鸡喂鸭喂牛喂羊的,有缺钱要办事的也会卖一点新米或者陈粮来。所以家家户户虽然留存粮食,但绝对不会一下子囤上半年的。

  要是江南这边真的打仗打起来,这粮价可要飞上天了。周郡这样一想,铺子也不敢买了。只想买粮食。赵雍皱着眉头也想着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又问周郡有没有从柳工那得到消息。

  周郡摇头,那一天柳工只关注了路拾,根本没提这话茬。这这就是纪宁县主这边知道了某种消息。纪宁县主这边,那就是豫章王……

  “王丫不会信口开河。”他只能这样说。他印象中的王丫是个懂事稳重的孩子,况且她也没必要拿这种事开玩笑。

  赵雍沉吟片刻,猜测道:“会不会是西南节度使要……”

  周郡一惊,“要造反?”这朝廷是多不得人心啊。赵王反了,西南这边也要乱?

  “不是。西南节度使这边是不是要应了朝廷的征兆,打赵王。”赵雍道:“近年来赵王那边和朝廷一直你来我往没停过。听说年前小皇帝又下令哥藩王进京,发布了勤王令要他们出兵围剿赵王。藩王当然没理睬。听说小皇帝和摄政王掏出了先皇珍藏的封家军练兵之法和封家兵书,要从新建立一批封家军。这支军队由皇后的父亲孙将军统领。”

  “然后呢?”

  赵雍瞥他一眼,“这只是我的猜测,赵王那边肯定出现了某种契机,让朝廷觉得有希望能够一举歼灭他,所以频频各种诏令出。而豫章王或者说西南节度使被朝廷打动了。”

  周郡对这些大人物你追我杀争夺天下的戏码不了解,没有足够的消息来源,也分析不了。但听了赵雍的分析觉得有道理,“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这边不会乱起来,是在赵王的地盘打?”那这就不怕了。他真的害怕这地方也乱了,要是再次逃荒,真的要人命了。而且也不知道往哪逃了。

  赵雍又摇头了,“真要打起来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谁也说不准局面会成什么样子。”赵王和朝廷打打杀杀的至少五年多了。而其他藩王和节度使一个参与的都没有,要是豫章王这边真的要参与,其他藩王,西北和齐王怎么想,要不要参与都还未知。这个天下的格局要变一变了,以后还不知道要怎样呢。

  “那就先屯粮。正好把地窖装满。”周郡一锤定音,“你建房也挖了地窖吧,也存满。这鸡鸭不能再买了,就先养这么多。我找机会暗示一下周爷爷,你也暗示一下郑村长,让村里的人也多存一点粮食。有些粮食能卖就别卖了。”

  不管是江南这边自己乱,还是西南节度使出兵去征讨赵王,这粮价肯定是要涨的。屯粮没坏处。就算王丫这个消息是假消息,他们也损失不了什么。

  粮食吃不完就放着,顶多不好吃或者被老鼠吃了,但要是真的打起来,这就是救命的粮食。吞在地窖里偷偷的,谁也不知道。天灾人祸,只要有吃的就不怕。还有一条,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们的皮蛋生意恐怕做不下去了,也要另谋出路了。

  赵雍也点头同意,“我们先把地窖装满,然后再吞一批良种。”他们是小人物,没想过得到消息囤一批粮食低买高卖那种生意。但是保不齐有这样的商人,唯利是图。到时候苦的还是老百姓,而且要是真的打仗。肯定要加重赋税,朝廷要征粮的。秋税刚收,那就是看到过年之前县衙有没有什么风声露出来了。

  一旦有风声露出来,粮价必涨。所以赵雍道:“明天就去粮铺。”

  这个决定做好,之后又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赵雍也说了在山里的事情,说他们放的当归采完了,直接卖到铺子了。又说耽搁这么多天是因为周林打了猎物,出了禹城山后就在岸边卖了起来。然后又在那等了一天周里正他们。不然早两天就能回来。也算他们运气好,刚离开禹城山那边就下了一场暴雨,要是在山里非给他们淋成落汤鸡,说不定还会生病。那样可能就在中秋节前赶不回来了。

  周郡觉得赵雍出去一趟,回来后变得更加怪了。说一句话就看他一眼,但他回视过去的时候这人又若无其事地转开眼神,他想问又发现他的语气眼神都很正常。怎么问?

  他们俩说着话,周娇回来了。天很晚了,月亮到半空中了。最后他们俩商议了很多事,水都喝了三杯了。周郡打了个哈欠,”这么晚了,困了,快回去睡吧。”路拾都自己洗脸洗脚刷牙乖乖入睡了。

  周郡起身要送他回去,赵雍却懒洋洋道:“干脆我就在这里歇了得了。咱们秉烛夜谈。”

  “谈什么?该说的不都说完了。”周郡随口道,推着他走,“快,快回去,困死了。明天还要去买粮食。”又是不得闲的一天。明后两天又是要跑很远。

  赵雍突然冒出一句,“今晚月色这么好,我们谈情。哦,不,谈诗词歌赋。”

  “弹琴?”周郡惊讶了,上下打量赵雍,“你还会弹琴?古筝还是古琴还是琵琶?”他真的不知道他这兄弟这么能文能武的,琴棋书画还通杀啊,下棋他知道的,赵雍会,书发再练。但是弹琴没想到他也会啊。

  赵雍原本听到周郡问他还挺高兴地,听到后面弹古筝,笑容就收下来了,意味不明地勾唇,抬头看了看月光,怅然地小声嘀咕了一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说你胖你还真喘上了。”周郡把他推出院子,开了院门,要把他推出去。赵雍一只脚抵住院门,问他,“真不谈?”

  “免谈。”累了一天了,谁还秉烛夜谈,有什么好谈的。这赵雍真是越发奇怪了。周郡啪的一声关上了门,听到身后赵雍离开的脚步声,周郡脸色复杂起来。这赵雍最近心思不对头啊。

  周郡本以为自己很快能睡着的,但是怎么也睡不着了,反而回忆起赵雍最近的行为了,真是越想越奇怪,想不通,然而他又本能地不去多想。最后强迫自己想别的事情,最后琢磨起来如何和周里正说情况,让他帮着让其他人存粮食。

  要是直接说,会不会对王丫有坏处。王丫告知路云这个消息,是为了他们好。他们不能害了王丫呀。要是她从纪宁县主那里知道消息偷偷告诉他们。而他们转头就把这个消息弄得人尽皆知,那不是要害死王丫了。很为难哎。怎么办?

  哦对了,周里正不知道有没有见到周建,要是周建那里透露什么?还有周立怎么没回来?他这样想着就决定买完粮食就去看看里正。然后又想了一下要是皮蛋生意做不成了,那些鸡鸭该怎么办,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鸡才叫了三两声。

  路云大概还怕周郡骂他,天没亮就起来去赶鸭子,然后早饭拿了一个馍馍就把路拾和周娇叫起来,闷声闷气地说去上学。周娇和路拾眼睛都没睁开,被他灌了红糖水,接着给周娇和路拾拿了从柳工那带回来的甜点,催促着他们赶快上学,趁着周郡还没起床偷偷走了。

  周郡其实早就醒了,但他翻了个身,也不想拆穿路云,等几个孩子上学去了,他也爬起来,喂了鸡后就去找赵雍。赵雍在喂牛喂鸡,商量着今年买多少粮食回来。买多了村里人该问了,还是分几次买。反正他们进进出出的卖皮蛋村里人也习惯了。

  村里人还好说,粮食铺那边的人可是人精,一次性买完恐怕不行。他们每家准备囤个一千二百斤。有了十石粮食。以后要是真的打起来,粮价飞涨,匀给乡亲们也行。

  “镇子上买五百斤,然后再去城里七百斤。”两个人花了一天去镇上买了粮食,然后把地窖扫了个干干净净,还放上了生石灰来干燥。最后把粮食都塞进了地窖。赵雍家的地窖比周郡挖的大,是他的二倍左右。但是他做的不够隐蔽,周郡还是觉得自家的安全。忙完这个,周郡去找了周林,周林哪还在呢,人家去媳妇娘家去帮忙去了。他其实想问他知不知道周立去哪了。

  赵雍说不知道,他和周林在山里然后汇合时候就没看到周立,他也没多问。周郡就先和周大婶娘说说几年的收成,然后说也不知道明年老天爷赏不赏脸啊,暗示要存粮,家里周林娶了媳妇说不定马上就要有孩子了,可以存够吃的。

  周大婶娘也附和着是啊是啊,说周林他爹要卖陈粮,她都没让卖。说儿媳妇娘家人多,万一吃不上饭了,他们也好接济一点。周郡一听,知道周林这不用担心了。然后去了周里正家。对于周里正,周郡决定半真半假吐露一些实话来。

  不过他是说自己在柳工府里偷偷听到的,好像是朝廷有什么动向了,柳工府里的管家吩咐下人备粮之类的,他想着他们是不是也要买一点放在这里。柳工这样大的官总不会无缘无故缺粮吧。周里正一听果然动容。

  周郡一看就稳了,又说以防万一还是劝着大家也不要卖粮食了,多存一些。万一明年年份不好也好有个根基在。还有家里鸡鸭也不能一直扩张了,现在皮蛋生意就那么多,鸡鸭吃的又多,这些就差不多了。周里正听周郡这话音,大概知道他得到什么消息了,再提醒他们呢。他是知道周郡他们和柳工的关系的,自然上心。

  周郡得到周里正回应,心中放下很多,然后问了周立,说周立不是要在家里读书吗,怎么还没回来。周里正说他留在本家禹城那边读书了。周氏一族族长在那安顿下来,族人多,他们已经融入当地了,而且其中一个还在本地县衙谋了一个文书小吏的职位。

  周里正还问周郡要不要去读,每年交给族里二两银子就成,不过吃喝笔墨自理。周郡当然推辞,理由是现成的,他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呢。从周里正家出来,周郡放下了一个心事,只要周里正出马,应该很容易让大家多存一些粮食啦。

  接下来就是再去城里买粮食了。因为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所以借着中秋节的机会两人买了很多生活用品,也没人怀疑。然后又花了两三天时间,终于把地窖都塞满了。

  周郡和赵雍两人还各自买了一大坛子盐巴和能放很久的糖块,还有咸鱼腊肉等干货和海带等能够存放很久的吃的东西。

第122章 开窍

  赵王死了。

  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经三个月后,马上快过年了。然后就在百姓沉浸在要过年的气氛中的时候,豫章王府王令下发了。要各地县衙府衙征收兵税。一个月内要征满。

  当郑村长和下营村村民说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没想到还有这个税种,闻所未闻。纷纷追着郑村长和孙里正问这是什么税,为什么要收?朝廷要干什么,豫章王要做什么,私发税令吗?

  “我哪知道啊。”郑村长和孙里正也是头大的很,“上头吩咐的,上头下了命令,我们能怎么办,造反吗?”

  这话说的,有村民暴脾气就不愿意了。吵闹着说不交,每年赋税都是有定额的,突然又要交,还是过年时候,他们承受不起。郑村长也发火了,“不交可以,不交粮食就交人。上面说了,每家每户交一石斤粮食,粮食没有可以拿银子。都不交的就出人。”

  “出人做什么?”

  “兵税,兵税,肯定是打仗。”有懂行的就说了,其中一个老太爷,是郑村长的长辈,郑村长也喊他一声老叔,这位就说:“这兵税以前也收过。朝廷要打仗前为了征粮收的。”

  “打仗,我们这要打仗了?”人们开始叫起来了,人心惶惶的。

  “怎么会,我要打听打听,谁知道消息。去别的村问问?”

  “县衙怎么没通知,你那远房侄子在县衙,你快让你媳妇回娘家打听打听。”下营村的村民们都动了起来。打仗他们这好久没有打过仗了,一时间都仓皇起来。

  然后没几天就传来消息。

  朝廷要重新征兵攻打赵王,夺回赵王占领的封地三州十几个县。豫章王已经同意征兵,西南节度使宋麒麟已经答应出兵替朝廷收复失地了。他的八万军马整装待发,已经集结完毕。

  兵马出动,粮草先行。豫章王府的长史主导后勤,保证粮草运输供应。

  周郡这边得知真的要打仗了,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来。有一种意料之中终于来了的感觉。其实三个月前他们买好了粮食,但是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一切照旧的时候,他们还以为王丫真的弄错了,给了假消息。都有些后悔把买铺子的事情搁置了。

  然后这个消息就来了——

  “赵王没了,赵王世子呢?”路云问,“怎么死的?”

  “听人说也没了,前年不就是听说和孙将军大了一仗,病了吗,也不知道死没死。”

  “没死。赵王的兵马现在就是赵王世子领着。”赵雍道:“传言他能征善战,就是身体不好。”

  那这朝廷就是趁老子死了,儿子虚着。趁他病要他命啊。好,干得好。

  路云说了一句:“那身体不好,肯定不能上战场,一上说不定就死了。”他乐了,他对赵王一家都没好感,巴不得他们早点死,说完就抱着路拾出去了。

  赵雍见他出去了,就起身走到周郡身边,低头看他。周郡正在练字,也没在意他这动作,写完了个字后,他抬眸问:“那你觉得豫章王和朝廷赢面大吗?”

  “大。”

  “那就行。”

  是要打仗了,但不是他们地方打,而是在赵王的地盘打。周郡立刻就放心了,他可不想在经历一次逃亡了。兵税他选择的是交银子,对于那些能拿得出银子的家庭来说,交银子最划算了。

  因为兵税一出,粮食铺子的粮价立刻涨了。仗打起来,打长了还有的涨。

  赵雍把这个和郑村长说了,郑村长就算着村民们交钱。

  出人,交粮和交银子,三选一,大部分人选交银子,当然也有银子和粮食都拿不出来的,家里兄弟多的,那就交人。和他们打架的赵家五兄弟就选择交人。赵五要上战场了。

  赵五自打那场变故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低着头也不说话,和其他村的几个选择出人的一起去了县衙,也不知道被带到哪里去了。

  有人就说赵婆子心狠,送儿子去死。可是也有人说赵五种了雪夜虫的毒,没了传宗接代的能力,去战场是给家里最好的出路了。对于这个,王虎媳妇就一个字:“该。”她呸了一口,看了一眼自己这新娶回来的儿媳妇。

  王虎媳妇专门在儿子媳妇门口大声说话:“这都什么天了,还睡呢,要是再下雪了,地里的草都埋住了。”

  屋内一点反应都没有,王虎媳妇脸色更难看了,开始砰砰敲门喊人:“大顺,大顺媳妇,起来了,今天要去山里砍柴。”

  门被打开,大顺媳妇一脸不耐烦,“娘,砍柴你和爹去就行,我和大顺有事。”

  “啥事?”

  “大顺陪我回娘家一趟。”

  “你嫁过来三个月,三番两次回娘家,大顺媳妇,二妞可是只是回门来了一趟,很久没回来了。”

  大顺媳妇眼皮一翻,啪的一声关上门,“她自己没长腿吗,她自己不回来管我啥事。”

  这关门声让王虎媳妇脸上挂不住了,更加恼怒了,开始大力拍门,喊儿子,“大顺,大顺,你看你媳妇怎么和你娘说话的,你是个死人吗,你不会管管你媳妇吗?”

  可是屋内一点声音都没有,王大顺似乎没听见一样。王虎听见出来,看了眼自家媳妇,说了句:“我去砍柴了,你中午别烧我饭。”

  王虎媳妇追上来,也背了个篓子拿了绳子,“等等俺,俺和你一起。”她才不在家给他们做饭呢,但是转念一想这儿媳妇回娘家肯定要拿东西,“不行,我还是要搁家待着。”刚交了120斤粮食,家里的粮食她要是没看住,说不定就被儿媳妇顺回娘家去了。

  她立刻掉转头回到屋子了。她要看紧这东西,还有鸡窝里的鸡蛋和鸡鸭。又看了一眼儿子媳妇紧紧关着的门,想着好久没见的女儿,王虎媳妇咬牙心中一酸。这叫什么事啊。这新娶回来的儿媳妇简直是讨债来的。好吃懒做不说,事事还扒着娘家,儿子被她迷了心窍,什么都听她的。她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王虎家这一出,几乎经常上演。中秋节后王虎一家又娶媳妇又嫁女儿的,好不得意。如今却是日日要吵嘴。周林他娘看在眼里,忍不住对周大福媳妇说,“人常说娶个好媳妇家和睦。你家周立周明娶媳妇你可得好好把关,别只看长得好就娶回来。”

  周大福媳妇道:“俺家的两个小子婚事都由他爹和爷爷做主,我可插不上手。”她还是相信自家公爹看人的本事和眼光的。像大顺媳妇这样的搅家精肯定进步了她家门。就算儿子一辈子打光棍也不能要。她是看出来了,大顺不顶事,耳根子软。媳妇又厉害,不敬老,现在王虎两口子能干的动她就这样子。等老了,这王虎夫妻俩以后有的受了。

  路嫂子这时候从河边洗完衣服回来,她小腹也隆起了,周大婶娘就去端她的盆,“你说说你大冬天非要跑河边洗,这几件衣服让路阳洗洗得了,你这身子要注意。”

  “我这才四个月,没那么娇贵。而且动动身体也好。”

  “你啊,人跟人真是不同命。”周大婶娘感慨一声,帮着她把衣服挂起来,问路阳呢,路嫂子说是去卖炭了。“路阳是个好的,知道挣钱。”她看路阳媳妇双手冻得通红,催促她,“你晚上别做了,搁我家吃点。”她又坐下来择菜,等会儿和面包饺子。

  周大福媳妇接茬,“是啊,一早起来我就听见周林媳妇说晚上吃饺子,正剁肉馅呢。这周林媳妇真是能干啊,我家小子要是娶到这儿媳妇,我做梦都能笑醒。”

  周大婶娘也很满意自家儿媳妇,又和周大福媳妇凑趣说了两句。

  路嫂子应了一声,然后又去鸡窝收鸡蛋扫鸡屎。而这个时候周妮端着鸡蛋从鸡窝里出来,和路嫂子打了招呼。

  小周氏肚子很大了,家里的事情都是周妮做了。她看到两个伯娘在说话,抿了抿嘴唇,走了过来,喊周大福媳妇,“大娘,俺娘说晚上不想吃蒸蛋了,想吃酸萝卜鱼汤。”

  周大福媳妇一愣,“行,那妮子,你去地里拔两个萝卜来,我把咸鱼泡一下。”周妮走了,周大婶娘看了一眼周大福媳妇,“你就惯着吧。”路阳媳妇也是怀孕,人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这位小周氏,从前看着也是好的,可是现在日子好了她却黏糊起来整天躺着,周大婶娘可不希望她这种风气影响其他年轻小媳妇。

  “我不好和她计较的,她好不容易得了这一胎,建哥儿又回不来,你也知道俺家老二不是个知冷知热会疼人的。小妮呢每天事多,我多做一点又不咋着。”周大福媳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