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175章

作者:应何似 标签: 基建 种田文 穿越重生

  “大人,我原本打算的是让张家赔付李家银钱, 让王氏生下孩子,这样之后张家就有后了,李家家里穷苦也能改变一点,几个小的也能长大。”

  沈庆云想了想, 还是解释道, 他自己的判定是最优解,是皆大欢喜,两全其美的事情, 一向尊重人的谢继宁干涉自己的判决,这让沈庆云非常不解。

  谢继宁转过身来, “那王氏呢?谁问过她的想法了吗?她愿意吗?”

  沈庆云张口结舌,想说什么, 却又说不出什么来, 谢继宁的神情太过严肃, 在这样严肃的表情之下, 沈庆云感觉自己说什么都不对。

  “张家有后了, 李家有钱了,王氏什么都没有。只有冒着生命危险生下的孩子,那孩子又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在场的几个侍卫和小厮头更低了, 静默的站在原地,汗水不停的落下,也顾不得擦。

  “大人,这王氏在李家生得有三个儿子,这有儿子在,她老来也能享福。”

  沈庆云见几人都不敢说话,自己上前小声的劝阻道。

  “她能活到他儿子养她吗?”谢继宁大声道,转头见沈庆云被自己吓一跳,整个人都呆愣在原地,孙川等几个侍卫已经单膝跪地了,谢继宁赶紧调整情绪,

  “都起来吧,沈师兄,抱歉我情绪有些激动了。”

  沈庆云这才缓过神来,“大人,世情如此,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原本按照大盛律,这两方都要被惩罚,在实际审案子中,却不能全部按照这点来,这是涉及到很多人的事情。

  “本官不信,这事情没有到本官面前,本官不知道也就罢了,偏偏本官知道了,本官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苦命的女子被卖来卖去,她也本官的子民,我就偏偏要给王氏选择,反正本来就不合规矩。”

  沈庆云默默不说话,他是宁德县的父母官,宁德县治下,也都是他的子民,谢继宁不点出来,他没有意识到,一点出来,他才知道自己疏忽了,没有考虑王氏。

  沈庆云毕竟年轻,还没有那种女子就必须要牺牲的想法,不然他也不会加一句判一个儿子给王氏,让她带走。

  他是被整个社会影响,判决的时候,下意识没有考虑王氏的利益。

  整个场面都安静下来,还是谢继宁打破静默的场面。

  “沈师兄,我之前没有看到关于这一类的卷宗资料,也没有来得及到处走访询问,宁德县这种典妻的情况多吗?是不是有很多这种情况。”

  沈庆云看向角落的陈骏,陈骏轻声说道:“大人,百姓生机困难,无以为生,雇鬻妻子是长有的事情,尤其是宁德县靠海,很多鱼民上岸,又没有土地,常有典妻卖子的事情发生。”

  “还是百姓日子太苦,咱们任重而道远,我希望我在任期间,能减少这种行为的产生,这种情况出现,主要还是经济原因,百姓太穷导致。”

  陈骏沉默片刻还是开口说了出来:“这典妻盛行除开很多百姓穷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宁德县一直有杀女婴,丢弃女婴的行为,民间少女子,娶妻代价高,很多穷苦百姓娶不起媳妇,又有传宗接代的需要。”

  谢继宁前世曾经看过相关的文件,闽地重男轻女,古来有之,就是到了男女平等的现代,闽地还有这种情况。

  “咱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一是发展经济,让百姓都富起来,第二点就是先将大盛律典妻有罪的这点宣传出去,毕竟很多百姓不知法律,以气相食,凌弱蔑寡,习为固然。(1)”

  法盲在这个时代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村子可能只有几个识字的,还是只是基本的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启蒙,法律是什么,大多数都没有概念,不知道。

  就算是今天的那两个讼师,在谢继宁的眼里也不过是菜鸡互啄,对律法也没有很懂。

  “嗯嗯,百姓愚昧,需要咱们多加教化……”

  谢继宁和沈庆云还有陈骏正在围绕这点展开讨论,三人都没有注意道青竹悄悄的往前院侧房去了。

  “黄大哥,我想进去看看。”

  王氏休息的门口有衙差守着,是沈庆云为了防备其他人进来打扰王氏,影响王氏的选择。

  青竹是谢继宁的心腹,这些衙差都知道,见青竹想要进去,黄衙差想了想,这王氏涉及的也不是什么大案子,按算起来,还是苦主,青竹进去也没有什么,就将门打开了。

  青竹进屋子,王氏正在吃东西,见门开,惊得跳起来了。

  “王大姐,你坐下慢慢的吃,不够吃还有,我请他们给你送来。”

  青竹将窗子和门都敞开,然后才转身安抚王氏的情绪。

  青竹虽然跟在谢继宁身边多年,但是年纪却不大,说话的时候满脸笑容,机灵得紧,看起来非常讨喜,至少这会儿,王氏很快就对青竹放下了防备的心里。

  “大姐,我叫青竹,从小跟着知州大人一起长大,是知州大人的心腹管家。”

  王氏睁大眼睛,赶紧想要跪下行礼,显然,她知道知州大人的心腹是什么意思。

  吓得青竹赶忙将人扶起:“大姐,不兴跪我,再者说,你是有孩子的人,要爱惜身体。”

  王氏只是微微低头,不敢说话,青竹从小在庄子上见多了这种性格的人,老实,没有见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我来找你也不是为别的事情,是想和你说,沈大人说要给你找事情做,就是找我家大人,大人的作坊里面去,每天都有二十文,从不拖欠。”

  王氏抬头看向青竹,期待青竹接下来的内容,青竹也不故弄玄虚,接着说道:“这二十文是每天都有的,吃是作坊里面的,没有住的地方的女工可以住在作坊,只要给五十文。”

  “是大人的奴婢吗?”

  “不是奴婢,你是自由的,随时可以走。”

  “我家大人的是一个好官,心好,对百姓都是一片真心,我出身庄仆,跟着大人才有好日子过,能吃饱穿暖,还能读书识字,我是看你可怜,所以来和你说这消息。”

  青竹见谢继宁为了王氏的事情心烦,干脆悄悄的来劝说王氏,他出生庄仆,很清楚像王氏这样的想法,她一定会选生孩子,要银子。

  比起不知道以后怎么样的做,面前的银子才是真的,青竹来则是要告诉王氏,选择谢继宁才是最好的,都不用其他列子,就青竹自己站在这里,就让王氏心动了。

  “你真的是庄仆的,跟着知州大人还能读书,就能像你一样有出息。”

  “当然,我就是庄仆出身,我家大人的庄子上的小孩子都能识字,不单单我们这些被选在大人身边的学,其他的也学,都有差事,每个月的工钱也高。”

  “我家大人是知州,跟着我家大人,只要你勤快,工钱从来都不会缺,而且管事的几个姐姐都很和善。”

  王氏道:“我要怎么说,我说我想去大人的庄子吗?”

  见王氏心动,青竹赶紧说道:“你这样,等等你这样说……”

  青竹担心王氏到时候不会说,干脆教导了一番。

  很快,沈庆云就进行了第二场,“王氏,你做何选择。”

  王氏恭恭敬敬的磕头然后说道:“大人,我嫁到李家,孝顺翁姑,抚养儿子,为李家生下三个儿子,还被李家拿去换钱,对李家仁至义尽,如今我想请求大人准许我和李四和离。”

  “好,本官准许了。”沈庆云惊堂木一拍,定下了这件事。

  “大人,不要啊,大人我家中儿子还小,离不开娘啊!”

  “大人我儿子还在她肚子里,求大人怜悯,准许王氏给我张家生下孩子。”

  张三和李四两人都慌了,都跪在地上哭叫,两个讼师也感觉这案子无从下手,谁都没有想到,沈庆云会给出这么一个选择。

  外面围观的百姓更是嗡的一声,都议论开了,谁都没有想到,王氏的选择是这个。

  一时之间,有说王氏不慈,丢下儿子的,有说王氏可怜的,不能自己做主,甚至猜测王氏是不是想和离去张家生儿子的也有,形形色色,各种说法喧嚣尘上。

  沈庆云问道:“王氏,本官答应你,三个儿子你可以带走一个,你要带走吗?”

  “回大人的话,我想带走小儿子,他才三岁不到,离不得人,我要带走他。”

  王氏既然做出选择,沈庆云接下来就开始宣判了,在张三李四两个人的哭嚎声,在讼师的无措的解释中,审了这个案子。

  “今天的这个案子,本官之所以这么判,是典妻本来就是犯法的事情,从明天开始,在宁德县范围禁止典妻,一旦发现这情况,本官将会照着今天的方法,判处和离。”

  沈庆云大声的对着来围观的百姓说道,用案子来教导百姓,最是直白不过,在场的百姓,都在心里记得,典妻是犯法的。

  作者有话要说:  (1)《寿宁待志》明末冯梦龙感谢在2022-05-06 12:20:12~2022-05-07 03:24: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秋风卷海棠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my 5瓶;

第264章 (第一更)

  案子虽然当堂判决下来, 后续还有很多执行方面的问题,沈庆云干脆的派衙差和王氏一起去李家将小儿子带走。

  李四自然不甘心,但是在衙差的面前, 正如他将王氏典给张家一样,王氏无力反抗,这会儿,衙差要带走王氏,带走他的小儿子, 他同样无力反抗。

  “闹什么,去给知州大人做工,是多少州城的人都求不来的好事情,你这儿子去到作坊也有人照顾, 还有钱赚, 要不是知州大人不收,我媳妇都想去。”

  吕衙差嘟囔道,李家的族长颤颤巍巍走过来打听消息, “这要小四他媳妇去做什么事情啊,还要带走小的。”

  吕衙差见整个场面闹哄哄的, 围绕的百姓都很惊恐害怕,

  想起这知州大人上台之后拿下的衙差, 平时对百姓的态度, 就连代理知县平时也是三令五申要属下对百姓要包容, 就勉强扯出笑容解释了一下。

  “知州大人打算建几个布坊, 叫做什么制衣厂, 还有食品厂,茶叶厂,这事情我们衙门都传开了, 不只是在州城建,我们宁德县也要建,王氏去做活,大人不会亏待她的。”

  “那,那也不能把儿子带去啊,做短工也好,做长工也罢,都没有带着孩子去的,这带着去也不好干活啊!”

  李族长见两个衙差态度和善,不像之前凶恶,就想说情。

  “这是衙门的事情,大人说了,以后禁止溺女婴、禁止典妻、更不能卖妻子儿女,这都是犯法的,一旦被抓到,都要抓去修路,媳妇直接和离。”

  “你们不要不当一回事儿,衙门打算把从衙门到宁州城的修路提上日程,他们宁德县的修下来,我们也要修上去,大人仁慈,不加征徭役,这就要拉犯人去修,等一开始,大牢的都要拉去的。”

  但凡衙门征徭役这样的事情,就是百姓最怕的,如今虽然不征收徭役,但是要把人拉去修路消息一出,还是让李家的众人都害怕起来。

  见吓住了人,吕衙差接着说道:“大人是一个好官,他上任以来,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很多,不说其他的,就单单说大人把什么过船费,修衙费,杀猪费,捕鱼费这些杂税都取消这点,大家今年都过了一个好年。”

  “是啊,大人是好官,是小四家做错了,小四,就让你媳妇去吧,就当是典出去,没有回来罢了。”

  李四抱着头蹲到地上,王氏抱着小儿子,转身跟着两个衙差就走了。

  两个大的哭着要追出去,李家族人都拉着人,“你娘是去宁州做长工的,等你们这长大了去看她。”

  李家族长也跟着劝道:“小四,你这媳妇长得老实巴交的,这跟着知州大人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也看不上你媳妇,你媳妇带着小的去,就是做长工挣钱。”

  “真的,我媳妇不会嫁人去了。”

  “真的,不会。”

  李族长答应,他心里还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做知州大人家的奴婢长工,比在李家种地干活好多了,只怕这王氏回不来了。

  这些想法,谢继宁自然是不知道的,沈庆云正在准备县试,谢继宁暂时放下这些事情,去看几个盐场。

  “大人,这些地方姚将军将人救命出来之后就荒废了,再没人去。”

  船上,吕捕快站在甲板上,和谢继宁讲述几个盐场的情况,虽然不懂谢继宁为什么要去几个地方,但是在衙门当差,就要学会一点,大人物做事情自然有他的道理,他作为下属听就是了。

  对于盐场,谢继宁心里早就有打算,修桥铺路,水利工程,建学校,建厂,这些都要钱,紧凭抄家的那点钱,顶多能坚持个一年半载,这还只是试探着修的情况。

  要是大规模的开动,只怕要不了半年,钱就没有了,到时候,再多的设想也不过是空想,谢继宁不愿意增加税赋,将这些压力压在百姓的身上,只能另外想办法。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山就是茶叶,药材,果干,等等这些林下经济,虽然宁州的木材交易占大头,但是谢继宁心里已经想好,之后要限制大宗木材交易,过度砍伐,对环境损害太大。

  靠水,暂时不能发展海运,不能开海禁,就只能想到盐了。

  宁州靠海,产盐,有专门的盐户,只是这个时代的盐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规模受到限制,同时落后的煮盐的方法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泥石流就是其中的一方面,谢继宁知道有比现行的煮盐更先进的方法,就是晒盐,但是晒盐具体怎么晒,不在他的认知。

  船行使了半个时辰左右,就到了吴家屯后山的盐场,半年过去,除开港口还有中间的围楼还在,损坏较少,曾经那些给盐户住的棚子都已经倒塌了,缝隙种植长出了些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