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5章

作者:应何似 标签: 基建 种田文 穿越重生

  谢继宁哭笑不得,“当官的脾气,当官的什么脾气,我师父为人和善,是一个博学的人,这世界上越是有本事的人脾气越好,有涵养,有本事的人都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谢如森也接话说:“是的,刘大人还和我们聊庄稼呢,脾气好,一点都不怕人。”

  谢继宁赶紧将话题拉回主线,然后说道:“所以你们不用紧张,明天我们就去我师父家的庄子住,庄子在观一书院的下面,师父说拜师要在书院拜,当时候要请人来做见证。”

  “明天到了庄子上后,你们就去休息,我师父要去带我见书院的其他先生,他们应该是要考教一下我。”

  谢老三道:“你师父是官,其他人应该不敢为难你吧?”

  “爷爷,你们不用担心,不是为难,就关心我的学习,不怕的,我都准备好的,我年纪尚小,所以不会问太难的。”

  谢如方道:“那就好,那就好。”

  谢继宁接着刚刚的话题,“你们明天就休息,后天就是正式拜师的时候,有人和你们攀谈,你们就笑就得了,只要不是笑得太过,都没问题,每一步应该怎么样,都会有人在你身边提醒内你们的,你们照着做就行了,明天我会在和你们说一下这个仪式,这样你们后天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谢如林道:“这样最好不过了。”

  谢老三问道:“宁哥儿,咱们要不去买一些贵的东西吧,拜师的时候不好看。”

  “没事儿的,这礼物,我师父会喜欢的。”

  谢老三还是不安稳,但是这事情只能听孙子的,因为钱被孙子掌了。

  谢继宁心想,自己家和刘家财富悬殊太大,自己家举全族的力量,送到礼物恐怕也是一般,反倒不如另辟蹊径,到可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谢老三四人就不再说了,读书人的事情他们不太懂,反正族里已经攒的腊肉已经拉来,至于其他的,就随宁哥儿的吧!

  这件事情一放下,叔侄四人就开始聊起刘家的一切,房子,砖瓦,吃的东西,说到什么就细细的问谢继宁。

  得亏大盛王朝虽然不是谢继宁前世出现过的历史,历史转了一个弯,但是一些建筑,一些历史文学还是和前世有关,谢继宁才能给他们简单的解释出来。

  一见四位长辈听得认真,谢继宁就知道,这是在积累吹牛的素材,因为上次自己家爹爹上一次和自己来考试之后,回去吹牛直到这次又来之前,大家还没听无聊,还有人愿意重复听。

  对于长辈的这一番心思,谢继宁颇为愿意包容,当下细细的用他们能听懂的话给他们解释清楚刘府的门口的柱子,门上环的样式,以及建筑的各地方的一些意义,都进行解释,四人连忙点头,原来一个门都有这些讲究。

  谢继宁想,也就是这样的时代,在自己的社会,只要经济支持,建设故宫都没什么,美国的白宫都有人仿造了呢!

  如此,听到了深夜,叔侄几人才回房间,导致一向早睡早起的谢继宁第二天直到应武来叫起床了才醒过来。

  一大早,应武就来等着谢继宁一起吃早餐了,他平时没有要好的伙伴,书院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像他哥哥一般年纪大的,因为书院只招收童生,所以都15、16岁了。

  大家年岁相差过大,自己哥哥又老成,所以平素除了读书,日常玩耍都是他一个人带着小厮一起玩,颇为寂寞,这一下子来了一个同龄人,虽然辈分上是长辈,但是小师叔性格好,故事更好,简直好上加好。

  应武叽叽喳喳的在屋里走来走去,谢继宁到是颇为喜欢他,到真的有带侄子的感觉了。

  一家人吃完早餐,就准备出发去凤凰山庄子,应武眼巴巴的非要跟着谢继宁做一张马车,静安也由他,但是见自己一向稳重的大孙子也跟悄悄的跟着谢继宁,倒是诧异了一回,想着,他们到相处的得好。

  谢继宁正在小厮的帮助下将自己的东西搬上马车,就见两人往自己走来,谢继宁就将东西放好之后,就上了两人的马车,只见两人跳着上了马车,然后乖巧等谢继宁讲故事。

  “话说当时哪吒……”一路走,一路说,只听得两人在情绪激动,在车上就要跳起来了,谢继宁想,大家都太捧场了,自己家堂弟堂妹们也是,一讲起故事来,就听得入迷。

  一路行来,谢继宁讲了一路的故事,转眼就到了凤凰山下的刘家庄子,

  刘家庄子依山就势,临水择居,山就是凤凰山,半山腰就是观一书院,山上一眼泉水,从山上流下,刘家的庄子就着落在山脚的小河边。

  庄子依山傍水,坐南朝北,庄前小溪流过,水塘里面种得有荷花,正是夏日,荷花纷纷开放,一片粉红,不时有蜻蜓飞过。

  庄子里面一排排桂花树,还没开花,一看就可以想到开花时候的壮丽,其他的各种花草将庄子点缀得格外漂亮,最为显目的是一排排廊碑,上面有许多的诗文。

  谢继宁来这个世界这么久,虽然乡下山里的景色也很美,但是这样的人文的美丽却格外不同,这样的氛围也和自己前世在景点看到的不一样,虽然这些花花草草效果就跟前世乡村旅游的一样景色,但是人文的是不同的。

  见到自己稳重的小徒弟控制不住的惊艳,刘方杰颇为自得,庄子花费了他极大的精力,这个庄子也是附近远近闻名的。

  就连谢继宁都变成小土狗一样,谢老三他们就更控制不住,谢老三想,这样的房子,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要是自己家,想到这些,连忙打住,不敢想。

  李静安见大家都慢下来了,就先进了庄子,安排食宿,刘方杰索性带着几人往廊碑下面去,打算一边讲一下这些文章,顺便介绍一下这些文章的主人。

  只见第一块碑上第一句就是“庆丰三年春……”谢继宁一读,原来是仿《兰亭集序》的体裁写了一篇记载文。

  正好刘方杰解释了此事,庆丰三年的时候,书院建设完成,在书院立了一座碑林,上面记载先贤的典籍。

  当时刘家的庄子也在建设,正好当时请的诸位来讲学的先生也陆陆续续到了,刘方杰宴请众人,酒后,决定效仿书圣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集一样记载此事,诸位文人纷纷挥笔泼墨各自抒发此事,留下墨宝。

  之后刘方杰顺势延请建设书院的名匠将文字刻碑留在刘家庄子,这就是这一从廊碑的来由。

  刘方杰道:“这一块碑是邹先生的,他和我是同年,现在是济州知府……”

  “周先生,主治《易经》,淡泊名利……”

  “李先生,治学严谨……”

  如此这般,刘方杰细细的介绍了书院的先生,让谢继宁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留有墨宝的第一批人仔细介绍,来书院晚的,没有留下墨宝的人,刘方杰也仔细讲述。

  谢继宁认真的将这些一一记下来,这些关乎自己以后的求学生活,当然要认真对待。

  直到静安让人来请吃饭了,刘方杰这才停下,谢继宁忙上前扶着师父,心里特别感动,一讲讲了这么久,嗓子都要冒烟了,都是为了自己,自己以后一定要山长好好读书,努力做出一番成就,作为报答。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刘家庄子就准备起来了,李静安作为当家主母,已经有多次举办宴会的经验了,所以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准备着,迎客的,酒宴的,都早早安排好。

  此次正值书院放旬假,所以刘方杰广为宣传,大张旗鼓的邀请书院的先生,以及怀安县本地乡绅来参加这次宴会。

  一早,刘方杰就将刘应文、刘应武、谢继宁三人带在身边行动,谢老三等人紧紧记住谢继宁的话,听不明白的不开口,听明白的简单开口,一直跟着谢继宁到没出什么错。

  只听得正行走招待客人的时候,听到下人来报,周夫子、李夫子等人到了。

  刘方杰带着谢继宁他们远远的迎接出去,

  “山长大喜啊!恭喜恭喜!”

  “克明兄、柏勤兄、询直兄……里面请。”

  众人纷纷就坐,刘方杰就叫三个晚辈上前见礼,有先生带了小辈来,也互相拜见。

  一番寒暄之后,只见一个头戴纶巾的中年男子一边喝茶一边开口道:“刘兄,你讲学多年,不曾收过亲传弟子了,是什么样的良才美玉让你心动啊!”

  刘方杰哈哈大笑道:“克明兄,我这一个弟子,已经胜过许多弟子了。”

  “哦,这样说来我就更是好奇。”

  “继宁年方八岁,方才考了过了童子试,还没有正式举学呢!”

  众人明白,这话的意思就是童生以下的知识随便考,年龄小,不能太过为难他。

第8章

  一番说笑之后,考教就开始了。

  一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乃是何意。”

  谢宁答:“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至孔老夫子的话语录《论语—学而篇》,圣人认为,喜欢花言巧语的去迷惑他人的人,不是什么好人,面对学问,表面上的敷衍对待是一种错误的行为,面对学问,要真诚认真的对待,通过学问来修心,修身……”

  提问的这一句话是常常出现的,也是所有读书人都明白的一句话,这话若是拿去问其他人当然简单;但是考虑到谢宁的年龄,这样的表现就是很优秀的,谢宁答完,何询直就将腰上的玉佩摘下来送给谢宁。

  谢继宁看向刘方杰,刘方杰笑道:“还不快谢谢何夫子,其他的夫子都有好东西,只是看看你能不能得了。”

  “子和兄来势汹汹啊,我这里有一个镇石,继宁来看看喜欢不喜欢。”周克明一手轻摇折扇,另外一只手笑着将腰间的荷包里面的镇石放在桌上。

  谢继宁行了一个礼,等着周克明的提问:“《乾》:元亨,利贞。后面的知道吗?”

  “初九:潜龙……《坤》……”(1)

  虽然《易经》谢继宁尚未学习,但是谢继宁曾经看过,加上周克明只是问背诵不需要解释,所以谢继宁轻松流利的背诵出来了。

  周克明惊讶极了,他问出问题才想起来,谢继宁出生于农家,启蒙老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童生,这样的条件不会像读书人家或者能延请名师的人家那样,在考试还没需要的时候就能提前学习易经了。

  没想到谢继宁出乎意料的背出来了,倒是另外的惊喜了。

  谢继宁背了数条,周克明连忙叫停,然后将谢继宁叫到身边,亲手将方镇石挂在谢继宁的腰上,然后说道:“刘兄收到了一个好弟子啊!”

  何询直:“有井不知深,先将绳三折入井,井外绳长四尺,后将绳四折入井,井外绳长一尺。问:井深绳长各几何?(2)”

  谢继宁立马回答:“井深8尺,绳长36尺。”

  “今有……”何夫子问,谢继宁回答,何夫子问得快,谢继宁就回答得快,问得慢就答得慢。

  应文和朋友在一旁默默的回答问题,直到何先生问算赋方面的,还越问越难,两人都已经跟不上了,谢继宁却还是游刃有余。

  旁边一人颇受打击,他就是威宁县县令秦怀中之子秦弘厚,他年方十八岁,少年扬名,年轻气盛。

  十四岁就考上了童生,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秀才,少年天才之名远扬,非要拜师刘方杰,特地从威宁县来到怀安县读书。

  结果横空出世一个谢继宁,在童试中考得第一,不出意外,明年再考,谢继宁就是板上钉钉是童生,九岁童生,还是一个农家子,他们几人都颇为不忿。

  加上威宁县和怀安县的县令之间微妙的关系,秦弘厚就大胆的怀疑起了谢继宁的考试情况。

  其实不止他一人怀疑,众人心中都有些许疑问,只是大都放在心中,况且谢继宁的家庭条件,许多人都知道,那样的家庭没有能力做什么。

  结果今日见谢继宁在几位先生的考教下,对答如流,侃侃而谈,这才知道谢继宁的真才实学,县令赵大人公平公正,正感念中,只听得门房传来:“县令大人到了!”

  在场的众人都起身相迎。

  原来刘方杰特地邀请赵怀瑜来做为自己收徒的见证,赵怀瑜欣然带着下属前来,众人纷纷见礼,赵怀瑜一进门就恭喜道:“恭喜刘先生得此佳徒。”

  “同喜同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长有。(3)怀瑜兄乃是宁哥儿的伯乐啊!”

  两人互相恭维,然后相视一笑。

  一番热闹,拜师仪式就要正式开始了,只见众人纷纷肃穆,刘方杰先是带着谢继宁往孔子像前面,行礼上香,拜见祖师爷,下人早就已经将备好了蒲团和线香,谢继宁抬头一望,只见烟雾缭绕间,画像上的孔子显得越发高大。

  谢继宁规规矩矩的磕头,在场的众人也一起行礼,谢继宁起身将香插上,默默的让孔老夫子保佑自己以后一定中状元。

  拜了孔子像之后就是拜见师父师母了,谢继宁将茶叶递给师父师母,然后送上十条肉干,一对野鸡,以及自己设计家人赶制的衣服,鞋子,其他礼物若干。

  当日族里准备礼物,谢继宁深知,以自己家的的条件,没办法准备很贵重的礼物,只能往美好的意义上想。

  送肉干,自古以来就是束脩礼节,而野鸡是谢继宁发动堂兄们特地抓的,一共抓了十多只,选了这一对最漂亮的。

  在场的众人纷纷赞叹,《仪礼·士相见礼》篇有载:“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jū)。(4)”送雉,乃是古礼,用来歌颂君子的美德,谢继宁送的这个礼物,送到众人的心里面了。

  刘方杰和静安对视一眼,眼睛里面满是得意,自己徒弟今天其他东西怎么样都不重要了,这一对漂亮的雉鸡一送,这礼物就完美了。

  谢老三他们今天激动极了,这样的场面,他们安安静静的在宴会上面,看见自己的孙子、儿子、侄子在那么多人的面前落落大方的答题,在场的都跟乡里的人完全不一样,是头盖纶巾,身穿锦缎的读书人,甚至还有县令大老爷。

  谢老三想,会读书真好,看自己的大孙子收到的那些礼物,虽然他看不出什么,也不懂什么价格。

  但是谢老三用自己朴素的农民思想衡量,那些东西都是挂在身上,肯定都是心爱之物,这些大人物身上的的东西肯定的不一般。

  谢如森、谢如林之前虽然知道读书好,但是想不到有多好,顶天了能想的就是自己家里多一个里正,上面衙役下来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回话的,不至于被欺负。

  更好一点就是像郭童生那样,办一个私塾,然后后辈可以读书;至于其他的,虽然老辈人总说谢家是耕读人家,但是耕读人家是什么样子,他们不知道的。

  今天见到这样的场面,让两人心里多了很多的感悟。

  一方面在他们的心目中,谢继宁的形象忽然清晰起来,是一个可以相信的“大人”了,这种信任无关谢继宁的年龄,而是因为谢继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