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54章

作者:应何似 标签: 基建 种田文 穿越重生

  “之前我一直担心文哥儿的心性可能觉得压力大,但是文哥儿倒是冷静,反倒是你出乎我的意料,有打小就稳重,怎么到这个时候沉不住气了。”

  谢继宁期期艾艾的叫了声师父,

  “你患得患失,担心什么,以你的能力,必然能过。”

  “师父,我心里有一个念想,我既然县试是第一,府试第一,那为什么院试不能是第一,但是当事到临头的时候,我忽然有些害怕了,我自认为聪明,但是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多着,院试的人都是各府里的佼佼者,我凭什么是第一。”

  谢继宁有些消极的说出了内心的担心,他自从拜师刘方杰,刘方杰带他一心一意,他对刘方杰也是非常信任,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并且很多不能和谢如方说的,都能和刘方杰说,此刻,谢继宁也在刘方杰的面前袒露自己的担心和紧张。

  “一年前,你就是济州府的第一名,这一年,你头悬梁锥刺股,你的勤奋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书院的夫子们也都看在眼里,之前李夫子还和我说,你的策论老道,比起那些读书二三十年的还好。况且书院的夫子们都对你寄予厚望,你更加要努力,不要辜负大家。”

  刘方杰教导这个徒弟多年,深深的知道谢继宁是一个比人对他好,他就对别人加倍好的人,小小年纪就将整个谢家负担起来了,这就是因为他特别有责任心。

  谢继宁也明白,不单单是观一书院,就是板桥所有的人都希望他能考一个好成绩,之前就在板桥,就在怀安县,所以可以依仗师父,但是现在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大,谢家湾的好东西越来越大,就需要自己人强大起来。

  谢继宁出发考试,几家都为他拜佛,希望他能够撑起来板桥,他是谢家,是板桥的希望。

  一想到这些,谢继宁努力的调节自己的心情,在给自己心理暗示,反复的对自己说,想当初高考都不紧张,现在紧张什么,这一世,自己的记忆力,领悟能力都强了这么多,自带金手指了,还怕区区一个考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院试这一天,院试的一些流程基本和府试差不多,一大早,大家就来排队准备进考场,看着谢继宁刘应文他们进去了,刘方杰约上李夫子往旁边的茶楼去。

  “看你这几天神色轻松,我还当你心里不担心,没想到他们一进考场,你就变脸了。”李博勤调侃道。

  “何直是主考官,我只怕他会从中作梗。”刘方杰叹了口气说道。

  李伯勤安慰道:“何直是今年才排下来的学政,就算他打听到了继宁,也一下子对继宁的文风不熟,考试都要封卷糊名的,几千份卷子,再说改卷子也不是他改,以宁哥儿的成绩必然中,要是在宁哥儿不出大错的情况下他让继宁落了,只怕要和济州府结仇,大家都默认案首必过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宁哥儿年纪太小,太过突出,他是案首,其他的十州同样有案首,宁哥儿的成绩没有问题,但是要想继续是案首,只怕有点玄,他信誓旦旦想要考试,我也不忍心让他避过这几年,有些事情他是避不开的。”

  “少年英才,总要受些磨难,小三元的名头好听,但是不是小三元也不要紧,继宁还小,现在不过十岁,十岁秀才,已经是足够的名声了,就是江南地方文风鼎盛,这样的人也没有几个。”

  刘方杰笑笑,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这才说道:“宁哥儿在前面挡住,其他人倒是不显了,哼,凭借宁哥儿的才华,只怕何直想压都压不住。这一场考试,下场的官家子弟众多,各方势力都有,唯有才华实力才能压得住人,于见识方面,宁哥儿年纪虽然小,但是多少人都有不及。”

  “像他风采斐然,善于用典的没有他扎实,像他文风朴实的没有他周到,想当年我乡试考举人的时候都没有他如今的文章,前几天他做的文章,灵气逼人,格局之大,他对经济的设想,连我等都不敢想,一点都不像读书几年的,倒是像读了二十多年的了。刘兄啊刘兄,你晚年收到这个徒弟,羡煞我也。”

  谢继宁要是听到了李夫子的赞扬,定然内心感慨,他真的是学了二十多年的,况且前世网络发达,知识流通方便,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上这一世谢继宁同样认真学习,将这一世的和上辈子的融会贯通,所以他的文章才好。

第86章 (第一更)

  考场里面的谢继宁不知道师父的担心, 顺利进入考场之后,谢继宁耐心的等待着考试时间的到来,省城虽然比府城大得多, 富裕得多,但是考试的号房仍然和府城的差不多,没有很好,还好比较幸运,没有分到厕所边上, 不然这个季节的厕所,简直让人毫无希望。

  院试考两场,一场考三天,考试的内容和县试府试的内容大致相同, 只是更加精深, 一些基础的填空类的题目减少,更多的是策论相关的问题,谢继宁翻动卷子, 发现虽然是一场的内容,但是卷子很多, 除了一点点是试贴也就是填空的内容之外,就是两篇策论, 显然, 策论是院试的重中之重。

  策论放在现在的考试来说, 显然就是大作文了, 只见其中的一个题目是:‘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1)’这是出自《论语》里面的孔子的言论,大致意思是用法律治国,则是让人害怕刑法,但是却没有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犯罪,单单以道德治理国家,则是没有约束力。

  一看到这个题目,谢继宁谢继宁就放松了,这个不就是法治建设和道德思想建设双向并举,以法为重,道德为辅,这方面,谢继宁有很多作业可以抄,将前世国家的一些作为,总结出符合这个时代的,加以描述,就变得简单了。

  看完第一个题目,谢继宁接着看第二题,只见另外一个题目则是:‘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2)’

  这句话是出自孟子,讨论的是关于经济税收方面的,这更是谢继宁的拿手好戏,关于税收法律商业方面,谢继宁不仅仅有前世等等见识,还有这一世的实际操作经验。

  谢继宁将卷子放好,拿出砚台和磨条,慢慢的磨墨平复心情,然后趁着自己现在灵感爆发,挥笔就写。

  正如刘方杰所说,这次的主考官何直一早就打听过中省所有的案首了,还有比较出众的童生了,谢继宁自然也在他的打听范围,得知谢继宁出生农家是刘方杰的弟子之后,何直心里闪现诸多想法。

  这一次,一早他就看见谢继宁了,所有的之前的案首,第二名等等都在这个主考场,主考官自然也在这里,何直一看到在号房里面专心写字的人,不用打听就知道是谢继宁,因为没有比这更小,更符合年龄的了。

  何直特地在谢继宁的面前观看,发现谢继宁竟然丝毫不受自己一行人的影响,笔都没有停一下,一看内容,正在填写《大学》的内容,字迹清晰而且有力道,一点错误都没有,没想到刘方杰竟然收到这么一个徒弟。

  何直站了许久,直到其他的考官开始疑惑,这才走开,去看其他人,等他走了谢继宁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倒是对面的应文还有张仁学担心不已。

  谢继宁早就习惯了在考场上被人观看,前世那么多考试,心理素质都练出来了,大学考试的时候,学院的院长带着几个教授巡视考场,院长特别喜欢站在考生的旁边看,这样的环节,对谢继宁来说,都习惯了。

  谢继宁丝毫不受影响的继续考试,反倒是何直情绪起伏颇大,还有外面的刘方杰心潮澎湃,就连和老友聚会都没有心情了。

  第三天,终于在大家的望眼欲穿下,贡院的大门打开了,谢继宁扶着张仁学还有应文两人出来,吓得在外等候的众人担心不已。

  “他们两个没事儿,就是累了。”谢继宁将张仁学交给他家族叔,将应文交给刘大,在谢如方还有刘来福的护送下飞快的往外面走,来考试的人极多,加上家人都来门口接,贡院的门口堵起来了,再不快点,就要在这里堵好久。

  正是因为想到这个,谢继宁三人才早早的排在前面出贡院,谢如方也是明白情况的,招呼道:“李小公子,王小公子就让他们家人等,我们就直接先回去,在这里,堵上了回不去。”

  一行人到院子,大夫早就在等着了,给三人都查看了:“三位公子没有大碍,就是累过头了,不需要喝药,吃点好的补补就行了。”

  刘方杰等长辈这才放下心来,陆陆续续的,其他一起住的考生也都回来了,大家也没有力气再说话,都各自洗漱完毕吃了点东西,就睡了个昏天黑地。

  考官们正在加班加点的修改试卷,遇到好的,就拍案叫绝,遇到不好的,就丢到一旁的筐里面去,第一关考试非常简单,就是看字,看前面的默写部分,这些都是基础,基础都不好,谈什么读书人。

  初评了三千多份,从这三千多份里面选出一千多份,这才到第二关,第二关是副考官们,几个人查看,会仔细的看后面的文章,甲乙丙丁来定成绩,十几个考官都要看,毕竟看文是比较私人的事情,文风不对的情况也是有的。

  何直是主考官,不用参与初评,也不用参加二评,只是在下属评选完成,将优秀的拿到跟前,何直才可以看到文章。

  中省在整个大盛王朝不是很出众,省城还算富裕,其他地方不过中规中矩,所以,中省的文风也是一般,但是到了院试这一关,都不简单了,都是各地的佼佼者,所以改卷的人都发现了不少的好文章,这些文章由基础改卷文人改了给了好评,又到二评的手里,也都留下评价。

  何直一直关注着改卷的事情,非常想参与其中,奈何,考场潜规则就是按照流程来,第二轮改卷虽然就在何直的面前,但是诸位考官不讨论,何直顶多能旁观一下,不能动手改,也不能一直旁观,这是得罪改卷官的行为。

  第二轮改卷的虽然职位没有他高,但是也不简单,都是进士出身,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而且何直为官,最注重官场名声,这样打破规则,引人注意的事情,他不愿意做。

  所以何直颇为坐立难安,谢继宁这个刘方杰的弟子,太过出众,他冒头,会让大家都不安的,等到第二轮试卷副考官们都看过了,又选出了六百多到第三轮,这一轮,何直还不能一个人决定,要参考之前评卷人的意见。

  所以副考官会将几人都认为优秀的放在上面,供主考官查看,何直一看第一的试卷,上面满满当当的重重的甲等章,显然,所有人都满意,而且大力推荐,其他人不知道这是谁的,但是何直知道,这就是谢继宁的试卷。

  谢继宁的考试的时候,他一直去看,印象深刻,所以一眼就能看出就是谢继宁的,抬头看,几个副考官都兴奋的等着他看文章,等他评价。

  何直心烦意乱的看着这个文章,只见内容井井有条,文采飞扬,对于典故的利用恰到好处,不多不少,而且对于其中提到的一些措施,何直一思考,显然非常有实施的可能性,两篇文一看完,何直意犹未尽,想再看一遍,这文太过流畅,读起来太轻松了。

  感觉到自己竟然被这两篇文章吸引了,何直心里大震,无视旁边一直等着自己一起赞扬这篇文的副考官,直接将这篇文放到一旁,然后拿起下面的一份,上面有两个乙,第三份,三个乙,第四份,三个乙,一直看了十多份,都是乙,甚至有一个考官在什么盖了丙。

  何直一通乱翻,发现全甲的只有一个,就是第一的谢继宁,又耐心的拿起第二名慢慢的看,第二份能在几千份当中选到第二,显然文采非常好,一看就是下了苦功夫的,何直将其挑选出来,又看过第三第四,然后单独将这四份放到一边。

  “这四份都可以为案首,还需要慢慢斟酌。”

  旁边的副考官之一名叫祝之明,同样是进士出生,而且还是中省本地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回避,不能做主考官,此时见何直如此言论,心里着急,拿起全都是甲的这一份递给何直:“大人,这一份卷子,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得我等畅酣淋漓,忍不住拍案叫绝,说句让诸位笑话的话,当年我乡试考举人的文章也不如此文。”

  “祝大人何必妄自菲薄,你当年也是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这文是我当年都不如的文章,应当是一个已经及冠的人所写,你看这其中见解颇为老道啊!”另外一位副考官唐征明感叹道。

  何直心里道:‘那里是什么及冠,才不过是十岁罢了。’心里想着,面上不动声色,将第其他三份拿起来大加赞赏,尤其是第二份,更是夸了又夸。

  祝之明是本地人,深知第一名这样的文采,如果接下来顺利,文采更进一步,就可能是状元,朝廷建立起来,六十多年,因为一些原因,缺了好几届会试,所以总共才十几个状元,这些,没有一个是出自中省。

  甚至连榜眼探花都只出了一个,这眼看就有一个苗子,更是想要争取,其他的有几位考官本来就是本地的现任官员,同样有这样的心思,至于那些上面调来的,也都是讲究公平之人,大家都纷纷劝说。

  何直气愤的看着第二份,要是两个水平差不多,他还可以争取,但是显然,谢继宁的文章比别人的高出不少,看过他的,在看其他的,都有不足了。

  何直见几位副考官都一致推选谢继宁,心中无奈,深深知道,如果自己再强求,就太明显了,只怕大家都要心生疑惑了。

  便将自己的甲等章盖在谢继宁的卷子上,几副考官欢呼出声,接着拿起卷子又开始品评起来,何直则需要定下后面的名次,何直心里烦躁,索性顺便看看,微微的调了一两下,其他的就按照之前的名次定下。

  作者有话要说:  (1)《论语-为政》

  (2)《孟子.公孙丑上》

第87章 (第二更)

  见主考官何直定下了之后, 大家叫来小吏,准备拆开糊名准备看一下这些人都是谁,祝之明见小吏的动作慢, 直接抢过工具自己亲自拆,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怀安县谢继宁,一看家世生平,竟然是出声农家,最重要的是才年方十岁。

  “十岁, 十岁秀才。”祝之明目瞪口呆,这样的成绩,就这么放出去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么多的读书人看着。

  何直在旁边不说话, 他早就知道, 旁边的唐征明拿着卷子,笑着说道:“看文章我还以为是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没想到竟然是他, 是他的话也是不足为奇的。”

  祝之明好奇的问道:“此话何解,”

  “祝大人, 你不在地方为官,你不知道, 这谢继宁八岁过县试, 九岁过府试, 都是第一名, 双第一不少见, 有那准备充分的,都能做到,但是如此年纪的案首, 是很少见的了。”

  另有一个考官是济州府的训导李子询,主管教育,虽然平级低,但是读书人相关都是他的管辖,对于济州府里出现谢继宁这样的一个读书人,李子询知道得清清楚楚,此刻也在旁边接话补充,

  “谢继宁出身农家,4岁启蒙,八岁就考了童子试的第一,当时,怀安县众书生颇有不服,所以怀安县县令赵怀瑜索性直接将谢继宁的试卷张贴,这才平息议论。”言下之意是这次考试也可以这样做。

  何直冷笑道:“他的师父是刘方杰,曾官至锦州知府,承蒙圣上恩典,还能享三品待遇,如此人物,他的徒弟,区区案首算什么。”

  几人见何直这样的语气,默默的对视几眼,李子询供了供手笑着说道:“大人高见,这一次,他考中了县试案首,被青川先生收为入室弟子,细心教导,加上他天资聪颖,一年之后,果然成了府试的案首,他府试作文,众人称赞,堂前对答,面对知府大人,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言之有物,众人一致赞同他为案首,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案首。”

  谢继宁乃是在济州府下辖的怀安县考中的县案首,又是在济州府录为府案首,这些都是李子询的职责,他是一府训导,何直怀疑谢继宁的成绩,就等于怀疑他,他怎么能让谢继宁的成绩有瑕疵。

  谢继宁的成绩都是光明正大的录取,也不怕查,就是现在,谢继宁的成绩同样是满甲。

  何直刚刚说出话来就后悔了,他这样的言论,结合刚刚要推举第二为第一,定然会让人多想,要是谋划成了,私心被看出也无所谓,如今成绩定下,又谋划失败,当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索性还有第二场覆试,虽说占比不大,但是也是一个参考,万一谢继宁马失前蹄,就考差了呢。

  第九天,第一场考试的成绩就张贴出来了,众人早就在榜单前面等待,只见大家一看,案首赫然是怀安县谢继宁。

  “案首是怀安县谢继宁,”

  “中了,宁哥儿,宁哥儿是第一。”谢如方高兴得抱着张仁学的族叔,张三叔连忙说道:“恭喜恭喜,”一边说,一边往下面找张仁学的名字,只见在案首下面第三个是刘应文,第五个就找到了张仁学:“我们家也中了,刘家应文也中了,李夫子家李道明是三十多。”

  几人见越来越挤,索性就挤出来了,高兴的朝着远处的大家跑去,本来刘方杰是安排刘大刘二这些侍卫去看,但是谢如方不放心,非要自己看,这会儿高兴得合不拢嘴。

  “宁哥儿是第一,文哥儿第四,仁学第六,李小公子是三十多,其他的太挤了,他们家人也在看,我们就先出来了。”

  “我家公子是三十二,老爷公子是三十二。”谢如方正在不确定是三十几当中,李家的仆人已经看完出来了,先接了谢如方的话,转头又对李夫子强调一遍。

  刘方杰呵呵一笑:“我们再等等其他人,再一起回去。”

  应文还有张仁学李道明都在旁边抱着谢继宁高兴,其小伙伴顾不得替谢继宁们高兴了,都焦急的等着其他人的成绩。

  各自的家人陆陆续续的来回报成绩了,这次,观一书院大丰收,四十多人参加,有十多人在榜上有名,虽然有高有低,但是总归都中了,第一场中了,第二场变动不大了。

  谢继宁的几个小伙伴,张仁学、李道明,孙程明三人过了,其他三人都没过,虽然难过,但是心里早就有准备,知道竞争大,自己年纪还小,明年再来也是一样的。

  其他人回家了,取286名,第一场榜单上有320人,这320人参加第二场覆试,然后取286人为秀才,再取十个考学多年,年老的名誉秀才。

  第二场考试,谢继宁更加的顺利,文思如泉涌,何直一看谢继宁的试卷,就知道,再也无力改变了,第二名是省城人,已经二十岁了,何直恨铁不成钢,年纪是谢继宁的两倍,偏偏文章让自己想提他为案首都做不到,这次更是发挥失常,还不如第一场。

  作者有话要说:  我如同犯错的小狗一样,(bushi)灰溜溜的逃走。

  等我调整好大纲,会补回来的。

第88章 (第一更)

  第二场由于人少, 速度很快,第三天成绩就出来了,和第二场的基本没有变化, 谢继宁仍然是案首,应文第四,张仁学第六,李道明第三十二,孙程明三十八, 加上应文一级的将近十人考上了秀才,观一书院大丰收。

  第一场成绩出来就有很多的人质疑了,等最终结果定下来,确定了谢继宁的案首之后, 读书人纷纷质疑, 省城各大书院,茶楼,文会这些地方, 大家都议论纷纷,公然质疑这次院试的公平性。

  “大家可能查到这谢继宁到底是什么来历, 说他是出身农家,我可不相信。”

  “我等查探过了, 谢继宁的确是农家出生, 他的师父是观一书院青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