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穿越古代科举扶贫 第78章

作者:应何似 标签: 基建 种田文 穿越重生

  婚礼结束之后,邹姵就撑不住了:“刘公子,对不起,谢谢你。”

  “你是我的未婚妻,是应该的。”应文强忍住哭腔,笑着说道。

  “姵儿,姵儿。”接到消息的邹家人都赶来,邹姵看了看长辈,闭上了眼睛。

  邹和夫妻抱着孙女,毫无顾忌的哭出声来,大家默默的送邹姵最后一程。

  刘家的迅速将红布撤下,准备丧事,将邹姵葬到刘家祖坟,牌位送到刘家祠堂,姓名记入族谱,从此之后,享受刘家的祭奠,刘家的香火。

  “姵儿的墓志铭我来写吧!”邹和看着刘家按照礼节将自家孙女下葬,沉痛的说道,刘家这件事做得仁义,他便想着自己在墓志铭上面写清楚此事,说清楚这婚事的缘由,这样,刘应文之后娶妻,妻族也会少点介怀。

  “当然可以,只等之后,选出良辰吉日,就为她立碑。”应文认真的答应道。

  邹大公子紧紧的抱住这个女婿,半响,还是没有说什么,他们一个丧女,一个丧妻,都悲痛不已,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缓解。

第130章 (第二更)

  一晃又是一年的夏天, 天气正热,太阳直直的照射在地面上,让人难受不已, 继宁谢三叔还有应文正在棚子里面查看菌菇。

  从那件事之后,本来就沉稳的应文彻底长大,在书院学习更加认真,和谢继宁秦士方张仁学形成了良性竞争,学业进步非常快, 也让一直担心的刘方杰放下心来。

  谢家的香菇很好卖,如今是砍花法第二轮,香菇的产量更多,相应的, 打探的人也很多, 毕竟是在山上,常常有人去树林里面查看,大家都以为有什么种子, 想要查看谢家种子的秘密,为此闹出很多事情来。

  财迷人眼, 谢继宁就想将自己很早之前就想过,但是没有行动的人工种植的方法试验出来。

  谢继宁上辈子种过香菇, 但是是直接在淘宝网上买来菌菇包, 包里面就直接有种子了, 只需要放在潮湿的地方, 定期喷水, 然后就可以摘香菇了。

  不同品种都有,什么花菇、香菇、平菇、金针菇,都有菌种包, 只需要喷水就行,但是具体种子怎么弄,谢继宁就不知道了。

  但是还好,生物的知识谢继宁还记得一点,菌菇类是通过孢子繁殖,还有菌种繁殖,菌种不好弄,孢子提取还是有可能的。

  砍花法砍树放置都有香菇长起来,孢子的提取是具有可行性的,只需要提供菌菇生长环境就行。

  谢继宁第一瞬间想到的稻草种植法,砍花法终究还是很伤树,虽然板桥的树多,但是子孙后代砍下去,终究还是不利于保护环境。

  谢继宁和应文先将稻草晒干,用毛驴拉动石碾将稻草压软,然后喷水发酵,但是实验几次,稻草腐烂得很快,没有办法让孢子生存。

  谢继宁只能无奈放弃,她是文科生,只知道一个大概,具体就不清楚了,猜想应该还要配置相关的营养液或者辅料,这个他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采用另外一种办法。

  另外的办法其实是砍花法的变种,椴木栽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树木砍下来,砍成一米左右的木段,立在树林阴凉处,十多天之后,就可以打孔了。

  用纸张盖在新鲜的香菇上,喷洒水,一两天摘下纸张,就能得到孢子,将这些孢子移植到孔洞里面,就有一定几率长出香菇。

  放弃稻草法后,谢继宁又带着谢三叔还有应文一起,实验了很多次,才将这个方法成功,用木块培养菌种,然后再移植,能够增加成功率。

  说起来,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实际上却是谢继宁三人带着十多个属下忙碌了一个冬天加一个春天的成果,他和应文除了书院学习的时间,其他的都交代在这香菇上了。

  谢继宁只知道简单的几句理论,实际过程都不是太懂,还是谢三叔在种植上比较有天赋,他种植的盆栽成活率就要高一些,在香菇的种植上也找出了方法,加上应文比较细心,善于总结,才成功了。

  之前春天就出过一次,但是稀稀拉拉的,没有多少,现在天上多雨水,天气既热又潮湿,香菇一下子就长起来了。

  “小师叔,这些过几天就能采摘一批了,这些都没有问题,没有坏掉的。”应文高兴的说道,谢继宁答应了一声,又接着看,过了好久,三人才将这片看完。

  “宁哥儿,这算是成了吗?”谢三叔颤抖的说道,实在是失败太多次了,而且准备了好几处地方,目前只有这个地方成功了。

  “成了,这种方法没有问题。”谢继宁肯定的说道,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三人回家一说,都惊喜不已,谢老三是知道情况的,自家儿子还有孙子已经在这上面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如今终于成了。

  “三叔,我想将这个方法传出去,当然,要来学,都要教学费,不然源源不断的来打听的人太多了,这香菇是在山上,咱们也守不住。”

  “这能行吗?”

  “当然能行,将这个方法传出去,那就就是羽绒服,豆豉,松花蛋还有香菇成为整个怀安县的支柱性产业,助力怀安县的经济发展。”

  谢继宁打算在这一年参加乡试考举人,乡试是在地方上考,刘方杰的政敌如今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而谢继宁太过优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了打压谢继宁的成长,这次乡试就是关键。

  刘方杰之所以要谢继宁这一年考试,就是因为赵知县要升官了,刘永名的考核也要到了,他们两个人这几年为官都有实迹,而且治理的地方是经济增长很快,是掩盖不住的增长。

  这一年,怀安县的交上去的税收比之前翻了几倍,四年前,怀安县还是一个竣梳河道都需要求朝廷的偏远小县。

  要不是恰如其会,怀安县有贡品需要运送上京,加上赵怀瑜家里运作,怀安县都还是一个小穷县。

  没想到四年之后,税收增加几倍,怀安县一下子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赵怀瑜这个地方官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赵怀瑜的奏章上的神童谢继宁同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尤其是皇帝的面前。

  谢继宁声名大噪,这时候大家才知道积肥、稻田养鱼、松花蛋、羽绒服、豆豉鱼这些忽然出现的东西,都跟谢家息息相关。

  作者有话要说:  我有点乱,内容有点少,抱歉

第131章 (第一更)有一个小番外内容,介意的小天使不要买这章

  伴随着赵怀瑜的折子, 怀安县第一次出现在朝廷的众位官员的面前,小小的一个怀安县,根本没有被朝廷众人放在眼里。

  但是当这个县有资格从一个下县越过中县, 直接上升为上县的时候,尤其还是在短短的几年里面,就值得大家研究了,更不要说赵怀瑜朝中有人。

  朝廷大事商议完毕,吏部的一个主事徐敬上前推荐了一个小小知县的升迁, 本来这样一个人是不值得拿在朝堂上面来说,但是当这个官员他爹是现任吏部侍郎,吏部二把手的时候,被拿上来说也是情有可原的。

  “圣上, 怀安县赵怀瑜在任期间, 竣梳河道,铺桥修路,地方上教化有功, 这几年人口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今年, 税收翻了六倍,足可见其治理能力, 实乃圣上的能臣干吏。”

  “六倍, 你此话当真。”永安帝上位已经十六年了, 内政修明, 明章之治, 令百姓休养生息。

  朝堂上君威日渐增长,听到下臣此言,第一反应是质疑, 转念就知道,这种事情,大臣不敢谎报,他对自己的治下能力颇为自信。

  “回圣上的话,微臣不敢妄言,这是怀安县知县赵怀瑜的折子,以及上税的相关数据。”徐敬早有准备,从身上拿出两份折子。

  大太监何善连忙轻跑接过,然后呈给永安帝,永安帝打开一看,直接滤过前面的请安歌功颂德拍马屁的言论,直接往后面看。

  只见上面清晰的记录了怀安县几年来人口的变化,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新人口,尤其是在近三年。

  人口增长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怀安县的新生儿大幅度增长,弃婴死婴大大减少,一些地方已经看不见这样的行为。

  另外一部分就是之前并未落户的黑户还有山民,这一部分都是因为之前的战乱灾荒逃避山林,如今见世道平稳,就纷纷下来落户。

  永安帝深知,山民下山,实属不易,下山之后,要缴税,要服徭役,在怀安县这样的穷山恶水的地方,山民,匪盗是一体的,这些人纷纷下山,证明赵怀瑜治理能力的确可以。

  看完人口,接着往下面看,只见又是用表格说明,近几年土地增长情况,土地开荒关系缴税,这同样是很重要的政绩,赵怀瑜特地用上谢继宁最喜欢用的图表法来对照表现。

  永安帝明显可以看出,整个怀安县的登记的土地增加了两层,只是按照朝廷的规矩,这部分开荒的土地暂时不用缴税,但是几年之后,这些都会成为缴税的重要部分。

  下面大臣看到永安帝看得入神,整个人都放松下来,纷纷拿眼睛看向吏部侍郎,一开始说赵怀瑜,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

  主要是赵怀瑜已经去怀安县十多年了,一直没有挪动,大家都忘记了,这会儿仔细一想,才想起来,赵怀瑜乃是现任吏部侍郎赵文轩的儿子。

  赵文轩神色不动,但是自家儿子写的折子他是看过的,简单明白,直截了当的数据,将自己的功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自家儿子一定能升官。

  他特地安排手下主事将这折子呈上去,就是要将这功劳公布于众,省的出现意外,让人怀疑他询私。

  何善站在永安帝的旁边,看着下面朝堂上的重大臣眉来眼去的,暗暗的记在心里。

  往旁边看去,只见自家万岁正在看得入神,嘴角微微笑,肩膀微塌,这是他高兴的表现,何直心来暗暗的想,这个赵怀瑜的折子应该是写得很好。

  永安帝已经看到教化一道了,只见还是粗暴简单的表格,直接列数据,将在任这些年,怀安县考上童生的人数,考上秀才的人数,考上举人的人数,以及下面蒙童学馆私塾增加的数量直接填上。

  人数大幅度增加不说,很多都很年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十岁秀才谢继宁。

  本来刘应文,孙道明,孙程明这样的十多岁的也很年轻,但是在谢继宁的光芒下,竟然让人赶紧寻常了,永安帝默默的将谢继宁这个名字记下,接着往后看。

  结果发现后面大量的篇幅都是表扬谢继宁还有背后的谢家,谢家仁义,发现积肥法,稻田养鱼,都愿意教导众人,附近百姓纷纷因此获得利益,整个怀安县因为肥料以及稻田养鱼增加产量,这几年都丰收,粮食产量平均增加三层。

  带动附近的百姓养鸡养鸭,并且为大家养出来的鸡鸭鹅鱼兜底,不损害百姓的利益,整个怀安县的百姓都因为养殖获利。

  谢继宁才华出众,为人宽和,有刘家是大族,欺压谢氏一族,谢继宁成才之后,不曾仗势欺人,反而让两家心甘情愿握手言和,如今整个板桥一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了整个怀安县发展最快,最好的地方。

  永安帝看着赵怀瑜真情实感的夸赞,心里生出怀疑,这谢继宁和赵怀瑜是什么关系,赵怀瑜用这样大量的篇幅来为其表功。

  “你们都看看吧!”永安帝将折子递给何善,何善捧着走下去,几个大臣都围着看起来了,一边看,一边惊叹。

  赵文轩在一旁站着,自家儿子这奏折,他已经看过好几次,此时去抢也没有意义,大家都知道赵怀瑜是他儿子,这东西他没有看过,大家都不相信。

  永安帝看着老神在在的赵文轩,开口道:“赵爱卿,你这儿子一鸣惊人啊!”

  “承蒙圣上恩德,他如今年纪尚小,轻,还有很多要学习的。”

  “朕好奇一点,这谢继宁到底是何人啊!”

  “回圣上,谢继宁乃是犬子治下的一位出众的读书人,少有才名,才思敏捷,为人宽厚,犬子颇为惜才,常常有夸赞之语。”

  赵文轩对自家儿子在自己表功的折子上写这么多的谢继宁不是没有意见,要是谢继宁成为他的徒弟,或者联姻成为赵家的女婿,为其表功,无可厚非。

  但是谢继宁什么都不是,赵怀瑜为其表功,简直就是将自己的功劳分一半,此时还要面对皇上的怀疑,还不好解释,谢继宁身份敏感,是刘方杰的徒弟。

  只见那何直就站出来说话了:“会万岁的话,这谢继宁微臣认识,的确颇有才华,三年之前承蒙万岁恩典,微臣到中省督学,主持了院试,那谢继宁就是那一届的案首。”

  “噢,那谢继宁其才华真如赵知县所说吗?”

  “回万岁的话,是的,谢继宁的确有才,因为其乃是十三年前辞官回乡的刘方杰的关门弟子。”

  “微臣还发现其师徒在怀安县借教书之名,收买人心,刘方杰办观一书院,网罗整个济州人才到书院读书,那谢继宁在自家新修图书楼,让那读书人免费借阅,怀安县的读书人被其蛊惑,无不信服。”

  顾启元心道,来了,果然如同自家师父所意料的一样,自家师弟冒头,就会有人攻击,只是没有想到是何直,毕竟他算是谢继宁院试座师。

  说到刘方杰,永安帝做直了身体,当年,他和兄弟艰难斗争上位,成为太子,上位之后就在先帝的支持下对朝中势力进行清算,刘方杰的师父宋翎采乃是当时朝中的一大势力,朝堂内外都有他的人,清算之下,人人都难以幸免。

  唯独刘方杰,查了快一年,软禁半年,都没有查出罪名,不曾贪赃枉法,就是其师父的党同伐异,刘方杰也没有参与,唯一牵扯,是刘方杰和其师门的人关系亲密,但是这亲密都是不涉及政事。

  查不到罪证,加上刘方杰治理地方有功劳,并且交友广阔,不少中立的人都为其说话,永安帝选择放过他,并且开恩允许他官加一级致仕回乡。

  何直知道,永安帝对于宋翎采一党颇为忌讳,此时故意将刘方杰谢继宁的行为说出来,如此,不怕永安帝的心里不留下疙瘩。

  顾启元正打算出列说话,只见曾朝杰出列说道:“何大人此言差矣,万岁爷,微臣起复之前就是在观一书院治学,观一书院教学认真,不曾涉及政事,而且都是众位夫子收取束脩,用来维持生活,众多夫子教导众多学生,何曾收买人心。”

  “至于谢继宁,他是刘山长的弟子,出生农家,世世代代务农为生,谢家人更是在种田之中找到了增产的积肥法,还有稻田养鱼,这些赵知县三年之前为谢家上折子,将这事情告诉大家,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因此获利,不曾有半点藏私。”

  “如此品性的人,何大人为何出言诬陷。”

  何直看向自己一党的吏部尚书林庭方,只见其还在看折子,故意不参与几人的话语,冷静一下接着说道:“曾大人在那观一书院数年,自然向着刘方杰师徒说话。”

  顾启元刚想站出去的脚步收回来了,毕竟自己身份特殊,不到紧要关头,说什么都不合适。

  赵文轩这个吏部侍郎一向和林庭方这个吏部尚书不对付,加上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家儿子表功,怎么能让几人因为讨伐刘方杰师徒,忽视自家儿子的功劳。

  “万岁爷,这谢继宁颇有才华,这是何大人都承认的事情,犬子只是爱惜人才,而且谢家的行为的确为怀安县百姓带来福利,不仅仅是怀安县,其稻田养鱼,积肥法,都在济州流传开了,济州的产量都有增加。”

  “赵怀瑜这折子内阁讨论一二,之后再说,今日先退朝吧!”永安帝见几人各执一词,决定将此事放下,自己先去查询一二再说。

  “恭送万岁爷。”

  无责任小番外

  谢如方娶李麦穗是早就定好了的事,李杏花是李麦穗的堂姑姑,谢如方是李杏花的大儿子,这样的情况下,李麦穗嫁给谢如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