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种田记 贵妃种田记 第4章
作者:解大花
杨宇忙学着高宝儿的样子,照猫画虎地跟这家人一一见礼,并问道。
“敢问老伯贵姓。”
“免贵姓黄。”
“黄?”杨宇一愣,又说道:“听闻,桃花村的村长,就是姓黄的。”
“正是老朽。”
黄村长摸着胡须,自豪地挺了挺胸膛,脸上红光满面的。
杨宇大喜过望,他本来就想找村长套套近乎,咨询一下安家落户的事情,没想到误打误撞的,竟然来到人家家里做客了。黄村长的妻室,黄大娘子热情地招呼道。
“我家正要用晌午饭,两位小郎君若是不嫌弃,留下用一顿便饭罢。”
杨宇有些不好意思,推拒了几次,奈何对方十分热情,便也就答应了下来。几个人围着矮桌,在竹席上盘腿坐下,黄家大郎说道。
“农家饭粗陋,没什么好东西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还请两位小郎君多担待。”
“没有没有,已经很丰盛了!”
桌上的菜色有米粥、大白馒头,两盘绿色的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蔬菜,能闻到很浓的葱蒜味道,还有一碗酱色的蒸肉。
自打穿越过来,今天是杨宇第一次看到家常菜,他又是陕西人,看到许久未见的馍真是激动坏了。他抓起一个大馒头咬了一大口,随即皱起眉头,这馒头咋有股怪味?
黄大娘问道:“是不是饭菜不合小郎君的胃口?”
“没有没有。”杨宇忙说道:“只是这馒头跟我以往吃过的,味道不大一样……”
黄大娘笑道:“不过是寻常的蒸饼,怎么好跟馒头比?”
见杨宇一脸茫然,黄大娘只当他是高门大户里的人,分不清这些,便耐心地解释道。
“馒头里是有肉的,那种吃□□贵,我们农户人家,平日里是不常吃的。”
“……啊!我知道了!”
杨宇猛地一拍手,想起来唐朝人称馒头为蒸饼,而称包子则为馒头,这种叫法在现代的南方延续了下来。他在杭州读大学时,有一天早上赖床,就拜托本地室友帮忙买两个馒头回来当早饭,没想到对方给他带回来两个大肉包子,还是带着甜味的。
看到大家都在看自己,杨宇忙笑着打圆场道。
“这蒸饼里有股荤油味,我还当是有肉馅的。”
黄大娘说道:“做蒸饼时是要加些猪膏的,一升面,三合猪膏最佳,只是猪膏难得,不舍得加那许多。”
杨宇点点头,心说还是不加更好吃一些,猪油味馒头油腻腻的,吃进去顶得慌。
古代的官宦大家,用餐时讲究食不言,但在农家就没有那么多规矩,杨宇他们与黄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融洽。
--------------------
第6章 江浙沪首富
黄家人得知杨宇和高宝儿是从长安来的,都非常羡慕。此时的长安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华的都市,能去过长安或在这里生活过,是一件十分骄傲的事情。
黄大郎的妻室,人称黄小娘的,性情毫不忸怩,十分飒爽,让杨宇讲一讲长安城的繁华盛景。杨宇一时语塞,他刚穿过去就在马嵬坡,锦绣长安长什么样,他自己都没有亲眼见过。
杨宇不由得又想起自己的过去,前世的自己就那么莫名其妙地挂了,父母得知这个噩耗后,一定非常伤心难过;他参加工作后,总忙着野外作业,很少有时间回去陪伴父母,全都是双胞胎姐姐在照顾,现在自己无法尽孝,照顾父母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姐姐一人肩上;他工作繁忙,却还没做出什么成就,甚至连职称都还没评上;还有,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他一直都没敢出柜,活到三十五岁都是老处男一个。
前世真是处处充满遗憾,可还没等心愿实现,他就被一块半头砖拍到了千年前的大唐。
见杨宇面露悲戚,黄大郎还以为他想起了逃难的事情,忙扯了妻子一把,叫她不要再问。黄小娘面容惭愧地对杨宇微微颔首,以示歉意。
杨宇回过神来,摆了摆手,重新换上一副笑脸,并趁机说道。
“过去的事情,不提也罢。我今日来此,见桃花村内风光秀美,民风淳朴,有心想在此处安顿下来,一边再慢慢寻亲,黄村长能否指点一二?”
高宝儿也忙说道:“我表兄身子骨不大好,连日奔波,早已疲累不堪。我们兄弟只想寻个落脚处,还请黄村长行个方便,多谢多谢。”
村子被夸了,黄村长心里美得不行,得意地捻须笑道。
“若是两位小郎君打定主意,要在桃花村住下,只需去临安县衙办个入籍手续即可。只是……二位是打算购置田产房舍,亦或是单赁间屋子来住?”
杨宇问道:“若是能买,那是再好不过的。敢问黄村长,我来时所见过的那座砖房,是什么人的?为何空置许久无人居住?”
黄村长说道:“那是我同族一堂兄的老宅,也是姓黄的。他们早年间做了些小买卖,便举家搬迁至临安县去住了,那处宅子也就空置下来,托我代为照看。怎得,你有心想要买下?”
杨宇和高宝儿对视一眼,杨宇又试探着问道。
“那间屋子,我能先去看看么?”
“这是自然。”黄村长笑道:“大郎,饭后由你带二位小郎君前去看房。你们若是看中了,再让大郎带你们去寻屋主,余事你们自行商议便是了。”
杨宇闻言大喜,忙再三道谢,叠声答应下来。
几人又说了一会话,杨宇得知在桃花村中,黄姓是大姓,有一多半的人家都姓黄,还彼此都沾亲带故的。黄村长不仅是桃花村的一把手,还是黄氏一族的族长,在村子里很有地位。杨宇暗自庆幸自己运气好,初来乍到就认识了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并且十分热情好客。今后一定要跟黄村长一家搞好关系,平日里多多走动,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
饭后,杨宇他们跟着黄大郎去看房子,院门一开,那条土黄色的小狗就摇头摆尾地跑过来,冲着一行人吐舌头。黄大郎给它丢了块蒸饼,对杨宇解释道。
“阿黄是村里无主的狗,见此处无人,便把这里当做它的窝了。阿黄十分温顺,虽贪吃却并不伤人,二位小郎君若是不喜,将它赶出去便是了,只是莫要伤它性命。”
“没关系,我挺喜欢小猫小狗的。”
杨宇蹲下摸摸小黄狗的脑袋,小黄狗欢喜地直甩尾巴,冲着他吐舌头。
黄大郎继续说道:“这屋子虽说已有些年头,却是砖房,十分牢固。屋后还有一处小园子,可以种些菜蔬,养些鸡鸭,吃水就去村前的小溪打,屋子后山上还有不少果树、野菜。看杨小郎君的穿着气度,怕不是农家出身的,不大懂得这些规矩,容我再多嘴两句。我朝规定,农户每三口人,只可占用一亩宅基地,宅基地可以买卖,但不得超额。待你们办完入籍,拿到房契后,这户的田地大抵也划归你们所有了,一共十二亩田地……”
杨宇惊道:“田地?可我不会种田啊,不要不行吗?”
黄大郎好笑道:“你不要又该如何交税呢?”
杨宇微微蹙眉,这确实是个问题,先不说纳税,平时的食物来源又该怎么解决?
黄大郎见杨宇面露难色,只当他是因为不会种地为犯难,于是继续劝道。
“你若实在不会,只管把田地租出去便是了,这户的十二亩地,如今便是租出去的。”
“这样好!多谢大郎提点。”
杨宇笑着冲黄大郎拱了拱手,黄大郎脸色微红,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继续说道。
“大抵就是如此,你们再四处看看罢。”
这栋房子共有一大两小,三间屋子,屋中各色家具齐全,虽半新不旧,却十分结实耐用,大屋墙上还垂挂着一把琵琶、一幅山水画,看得杨宇激动不已。
唐玄宗喜好乐律,尤其擅长琵琶,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买上一把琵琶在家里摆着。
二十一世纪的国内已经很难见到唐代琵琶了,日本正仓院还保留着一把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赠送的琵琶,有一年两国文化交流时,杨宇有幸见过一次。而山水画,史学家认为宋代才是山水画的成熟期,唐代多见高士图和仕女图。我国唯一现存且保存最完整的一副唐代山水画,是2013年在西安郭新庄发掘的韩休墓中的墓室壁画。
如今一把正宗的唐代琵琶和山水画就在眼前,杨宇东摸摸西碰碰,爱不释手。
高宝儿则在厨房里研究火灶的用法,前屋主还留下了许多锅碗瓢盆,高宝儿正在纠结要还是不要,怕杨宇不喜欢,想用回金银玉器。
谁知杨宇一走进厨房,一看到这些东西,就两眼放光地说道。
“这些都是好东西!慢着些、慢着些,可不敢摔了!”
这都是正宗的唐代文物,在现代随便一个都价值连城,更别说品相这么完好的了。
高宝儿张了张嘴,将那些器皿仔细地收进了碗橱中,问道。
“郎君,这处房屋,可还满意?”
“你呢?你觉得怎么样?”
高宝儿一愣,又说道:“这样的房舍,自是不能与大明宫相比拟的,但在村舍中,已经算是很好的了。正屋,东屋还算完整,西面的屋子稍显破败,屋顶是要修补一番的……”
“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就买它吧……对了!钱呢?!”
杨宇忽然意识到一个大问题,他们还有钱吗?!前段时间他不是逃亡,就是生病,各项开销都是高宝儿管着的。他戳了戳高宝儿的胳膊,管对方要钱。
高宝儿四下看看,从怀里拿出一卷东西来,薄薄的一片,被一块绸缎裹着,露出一角给杨宇看。杨宇只看了一眼,惊讶道。
“凭贴?”
“正是。此乃杨相国在长安时交予我的,在江南东道各郡县的柜坊中皆可提取财物。”
杨宇按捺住心中的喜悦,抖着声音问道。
“我们、我们大约有多少钱?”
“大抵有绢帛六千匹,黄金一千两,金银玉器三箱。”
“我去!”
杨宇顿时红光满面,心跳加速,整个人都快爽飞了!
在唐代,流通货币是铜币和绢帛,尽管绢帛的价值不太稳定,但安史之乱时期物价飞涨,这时候一匹绢帛的价格在两千钱到四千钱不等……六千匹!杨宇已经算不过来了,更别说他们还有一千两黄金和金银玉器若干。杨宇感觉自己脚下有些飘,走起路来都带风,他感觉自己现在就是江浙沪首富,一点都不为过。
杨宇眯起眼睛,看看窗外的明媚阳光,幻想着今后的美好生活。
手握重金,归隐田园,每天睡到自然醒,种种菜、养养鸡、撸撸狗,闲暇时上山踏青,下水摸鱼,静看苍山绻流,云卷云舒……曾经当社畜时梦寐以求的安逸生活,竟然在穿越后的大唐得以实现,想到这里,杨宇顿时对今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期待!
--------------------
第7章 奇葩杨贵妃
忽听门外传来一阵女声,听上去是一中年妇人,正在同黄大郎说话,边说边笑道。
“我还当是黄五郎一家人搬回来住了,不曾想,竟是个要来买宅子。这宅子空置了两年,十分可惜,如今卖了也好,倒也能与我家做个伴儿……”
一听是未来的邻居,杨宇急忙出去打招呼。只见院中站着个布衣妇人,手臂上挎着个竹篮,她一见到杨宇,先是一愣,随后笑盈盈地说道。
“呦!好俊俏的小郎君,生得比那许小娘还要好看上许多,天上的仙童也不过如此了。”
杨宇躬身行礼道:“大娘过奖了。在下杨宇,长安人士。”
“小郎君不必多礼,我姓黄,我夫家姓王,你叫我王大娘便是。往后咱俩家可就是邻居了,远亲不如近邻,若有甚么事,只管来招呼一声就是了。”
“多谢大娘。”
杨宇心中暖呼呼的,桃花村的邻里关系如此和谐,村民也热情好客,看来以后的日子不会很难过。王大娘想了想,又说道。
“咱们桃花村人,是最热情朴实不过的,邻居互相帮衬着些,也是应该的。只是那村西头的许家难相与些,只要小郎君不要去招惹他们,平日里倒也相安无事。”
“多谢大娘,我记下了。”
待王大娘离开,黄大郎问道:“如此说来,杨小郎是打算买下这处宅院了?”
“正是。”杨宇冲着黄大郎一抬手:“还请大郎替我向屋主带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