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独宠夫郎 第114章

作者:不曾阿 标签: 生子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穿越重生

  按照惯例,腊月三十的下午是包饺子和闲玩的时间,黎荞家也是如此,今年他家人多,饺子得多包一些。

  因为按照平城这边的习俗,大年初一是不能干活的,他们得包够今晚和明天早上所需的饺子。

  饺子分为两种馅,一种是猪肉白菜的,一种是豆腐木耳胡萝卜的。

  黎大山一边包饺子,一边和宋招娣、宋小草说话。

  经过这几日的相处,他已经和宋招娣、宋小草混熟了,俩孩子也不像刚来时那般拘谨了。

  “招娣,小草,要不你们俩跟着我学识字吧,我教学经验可丰富了,你们二山、小山表哥,现在已经认识十几个字了,全都是我教的!”

  “你们多学几个字,那小叔读书就没那么贵了。”

  这段时日,他亲眼看黎荞在读书上花了上百两银子,他心疼的不得了。

  眼下突然多了一个表妹一个表弟,他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分担黎荞的读书费用。

  黎荞闻言忍不住笑:“招娣,小草,虽然你们大山表哥的水平不咋样,但也的确能教你们,你们若是想学,那过年这几日就跟着他学。”

  宋招娣听了这话,立马点了点小脑袋:“好,我和弟弟学。”

  她娘说了,一定要听四舅舅的话。

  现在四舅舅让他们学,那一定要学。

  于是,大年初一的下午,当庄文来找黎荞探讨学问时,被黎荞家浓郁的学习氛围给惊着了。

  不仅宋招娣、宋小草、黎二山、黎小山、黎小兰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字,甚至黎春生家的黎夏和黎东也在拿着树枝写字。

  当然,郑浅浅也在。

  不过,郑浅浅和黎春桃凑在一起,拿着毛笔趴在饭桌上写大字。

  至于黎荞,则是拿着一本字帖,正向陶竹传授他的练字心得。

  他是初学者,陶竹也是初学者。

  但他现在的写字水平比陶竹高一点儿,可以当一下陶竹的夫子。

  初学者练习写字,不一定非得拿着毛笔临摹字帖,也可以先搞清楚字的结构,比如说陶这个字,是由“阝”和“€€”两部分组成。

  写的时候,这两部分得写成一般大,要先写“阝”。

  如这般搞清楚每个字的结构,下笔的时候心里就有成算。

  “瞧见你家这场景,我这个当哥哥的实在是惭愧。”

  庄文忍不住道。

  他读了三十年书,但他庄家可从没有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黎荞闻言笑了笑:“我家是太穷了,大家为了分担我的读书费用,这才要识字的。”

  “你家现在可不穷了,是咱村首富。”

  “不不不,和文哥你家比起来,我家的底子太薄了,现在我家只有三亩田地呢。”

  黎荞不认首富这称呼。

  “就算现在不是,那今年肯定能是。瞧瞧咱村这个做粉条的氛围,你距离首富还远么?”

  庄文笑道。

  红薯作坊那边,一直到昨天下午六点才停工。

  在红薯作坊里待了三个月的工人,终于能回家了。

  但是,工人们不愿意多歇息,难得的挣钱机会,他们必须要抓住,所以从明日开始,红薯作坊又要开工了。

  红薯作坊现在一日能做一千五百斤左右的粉条,一斤粉条若是按照五文钱算,那黎荞一日就能挣七千多文。

  再加上他点心、烤肠的收入,一日就能挣二十多两银子,他距离首富还远么?

  黎荞听着这话,心里的小算盘拨得噼里啪啦响。

  的确,按照目前这个收入来说,他随便再搞点什么,那一年的收入就要超过一万两了。

  而且,过了年,江知县的任期也快满了。

  他必须得赶紧把这事办妥。

  犹豫一番,又和陶竹商议一番,于是,大年初一这天晚上,当黎菽吃了晚饭准备带着宋招娣、宋小草回老房子那边时,黎荞叫住了她。

  黎荞真的是不想和亲戚开这个口,毕竟商籍影响到下一代。

  但交给其他人,他也的确是真放心不下。

  而且黎菽目前属于无后,所以思来想去,他就找上黎菽了。

  只要黎菽不再嫁人生子,那她即便是有宋招娣宋小草俩孩子,按照大盛律法,她依旧属于无后。

  没有后人,那自然影响不到下一代。

  再加上大盛不限制女子经商,女子可拥有自己的私产,因此一时间他真寻不到比黎菽更适合的人选了。

  通过这几日的接触,他知道黎菽现在极其听他的话,一心为了他好,所以,他将商籍的坏处反反复复强调了多遍,好让黎菽回去后好好思考。

  但黎菽听了他的话,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点头了。

  “我就算是嫁人,那也不生孩子了。我年纪大了,而且有招娣和小草就够了。”

  “关系到你的生意,交给旁人我不放心,就交给我,我给你盯着。”

  能真的给黎荞这个小弟做些什么,她太高兴了。

  之前黎荞埋怨她害死了爹娘,其实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她不仅害死了爹娘,还害得她小弟没人照顾了。

  现在她能为她小弟做这么重要的事,她可太开心了。

  黎荞必须把这事儿交给她!

  *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有点晚,但今天是一万字!

第65章 改名字,周边村子一起致富 黎荞的解题思路

  虽然看出了黎菽的决心, 但黎荞还是让她再好好考虑一下。

  现在过年,人家衙门不开工,黎菽有考虑的时间。

  送走了黎菽, 陶竹忍不住感慨,黎荞是好弟弟,但黎菽也是好姐姐。

  付出是相互的。

  老天爷是眷顾他的,他也有这般可以付出的人。

  大年初二,按照习俗, 出嫁的女儿、夫郎要回娘家走亲戚,当然, 也可以走其他的亲戚。

  当年原身的祖父祖母是逃难来到三柳村的, 黎母一家遭遇饥荒死的只剩黎母一个,所以黎荞现在既没有祖父那一辈的亲戚,也没有父母那一辈的亲戚, 他不用去走亲戚。

  但陶竹身为出嫁的夫郎, 他是有娘家的。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拎上了五斤点心五斤猪肉, 和黎荞一起回了陶家。

  现在陶树蹦€€不了了,陶老汉只能拄拐杖,他和陶家人有那么一点点和解了。

  而且, 黎荞现在是读书人, 最重名声, 黎荞为乡亲们付出那么多,可不能被抓住这点小辫子。

  陶竹打算的挺好, 但他和黎荞到了陶家, 迎接他们的是陶老汉的骂骂咧咧, 赖冬梅的卖惨和要钱, 陶老太的哭哭啼啼。

  大过年的,陶竹懒得生气,拎着点心和猪肉便走。

  陶老汉拄着拐杖要追,赖冬梅和陶老太也追,陶树反应慢,呆呆的坐在院子里,没动。

  陶老汉、陶老太、赖冬梅自是没追上。

  陶竹和黎荞回陶家,无数村人盯着呢,村人都知道陶家人的尿性,一直提防着。

  眼下陶老汉、陶老太、赖冬梅要去拉扯陶竹、黎荞,立马有十多个村人冲了过来拦住他们。

  “你说你们,想吃肉还对竹哥儿骂骂咧咧,这换谁不生气?”

  “就是!没看刘翠一家子现在都老老实实的么?就你们特殊?!”

  “不就仗着是竹哥儿的爹娘么?其实你们根本不配当竹哥儿的爹娘。你们不配吃肉!”

  “还是竹哥儿孝顺呐,虽然不被爹娘当人使唤,但现在愿意拎肉回来,我就没见过这么孝顺的人!”

  “我也没见过,竹哥儿是我见过的最孝顺最心善的人。”

  ……

  黎荞听着这些话,连头发丝都是满意的。

  若是搁从前,早就有红眼病骂陶竹不孝了。

  但现在嘛,嘿嘿,其实陶竹就是很孝顺很善良,乡亲们没夸错!

  夫夫两人回到家里时还不到九点钟,黎菽正坐在门口缝制衣服,宋招娣、宋小草俩孩子在跟着她学针线。

  至于黎大山,他跟着王桂花去大河村了。

  黎春桃倒是没去走亲戚,她家和周家那边彻底闹翻了。

  但她不想待在自己家,过了年,她又长了一岁,十八岁在乡下是妥妥的大姑娘,怕被别人念叨,也怕被自家人念叨,所以她照常来了黎荞家。

  黎荞没给她安排活计,她便拿出了用来记各村、各家各户给黎荞送谢礼的账本,她坐在前院堂屋门口,拿着树枝在地上练字。

  倒不是她多热爱学习,她又不能考科举,她识字主要是为了帮黎荞的忙。

  现在给黎荞送谢礼的人太多了,只靠着黎大山根本记不过来,所以她必须得识字。

  “咋回来的这么早?”黎菽瞧见黎荞和陶竹拎着点心和猪肉回来了,忙放下针线筐,从小板凳上起身。

  黎荞简单把情况说了一下,黎菽听的很生气,但毕竟是陶竹的爹娘,她也不好多说,只是道:“做人得知足啊。”

  但凡陶家人肯对陶竹说句好话,以陶竹的善良,还不是分分钟就让陶家人吃香的喝辣的。

  “三姐说的是。”黎荞点头,他摸了摸宋招娣宋小草的小脑袋,笑眯眯的道:“三姐,要不你带着招娣、小草出去玩玩吧,刚才我和竹哥儿回来时,瞧见了好几个货郎呢。”

  这几个月来,三柳村的人比从前增多了不少,每日都有外村人过来。

4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