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独宠夫郎 第57章

作者:不曾阿 标签: 生子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穿越重生

  从前有他在,收了麦子之后,还要继续种粮食,比如说玉米红薯,这样才能保证家里有饭吃,不被饿死。

  眼下陶家这四个人只瞧见眼前的麦子,若这些麦子吃完了,那他们岂不是又要赖上他。

  烦。

  “咱们这时候不适合凑上去,走一步看一步,咱们先挣钱。”

  黎荞不知道他是想到了陶树几个人,见他眉心竖起淡淡的纹路,便抬手在他眉心按了两下。

  “别担忧,肯定会好起来的。”

  “……嗯!”

  陶竹重重点头。

  眼下的日子这般好,他从前做梦都不敢想这种日子。

  不想陶家那四个人了,他赶紧做点心。

  接下来的几日,村子里谈论最多的,便是赵二妞被老天爷亲手制裁一事儿。

  大家议论来,议论去,都没寻出合理的话语去反驳周金桂的话,于是,遭天谴这三个字,就真的落到了赵二妞身上。

  赵二妞气的睡不着,天天锤床,这很容易牵动伤口,好不容易止住的血,又开始流。

  就这样反反复复,她伤口好的极其慢。

  黎稻也气极了。

  他想冲到黎谷家里理论,但又没那个胆子。

  他想找黎大忠发火,结果黎大忠根本不搭理他,只闷着头干活。

  他家的麦子还没晾晒入仓。

  而且,他家也种了红薯,红薯该浇水了,不然就要被旱死了。

  还有,黎大忠韩小雁的一儿一女,一个三岁,一个不到两岁,正是需要人照看的年纪。

  这一大堆的事儿,搁以前是黎大忠、赵二妞、韩小雁他们一家四口一起做。

  可现在韩小雁被黎大忠赶回了娘家,赵二妞卧床不起,他若是不干活,那田地里的庄稼,他的孙子孙女,全都完了!

  没办法,黎稻自然只能压下去火气,先干活。

  于是,黎荞和陶竹着实过了几日的清净日子。

  这天,天气阴沉,空气里一丝风都无,闷热的厉害。

  小五到黎荞家里时,额头上满是汗珠。

  大清早的,而且他也没干活,只是赶着马车过来,即便如此也热出了一身的汗,由此可见这天气有多闷热了。

  他从马车上拿下一个陶罐,陶罐里盛着的是蔗糖,这是黎荞托他买的,做点心用。

  他把陶罐递给黎荞,一脸高兴的道:“闷成这样,应该能下雨了。”

  黎荞接过陶罐道了谢,又递给他一碗青菜疙瘩汤,笑着道:“下雨是好事,乡亲们不用累死累活的给庄稼浇水了。今早上疙瘩汤做的多了些,没喝完,小五兄弟你尝尝。”

  小五道了谢,不跟从前那般客气。

  现在他和黎荞混熟了,黎荞忙着做点心,没时间去县城,需要什么原料或者是其他物件了,都是托他买。

  这来来回回的,客套自然就少了。

  他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喝疙瘩汤一边说起了县城里的情况。

  “有丰糕和大嘛花打出来的名气,掌柜的直接把青团卖给这些老顾客,凡是尝过的客人,就没有不夸的。”

  “这才短短几日,青团就成了县城里最火的点心,顾客得提前预定,不然根本买不到。”

  “掌柜的一枚卖三十五文,即便如此也供不应求。”

  “不过,我前天在给客人上菜时,听到一位客人说,想吃其他馅儿的青团。那客人似乎很博学,我听了几句,他说青团就跟那饺子包子似的,什么馅儿都有。”

  黎荞正好捧着放有青团的木匣子出来,听到此话,他笑道:“这位客人识货,青团的确有很多馅,听说在南方,到了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做青团,爱吃什么馅就做什么馅。”

  他故意模糊了地域,把江南说成了南方,反正这青团是他从杂书上“看”来的,记不清很正常。

  “不过,我现在和竹哥儿分身乏术,只做一个豆沙馅就忙的脚不沾地了。其他馅的,等以后再说吧。”

  “是,豆沙馅都供不应求了,忙不过来就算了。”小五道。

  他喝了口疙瘩汤,想到昨日在县城看到的一幕,忙又道:“荞哥,我昨天去买蔗糖时无意中看到你大舅哥了,他正和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拉拉扯扯,我听你大舅哥喊他小高。”

  “陶树?”黎荞不算意外。

  高志远说知道麦芽糖的做法,陶树又在折腾麦芽糖,这俩人勾搭在一起,太正常了。

  不过,只要这俩人不出现在他和陶竹跟前,他懒得搭理。

  他向小五道了谢。

  又给了小五银子,托小五明天带点硝石过来。

  天气越来越炎热,他想搞点冰出来。

  等小五走了,天气依旧闷热,不管是厨房还是棚子,都成了火炉。

  但为了做点心,黎荞和陶竹不仅要待在火炉里,还得站在油锅旁,两人热的身上的汗水就没断过。

  中午时,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人们期盼已久的雨水,终于落了下来。

  大雨哗哗的,落在地面上,让空气里飘起了泥土的味道,也卷走了闷热。

  趁着天气凉爽,黎荞和陶竹赶紧把余下的点心做完。

  做生意不容易啊。

  这场大雨从中午开始下,断断续续的,一直到了天色蒙蒙亮才算是彻底停了。

  这一场大雨,滋润了缺水的庄稼,所以,第二天黎大山和黎春桃过来时,两人脸上都带着笑。

  不用给庄稼浇水,田地里的活儿少了一半。

  他们的家人在忙碌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能喘口气了。

  显然,村人都是这么想的。

  因为田地里存了水,有些泥泞,不适合下地干活,所以村人都留在家里,整个村子比往常热闹了一些。

  路上不好走,小五不知道还能不能来,所以黎荞和陶竹没有再做点心。

  陶竹留在家里,黎荞则是拎着斧头上山砍树。

  他打算搞个蚊帐架。

  天气炎热,屋子里热的睡不着,但躺院子里的话,蚊子又太多。

  所以他准备先做个蚊帐架子,等小五来了,托小五在县城买一些透气轻薄的布料做蚊帐。

  小五是中午来的,其实早上雨停了之后他就出发了,但路上不好走,因此耽搁了不少时间。

  送走小五,黎荞和陶竹继续做点心。

  这一日很快过去,傍晚,庄园拿着锣一边敲一边喊人去村口聚集,他爷爷有大事要宣布。

  这的确是一件大事:

  该交夏税了。

  眼下各村的麦收基本上结束了,大部分人家都把麦子晾晒之后入仓了。

  所以,该交夏税了。

  大盛的赋税分为夏税和秋税。

  因为平城这边的细粮是小麦,所以夏税交的是小麦和丁税。

  黎荞家的田地全卖了,但是,他户籍依旧在三柳村,是普通的农户,因此依旧得交粮税。

  不过,大盛的赋税不算重,他找村人买些小麦就可以了。

  至于丁税,女子和小哥儿不用交这个,他只需要交他一人的就成。

  具体的交税过程,由县太爷派下来的小吏和村长负责,村人只需要听村长安排便是,平日里该干嘛干嘛。

  所以,黎荞买了交税的麦子之后,便将此事搁到了一旁,他终于攒够了钱,他可以还债了。

  这些天他和陶竹拉上黎大山,一天到晚的做点心,努力就有回报,在不影响点心生意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他手里的现钱足以让他还清债务了。

  当然,这一还债,他和陶竹手里又没什么积蓄了。

  但两人不担忧,点心生意红红火火,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攒下足以盖房子的银子。

  如同还赵满仓和黎大忠时,他都算了利息,另外拎了点心。

  黎谷、庄丰收、黎粮都不要这利息,他和陶竹每到一户人家,都得嘴皮子说干才能让对方收下。

  特别是黎粮,都动了真火了。

  其实他和王桂花不打算要这笔钱了,毕竟黎荞把麦芽糖方子给他们了。

  他们夫妻觉得这麦芽糖方子足以抵得上这四十两银子。

  眼下黎荞非得还这四十两银子,还给利息,这便宜他占的太大了!

  他若是接了这银子,那他死后没脸去见他爹娘,身为大哥,哪能这样占弟弟的便宜?

  对于黎粮这种想法,黎荞感动。

  但还债的决心一点儿没动摇。

  这债要是不还,那不踏实的该是他了。

  兄弟两人,再加上王桂花和陶竹,四人来回推拒了一个多时辰,黎粮和王桂花终于收下了这笔银子。

  等黎荞和陶竹走后,夫妻俩瞧着桌子上白花花的银子,都有些愣。

  穷习惯了,突然多了这么些钱,他们竟有些不适应。

  好一会儿之后,王桂花才叹了口气:“收起来吧。从今往后,该是咱们亏欠黎荞了。”

  “唉,希望以后到地下见了爹娘,老两口别骂我。”黎粮也叹气。

  这下子他可以确认,黎荞是真的长大了,不需要依靠他了。

  唉,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