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第299章

作者:兰拓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励志人生 爽文 穿越重生

  什么叫“农民就该做农民的事情”啊?

  农民就不是人吗?就不配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吗?

  农民凭什么不能玩手机、拍短视频?

  就拍!气死你!

  本来还想“虚心接受批评”呢,被这帮媒体人这么一说,裘文良立刻起了反骨。

  关掉网页,裘文良立刻给卫昇打了个电话,问他能不能给柿子沟村的自媒体大V们买一波流量。

  他出钱。

  就算是给《归林》这部剧做宣传了。

  你们不是就不想让农民做自媒体吗?

  老子还偏要给他们加把火。

  卫昇差点被他笑死,不过,帮忙推广乡村自媒体账号,让一部分年轻人先富起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扎根农村,发展特色种养殖,本来也是他们这部剧的初衷。

  有时候他是真替这帮“媒体精英”们的智商感到捉急。

  大概是高高在上的时间太久了,早就已经忘了基层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那些批评的话,道理确实没错,应该鼓励农民扎根农村,发展和农业相关的产业。

  可问题是,农民手里没钱,你让他们怎么去搞什么特色种养殖?贷款吗?万一赔了呢?

  这帮指点江山的媒体精英们,会为老百姓还清这些贷款吗?

  方权怎么也没想到,他不过是倚老卖老,仗着前辈的名头“指点”了后辈们一番,结果一张老脸都差点被这帮后辈给撕下来了。

  最先出手的居然不是《归林》这部剧,而是一帮被方权“点名批评”了的农村自媒体大V们。

  正所谓砸人饭碗,犹如杀人父母,你丫的都把刀悬在我们头上了,再不为自己发声,他们就得死了啊。

  于是,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先开了个头,一帮农村自媒体大V小V们齐刷刷在方权的评论区留言,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借钱!

  不好意思啊,俺们农民没钱啊,也不像你们这帮城里人,还有什么股票、期权、固定资产什么的,俺们连土地都是国有的呢,就是暂时借给俺们耕种的,想拿去银行抵押,银行都不要呀。

  手里没钱,您们又不让我们做自媒体赚钱积累原始资本,那俺们拿什么创业致富啊?

  既然您老这么仗义,想让我们农民安心在家乡创业,那么,想必也会帮咱们想办法解决一下创业资金问题吧?

  哦对了,不做自媒体的话,家里的牲口啊,粮食蔬菜啊什么的,种出来了也有可能卖不出去砸手里,要不您再帮我们把宣传渠道的费用付一下?

  夭寿哦,农民想单纯靠种植或者养殖业创业致富,实在是太难了!

  先说这创业的启动资金吧,农民手里没钱,家里的房子地也不值钱,拿到银行抵押贷款人家都不要。

  什么?你说助农贷款?那玩意儿,全县每年就几十个名额,没点门路,项目没点规模,排队都轮不到你。

  就算启动资金借到了,特色种养殖业也发展起来了,也难保不出其他幺蛾子。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正在热播的《归林》,那里面的男主角,把竹鼠养的多好啊,一个个膘肥体壮的,眼瞅着就能出栏,收回一点点成本了,可政策风向一变,养殖场都不能开了,你说说,这砸进去的十几万,专家能帮忙还上吗?

  还不是要男主角自己扛下这笔贷款?

  你就说吧,这部剧的男主角要不是靠着短视频爆火翻身,这十几万的银行贷款,靠种地得多少年才能还清呀?

  什么?你说男主还可以进厂打螺丝还债?

  其实这才是你们真正的目的吧?让农民不要做自媒体,不要和你们抢文化行业的饭吃,然后把农村的年轻人全部逼到工厂打螺丝、充当廉价劳动力去?

  裘文良本来都准备找水军和这帮“评论家”们干仗了,结果没想到,他略慢了一步,各位“评论家”的围脖下面,就被愤怒的自媒体大V们攻占了。

  想想现在农村有多少人在做自媒体啊?

  除了农村之外,还有很多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也都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日常,这群人的能量有多恐怖呢?

  这么说吧,即便方权的老婆,还有那些下场批评农民做自媒体的媒体拼了命的删帖子降热度,也没能把这股热度给压下去。

  迫于无奈,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方权,只能灰溜溜地发了一篇简短的道歉声明,表示之前的影评确实是他“措辞有些失当”,但他本人绝对没有逼迫农村青年进厂打螺丝的意思。

  然后第一时间关闭了评论区,神隐了。

  剩下的十几家媒体也被骂得纷纷关闭了评论区。

  反观一开始被骂上热搜的《归林》,原本只是小范围出圈,被人挂在墙头骂了半个月,又成了广大自媒体人拿来“举例说明”的骂战武器,这下子算是彻底火出圈了。

  即便是为了恶心一把那帮“媒体大V”们,这帮农民出身的自媒体人,也把这部剧给夸上了天。

  他们不像饭圈女孩那样擅长做数据,但架不住人家粉丝多呀。

  直播的时候,背后放个电视机,反复播放《归林》这部剧!

  别问,问就是主播本人最近正在疯狂追这部剧,超好看,骗你不是人。

  总之,凡是“媒体大V”们反对的,我们必定支持到底,有些话,反着听就对了。

  《归林》无辜被骂,却意外躺赢,剧组一分钱营销费都没花,就平白收获了价值好几个亿的免费推广,而且还都踏马的是有效推广。

  这一点,从这部剧的单集播放量就能看得出来了。

  光是第一集 ,单集播放量就达到了惊人的三亿多!

  也就是说,大约平均每五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正在在看这部电视剧。

  你就说它火不火吧?

第323章 卫氏调解大法:魔法打……

  《归林》也不负众望,随着剧情逐渐展开,虽然还是有一些沙雕搞笑的剧情,但整部剧热血正能量的一面,渐渐展露了出来。

  之前站出来批评这部剧的人怕是忘了,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是谁啊?

  那可是近年来在编剧这一行声名鹊起的王五老师。

  这部剧又是王五老师的夫人心爱的小说改编而成,王五老师主动要求担纲编剧一职,就是怕有人看不透这本沙雕小说深藏的批判现实主义内核,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原创小说。

  改编成电视剧后,梁义把原著作者藏在沙雕剧情里的批判现实主义内核单独拎了出来,通过剧情的排布不断突出放大。

  这样不但增加了剧情的曲折,最重要的是,能让一些看电视习惯不带脑子的观众们(主要是老婆大人),不需要反复琢磨思考,一眼就能看明白这部剧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于是,通过沙雕短视频火了之后,男主胡浩洋通过直播带货,不但还清了银行贷款,还攒下了二次创业的启动资金。

  《归林》的核心剧情,从这里才真正开始拉开大幕——

第五集 一开头,就是一场农村这些年最常见的“征地补偿款之争”。

  男主和女主开始创业之后,因为要在村里打造一个农村电商服务中心,需要征地,这件事情村里人都是很支持的,纷纷让出自家的土地,征地补偿也是按照县里的规定来,并没有趁机狮子大张口。

  PS:可能也是不敢,毕竟谁家没有儿女呢?往后婚嫁还要指望男主胡浩洋这个嘴炮大队长帮忙撑场面呢。

  再说了,胡浩洋还和他们承诺了,同意征迁的,以后村里的电商产业发展起来了,会优先招聘他们家里的子女。

  一想到儿女能在村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再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吃苦,村里人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甚至有些没轮到这次征迁的,还跑去问胡浩洋,什么时候扩大规模,他们也愿意把自家的地让出来,征迁补偿少一点也没关系,只要能帮他们把孩子的工作问题解决掉就可以了。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本来一切都非常和谐,可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这笔征地补偿款,是按照实际占地面积补偿的,钱也是以家庭为单位发放的。

  农村很少有独生子女家庭,现在问题来了,征地补偿的钱,到底是给儿子还是给女儿?还是子女们平均分配?

  女主闺蜜廖静虹家,就因此爆发了一场家庭矛盾。

  廖静虹姐弟俩非常不幸的,都是学渣,可同样都是学渣,却同人不同命。

  廖静虹初中毕业,没考上普高,家里舍不得花钱让她读私立高中,本来去读个职高也不错,但她爷爷奶奶偏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浪费。

  而且职高一听就是学手艺的,还要交学费,还不如直接出去打工,在厂里能免费学到手艺,还能给家里挣钱。

  于是,才十几岁的廖静虹,就被家里打发出门,跟着亲戚去了南方某个专门做衣服的城市。

  一开始吃了很多苦,因为年龄不够进厂资格,她只能跟在“师傅”后面打下手,被人家使唤得团团转,每个月只能从师傅手里拿到几百块钱的生活费,足足过了三年苦不堪言的生活,才学到了手艺,进厂做了一名女工。

  可同样都是初中毕业没考上普高,家里却掏空了家底子,给弟弟上了很贵的私立高中,弟弟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又想去上大专。

  这时候,廖静虹家已经拿不出那么大一笔钱了。

  于是,偏疼小孙子的爷爷奶奶,就把主意打到了她头上。

  反正廖静虹也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说个婆家,按照现在的行情,娘家至少能拿到十几万元的彩礼,这笔钱足够廖静虹的弟弟上完大专了。

  至于大专毕业之后怎么办?

  老两口常年住在村里,也不晓得外面的行情,在他们看来,什么本科、专科的,那还不都是大学?

  哪有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的?

  为了孙子的前途,就只有委屈孙女尽快嫁人了。

  只可惜,他们的孙女不是泥塑的菩萨,也没有扶弟魔该有的圣母心。

  本来家里一直偏心弟弟,就已经让她憋着一股火了,现在居然还想拿老娘去卖钱给他上学?

  滚你的吧!老娘不伺候了!

  以前廖静虹还吃苦受累的在厂里打工,每个月挣的钱,起码有一大半打回家贴补家用。

  自从知道爷爷奶奶要卖了她供心爱的小孙子上学,这姑娘立刻炸了。

  当天下午她就跟厂里辞职了,结算了厂里扣下的工资,廖静虹行李一扛,宿舍一退,她也回乡摆烂了。

  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想到这些年给家里赚了那么多钱,却没有一分钱是花在自己身上的,廖静虹憋着一股火,折腾得全家人欲生欲死。

  什么?奶奶把家里的鸡蛋全部攒起来,不给他们吃,留着卖钱贴补小孙子?

  不让吃鸡蛋是吧?那我就杀鸡吃咯,老母鸡汤嘎嘎香,可比干巴巴的水煮蛋好吃多了。

  什么?请了媒人来家里说亲?

  廖静虹从闺蜜那里学到了胡浩洋的“发疯文学”精髓,媒人一上门,她就装疯,拿着斧头坐在门口剁骨头,剁一下,骂一声,把媒人吓得不敢上门。

  爷爷发狠要把她锁在屋子里,直接给她说门亲事嫁过去。

  廖静虹不声不响,当晚就一把火把自己住的屋子给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