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第45章

作者:兰拓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励志人生 爽文 穿越重生

  周明星:“……”

  合着我让人精心制作的PPT,就是没人看是吧?

  这番媚眼,终究是做给瞎子看了!

  行了,下回再向其他剧组推荐卫昇,也别发什么PPT了,直接发国家台纪录片链接吧!

  胡家,卫昇这两天吃席已经快吃吐了。

  姥姥猜得没错,胡家这边的亲戚朋友看到他上了国家台,住得远的打电话过来恭喜,住得近的,干脆就提着礼物亲自上门祝贺来了。

  客人都来了,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回家吧?

  胡远征大手一挥,干脆在自家院子里支了一个农村办大席的帐篷,又请了一个专门办大席的师傅,在家里摆了三天的流水席!

  卫昇很喜欢去别人家吃席,但轮到吃自己的席,就有些招架不住了。

  被姥爷带着一桌桌的敬酒散烟,还要被亲戚们拉着反复询问侯寨村的事,卫昇笑得脸上的苹果肌都僵了。

  幸好!第二天晚上,他接到了周明星要带他去试镜的电话。

  别管什么李导王导了,只要是出差的活儿就行!

  卫昇迫不及待地收拾了行李,当天夜里就借口要赶夜班飞机,直接住到机场附近的酒店里去了。

  没办法,他现在白天是属于他姥爷的,要陪着姥爷招待亲朋好友吃席。

  晚上就归姥姥了,要陪着姥姥去跳广场舞,被一群奶奶阿姨团团围住,不光要问他在侯寨村的事儿,还要给他介绍对象……

  吓得他连夜就扛着行李跑路了!

  到了酒店,卫昇拿出手机,搜到了李雷导演的代表作,仔细研究起来。

  他现在其实还有点怂,毕竟没有在镜头前真正表演过。虽然已经有了一档爆火的综艺,但问题就是《我陪兄弟回老家》这档综艺它没有脚本啊!

  导演汪群放飞自我,干脆让嘉宾们自由发挥。而且一起录节目的四个嘉宾也都是同事,彼此之间还算熟悉,所以很少有需要考验演技的时候,卫昇基本上全程都在本色出演。

  演技什么的根本不存在,他没有演技o(╥﹏╥)o

  一想到万一在现场演砸了,很有可能当场社死,卫昇不禁加快了看片的速度。

  第二天上午,在机场和周明星汇合,看到卫昇眼底的青黑色眼袋,周明星没有批评他,暗暗点头。

  本来出演乡村振兴题材的主旋律扶贫剧,就不需要打扮得太过精致靓丽,稍微邋遢点,反倒更接地气。

  而且,熬夜观摩学习导演代表作什么的,最起码能表现出新人勤奋好学的一面不是?

  《山盟》这部剧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讲述了扶贫干部黄秀娟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生养她的故乡黄家堡,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共同致富的感人故事。

  年轻的扶贫干部,永远长眠在了扶贫路上。

  可是,扶贫工作并没有结束,年轻一辈接过黄秀娟的接力棒,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黄秀娟生前没有完成的愿望……

  卫昇将要去试镜的,就是剧中接替黄秀娟,在黄秀娟牺牲后,成为新一任驻村干部的年轻大学生杨帆。

  “别紧张,我看过剧本,杨帆的形象,跟你在侯寨村那时候差不多,你可以本色出演。”周明星笑着说。

  听他提到剧本,卫昇却皱起了眉头。

  昨晚刷了一会儿李导的成名作之后,他又把沈轶发给他的剧本翻了一遍,不过,对于编剧给杨帆设定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包括后面的一些做法,卫昇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怎么?对这个角色没有信心?”见他一幅愁眉不展的样子,周明星忍不住问道。

  “也不是没信心,就是觉得编剧写的杨帆,有点怪怪的。”

  卫昇把自己的疑惑和周明星解释了一下。

  按照剧本的故事线,黄秀娟牺牲后,在县委工作、负责和她对接的杨帆,主动申请下村,接替黄秀娟成为黄家堡新一任的驻村干部。

  为了完成黄秀娟没有实现的愿望,杨帆不顾女友的反对,也不顾生病住院的母亲,义无反顾地扛起行李下乡去了。

  这个形象固然是非常感人,可实际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观众代入到杨帆的女朋友和亲妈角度,有个这样不负责任的男朋友和亲儿子,难道就是她们的福气吗?

  “我就是觉得,好像不应该过度提倡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卫昇挠了挠头,“其实我觉得,只要有心的话,怎么就不能两全其美呢?”

  “周叔你看,杨帆的妈妈并不是什么治不好的绝症,而且杨妈妈还是退休老师,退休工资也不低,杨帆为什么一定要把他妈妈一个人留在县城呢?”

  “我要是杨帆,就先请个保姆去医院照顾妈妈,等妈妈身体好点了,就在乡下租一个条件好点的房子,把妈妈接到乡下去住。”

  “山里环境好,吃的喝的也都是纯天然的,而且有儿子在身边,我想杨妈妈的心情也会慢慢好起来。”

  “退休老师一个月七八千的退休金,在农村根本花不完,可以过得非常好了。”

  “还有杨帆的女朋友,换位思考一下,不提家国大义,自己的男朋友为了完成别的女孩的梦想,想都不想就放弃了这段感情,正常女孩子都会忍不住想歪吧?”

  “我看剧本里,编剧给杨帆女朋友的设定也是个女大学生,那他为什么不试着说服女朋友和他一起下乡呢?”

  “黄秀娟已经把黄家堡脱贫致富的底子打好了,说白了,杨帆过去就是个接班人,前期工作没有那么艰苦,而且村里产业发展壮大后,也需要更多高学历的年轻人才的。”

  “现在大学生就业多难呀,我就不信,杨帆把村里的岗位和工资待遇摆出来,再敞开心扉和女朋友谈一谈,就不能转变女朋友对下乡的态度。”

  “退一步说,就算女朋友不肯下乡陪他吃苦,努力过了,这段感情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对吧?”

  卫昇一点点把自己对剧本的思考解释了一遍。

  抬起头的时候,就看到周明星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了手机录音功能。

  “周叔,您这是做什么?”

  “哦,我打算把你说的这些发给你师姐听听。”

第40章

  上飞机前,周明星不顾卫昇的反对,强行把这段录音发给了正在剧组拍戏的沈轶。

  “放心吧,你大师姐做事情有分寸的,而且这回她是一番大女主,在剧组也是有话语权的。”周明星安慰他。

  卫昇郁闷地看了他一眼,幽怨的眼神,表示他并没有被安慰到。

  人还没进组呢,就想着改剧本,大师姐不会以为他喜欢耍大牌吧?

  就在卫昇暗暗忐忑的时候,同一时刻,听完这段录音的沈轶,沉吟片刻,把导演李雷请到了一边,将这段录音放给他听。

  李雷一开始听到一个新人在那质疑他们的剧本写得不够接地气,还有些生气,可是听着听着,也不知道中了哪门子邪,居然该死的觉得录音里这个人给杨帆一家改过的剧情,好像确实更符合现实一点?

  毕竟原来的剧情设定里,杨帆和女朋友大学谈了四年的恋爱,毕业后又一起回到家乡,这么深厚的感情,不可能因为一点误会,彼此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就这么直接分手吧?

  还有录音里的人说的话,虽然听着扎心,但仔细一想,如果换成他是杨帆的亲妈,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自己还在住院,儿子却不管自己死活,执意要下乡扶贫,难道不会心塞吗?这儿子生的,还不如养条狗呢!

  转念一想,按照录音里提出的修改意见,让杨帆带着亲妈一起下乡扶贫,就像那位背着母亲去上学的乡村教师,这样有孝心更有民族大爱的接班人,好像、确实,形象更加饱满动人?

  女朋友如果能被男友的牺牲奉献精神打动,和杨帆一起扎根农村的话,倒也不失为另一种圆满的结局。

  而且,卫昇刚才那番话简直有毒!

  李雷隔着电话都被他给洗脑了。

  越想越觉得,如果杨帆真的为了黄秀娟的梦想,义无反顾地抛弃了相恋五年的女朋友,这样的男人,要么就是冷血自私的渣男,要么就是移情别恋,偷偷喜欢上了黄秀娟……

  卧槽!万一真按照原定剧情拍下去,回头让观众发现了这其中的端倪,不会以为他们这部剧是在故意抹黑扶贫干部吧?

  一时间,李雷李大导演的冷汗都快冒出来了。

  旁边,沈轶默默收起手机,非常认真地看着明显已经疯狂心动、甚至迫不及待想要立刻去威胁编剧改剧本的李雷——

  “李导,这灵感可是我们家小师弟提出来的。”

  “您可别过河拆桥,用了人家的创意和灵感,回头选别人来扮演杨帆这个角色啊。”

  李雷瞪了她一眼:“我是这种人吗?放心,只要你这个师弟演技不算太烂,杨帆这个角色就是他的没跑了!”

  不会吧?不会真有人以为他一个擅长拍现实向题材的导演,从来都不看国家台新闻频道吧?

  为了能看到高清完整版,他还花钱买了央视频APP的会员年卡呢。

  要是他早知道那个帮助侯寨村脱贫致富的电视台员工居然签约出道了,都不用沈轶推荐,他自己都准备尝约一下对方。

  虽然杨帆这个角色的年龄和阅历设定,在圈子里不难找到合适的演员,但,有自带热度、还因为扶贫助农在国家台露过脸的备选项,谁会选择对农村工作毫无经验、需要导演手把手教的呢?

  李雷毫不客气地找沈轶要走了那段录音,急吼吼的跑去找编剧改剧本人设去了。

  卫昇和周明星抵达黄家堡的时候,已经是晚霞漫天了。

  黄家堡是一个典型的“畚箕形”的盆地地形,三面环山,从天上航拍的话,能看到三座山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狭窄的缓坡盆地,西南高、东北低,散落着一片片村落。

  听说古时候这里盗匪横行,山贼在这里修筑堡垒,对抗官府的清缴,后来据说是被某位能言善辩的黄姓文人招降了,因为首领是黄姓文人的脑残粉,归降后自愿成为黄姓大佬的门下,所以干脆就把这里改名叫做黄家堡。

  到了现代,因为交通不便,山地贫瘠,种地也没什么收成,黄家堡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这么说吧,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有六十多户都是建档在册的贫困户!

  有多穷呢?

  卫昇在网上搜索到了几段当地电视台的采访视频,十年前的黄家堡,公路只通到山下大河对面,要想进村,得先坐车到河对岸,因为山间地势陡峭,也没有桥梁,当地老百姓必须借助溜索从这边滑到那边。

  滑到对岸后,艰难的回家之路才刚刚开始——

  陡峭的山壁上,还有一条长约三十米、近乎九十度垂直的登山梯!

  用毛竹做的登山梯,年久失修,摇摇晃晃的,看起来随时都要解体的样子。

  然而没办法,老百姓还是得一步步爬上登山梯,才能爬上通往村里的山道。

  你以为爬上登山梯就到家了?

  整个黄家堡就是一个狭长的山谷,以前山里没通车,农民也买不起摩托车,回家全靠步行,有时候天亮从河对岸出发,要走到天黑才到家。

  而这一切,在黄秀娟来到这里之后,慢慢发生了改变。

  在国家大力扶持乡村振兴事业的大环境下,黄秀娟积极为黄家堡争取各项帮扶政策。

  通过县商务局的关系,跑了好多家县内企业,终于拉到了几笔爱心捐款,把危险的滑索,变成了一座可以通车的水泥桥。

  紧接着,那座曾经轰动全网的登山梯,也彻底退休了。黄秀娟他们请来的施工队,炸山开道,把水泥路直接修到了村口!

  路通了,黄秀娟开始琢磨着怎样带领乡亲们发展特色种植,脱贫致富。

  她通过县农业局的牵线,请来了省农大的教授,发现黄家堡所在的这片山区,特别适合种植黄桃和猕猴桃。

  于是,黄秀娟东奔西走,给黄家堡找到了一批优质的猕猴桃和黄桃果树苗。

  又从省农大请来种植猕猴桃的专家,手把手教当地老百姓种果树。

  眨眼便是三年过去了,漫山遍野的猕猴桃开始大量挂果,终于迎来的丰收。

  为了帮老乡们把树上的猕猴桃卖出去,黄秀娟跑断了腿,去当地的农批市场发名片,向每一个水果摊位和收水果的商贩推销黄家堡的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