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甜小可爱被大佬持续亲懵中 软甜小可爱被大佬持续亲懵中 第156章
作者:顽强的烧饼子
如果她进货,然后再从黑市卖出去......
但,苏秀秀也只是想想,并没有决定去做。
毕竟,上一世,她也是给人打扫卫生,做什么都是别人安排的。
一下子让她跑那么远,心里不由生起惧意。
再说,嫁给冯浩后,她只要等冯浩立功升官就行了,这不比自己做危险的倒卖行当要好上很多。
“音音,你记得帮我去问问。”
“嗯。”冯音音敷衍地答应。
她就等着她妈去苏家说两人不成亲了,让她哥娶镇上的嫂子呢,在冯母面前说苏秀秀的坏话还来不及,怎么会去帮她问。
------------
“苏缘那个二流子好像给沈知青拿了个鸡腿。”
新鲜的刚出锅的肉是多稀奇的东西。
因为有了周杰说沈约和苏缘两人的关系,其他知青纷纷猜测起来。
“沈约一个有手有脚的大男人,吃乡下人的东西,真是不像话!”
当事人还没说话,周杰就鸣起不平。
“你是不知道沈知青买的东西,送了苏缘多少吗?要我说,还是这个二流子赚了才对。”
李慧眼里闪过一丝精明。
沈知青每次大包小包的从镇上回来。
而那些东西,都被沈知青送给了苏缘。
沈知青对于他们这些知青也不是太过亲近,走得近的只有村里的苏缘。
苏缘不知道其他知青在议论他。
少年还在跟沈约吐槽着苏秀秀的讨人厌。
“阿缘,不要理苏秀秀了。”
沈约把耷拉在苏缘额头上的碎发撸起。
“嗯嗯,早点把她嫁出去!”苏缘认同地点头。
苏秀秀一直若有若无炫耀自己将要嫁到冯家。
苏缘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炫耀的。
苏秀秀早点离开苏家,苏家就少了一个他讨厌的人。
与之同时,京市,有一篇文章突兀地火了起来。
准确地来说,是已经火了好几天,只是,最近有一阵讨论的热潮出现。
阅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开始讨论起了文章的剧情,以及猜测下一期报纸的内容。
文章的名字叫做《我来自过去》。
《新京周报》每周两期。
识字的京市人为了了解时事,都会订购一份报纸。
用来知晓有没有大事发生,或者上面有没有出新的政策。
但,这那,新京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而且篇幅占了一页。
不管是富商,还是工人,对于这描绘的绘声绘色的故事,都赞不绝口。
以往,只有那一个个描绘以前艰苦生活,铭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或者赞颂父亲母亲之类的文章。
人都有疲倦期。
看得久了,对于这些的吸收达到了饱和的状态。
而,这篇新出现的文章文风截然不同。
不乏趣味,读着便是数不尽的代入感。
算得上是生活的调味剂。
当然,一些文人自诩清高,觉得这篇文章就是在哗众取宠。
但这并不妨碍大众的趋势。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在主角掉入深坑后的紧张刺激。
报纸都被售空,那一期的报纸加印了一倍,这还是建立在文章还没有广泛传播开的基础上。
王主编相信,等连续几期的文章看下来,民众的黏性会更高,听说而来的读者也会更多,会大大增加报纸的销售量。
元月先生的名字在京市传开。
不少人经过身边的人推荐,细细品味这一篇文章。
天马行空!
意犹未尽!
不少接受过洋事物,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文人,对元月,都产生了一种倾佩。
他们经历了洋文化的洗礼,写的文章,居然还是之乎者也此类的篇章。
比起元月浑然天成的大白话, 他们的那些儒臭气的稿子都快要拿不出手了。
“妙啊妙啊,我还以为这是一篇讲农村生活的,没想到是一个奇幻绝伦的故事。”
“比起国外的读物来说,也是丝毫不逊!希望后面的剧情不要高开低走。”
沈约照常把他的稿子寄给了新京报社。
现在不是千字十五,而是千字四十了。
当时,王主编给沈约的回信,赞颂了一番他的文采思维,话里话外都在询问沈约的身份。
只不过,沈约只是把报纸和回信收了起来,并没有回复。
这次,因为文章的火热程度,王主编还特意给沈约来信,说的是希望沈约思如泉涌,恭喜他的文章在京市受到了众人的追捧。
并想要和沈约约定下一篇的文章发表,可以走分成的模式。
沈约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只说,再看吧。
如果给到他满意的价格,一直和新京报社合作也无不可。
至少从现在来看,新京报社对他的态度还是让人感觉到舒服的。
完全处于平等的交谈,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命令。
受年代局限性。
这个世界里,不少有工作在身的人,面对其他人,都会有一种优越感。
沈约不在意别人。
但如果对方的对象是自己,着实厌烦。
第183章 重生年代文里的渣知青22
知青们正在做工,吴梅虽然被分了轻简一点的活,但也是要做的。
“吴知青,沈知青有喜欢的人吗?你看他能看上俺这样的不?”
一个姑娘大大咧咧地凑到吴梅身边。
脑后绑着一根粗粗的辫子,脸上是两坨高原红。
吴梅干活的手微顿,不用扫视姑娘的土气长相,都知道,肯定是配不上的。
就连她,也没有机会。
吴梅没有回答, 这让姑娘不乐意了。
“吴知青,你是不是喜欢沈知青啊?”
一个小姑娘机灵地开口。
“不,我.....沈知青有喜欢的人了。”
说完后,吴梅继续拔草。
但身边人的好奇心,都被激了起来。
她们叽叽喳喳地你一言,我一语,询问沈知青喜欢的是谁?
也是知青吗?
还是村子上的姑娘。
吴梅推拒了好多次,她并没有说人闲话的念头。
她嘴巴闭得紧紧的,奈何受了激将法,被人给激了出来。
沈知青喜欢的人,居然是村里的那个二流子!
这几天里,村里开始传起了沈约和苏缘的闲话。
听说苏缘那个二流子和京市下来的沈知青给好上了。
“什么?苏家的那个小儿子喜欢男人?”
“可不是,听说天天去知青院,有人还看到那两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亲嘴了呢!”
“羞死个人了,这又不是在京市,我们红河村的脸算是给丢尽了。”
“你说,是不是苏家那个二流子,为了钱才会去和知青好上的,听说沈知青从京市下来,吃顿饭都没肉不行,天天要去镇上的供销社和国营饭店,可有钱了。”
“要我说,就是,难怪那几天,我看苏家那小子天天在知青院献殷勤呢,原来早有苗头。”
最初可能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也可能就几个字。
从村民的口中传开,会自发地加上不少修饰夸张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