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第15章
作者:弥小仙人
不一会儿,午门前便聚集了不少人。
有人在闭目养神,有人在背诵折子,更多的人则是在打探消息,上蹿下跳。
***
晨钟响起。
麦冬走进帝王寝室,准备叫醒皇帝;在他进来的瞬间,安临琛就醒了过来,绷紧神经。
接着麦冬念经似的声音便响了起来:“陛下,该起了,陛下,该起了,陛下,该……”
安临琛:“……”
原来这厮还能客串人肉复读机。
麦冬仍在复读。
安临琛怀疑,若是他一直不起,这人肉闹钟怕是一直不会停。
他翻身弄出了点声响道:“几时了?”
麦冬答道:“过卯时了陛下,已经有大臣在午门外候着了。”
卯时……卯时,安临琛换算了一下,早上五点?
他直接将被子蒙过头,不理会麦冬。
麦冬停了一会儿,又开始尽责地喊那句‘陛下,该起了’。
安临琛:“……这么早就要起?起来干什么?”
麦冬低眉顺眼、声音恳切:“卯时您需要起身,若有需要请安的长辈先去给长辈请安,请完后是散步、锻炼身体的时间;到卯时半是早膳时间,等到辰时就要整理整理上朝了。”
安临琛脑袋里自动翻译了过来:五点起床、六点吃饭、七点上朝吵架,接着就该跟昨天一样了:吵到九点早朝结束,跟着批奏折、听课、吃午饭、召见大臣消耗脑细胞,不停歇的折腾到下午五点才能下班,不对是才能午休。
从早上五点排到下午五点,一天排得满满当当。
皇帝是个什么惨绝人寰的职业??
麦冬见陛下问了句又没动静了,又小声的叫了几声:“陛下,陛下?”
安临琛:“……闭嘴,吃饭时候再喊朕。”
麦冬掂量了一下语气,消无声息地退下了。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麦冬硬着头皮再次进来当人肉闹钟。
安临琛眉头紧皱,到底还是爬了起来。
帝王明显心情不好,伺候的人一个个大气不敢喘,飞快收拾完毕便退下了。
麦冬小心翼翼地跟着皇帝前往偏殿,几个显示着‘该怎么安慰陛下’的气泡从他头顶飘过。
安临琛侧目:“在想什么?”
麦冬:“陛下,臣在想外面的大臣们。”
“陛下是卯时早起,他们则是要夜半三更抹黑点灯起。这么一比,陛下有没有觉得舒服点?”
安临琛:“……”
逻辑鬼才。
明明知道这是在比烂,安临琛还真被安慰到了。
也是,朕都淋雨了,自然是要把别人的伞也撕得稀巴烂才行。
安临琛:“朕的日常根据什么安排的?”
帝王语气平静,麦冬却直觉有种咬牙切齿的意味在里面。
这让他回答的速度非常老实且快:“是礼部尚书翻阅各个以前朝代记录总结出来的。据说是对照着历史上相当勤政的一位帝王日程,加以改进得来的呢。”
安临琛:“……”
礼部尚书是吧,朕记住你了。
***
侍官唱礼,早朝开始。
今日的议题主要围绕《大锦律》。
礼部主导,刑部补充,将过去历史上所拥有的律法增加删减,讨论总结出适合当下实行的律令。
听了一会儿,他没听到什么大问题,一些小问题上倒是总有人提出反对,逐字逐句的扣字眼,你来我往非常热闹。
安临琛开始在诸位大臣的口水战中开始发呆。
陈尚书口才真好啊,现场版舌战群儒。
哎,这老头是哪里的,中气够足。
年轻人真够胆,在朝堂上撸袖子了啊。
……
安临琛从危襟正坐到彻底放松也不过短短几息。
他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些大臣们都有些失真,或者说很假。
他们都非常单薄片面,仿佛纸片人刚被充气成了真人,只剩一个“官员”的既定印象。
最神奇的一点是,大家吵上头以后,就忽略了他这个皇帝,还是昨天早朝上刚给过他们下马威的帝王。
甚至一些朝臣,何止不聪明,直接把野心明晃晃的挂在了脸上都不遮掩一二。
相当狰狞,看着伤眼。
“把你看戏的表情收一收啦,一些人只是既蠢又坏罢了。”小云突然冒了出来,盘腿坐在安临琛的膝盖上,一脸严肃。
“简单来说,他们现在都是一群‘二极管’;要么非常清廉一心为民、要么就是贪官祸害,毕竟都是背景板嘛。”
安临琛低头看了他一眼,抬手摸了摸他的脑袋。
小云拍掉他的手,继续解释:“原文中占比较重、本来就有性格设定的人物或许会更鲜活些。但是那些一两笔带过,或干脆没出现过的背景板们,就会呆板极端点,不过也会随着时间越来越鲜活,毕竟都是活生生的人。”
“你应该也发现了吧,现在的他们,哪怕耍些小心思都很浅显。”
安临琛挑眉,懂了。
意思就是现在大家都是单纯的小智障,好骗;以后进化了就不容易忽悠了。
那得趁着还好忽悠的时候,赶紧把一些大事件给敲定了。
安临琛表示了解后便转了话题:“你好像从昨天开始就很困?”他们灵魂之间有联系,只要不单方面切断,是能感受到对方状态的。
从这个世界开始运转之后,小云就变得嗜睡了。
小云点头,一脸忧郁:“是啊,世界怜爱我,赋予我睡觉的权利,我现在是那初生的希望~”
“唉,每一缕阳光,都怜惜着我;每一丝雨露,都关怀着我。世间万物都想入我梦陪伴我。”
“只有你这个大魔王会才会对我这样的小可爱无动于衷!”
安临琛:“……”
“说人话。”
小云迅速老实:“我现在没啥能量啦,保持沉睡可以降低消耗。低碳环保、超级续航!还有,长大很痛的,睡觉也可以忽略这些疼痛。”
听到这里,安临琛没有接话,又伸手摸了摸小云的头。
两人沟通完毕,今日的早朝时间也接近了尾声。
诸位大臣似乎意犹未尽,多少有些恋恋不舍。
安临琛一锤定音:“诸爱卿说得都不错,起居舍人给朕整理好今日议题。朕回头会翻阅。”
顿了顿又接着说道:“现下犯事轻微且有例可循者,可先行处理。重大案件一缕押后等待新律出炉。”
“礼部和刑部整理出一份初始版本给朕过目,以最快速呈上来。后续可一直修订补充。同时,新律法出现,新的赋税时策也应该搬上朝堂了,众卿请拿出相关汇报奏折来。”
他本来不准备让他们给提案的;但还是让大臣们忙着点比较好,能给人找点事情做不说,万一给出的提案能用呢。
反正最先烦到的也不是他的眼。
点到名的两位尚书齐齐行礼:“臣遵旨。”
等到下面集体安静下来,安临琛又扔下一个炸弹:“天下初定,大锦需要人才,科举考试该拾起来了;如今正值金秋,正是乡试举行的时候。”
“这事儿礼部牵头来办,务必尽善尽美。”
众人面面相窥,显然帝王一锤定音,没有给他们再辩的余地。
礼部尚书再次上前,拱手道:“臣遵旨”。
大锦首届科举,就在帝王的轻描淡写中定了下来。
前朝同样有科举制度;每三年一次 ,凡遇子、卯、午、酉年行之。
时间固定,乡试在当年的八月举行,会试在次年二月份,殿试四月份。
太和元年是壬寅虎年,并不在举办之列;大家自然而然的将此次科举当做了‘恩科’,毕竟新帝登基,当加。
前朝末年宦官乱政、朝堂被有心人把持,科举不再是普通读书人的出路,好些年没怎么正儿八经的举行过科举了。
天下读书人无路可走,不少心怀抱负之人沉寂。
现下早秋七月初,就是说再有一个多月,太和元年首届科举就要举办起来了。
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今日朝堂炸雷惊起,说句鸡飞狗跳不足为过。
最后,帝王的一句‘退朝吧’收了尾。
众人如潮水般散了个干净。
安临琛则单独将记录人员留了下来。
皇帝有许多记录人员,不同方面,由不同人负责。
比如,重大决策、祭祖等重大的活动是由史记官员记录;平日里的朝堂议事、私下召见群臣就多数由起居舍人、起居郎这样的官员在旁进行记录。
现下新朝人员不齐,安临琛只有一个起居舍人。
下一篇:每天要花五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