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62章
作者:诸事皆芜
况叶不争取推荐名额这件事,对许诚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他们受况叶照顾不少,又想劝说一番。
“以后还有机会。”
见状,况叶笑着开口道。这个机会虽然还要等到七七年,但却是最为公平的机会。
“嗯,肯定会有机会的。”许诚点头,他相信除了推荐招工,一定还有机会的。
这个时候他们这一批知青还没在农村待多久,回城这事都还抱着希望,所以相信着还有机会。
关于推荐招工这事,况叶和许诚他们之后没有再多聊,而是闲聊起最近的事,领口粮的队伍也在闲谈间不断的前进。
随着队伍的前进,也最终轮到了许诚四人。他们的口粮有多少,排在他们后面的况叶自然也知晓了。
下乡的生活虽然辛苦,但许诚四人也不是偷奸耍滑的人,每天上工也都不缺席。
除了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所得的工分不怎么样,后面适应了地里的农活,到还是干的有模有样。
七零年更是他们下乡的第二年,地里的农活就更加的熟悉了,所以这一年四人所得工分还算不错。
虽然还是赶不上一些队员,但也处在中等的水平,分到的口粮也不用队里给补齐基础口粮,反而比起三百六十斤的基础口粮要多不少。
其中最多的是周光旭,他虽然看着比较文气,但工分的确是四人中最高的;其次是许诚,他毕竟体力上要优于姜雨和朱静;接着就是姜雨,最后是朱静。
四人领完口粮,就轮到况叶。
而他这次领到的口粮却是比不上四人,也就堪堪三百六十斤,基本上保证了一年的基础口粮。
七零年,况叶应下赤脚医生培训班的授课工作,差不多有五个月的时间没有上工,这一年的工分就自然挣得少。
上工所获得工分,他计算了一番,只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分。这样的总公分,在整个九大队来说是属于垫底的那一部分。
一年一千二百多工分,按照每个月二十八天来算,每天还不到四个工分,和一些十来岁的小队员差不多,甚至都可能比不上。
要是真拿着这样的工分到队里分口粮,况叶自己都不好意思。
为了凑齐基础水准的工分,他早在去培训班上课不久后,就找到了大队长那边商量。
没法上工换取工分,那就用其他的途径获取。
最终队里决定让他用制成的药品换取一定量的工分,不过数量有限。
用药品换取了一些工分,况叶凑齐的工分,基本能领到三百六十斤出头一点点的口粮。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在一众能领到四百多斤的成年队员们中,显得有些独特。
临近的队员见到这个情况,不由得纷纷侧目。
不过他们很快想起况叶去年好几个月天天都跑场镇,就不怎么奇怪了。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或许不够况叶吃,但那几个月他们也是听说了公社有补贴的,根本轮不到他们操心够不够吃。
毕竟况叶的日子过的怎么样,队员们还是知道大概的。
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也属于队里好的那一批,毕竟他也是有手艺的人。况叶没有明面上表露过自己的财产,但从他面相上就能看出,吃饱是没问题的。
而这个时代,能吃饱饭就是日子过得不错的了。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况叶花了些时间挑回家中,其中的红薯也好好的放到了土窖中。
今天他特意起早,排队比较靠前,所有的事结束后,时间也才堪堪到中午。
不过存放好口粮,磨面包饺子这事是没有时间做了,中午加紧时间解决了午餐再收拾了一下,他就骑着自行车往场镇上去。
培训班的课还得上,今天是下午的第二节,他得提前到学校才行。
一月初领完口粮,况叶每天还是继续到场镇上去上课。今年的春节来的早,时间就在一月底。
忙着上课的同时,他也为过年做着准备。
收拾屋子、准备年货,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
还是很去年一样,除夕这天培训班停课,当天晚上九大组织了一场忆苦思甜大会,除夕夜就这么没滋没味的的过去。
正月初一这天,该上工的上工,该上课的继续上课。
春节的气氛也很快消失殆尽,接下来的二月,所有人都继续忙活着。
况叶忙着制药、上课、管理小菜园等;队员们一部分忙着地里的农活,一部分被队里安排着去修路、修水渠等劳作。
二月一过,初春气温开始回暖,地里的农活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培训班的三个月也到了尾声,随着这一次的培训结束,况叶继续回到九大队跟着队员们上工。
而就在这个时候,新知青的消息再次传来。
六九年,九大队来了周光旭四人,当年整个丰水公社来插队的知青加起来有九十多个。
这一年基本上每个生产大队都来了四个新知青。
根据这一年的经验,大家都以为七零年的知青应该也不会少。
但实际情况却和预想的有很大的出入,七零年的知青非常的少,整个丰水公社也就分到了两人。
这两名知青没有一个被分到九大队。
七零年的知青数量这么少,让况叶有些好奇,不由的打听了一下其中的原由。
和他一直保持联系的张友岁等人,回信的时候也给出了答案。
六九年作为重启知青下乡的第一年,当时的动员力度之大,有不少符合标准的人都被动员下乡,积累了三年的毕业生,加上社会上的闲散知识青年,所以才有了这一年的盛况。
但随着大规模的知青下乡,他们下乡后的生活也逐步的传回了城里。
其中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消息,多是述说生活上的困苦。
这也使得还没下乡的知识青年,再次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七零年的动员工作进行的相当的困难。
据张友岁那边给出的锦城两年下乡人数的对比,就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六九年锦城下乡的知青多达六万人,而七零年锦城下乡的知青只有四千多一点。
刘康民所在的斗城,以及况家所在的潭城,情况和锦城也差不多。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
去年十二月公布的推荐招工政策,加上动员上的加强,今年下乡的知青又多了不少。
前两天况叶就从大队长那得到了消息,不久后九大队这边要来两个新知青。
而整个丰水公社要接收的新知青,有三十二人,大部分生产大队都能分到两人。
为此,大队长这边也开始为新知青的到来做准备。
不过这次,相关的准备和况叶没有太多关系。
新来的知青,队里准备安排他们和周光旭他们住一起。新修的知青宿舍,总共有四个卧室,再来两个人还能挤得下。
队上目前没有再建新宿舍的打算,除非再来几个新知青,这样一来建房的资金才够。
不找他,况叶也落得清闲。
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新来的知青,等两人到了还是得去见见才行。
第175章
三月初, 温度已经开始逐步的回暖,地里的农活也不少,一些育苗的工作也要开始进行了。
况叶按在往常的计划,给卫生院和医疗站送完货, 就开启了下轮的制药工作。
就在他和队员们忙活的时候, 新知青也有了消息。
三月十五号这天, 况叶结束制药的工作, 和队员们一起上工的时候, 就从同组的队员那听到了消息。
“庆国叔今早牵着驴去了公社,说是去接新知青呢。况知青你知道这次来的新知青的情况吗?”
今早有不少队员看到大队长陈庆国牵着驴往公社走, 这消息一上午的时间就在队里传开了。
关于新知青的消息,队员们虽然知道有人要来,但更加具体的却是不知道,所以想问问同是知青的况叶。
之前周光旭他们来插队的时候,况叶还跟着一起去接了人的, 大队长这边提前准备的时候,也大都找他们这些知青。
“我只知道是来两个新知青,具体的也不太知道。”况叶笑着摊手。这次新来的知青的信息,他还真不是很清楚。
新知青计划安排到知青宿舍那边,队里提前准备的时候就没怎么找他, 再加上他前十来天还忙着自己的事,就没怎么打听他们的消息。
“这样啊,看来只能等两个新知青到了才知道了。”从况叶这打听不出更多的消息, 队员有些失望。
要来两个新知青的事,基本上在九大队是公开的消息, 没想到况叶和他们知道的也一样。
不过今天人就会到,这份失望也很快消散, 反正最迟明天就能知道具体的消息。
新知青的事被暂时放到一边,队员们聊天的内容转到其他上事上,况叶也就跟着他们知道了一些最近的八卦消息。
就在他忙着上工的时候,大队长陈庆国和两名新知青在下午的时候回到了九大队。
两个新知青到了的消息,他是在下工的时候知晓的。
况叶对两人有些好奇,不过却没有第一时间过去拜访。
这个时候已经不早了,而且刚来的两人此时应该忙着安置,他就不去打扰了。
第二天上工地的时候,两名新知青的消息,况叶又从队员那听了不少。
“新来了两个女娃,说是看着不怎么结实呢,怕是不怎么能干活。”
新来了知青,队里的所有人都相当的关注,几乎是第一时间她们的消息就传开了。
队员们关注两人,却也不会贸然的接近,最开是只能通过外表判断一番。
新来的两个知青,是两个女知青,据说有些瘦弱,一些队员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能不能干活。
“刚来的知青干活不利索正常,就看她们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这个慢慢看吧。”
两个知青才来,她们后面的表现如何,队员们才能判断两人到底如何,所以准备在观望一段时间。
“而且看着不结实,不一定干不了活,况知青当时下乡的时候看着也不结实,但干活却是这个!”
一个队员笑着说道,看向况叶的时候还比了个大拇指。
“的确是,况知青当年可瘦了,我当时都怕他被风吹走了。”
旁边的队员也笑着到,当年况叶的模样的确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
上一篇:一线吃瓜
下一篇:从选秀开始成为顶流天王